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虹 翟紅麗 程 呈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1 咽喉頭頸外科 2 腫瘤科,河南省鄭州市 450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nèi)粘o嬍辰Y構的變化,喉癌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5%[1]。行根治術是保留患者的發(fā)聲功能、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治療方式[2]。因手術會切除部分或全部咽喉組織,導致患者的吞咽功能被破壞,無法經(jīng)口進食,另外多數(shù)喉癌患者術前即存在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術后通過胃管的方式為患者供給營養(yǎng)很有必要。但留置胃管常會發(fā)生導管滑脫、鼻部皮膚受損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固定導管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留置胃管及封口的方式是將胃管貼在鼻部后將其固定在面部耳屏處,將胃管反折后使用無菌紗布包好固定。但在長期應用中發(fā)現(xiàn),由于此種方式主要應用膠布固定,而鼻面部油脂分泌較多,膠布黏性降低導致導管移位、滑脫等情況發(fā)生較多,導管在移動的過程中會損傷皮膚及黏膜,增加患者皮膚壓力性損傷等并發(fā)癥發(fā)生[3]。故探尋一種能有效固定胃管的方式很有必要。應用止血帶、扁繩等工具設計一種新型胃管固定方法,利用耳郭固定胃管,并在胃腸減壓后胃管末端連接三通以封口。這種新型胃管固定方法及封口法可能會有助于提高喉癌患者圍術期的導管固定效果,減少導管移位及皮膚不良反應等情況。基于此,本文將探討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胃管留置在喉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選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9月期間91例行手術治療的喉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6例)。納入標準:(1)喉癌行手術治療患者[4];(2)護理依從性良好;(3)首次留置胃管。排除標準:(1)合并口咽部感染患者;(2)合并呼吸系統(tǒng)疾??;(3)急腹癥、腸梗阻、胃穿孔等疾病。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48~62歲,平均年齡(55.37±4.43)歲;手術類型:喉部分切除30例,全喉切除15例;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11例,高中/高職23例,大專/大學11例。觀察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47~63歲,平均年齡(55.20±4.72)歲;手術類型:喉部分切除33例,全喉切除13例;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11例,高中/高職20例,大專/大學1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手術類型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手術均由同一主刀醫(yī)師及麻醉團隊執(zhí)行。常規(guī)留置胃管:測定胃管[型號:5.3mm(F16)×1 000mm]所需長度,再將胃管經(jīng)鼻腔插入胃中,留置胃管過程需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胃管固定及封口法進行胃管留置。留置胃管后,取5cm長的3M膠布,將一端約2.5cm長的貼在鼻部,再將另一端2.5cm的縱行剪開,交替貼于胃管上,在取適量長度的膠布將胃管固定在面部耳屏處。兩組患者在術后第1天進行常規(guī)胃腸減壓,手術24h后將胃管尾端剪去,用注射器給予鼻飼飲食,反折胃管末端,用無菌紗布包好,使用夾子固定。觀察組:給予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進行胃管留置。留置胃管后,用剪刀在止血帶(長3cm左右)中間上下面各剪一個直徑0.2mm~0.5mm 的小孔,用小鉗子將白扁繩(長80cm,寬1.3cm)穿入止血帶中,用小鉗子穿入小孔夾住胃管末端,穿入止血帶的小孔,拉至鼻孔前。將白扁繩經(jīng)耳郭上、橈骨結節(jié)繞至側耳郭上緣,固定在耳郭后。用短膠布將胃管固定在一側面部白扁繩上。在術后第1天進行常規(guī)胃腸減壓,手術24h后將胃管尾端剪去,接三通,用50ml注射器給予鼻飼飲食后妥善固定。所有患者術后均接受基礎護理,包括清理口腔、胃管潤滑等,留置胃管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胃管固定情況,均觀察至患者出院。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固定效果:記錄兩組在觀察期間發(fā)生的胃管移位、胃管脫出、不易封口、非計劃拔管情況(如患者自行拔管、食物或胃酸反流引起的拔管)、72h內(nèi)更換胃管>1次的發(fā)生率。其中胃管移位需先記錄患者所需留置刻度為標準刻度,并在標準刻度處劃線,胃管出鼻孔處與劃線超過1cm為胃管移位,超過10cm為脫管。(2)焦慮情況:于術后第1天、第5天,應用焦慮自評量表[5]評價患者的焦慮情況,量表總分<60分為輕度焦慮,60~70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分別記錄患者發(fā)生的輕度、中度、重度焦慮的情況。(3)皮膚不良反應:記錄兩組在觀察期間發(fā)生的皮膚異常(包括壓力性損傷、紅腫、過敏、潰破)、皮膚不舒適(偶爾或頻繁感到不適)、皮膚不易清洗、鼻翼部皮膚損傷情況。
2.1 兩組固定效果對比 觀察組的胃管移位率、胃管脫出率、72h內(nèi)更換胃管>1次發(fā)生率、非計劃拔管率、不易封口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固定效果對比[n(%)]
2.2 兩組焦慮情況對比 術后第1天,兩組焦慮程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5天,觀察組的焦慮程度輕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焦慮情況對比[n(%)]
2.3 兩組皮膚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皮膚異常、不舒適、不易清洗、鼻翼部皮膚損傷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皮膚不良反應對比[n(%)]
根治術是目前改善喉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方法,部分或全部喉部切除均會破壞咽喉結構與功能,患者術后需留置胃管進行胃腸減壓和補充營養(yǎng)物質(zhì)[6]。因鼻胃管的材質(zhì)通常為PVC管,材質(zhì)較硬,且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若未進行有效固定,可引發(fā)一定胃腸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會使患者感到不適,降低其留置胃管的耐受度,甚至出現(xiàn)自拔鼻胃管的現(xiàn)象。相關研究報道胃管意外脫落的發(fā)生率高達20.51%[7],故胃管固定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留置胃管及封口法應用膠布將胃管固定在面部耳屏處,而膠布的黏性受氣候、溫度、患者的活動度影響,膠布黏性下降后容易導致胃管移位或脫出,可增加患者鼻部皮膚和黏膜的損傷,降低患者的舒適度,另外不適感覺會增加患者在圍術期的焦慮情況,影響其留置胃管的依從性,增加非計劃拔管風險[8-9]。本文將傳統(tǒng)留置胃管及封口法改良,應用止血帶和白扁繩將胃管固定在耳郭后,這種新型留置胃管及封口法可能會有效減少胃管移位和脫出的情況,進而減少鼻部皮膚和黏膜的損傷,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減輕留置胃管及鼻部不適引起的焦慮情緒。
胃管脫出指導管意外脫落或未經(jīng)醫(yī)護人員同意將導管拔出,包括醫(yī)護人員操作不當和患者因素導致。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胃管移位率、胃管脫出率、72h內(nèi)更換胃管>1次發(fā)生率、非計劃拔管率、不易封口率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皮膚異常、不舒適、不易清洗、鼻翼部皮膚損傷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可提高喉癌患者圍術期中的胃管固定效果,有助于減少皮膚不良反應。傳統(tǒng)方法應用3M膠布固定鼻胃管,而鼻部一般油脂分泌物較多、容易出汗,膠布會隨著分泌物的增多黏性下降,導致固定的胃管松脫或移位,患者翻身或嗆咳時胃管會隨之移動,也可能導致胃管膠貼松弛,出現(xiàn)管道脫管現(xiàn)象。另外,膠布長時間粘貼會在面部留下膠痕,皮膚難以清洗,而膠布粘貼胃管過緊又會導致鼻部皮膚壓力性損傷的情況。觀察組將白扁繩、胃管穿入止血帶中,拉至鼻孔前,并將白扁繩經(jīng)耳郭上、橈骨結節(jié)繞至側耳郭上緣,固定在耳郭后,減少管道移位等情況。且應用的止血帶是由高分子天然橡膠制成,無需頻繁更換膠布,避免撕拉動作,減少對皮膚的損傷和皮膚不易清洗情況。傳統(tǒng)封口方法是反折胃管末端并用紗布包好,這種封口方法應用的一次性紗布容易滋生細菌,需頻繁更換,如胃管未反折好,可能導致食物、胃液反流[10]。新型封口法在胃腸減壓后剪去胃管尾端,再接三通、固定,此種封口的效果較紗布封口好,可減少食物、胃液的反流,也有助于減少非計劃性拔管。亦有蔡慧等[11]在喉癌圍術期患者中應用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結果顯示這種方法發(fā)生胃管脫管、移位的發(fā)生率低于傳統(tǒng)方法,能改善護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本研究與之相似。
蔡雁等[12]使用新型經(jīng)鼻導管固定裝置的研究顯示,其可降低胃管移位及滑脫率,改善患者生理維度、心理精神維度的舒適度。本文結果顯示,術后第1天,兩組的焦慮程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5天,觀察組的焦慮程度輕于對照組(P<0.05),說明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可通過提高喉癌患者圍術期中的胃管固定效果減輕留置胃管不適引起的焦慮。因人體鼻腔和咽喉分布著豐富的三叉神經(jīng),而胃管作為一種異物在置入的過程中會引起患者明顯不適,可引起患者焦慮情緒。常規(guī)應用的膠布固定胃管在鼻翼位置處,膠帶與皮膚接觸面積小,固定效果不佳,易引起胃管移動或滑脫,刺激鼻腔及咽喉部,同時這種固定方法在患者活動的情況下會使粘貼處張力增加,引起粘貼處皮膚不適,不利于患者焦慮情緒的改善。新型胃管固定方法將白扁繩、胃管穿入止血帶中,拉至鼻孔前,并利用耳郭固定白扁繩,可提高胃管的固定效果,減少胃管移動對鼻腔及咽喉部刺激引起的不適。同時這種方法可減少皮膚不適,從而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
綜上所述,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可提高喉癌患者圍術期中的胃管固定效果,有助于減少皮膚不良反應,繼而減少留置胃管不適引起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