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衡
(云南省種子管理站,云南 昆明 650031)
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2022年7月29日《關于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22年第一次審定會議初審通過品種的公示》,楚雄州農業(yè)科學院選育的常規(guī)粳稻楚粳48號、云南農業(yè)大學稻作研究所選育的3系雜交粳滇禾優(yōu)61、云南農業(yè)大學稻作研究所和云南禾樸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選育的3系雜交粳滇禾優(yōu)615、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2系雜交粳云兩優(yōu)502在列。這是云南省選育的粳稻品種首次通過國家審定。
楚雄州農業(yè)科學院2010年用楚粳27號與楚粳39號雜交經多年多代選育而成的粳型常規(guī)水稻品種。在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75 d,比對照楚粳27號早熟1 d。2019年參加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組特殊類型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721.4 kg,比對照增產17.3%;2020年續(xù)試平均畝產692.6 kg,比對照增產7.3%;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707 kg,比對照增產12.3%;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0.9 kg,比對照增產14%。適宜在四川省和貴州省海拔1 400 m以上稻區(qū)、云南省海拔1 450~1 900 m稻區(qū)及陜西省漢中海拔800~1 000 m秈粳混栽區(qū)的稻瘟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粳稻種植。
株高100.3 cm,穗長19.4 cm,每畝有效穗數(shù)21.7萬穗,每穗總粒數(shù)152.5 粒,結實率88.3%,千粒重24.6 g。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2年分別為3.8和3.3,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中感稻瘟病。糙米率81.4%,整精米率70.8%,粒長4.9 mm,長寬比1.7,陰糯米率5%,透明度1級,堿消值7級,膠稠度99 mm,直鏈淀粉含量1.5%,達到農業(yè)行業(yè)《食用稻品種品質》(NY/T 593—2013)標準三級。
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一般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25 kg,大田畝用種量2~4 kg。水育秧移栽葉齡5 葉左右,秧齡控制在50 d以內。栽插株行距10 cm×25 cm,每畝插足基本苗5萬苗以上??茖W施肥,播種前用藥劑浸種72 h預防惡苗病。其他田間管理、栽培和收獲措施均按該類型品種常規(guī)方法實施。分蘗盛期和抽穗期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蟲害。
云南農業(yè)大學稻作研究所用榆密15A×南61雜交育成的粳型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77 d,比對照滇禾優(yōu)55 早熟2 d。2019年參加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組特殊類型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716.8 kg,比對照增產5.1%;2020年續(xù)試平均畝產725.3 kg,比對照增產7.1%;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721.2 kg,比對照增產6.1%;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1.5 kg,比對照增產6.5%。適宜在四川省和貴州省海拔1 400 m以上稻區(qū)、云南省海拔1 450~1 900 m稻區(qū)及陜西省漢中海拔800~1 000 m秈粳混栽區(qū)的稻瘟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粳稻種植。
株高97.9 cm,穗長20.1 cm,每畝有效穗數(shù)23.8萬穗,每穗總粒數(shù)159.5 粒,結實率81.3%,千粒重25.2 g。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兩年分別為3.3和3.9,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耐冷性3級,中感稻瘟病,耐冷性較強。糙米率84.6%,整精米率69.2%,粒長4.9 mm,長寬比1.7,堊白度2.2%,透明度2級,堿消值7級,膠稠度76 mm,直鏈淀粉含量21.5%。
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下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5 kg,大田畝用種量1.5~2 kg。水育秧移栽葉齡5葉左右,秧齡控制在45 d以內。栽插株行距12 cm×22 cm,每畝插足基本苗3萬苗以上??茖W施肥,培育帶蘗壯秧,合理密植,主攻有效穗,提高結實率。其他田間管理、栽培和收獲措施均按該類型品種常規(guī)方法實施。按當?shù)厮痉N植技術防治病蟲害。
云南農業(yè)大學稻作研究所、云南禾樸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用H479A×南615雜交育成的粳型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77 d,比對照滇禾優(yōu)55早熟2 d。2019年參加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組特殊類型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739.7 kg,比對照增產8.4%;2020年續(xù)試平均畝產721.9 kg,比對照增產6.5%;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730.8 kg,比對照增產7.5%;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77.3 kg,比對照增產10.7%。適宜在四川省和貴州省海拔1 400 m以上稻區(qū)、云南省海拔1 450~1 900 m稻區(qū)及陜西省漢中海拔800~1 000 m秈粳混栽區(qū)的稻瘟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粳稻種植。
株高107 cm,穗長20.9 cm,每畝有效穗數(shù)22.4萬穗,每穗總粒數(shù)165.1粒,結實率85.5%,千粒重23.8 g。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兩年分別為3.5和3.8,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耐冷性5級,中感稻瘟病,耐冷性一般。糙米率83.5%,整精米率69.1%,粒長5.2 mm,長寬比1.9,堊白度1.6%,透明度1級,堿消值7級,膠稠度66 mm,直鏈淀粉含量16.7%,達到農業(yè)行業(yè)《食用稻品種品質》(NY/T 593—2013)標準三級。
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下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5 kg,大田畝用種量1.5~2 kg。水育秧移栽葉齡5 葉左右,秧齡控制在45 d以內。栽插株行距12 cm×22 cm,每畝插足基本苗3萬苗以上??茖W施肥,培育帶蘗壯秧,合理密植,主攻有效穗,提高結實率。其他田間管理、栽培和收獲措施均按該類型品種常規(guī)方法實施。根據(jù)當?shù)厮痉N植技術防治病蟲害。
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用云粳208S×云恢501雜交育成的粳型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79 d,與對照滇禾優(yōu)55一致。2019年參加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組特殊類型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723.9 kg,比對照增產6.1%;2020年續(xù)試平均畝產712.8 kg,比對照增產5.2%;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718.3 kg,比對照增產5.7%;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0.2 kg,比對照增產8%。適宜在四川省和貴州省海拔1 400 m以上稻區(qū)、云南省海拔1 450~1 900 m稻區(qū)及陜西省漢中海拔800~1 000 m秈粳混栽區(qū)作一季粳稻種植。
株高109.6 cm,穗長20 cm,每畝有效穗數(shù)20.8萬穗,每穗總粒數(shù)170.2粒,結實率85%,千粒重24.3 g。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兩年分別為3.7和3.2,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耐冷性5級,中抗稻瘟病,耐冷性一般。糙米率83.2%,整精米率66.8%,粒長5.1 mm,長寬比1.8,堊白度5.3%,透明度2級,堿消值6.3級,膠稠度65 mm,直鏈淀粉含量17.7%。
長江上游高海拔粳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種,秧田畝播種量15 kg,大田畝用種量1.5~2 kg。水育秧移栽葉齡5 葉左右,秧齡控制在45 d以內。栽插株行距10 cm×20 cm,每畝插足基本苗3萬苗以上。科學施肥,前期淺水分蘗,中期適時曬田(畝苗數(shù)達28萬苗時曬田)。其他田間管理、栽培和收獲措施均按該類型品種常規(guī)方法實施。實施保健栽培,防范稻瘟病,防治螟蟲、飛虱等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