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廣超
廣東理工學院 (廣東省肇慶市 526000)
高等教育是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場所。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于優(yōu)秀人才的定義,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獲得量,還包含學生的品德和能力。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應該完善管理,要將立德樹人內化在規(guī)章制度中、學校文化中、學科教育中,讓每一個走出高校的大學生既有知識,又有品德,能夠真正的為社會所用。
立德樹人這一詞語是在黨的十八大中,第一次明確被指出。此后,各個高校都開始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同時也賦予了高校較強的時代重任。所謂的立德樹人,就是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德育放在教育中的第一位,通過正面教育對學生進行引導。立德樹人的根本出發(fā)點是對人才的塑造,對人才的改變,對人才的進一步發(fā)展。
學生管理工作是指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這個時間段的管理,是對學生生活行為的一種規(guī)范。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學生管理工作的內涵又發(fā)生了改變,即除了包含對學生行為的規(guī)范之外,還包含學生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品德的素養(yǎng)提升等。簡言之,就是要通過科學化的高校管理工作,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高校學生管理的理念、內涵也應該發(fā)生轉變。在我黨的會議中,不止一次在強調高校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學生管理作為高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必須要從全方位服務建設出發(fā),要以高效育人作為管理的目標。比如,就我國而言,是一個禮儀之邦。在高校學生管理改革工作中,應該將仁義道德貫穿始終,要發(fā)揮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改革的重點,以更好的落實教育目標。
大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學校教育的終端。在大學教育中,學生能夠學習到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為未來的工作打下基礎。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夠忽略正確的三觀以及健康的人格,這是學生將來從事任何崗位的基礎。只有具備了這個基礎,才能承擔好社會的責任以及時代的使命。通過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將立德樹人融入其中,從方方面面讓學生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培養(yǎng)一個真正有德又有才的人。
隨著高校的擴招,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進入高等院校學習知識,享受大學生活。然而大學時光是短暫的,在畢業(yè)后學生面臨的是成千上萬的同類競爭者。一個優(yōu)秀的崗位可能有無數(shù)個競爭者,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如若學生缺乏專業(yè)的技能以及品行,是很難脫穎而出的。這就需要高校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理念,能夠將立德樹人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讓每一個走出校門的學生都能夠具備正確的三觀,良好的品德,這不僅僅能夠成為高校后期招生的特色,更能夠提升高校學生將來的就業(yè)質量。
在高校的教育教學以及日常管理中,必須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內容和目標。但是,從實際的管理情況來看,高校對于學生管理依然停留在具體的事物上,缺乏對立德樹人的正確理解。比如立德樹人這個概念被提出之后,很多高校開始基于立德樹人,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管理,但是大多數(shù)停留在表面,并沒有真正地將立德樹人落實到教育教學和日常管理中。甚至一些管理者認為德育是一種無形的東西,其并不能夠通過一些測試去評價,更無法和教學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相提并論。在這樣的思想下,立德樹人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滲透舉步艱難。
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非常的繁重且復雜的,故高校必須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是從實際的高校管理體制來看,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如模式化明顯,在不了解學生情況的狀態(tài)下,制定管理的制度和規(guī)劃,當學生對這些管理制度不滿時,上級管理者采取的措施就是硬性管理,并未突出人本化管理的理念,也很難從言行舉止中為學生做好榜樣。其次當代大學生個性化鮮明,其需要的是關懷、合理的表達。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規(guī)章制度是刻板的,管理方式是強制性的。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讓大學生感受到了不民主、不和諧,在這樣的體制以及管理方式之下,學生們無疑是叛逆的,管理的目標也很難實現(xiàn)。
高校學生管理是非常廣泛的一個概念,其不僅僅對學生在高校的日常生活進行管理,還包含學科學習的管理等。很多高校領導者在管理的過程中,都明確將德育作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比如要求學生不得打架斗毆,不得違規(guī)違紀等。但是在學科管理中,卻忽略了德育的滲透。很多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按部就班的教學,并未深入的挖掘教學的內容,其隱藏的德育內容,這也導致高校中德育滲透效果較差。
一直以來,高校學生管理關注的都是骨干,比如二級學院學生管理隊伍包含輔導員、副書記、支部書記等,這類學生團體在管理的過程中,主要是負責學校布置的任務,很少有精力放置在普通大學生的身上。而這些學生管理者,日常除了學習之外,還會參與學校定期舉辦的各種活動、講座,這類學生可以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獲得鍛煉和提升。但是對于普通學生而言,除了日常的學習,就很難獲得思想以及能力上的改進。
高校和高中不同,其相當于半個社會,在這個環(huán)境中,很多管理是非常放松的,學生相對而言比較自由。近幾年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也使得大學生可以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的思想。這些思想有好的,也有錯誤的。如若學生不能夠正確的辨別,就會產生錯誤的行為。正如一些大學校園發(fā)生的暴力、裸貸以及投毒事件,這些事件均是大學生受社會不良風氣所導致的。高校在管理的過程中,不注重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就極易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立德樹人是基于時代發(fā)展的背景提出的,符合了當下教育的目標。但是一直以來,很多的高校,都將立德樹人當做是隱性的管理內容,并未將其真正的落實到實處,歸根結底,還是缺乏對立德樹人的重視度,思想上不重視,又如何能夠真正的培養(yǎng)有品德、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才。首先高校的管理者需要積極的學習和立德樹人相關的理念,了解立德樹人提出的意義,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價值。比如可以針對學校管理者,進行德育知識的培訓,讓學生管理者能夠真正的了解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掌握德育落實的方法。其次在校內宣傳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將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學生管理的一項特色。在高校的走廊中,教室的墻面上懸掛和品德相關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以及名人事跡。要求各級管理者以及學科教育者,將立德樹人滲透到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中,學科的教學中,從方方面面落實德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最后應建立和立德樹人相關的考核機制,要求定期對學校管理者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除了日常的管理之外,還應保證各項制度是否圍繞立德樹人,立德樹人實施的成效等,要保證將立德樹人真正的落實在高校的學生管理中。
高校是培養(yǎng)社會人才的重要場所,但一直以來,高校都非常注重學科教學,即圍繞學生的專業(yè)開展教育,忽略了德行。而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就要了解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一樣重要。而想要將德育貫穿高校學生管理的全過程、全人員,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需要學校能夠建立一個完善的制度,對其進行保障。高校學生管理的制度非常多,包含學生宿舍管理制度、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制度、學生學業(yè)管理制度等等。就傳統(tǒng)的管理制度在設定時往往是依舊需要設定,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所以導致所設定的制度內部很少有直接指向育人的,這也影響了制度落實的效果。在新時期下,高校要優(yōu)秀傳統(tǒng)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以學生為本設計指引學生道德素養(yǎng)提升的制度,發(fā)揮出制度的育人作用。其次制度要以學生的合理訴求以及發(fā)展作為出發(fā)點,應切實的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最后要基于制度引導學生積極的學習,要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保證學生的身心的健康成長。以學校的日?;顒又贫葹槔?,要求社團需定期舉辦活動,活動要有明確的主題,要能夠吸引學生積極的參與,同時要達到培育學生興趣,落實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目標。
傳統(tǒng)的高校學生管理缺乏民主性,管理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和當代高校大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不相符合。在新時代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就要能夠創(chuàng)新管理的手段,與時俱進,將立德樹人融入到實際的工作中。首先管理者可以定期的借助信息技術,如微信公眾號、學校APP,上傳學校的典型優(yōu)秀事跡,以此起到對學生思想品德感染的作用。其次要發(fā)揮出班級管理者的作用。作為班級管理者,不應該僅僅將完成上級領導任務當成是工作的重點,還應關注班級學生的情況。比如密切的關注班級學生的德行以及行為的發(fā)展,如若出現(xiàn)德行存在問題的學生,應第一時間進行溝通。當然學生管理學生,其實是非常難的。在這樣的狀況下,可以交由輔導員處理。總之在管理學生時,不應僅以制度嚴格的要求學生,更要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公平對待,同時還應注重榜樣的作用,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高校管理中,除了日常的學生管理之外,學科育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除了要通過日常的管理滲透,還要在學科教育中挖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品德。比如很多的專業(yè)課程,其除了講解專業(yè)知識之外,還包含專業(yè)背后的實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實際工作的場景去體會,讓學生感受工作的專業(yè)性、敬業(yè)性,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挖掘教學內容中潛藏的和德育相關的內容,在課堂中滲透。如高校的思政課堂,本就具備育人的內容和功能,針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等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的案例,讓學生了解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傊?,在學科管理中融入立德樹人不僅要學會挖掘學科中包含的德育的內容,還要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這樣才能夠提升德育滲透的效果。
校園文化是由學校的教師、學生等共同建設的,其是一個無形的要素,卻可以通過有形的制度逐步形成。校園文化的功能有很多,如其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教育人、引導人以及感化人。那么校園文化是否應該放任學生、教師們自主構建?當然不是,良好的校園文化的構建是離不開校園的發(fā)展理念的,尤其是管理者的理念。在校園文化中,將立德樹人滲透其中,可以為大學生樹立核心價值觀,也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去實施:(1)通過制度滲透立德樹人。在上文實際已經(jīng)分析過,立德樹人滲透到制度中的重要性以及方法。制度是有形的,學校的管理者在發(fā)布制度時,學校的學生、教師的思想會受其影響,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德育的教與學的氛圍。(2)在學校管理中,要注重對優(yōu)秀品德學生的獎勵。學校應定期搜集各個班級的好人好事,可以是關于扶貧的,也可以是關于勤奮好學的,亦或是勤工儉學的,這些品質都可以通過圖文的形式化作一篇篇文章,粘貼在校園的櫥窗中,形成學校的一項日常管理事物。(3)定期組織和德育相關的講座以及活動。高校學生管理包含了方方面面,不僅僅是日常學習、生活的管理,還應該包含課余活動的管理。通過融入以德育為主題的活動,如舉辦和德育相關的演講比賽,讓學生在演講的過程中,滲透品質。
總之,網(wǎng)絡就像一把雙刃劍,其給學生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比如一些學生缺乏辨別的能力,被網(wǎng)絡中的錯誤思想所誤導,而出現(xiàn)錯誤的行為。作為高校的學生管理者就需要為學生們筑好圍墻,要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滲透在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通過制度、文化、學科等各種方式,將德育融入其中,讓學生的各個角落都彌漫著良好的品質,繼而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未來的社會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全面的、新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