劉騰飛,許軍峰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國家中醫(yī)針灸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 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 301617
醒腦開竅治則是以“醒腦開竅、滋補肝腎為主,疏通經絡為輔”的治療原則,是石學敏院士在辨證辨病相結合的指導思想下,結合西醫(yī)理論,立足于中醫(yī)“神”的學說而創(chuàng)立的中風病的治療大法[1]。醒腦開竅治則主要針對中風“竅閉神匿,神不導氣”的關鍵病機。以醒腦開竅治則為指導的針刺療法日益完善,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規(guī)范的醒腦開竅針刺體系。目前,醒腦開竅治則廣泛應用于臨床,并指導多種疾病的治療。
石學敏為我國第二屆國醫(y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針灸”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石院士認為,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高主宰,治病先治神,創(chuàng)立了醒腦開竅治則指導臨床疾病的治療,收效顯著。現(xiàn)將其經驗介紹如下。
“中風”首見于《黃帝內經》?!端貑枴わL論》有對中風病因的記載:“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外在腠理,則為泄風。”《濟生方》指出:“榮衛(wèi)失度,奏理空虛,邪氣乘虛而入……為半身不遂。”不同時期對中風病因的認識不同,采取不同治則治法:或補腎滋陰或平肝熄風或益氣養(yǎng)血,但是效果均不甚理想。石學敏院士研讀經典,結合臨床,將中風病的基本病機總結為瘀血、肝風、痰濁等病理因素蒙蔽腦竅,導致 “竅閉神匿、神不導氣”發(fā)為中風。此處的“神”是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xiàn)。石院士認同“心腦共主神明”[2],提出腦為神之大主,主宰人體的外在活動和內在精神,心主狹義之神,是心主血脈功能的派生。若腦康健,則體健神旺,神志清楚,語言清晰,反應靈敏;若腦竅蒙閉,神失所養(yǎng),則出現(xiàn)肢體、神志、精神、思維方面的異常。據(jù)此立“醒腦開竅”為中風病的主要治法,并應用于中風治療的全過程。肝藏血,腎藏精,若肝腎陰虛,陰不制陽,肝陽升動太過,上沖于腦,則發(fā)為中風,且陰陽失調,更易產生風、火、痰、瘀等病理產物,導致病程遷延反復,所以“滋補肝腎”也是中風病的主要治則之一。絕大部分患者中風后會出現(xiàn)肢體癱瘓,故輔以“疏通經絡”。由此確立了中風病的治則“以醒腦開竅、滋補肝腎為主,疏通經絡為輔”,簡稱醒腦開竅治則,為中風病及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主穴一:內關、水溝、三陰交?!鹅`樞·邪客》言:“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故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絡?!眱汝P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針刺可以寧心寬胸,理氣調神。內關又為八脈交會穴,通于陰維脈,陰維脈可以調節(jié)陰經氣血,尤其是足三陰經,因此,針鐵刺內關穴又能夠治療臟腑陰絡氣血失調。已有研究證實,針刺“內關”可以增加腦梗死后腦血流量,促進神經行為學功能改善[3]?!端貑枴す强照摗费?“督脈者,起于少腹……上額交顛,入絡腦”“其少腹直上者,上貫心。”可知督脈與腦和心均有聯(lián)系,心腦共主神明,因此,督脈與神關系重大。石院士認為,百病之始,必本于神,凡刺之法,先醒其神,神調則氣順,百病除矣[4]。水溝穴位于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屬于督脈穴位,且手足陽明經交匯于此。因此,針刺水溝有活血調氣,醒腦調神,溝通上下之功。研究發(fā)現(xiàn),電針人中穴可以加速大腦中動脈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大鼠神經功能的恢復,減少MACO大鼠腦缺血的占比,促進急性期腦梗死大鼠梗死側血管舒張[5],改善MCAO大鼠的神經缺損狀態(tài),促進腦梗死后神經功能的恢復[6],還可以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降低腦血管通透性,減輕腦水腫[7]。電針“人中”“內關”能改善腦出血后大鼠的神經功能缺損體征,抑制神經細胞凋亡,修護受損神經元[8]。肝腎陰虛存在于中風病的全過程,三陰交位于脾經,為肝、脾、腎三條陰經之交會穴,針刺可以滋陰補腎、柔肝理脾、育陰潛陽。
主穴二:內關、上星、百會、印堂、三陰交?!邦^為諸陽之會”“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均上于面而走空竅”。上星、百會、印堂均屬于督脈穴位,且都位于頭部。針刺可以醒神益智、調和陰陽。臨床研究表明,針刺百會穴可以改善腦卒中后記憶受損情況,其機制可能與針刺該穴能夠增加海馬腦區(qū)與額葉、頂葉之間的網絡功能連接有關[9]。電針百會穴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腦組織組蛋白去?;富钚?調節(jié)腦中失衡狀態(tài)[10]。印堂穴位于人體額部,兩眉之間,有調神醒腦、清利頭目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針刺百會、印堂可以對大鼠神經功能起到修復作用,并通過對腦組織中神經遞質水平的調控起到改善抑郁癥狀的效果[11]。內關、三陰交二穴已在主穴一中詳細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輔穴:極泉、尺澤、委中。極泉穴,為手少陰心經起始穴,針刺可以調神定智、疏通經絡,緩解中風后上肢痙攣。臨床研究表明,針刺“下極泉”可以促進手指肌力的引出,有利于中風后手指和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12-13]。尺澤、委中分別為手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一上一下,一陰一陽,針刺可以調節(jié)陰陽、激發(fā)肢體經氣,舒筋通絡。
3.1 中風并發(fā)癥石院士認為,治療中風及中風并發(fā)癥重在調“神”,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受神的支配,神調則臟腑肢體功能正常,神匿則會出現(xiàn)運動、感覺等功能障礙及精神、神志異常。腦卒中后“竅閉神匿,神不導氣”,極易出現(xiàn)一系列臨床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康復進程。在醒腦開竅主穴的基礎上,中風后吞咽障礙配以風池、完骨、翳風及廉泉穴;血管性癡呆加百會、四神聰、風池、四白、合谷、太沖;主穴加輔穴治療中風后偏癱;便秘加支溝等。研究表明,醒腦開竅針刺法可以通過抑制神經元自噬改善患者抑郁程度[14],亦可改善血清學指標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水平及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15]。中風后患者“竅閉神匿”,醒腦開竅治則從“神”出發(fā),調神益智,開竅啟閉,對中風后出現(xiàn)的一系列并發(fā)癥都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3.2 精神類疾病《靈樞·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奔丛卺槾痰臅r候,要注意體察患者之神,集中醫(yī)者之神,調神治神。醒腦開竅針刺法對“神”的調控效果極佳,在精神類疾病的治療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石院士認為,抑郁、焦慮等精神類疾病,其病機為肝氣郁結,日久不解,心神失養(yǎng),以醒腦開竅治則指導臨床治療,選用水溝醒腦調神,百會安神定志,四神聰鎮(zhèn)靜安神,印堂寧心安神,內關寬胸理氣,三陰交調肝養(yǎng)脾益腎。諸穴合用,共奏疏肝解郁、養(yǎng)心安神之功。《素問·玉機真臟論》言:“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丹溪心法》曰:“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生諸病,多生于郁?!毙涯X開竅針刺法調神開郁,使氣血運行暢通,萬病得解。鐘寅燕等[16]采用醒腦開竅針刺法聯(lián)合基礎抗癲癇及氟西汀治療癲癇后出現(xiàn)抑郁障礙的患者療效頗佳,并認為其機制可能與有效激活單胺類神經遞質系統(tǒng)有關。丁魯?shù)萚17]采用醒腦開竅針刺法結合頸夾脊穴治療神經衰弱50例,治療有效率為100%。
3.3 腦病《靈樞·海論》言:“髓海有余,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薄度驑O一病證方論》言:“頭為諸陽之會……百神所聚。”又“腦為元神之府”,腦主神明,對人的感覺、肢體功能等都有調控作用。腦病則神機失用,出現(xiàn)記憶、思維、語言、運動功能障礙。所以,在腦病的治療過程中,石院士注重治神、醒神、調神,以水溝開竅醒神,內關寧心安神,三陰交滋陰填精共為主穴,神醒則調,神明則制,再根據(jù)辨證加以化痰、益氣、活血等配穴,臨床用以治療煙霧病、小兒腦癱、多發(fā)性硬化、古茨曼綜合征等腦病。研究表明,醒腦開竅法針灸結合現(xiàn)代康復療法可以提高腦性癱瘓患兒智力,改善患兒運動功能[18]。鮑英存等[19]發(fā)現(xiàn),在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取“醒腦開竅”針刺法主穴:內關、水溝、三陰交,輔穴:尺澤、委中及合谷、太沖進行針刺治療可促進腦外傷植物狀態(tài)患者意識的恢復。總之,“醒腦開竅”針刺法開竅醒神、補腎益髓,臨床對腦病的治療效果頗佳。
3.4 周圍神經病周圍神經系統(tǒng)疾病屬中醫(yī)“痹證”,臨床多表現(xiàn)為麻木、疼痛等感覺異常。氣不通則麻,血不通則痛。石院士提出“醒腦開竅”針法可調神導氣,通絡止痛,并用其治療周圍神經系統(tǒng)疾病。主穴選取內關、水溝穴,再根據(jù)疾病的部位和證型進行配穴,例如面肌痙攣配以陽明經筋排刺和局部選穴;坐骨神經痛配以環(huán)跳、秩邊、委中、陽陵泉;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則加以圍刺法和局部刺絡放血拔罐等。針對周圍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出現(xiàn)的感覺、運動功能失常,“醒腦開竅”針刺法起到了調神順氣,活血通經之用。患者神調氣順,通則不痛,榮則不痛,疼痛得解;筋脈肌肉得血液濡養(yǎng),氣則運行順暢,麻木得緩。白學武[20]運用醒腦開竅針法聯(lián)合繆刺法治療面肌痙攣,醒腦開竅針法取內關、人中、患側三陰交,繆刺法根據(jù)痙攣部位及疾病虛實辨證取穴,有效率為88.9%。王國微等[21]采用醒腦開竅針刺法聯(lián)合陽明經穴位治療橈神經損傷,穴位選取極泉、尺澤、合谷透三間、八邪等,針刺11次后,患者腕下垂癥狀消失,皮膚麻木感消失,關節(jié)活動范圍擴大。
3.5 疑難雜癥疑難雜癥具有癥狀多、病因復雜、病程長等特點。張仲景稱其為“難治”“不治”,可見對其臨床治療難度之大?!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吩?“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人體之疾病,究其病機,都離不開機體陰陽失調。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神失所養(yǎng),則疾病叢生。石院士用其治神、醒神、調神思想治療疑難雜癥。帕金森病是一種發(fā)生于老年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退行性疾病。中醫(yī)認為,本病與肝、腎有關,肝腎虧虛,精血不足,血虛生風,肢體出現(xiàn)震顫。石院士以醒腦開竅治則為指導進行選穴,取人中、內關、三陰交醒腦開竅,風池、完骨、天柱祛風通絡,合谷、太沖鎮(zhèn)肝熄風,肝俞、腎俞滋補肝腎。王羨強等[22]研究發(fā)現(xiàn),卡巴拉汀聯(lián)合醒腦開竅針刺治療可提高阿爾茲海默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認知障礙,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此外,醒腦開竅針刺法對多囊卵巢綜合征、重癥肌無力、多系統(tǒng)萎縮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醒腦開竅法可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能使腦及五臟六腑功能恢復正常,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石院士針對中風病的病機,閱讀經典,結合臨床,創(chuàng)立了醒腦開竅治則(即“醒腦開竅”針刺法)。“主不明則十二官?!薄暗蒙裾卟?失神者亡”。在臨床治療疾病時,石老注重“醒神”“調神“安神”,認同心腦共主神明,一切從“神”出發(fā),治病先調“神”,常獲奇效。
以醒腦開竅治則為指導的治療方案可以提高臨床療效,減輕患者痛苦,增加患者滿意度。今后應不斷總結經驗和規(guī)律,在符合倫理和提高臨床治愈率的前提下繼續(xù)擴大研究醒腦開竅治則的適用范圍,嘗試與更多療法進行聯(lián)合運用,并進一步加強對其治療機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