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峰,王遵來
肱骨內上髁炎俗稱“高爾夫肘”或者“投擲手肘”[1],屬于肘關節(jié)慢性勞損性疾病,在肱骨上髁炎中占比約為10%[2],其致病原因一般認為主要是由尺側外腕屈肌筋膜起點慢性勞損引起,也有國外研究人員提出由于C6和C7神經根病,橈側腕屈肌和旋前圓肌的功能減弱以及肘部屈肌和伸肌的失衡也會導致內側上髁炎出現(xiàn)[3],其臨床主要特點為肘關節(jié)內上髁處腫痛和壓痛,抗外力及屈腕時酸痛明顯。因此只要是能使前臂做外旋運動和頻繁屈腕的工種都容易誘發(fā)此病[4],臨床上多見于建筑瓦工、木匠等特殊工種[5],高爾夫、壘球運動員以及學生也很常見。肱骨內上髁炎在中醫(yī)疾病的分類中相當于“筋痹”“肘勞”,一般認為其病因病機是由氣血虧虛、血不榮筋、風寒濕邪入侵等引起肘關節(jié)局部筋脈痹阻而發(fā)病[6]。對于肱骨內上髁炎的治療,中西醫(yī)治療手段種類繁多,以下將逐一分類加以介紹。
中醫(yī)治療肱骨內上髁炎以活血化瘀,驅寒除濕,滋補肝腎為治療大法。在此基礎上采用中藥、針灸、推拿等手段,單一手段聯(lián)合多種手段一起治療。
1.1 中藥內服外用治療 中藥治療肱骨內上髁炎主要是采用祛風通絡、活血化瘀、滋補肝腎類草藥。高建偉等[7]用烏蛇、川芎等組成的中藥方子打成粉,然后用白酒和成藥泥敷在肱骨內上髁周圍,每24 h換1次藥,治療1個月的時間。結果總有效率75%,說明中藥外敷治療肱骨內上髁炎療效顯著。孫太安等[8]用云南白藥2 g,用陳醋調勻后加熱再外敷于患處治療肱骨內上髁炎100例,治愈88例,好轉12例,總有效率100%,表明云南白藥外敷治療肱骨內上髁炎療效顯著。梁偉春等[9]用口服塞來昔布膠囊和舒筋洗外洗同時配合服用養(yǎng)血柔肝湯治療60例肱骨內上髁炎患者,總優(yōu)良率為70%,說明養(yǎng)血柔肝湯對于治療肱骨內上髁炎有促進作用。
1.2 推拿手法治療 推拿治療肱骨頭內上髁炎主要應用揉捏、點按等手法作用于肱骨內上髁周圍,并沿著手少陰心經與手少陽三焦經循經理筋。推拿手法可以起到疏通經脈、活血化瘀的作用,消除或緩解肌肉及血管的痙攣狀態(tài),從而調暢全身氣血運行,增強人體正氣[10]。推拿還能松解局部粘連組織,增加本體反饋,使患肘肌張力降低,加速局部氣血運行,改善傷側營養(yǎng)代謝,從而促進組織修復,達到鎮(zhèn)痛的效果[11]。
陳慶等[12]運用循經點撥按摩療法加中藥熏洗治療肘勞患者30例,主穴曲池、手三里、手五里、少海、小海及局部阿是穴等,中藥洗方為痹痛散,治療總有效率96.7%。典型病例1例:患者,男,37歲,自訴因打高爾夫球后出現(xiàn)右肘內側疼痛,并放射至上臂,勞累后疼痛加重,活動受限。經循經點拔按摩以及中藥痹痛散熏洗7 d后,基本痊愈。隨訪半年無復發(fā)。徐灃等[13]運用原始點按摩手法與運動療法治療肱骨內上髁炎11例,治療前后形成對照,結果3 d到1周后患者全都痊愈,3個月后回訪無復發(fā)(所謂原始點即少海、曲澤、天井、尺澤、四瀆穴以及尺側腕屈肌上所有的壓痛點)。蔡品一等[14]以一指禪推法沿前臂尺側旋前圓肌和橈側腕屈肌群,然后用拇指點按少海、小海、青靈、阿是穴配合圍針針刺肱骨內上髁處阿是穴治療肱骨內上髁炎患者68例,療效顯著。
1.3 針灸治療 針灸是通過刺激穴位,推動人體體內氣血循行,通則不痛,從而達到鎮(zhèn)痛的效果[15]。肱骨內上髁炎在中醫(yī)屬于瘀阻經筋關節(jié)引起的疼痛,因此針灸對于治療肱骨內上髁炎有良好的效果。臨床根據(jù)針具不同可分為毫針針刺、火針針刺、浮針針刺及針刀療法等。
1.3.1 毫針治療 夏建龍[16]采用電針治療肱骨內上髁炎患者12例,取穴少海、內關、神門及周邊阿是穴,每次留針25 min,2次/周,3周為一療程。治療療程最短1周,最長5周。有效率達到100%。Chai W等[17]研究表明,電針產生的鎮(zhèn)痛效果與非甾體類抗炎藥吲哚美辛作用相當。關偉強等[18]利用路玫教授的“努運滯針法”防治肘勞,臨床療效明顯?!芭\滯針法”作用于肱骨內上髁炎局部阿是穴療,起到消炎鎮(zhèn)痛、疏筋活絡、暢通經脈氣血的作用,且操作簡單,可靠性極強。邵偉立等[19]用傍針刺加電針治療肱骨內上髁炎40例,痊愈24例,顯效13例,好轉2例,總有效率97.5%。
1.3.2 火針治療 火針療法是將特殊材質的針具針尖部在火上燒至通紅后迅速刺入人體特定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方法,不但具有毫針的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而且能夠借火助陽,溫熱效果更好,對于寒凝阻滯導致的肱骨內上髁炎效果良好[20-21]。高仰來[22]運用火針治療肱骨內上髁炎取局部阿是穴及少海、小海、后溪、陰郄等穴,將火針針尖部加熱至通紅發(fā)白,然后對上述穴位進行快速點刺直達骨面,快進快出來達到治療目的。
1.3.3 浮針治療 浮針治療肱骨內上髁炎的原理是浮針能夠破壞肱骨內上髁處肌筋膜觸發(fā)點的張力帶,改變或者減弱脊髓中樞的感覺支配,從而達到止痛效果[23]。李新偉等[24]運用浮針療法治愈了肱骨內上髁炎患者30例,總有效率93.3%。浮針治療肱骨內上髁炎首先要明確肌筋膜觸發(fā)點,即肱骨內上髁的內側緣觸之圓滑處。待得氣后拔出針芯,然后將軟套管留置于皮膚下6 h左右后再起針。隔天治療一次,1周治療3次,一般2周為1個療程。
1.3.4 針刀治療 針刀醫(yī)學是針灸學的一個分支,針刀是在針灸針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新而來。針刀不但具有針灸疏通經絡的作用,還能快速松解粘連,加快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軟組織恢復速度[25],對于時間較長的肱骨內上髁炎效果更好。人體軟組織受到損傷后機體本能的會對被破壞組織進行恢復,不可避免的會生成粘連、瘢痕、攣縮等。小針刀的治療機制正是作用于這些病理產物,松解粘連攣縮的軟組織,臨床療效顯著[26]。
孫正科等[27]用小針刀松解術治療肱骨內上髁炎32例,好轉5例,治愈24例,總有效率90.63%。申京哲等[28]用小針刀松解術治療肱骨內上髁炎73 例,治 愈28 例,好 轉37 例,總 有 效 率89.04%。丁保順[29]曾運用針刀療法治療肱骨內上髁炎60例,治愈率100%,經半年到1年隨訪,無一例復發(fā)且肘關節(jié)功能良好。
1.4 中醫(yī)特色療法
1.4.1 蜂毒 蜂毒是一種特殊的毒素,能夠舒筋利節(jié)、清熱利濕,有效消除肱骨內上髁炎的炎癥反應。王東[30]用蜂毒療法成功治療肱骨內上髁炎一例,取穴曲池、手三里等穴位進行蜂刺治療,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1個療程治愈。蜂毒治療肱骨內上髁炎療效肯定,但是運用蜂毒必須要謹慎,給患者治療之前要進行脫敏治療。
1.4.2 埋線針刀 穴位埋線療法是將羊腸線或者可吸收性外科縫合線,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理論埋入相應穴位,羊腸線的吸收時間一般為2周左右,在此期間利用其長期刺激作用保持良好的針灸效果,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31]。治療肱骨內上髁炎的埋線主要埋在肱骨內上髁點周圍的陽性表達位點處。配穴主要為肱骨外上髁點、左旋前圓肌點、鷹嘴點和肘管點。埋線式針刀,在防治急慢性軟組織損傷及局部疼痛等方面,具有損傷面積小、效果快、價格較低等諸多優(yōu)點。李登科等[32]應用楊氏3A+療法的“肘五針”埋線式針刀,治療肱骨頭內上髁炎30例,總有效率93.3%。
西醫(yī)治療肱骨內上髁炎以消炎止痛,松解粘連為治療大法。在此基礎上主要采用藥物注射、物理儀器理療、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和開放性手術等手段治療不同類型的肱骨內上髁炎。
2.1 藥物注射治療 注射療法來源現(xiàn)代醫(yī)學的注射方法,其實質是與注射藥液相結合的一種治療疾病方法,根據(jù)特性可分為穴位注射、局部注射、封閉注射、全息注射等療法[33-34]。肱骨內上髁周圍進行藥物注射對于肱骨內上髁炎的治療療效顯著。朱秋賢等[35]用富血小板血漿配合復方辣椒貼治療肱骨內上髁炎60例,有效57例,總有效率達95%。
2.2 物理療法 治療肱骨內上髁炎的物理療法主要有偏正光和沖擊波療法。體外沖擊波在治療肌骨疾病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對骨骼肌肉疼痛也有很好的療效,尤其在肌腱炎、筋膜炎等軟組織損傷疼痛方面療效顯著[36]。
張隆浩等[37]應用放散狀和聚焦型噴氣沖擊波療法治療肱骨內上髁炎35例,治愈6例,顯效10例,良好11例,總有效率77.14%。得出結論:體外沖擊波治療肱骨內上髁炎是一種療效確切、安全、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傷的治療方法。紅外偏振光治療儀又稱超激光,該光對人體皮膚水分吸收較少,但穿透力很強,有電光能的相互作用、電磁波作用和光化學功能等,因此其能夠抑制中樞神經興奮、增加毛細血管、擴大血流、清除致痛物、促進局部炎癥的吸收[38]。李繼恩等[39]用撳針結合紅外偏正光治療肱骨內上髁炎42例,痊愈28例,顯效10例,好轉4例,總有效率100%。
2.3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肱骨內上髁炎是在保守療法治療效果不明顯或者無效的前提下才選擇的方法,相對于保守療法創(chuàng)傷較大但效果立竿見影?,F(xiàn)在臨床上治療肱骨內上髁炎的手術主要分為微創(chuàng)與開放性手術兩種。
董博等[40]用射頻熱凝術治療肱骨內上髁炎36例,治愈26例,顯效6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射頻熱凝技術是目前比較領先的微創(chuàng)手術處理技術,利用極高頻的交流電壓,將高壓電極與尖端靶點因組織內分子的運動摩擦而產生熱量,組織內蛋白質滅活凝固,因水分的丟失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潘等[41]對24例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的肱骨內上髁炎患者進行了開放切除術處理,以摘除旋坐位體前屈肌群筋腱起始部的退變組織。其中19例術后隨訪效果良好,2例活動時有輕微疼痛,另有3例因發(fā)生尺神經炎進行了二次手術,術后的神經系統(tǒng)體征均得到了改善。
臨床上對于肱骨內上髁炎的治療首先以保守療法為主,其中以中醫(yī)的推拿、中藥、針灸等為主要治療手法,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作用;保守無效可以采用針刀治療,能夠快速松解粘連,對于時間較長的肱骨內上髁炎效果較好;針刀效果不佳者可以采用手術治療,對于需要手術治療的首選關節(jié)鏡治療,不能采用關節(jié)鏡治療的采取開放性手術治療。
中醫(yī)特色蜂毒療法療效肯定,但是僅僅一例不能廣泛運用于臨床,后期還需要有更多成功案例的支持。中醫(yī)的推拿、中藥、針灸等保守治療方法療效肯定,但是不能形成一個規(guī)范的臨床路徑。西醫(yī)的手術治療肱骨內上髁炎成功率很高,但是手術費用較高,相對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恢復時間比較長。而且一部患者術后雖然疼痛緩解了,但是肘關節(jié)活動范圍不能恢復到健康時的水平。肱骨內上髁炎的診治方式很多,不過總病例數(shù)量并非很大,治療手段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對于肱骨內上髁炎的早期確診與治療是改善癥狀程度和之前功能水平恢復的關鍵。在此希望臨床醫(yī)生多多重視肱骨內上髁炎的診治,把肱骨內上髁炎的診治路徑作為研究重點,可以把肱骨內上髁炎分為不同類別與等級,何時采用保守的中醫(yī)推拿,何時采用針灸,何時配合中藥,何時采用手術,共同探討出一個簡便可行、快速有效的臨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