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是一枚尖銳的釘子,我們卯足了勁兒敲釘子時,要小心釘錯了地方。
追求極致切忌“盲目自我感動”,需要基于對行業(yè)、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專注”的方向為指導,時時校驗,防止跑錯方向。如果追求極致的努力不在用戶需要的正確方向上,或者不在公司專注的方向上,那么花的力氣越大,離題越遠,此時的投入和努力只能淪為一種“秀情懷”的噱頭,或者是一種無用的“炫技”,抑或是一種盲目的“自我感動”。
我們不僅反對“自嗨”和“自我感動”,更要反對把“極致”做成華而不實的噱頭。喬布斯所說的櫥柜的背后用料扎實、做工精美,前提是這個櫥柜整體設計非常出色且質(zhì)量過關。如果一個櫥柜的全部亮點只是背面做得精美,無疑是一個蠢到家的笑話。
把噱頭當極致,是自欺欺人的行為。用戶不傻,他們會用腳投票。所以,當你擼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時,我建議你反復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們追求的極致是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
我們追求的極致是不是能成為產(chǎn)品/服務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追求的極致是不是能形成長期可持續(xù)的競爭壁壘?
所以,把釘子往哪兒釘,決定了“極致”的價值。釘?shù)牡胤綄α?,像蘋果率先拿出觸控電容屏技術,支撐起了現(xiàn)代智能手機形態(tài)和交互方式;而如果錯了,就像索尼當初力推的MD(Mini Disc)Player,無論它的機械結構多么精巧迷人,索尼的工程師們對它有多迷戀,都難逃迅速被MP3播放器淘汰的命運,消失在歷史的黃沙中。
經(jīng)歷過追求極致的試煉的團隊,將收獲更有力的競爭優(yōu)勢、更廣闊的業(yè)務視野、更雄厚的產(chǎn)品能力和研發(fā)技術積累,對產(chǎn)品和用戶將有更深的理解,團隊成員也將更有經(jīng)驗、自信和雄心。這一切產(chǎn)生最大價值的時候,不是獲得成功的今天,而是擁有更多可能的明天。
所以說,今天對極致的追求,其實是在投資明天的競爭力。一家有強大生命力、創(chuàng)新活力、榮譽感、自尊心且有追求的企業(yè),不會只盯著眼前一時的利益,而是能接受更長遠的“延遲滿足感”,這樣才會有對極致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