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睿棋
在騎駱駝時代的阿拉伯世界,有種說法是有權(quán)勢的人只騎雌性駱駝。因為雌性駱駝性情溫和、吃苦耐勞;而雄性駱駝則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生氣時會口吐白沫,怒火中燒時則直接躺平在沙地上,直到把自己氣死都不起來。
我一直以為駱駝極為溫馴,想不到它們發(fā)起脾氣來竟然這么可怕!我對駱駝的了解竟然這么少,會不會把駱駝氣死呢?現(xiàn)在,我就和同學們來刷新一下對駱駝的認知。
地道的美洲動物
在我的印象里,駱駝一直是沙漠動物,生活在北非、中東和西亞的沙漠地區(qū)。然而,事實上,駱駝的家鄉(xiāng)在北美洲。
在4000萬年前的北美洲,生活著一種只有兔子大小的小型哺乳動物。這就是今天的駱駝的祖先,被稱為始駝。始駝一直在北美洲頑強地生活著。大約在300萬年前,巴拿馬地峽形成了,成為溝通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陸橋。于是,始駝向南美洲探索,并進化出了美洲駝、羊駝、原駝和駱馬等后代,在安第斯山脈發(fā)展、壯大。而留在北美洲的始駝,開始向現(xiàn)代駱駝進化。
什么時候大搬家的
在距今260萬年到1萬年的更新世,地球上出現(xiàn)了間歇性大規(guī)模的冰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讓白令海峽露出海底,成為白令陸橋。動物及其無意中攜帶的植物種子得以通過這一陸橋,在亞洲和北美洲之間遷徙。在更新世晚期,人類從西伯利亞向東進入了新大陸,駱駝和馬則朝著相反的方向遷徙到亞洲, 進而進入非洲。
也許是氣候變化的原因,也許是大型劍齒虎等獵食動物的捕殺,抑或是史前人類的狩獵,在最后一次冰川期,北美的駱駝滅絕了。
在亞洲的沙漠中絕處逢生
在大型食肉動物的眼里,駱駝真是溫馴的動物。它們不會成群結(jié)隊地拼死抵抗掠食者,跑動最高時速也不到30千米。難怪它們在北美洲滅絕了!而在亞洲,它們也只能到其他動物都不喜歡的沙漠中找到自己的棲身之所。
生命離不開水,而沙漠中最缺乏的就是水。為此,駱駝進化出了儲存水的能力,并且心甘情愿地作為人類的駝獸,和人類共生,被譽為“沙漠之舟”。
駝峰存儲的是水嗎
這又是一個以訛傳訛的錯誤。駝峰里存儲的不是水,而是脂肪,水存在駱駝的胃里。駱駝的胃里有很多褶皺,被稱為水脬。駱駝在喝水時就會把水儲存到水脬中。而駝峰里的脂肪則會讓駱駝在沙漠里找不到綠草吃時,補充身體的能量和營養(yǎng)。在一次性喝足水后,它們可以連續(xù)行走數(shù)天甚至數(shù)星期。
名副其實的節(jié)水模范
除了會存水,駱駝還會把自己的身體功能發(fā)揮到極致,來節(jié)約用水。
駱駝的鼻孔構(gòu)造就與眾不同,鼻孔內(nèi)生有很多細小彎曲的氣道。當駱駝大量消耗水分時,這些氣道的分泌物便會自動變得干燥并形成一層硬膜,使得駱駝連空氣中的水分都不會放過。在呼氣時,硬膜就像冷凝器,將來自肺內(nèi)的水分凝留??;吸氣時,這些凝留的水分又被送回到肺部。如此,便會有效防止體內(nèi)水分的散失,使體內(nèi)的水循環(huán)不已。到了夜間,空氣中的水分增加,濕度加大,駱駝的鼻孔又能從空氣中冷凝出水,并隨吸氣送入體內(nèi)。
駱駝的腎臟表面存在一些復雜且數(shù)量多的毛刷系統(tǒng),這些毛刷將消耗的水分重新再刷一遍,將部分水分重新過濾留在體內(nèi)。由于尿液被高度濃縮,因此駱駝的尿液很少,糞便異常干燥。即使血液含水量變化劇烈,駱駝的紅細胞也不會破裂。
真是沒有實力去和外面的捕食者拼,駱駝就只好和自己較勁了。
靠駝峰數(shù)量區(qū)分品種
在我國的新疆、青海,我們看到的亞洲駱駝都是雙駝峰的;而在炎熱的阿拉伯地區(qū)和非洲沙漠,常見的多為單峰駱駝。從雙峰到單峰,駱駝的身體表面積進一步減少,從而減少了體表水分的蒸發(fā)。單峰駝還具備另一種節(jié)水機制,它們調(diào)節(jié)體溫的能力更強,可以讓其體溫在白天和黑夜之間波動幅度達6~7℃。在白天的高溫下,單峰駱駝被動地將體溫升高,從而減少由于出汗造成的水分損失。
雄性駱駝嘴里的肉球是什么
雄性駱駝口中的肉球是咽喉部的一個特殊器官,是上頜組織的一部分,可以充氣形成氣囊。雄性駱駝在發(fā)情期時封閉住鼻孔,氣體就會進入咽部,肉球就會越變越大。雄性駱駝會向雌性駱駝炫耀這個肉球,表明自己很強大。
(責任編輯: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