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穎
天津市薊州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科 301900
在妊娠過程中,若明確胎兒存在畸形,應及時實施引產以終止妊娠,對于合并抑郁癥的孕婦而言,引產所造成心理應激及自我效能感缺失可能會加重抑郁障礙,因此需重視其引產后的護理干預。常規(guī)干預方法難以滿足臨床需求,有必要探尋更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正念干預是指通過有目的、非判斷將注意力集中于當下感受而達到心理調節(jié)目的一種方法[1]。虛擬現實(VR)是一種借助計算機及相關設備構建逼真虛擬環(huán)境的新興技術,近年來,其在臨床護理及康復領域得到廣泛運用[2]。為提高抑郁癥孕婦引產后的護理質量,改善其心理狀況,本文將基于VR技術的正念干預應用于臨床,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我院實施引產手術的抑郁癥患者84例。納入標準:畸形單胎;既往無引產史;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3];意識清楚,視聽、認知、交流無障礙;依從性良好;年齡≥2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精神疾病;合并運動功能障礙;合并顱腦損傷或腦器質性病變;合并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有藥物、酒精依賴史;有自殺傾向;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將84例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7.39±4.22)歲;孕周17~24周,平均孕周(19.86±2.04)周;學歷水平: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21,大專及以上9例;抑郁癥病程6~28個月,平均抑郁癥病程(15.17±3.68)個月;抑郁程度:輕度24例,中度18例。觀察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6.95±4.17)歲;孕周16~22周,平均孕周(19.46±2.11)周;學歷水平: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24例,大專及以上8例;抑郁癥病程7~25個月,平均抑郁癥病程(14.86±3.53)個月;抑郁程度:輕度27例,中度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研究獲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對照組引產后予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生殖健康及心理衛(wèi)生方面的健康宣教、情緒疏導、營養(yǎng)支持及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引產后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法與對照組一致,同時實施基于VR技術的正念干預,向患者講解正念干預的原理、目的、內容,指導患者正確使用VR設備,并闡明相關注意事項。采用HTC VIVE VR設備,并下載相關VR資料,包括“溫馨臥室”“森林氧吧”“陽光沙灘”“瑜伽室”4個虛擬場景,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佩戴好設備后,開始進行正念干預:(1)身體掃描:選擇“溫馨臥室”虛擬場景,患者取仰臥位,全身放松,在場景語音指引下,按照頭頂、五官、頸部、肩部、上肢、胸、腹、臀部、大腿、小腿、腳趾順序進行掃描,感知身體各部位的感覺。(2)正念呼吸: 選擇“森林氧吧”虛擬場景,患者取坐位,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用力吸氣3s后再緩慢呼氣,并感知呼吸時氣流經過鼻腔的感覺及胸腹腔變化。(3)正念放松:選擇“陽光沙灘”虛擬場景,患者取仰臥位,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根據呼吸節(jié)律收緊、放松肌肉,吸氣時收緊肌肉,保持3s后緩慢呼氣,呼氣同時放松肌肉,囑患者感知肌肉緊繃與放松時的感覺。(4)正念瑜伽:選擇“瑜伽室”虛擬場景,患者跟隨場景內瑜伽師完成上身伸展、雙腿拉伸、仰臥伸腿、山式站立等瑜伽動作。每周干預2次,30min/次。
1.3 觀察指標 (1)正念水平: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對兩組干預前、干預4周后正念水平予以評估,量表包含行動意識、觀察、不判斷內心體驗、描述及對內心體驗無反應5個維度,共39個條目,各條目以1~5計分,分值范圍39~195分,得分越高,提示正念水平越高[4]。(2)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對兩組干預前、干預4周后自我效能感予以評估,量表共10個條目,各條目以1~4計分,分值范圍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強[5]。(3)心理應激: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干預前、干預4周后心理應激狀況予以評估,SDS 量表共20個條目,各條目以1~4計分,量表得分≥53分提示有抑郁情緒;SAS量表共20個條目,各條目以1~4計分,量表得分≥50分提示有焦慮情緒[6]。(4)護理滿意度:干預4周后,向兩組患者發(fā)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包含服務態(tài)度、護理專業(yè)性、人文關懷、干預效果、護理方式等10個條目,各條目以0~10計分,分值范圍0~100分,根據得分將護理滿意度劃分為非常滿意(>90分)、滿意(80~90分)、一般(60~79)、不滿意(<60分)。滿意率=(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正念水平及自我效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FFMQ、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4周后,兩組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有所提升,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提升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干預4周后FFMQ、GSE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心理應激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4周后,兩組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有所下降,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下降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干預4周后SDS、SA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87,P=0.043<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n(%)]
抑郁癥是臨床常見精神疾病,主要癥狀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活動能力減弱等,孕期抑郁表現則更為復雜,除上述癥狀外,還可出現焦躁、激動、幻覺,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殺想法或行為[7]。由于近年來診斷技術日益進步,胎兒畸形檢出率不斷提升,為降低缺陷兒出生率,減輕家庭與社會負擔,提高人口質量,有必要實施引產治療。但引產作為應激事件,可引起患者自我效能感下降,并出現明顯負性情緒。隨著生物—社會—心理醫(yī)學模式的不斷完善、發(fā)展,孕產婦的心理問題愈加受到重視,如何減少抑郁癥孕婦引產后心理應激,成為臨床研究熱點。
正念干預是有效心理調節(jié)方法,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認知及注意力的重建方面,一方面,可通過“去自動化”促進思維模式的轉變,減少心理負擔及不良情緒;另一方面,正念干預還可通過生理機制產生作用,有研究指出,正念干預可對情緒相關的腦區(qū)(如海馬區(qū)、杏仁核、額葉皮質)信號產生調節(jié)作用,達到改善情緒目的[8]。有報道證實,正念干預在降低知覺壓力,減少負性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有積極作用[9-10]。VR是一種結合計算機仿真、三維圖形、人工智能等多學科的高新技術,基于VR技術構建的虛擬環(huán)境具有高擬真性、高沉浸感及高交互性,可帶來多重感官刺激[11-12]。近年來VR技術在醫(yī)療領域得到應用,已成為一種新興的臨床干預手段。
本文在抑郁癥孕婦引產后實施基于VR技術的正念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FFMQ評分、GSES評分均明顯較對照組高,提示基于VR技術的正念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正念水平及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完成某項行為的態(tài)度及信念,正念水平對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響。正念干預能通過身體掃描、正念呼吸、正念放松、正念瑜伽方式,使患者獲得良好身心體驗,激發(fā)正面情感,獲得應對引產這一應激事件的積極態(tài)度,使自我效能感得以提升。而將VR技術與正念干預相結合,可使患者在干預時沉浸于虛擬環(huán)境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從而避免外界干擾,利于注意力集中;另一方面,根據不同的正念干預方式選擇相契合的虛擬場景,能提高患者興趣與積極性。引產所造成的心理應激會加重患者焦慮、抑郁癥狀,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基于VR技術的正念干預能有效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程度,減少引產所造成的心理應激??紤]原因為基于VR技術的正念干預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調節(jié)患者知覺壓力,同時能減少患者對引產的關注度,利于情緒穩(wěn)定。本文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高,考慮與基于VR技術的正念干預能使患者心理狀況得到更明顯改善,并獲得更好護理體驗有關。
綜上所述,在抑郁癥孕婦引產后實施基于VR技術的正念干預,能顯著提高其正念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減輕抑郁、焦慮情緒,并能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