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世紀中學 于春玲
在我國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注重教學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初中語文是一門重要的語言學科,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備課,設計教學方案和教學導入,確保課堂教學導入具有針對性,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達到“推門覓勝景,踏步入門來”的教學效果。通過語文學科,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理解能力。
第一,做好課堂學習的準備。教師要通過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心理上做好課堂學習的準備,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
第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課堂教學導入實際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導入是讓學生進入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導入的形式是多樣化的,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關注學習內容,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有感性的認知,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積極的心理傾向,更加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將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通過主動探索獲取知識。
第一,確保導入內容和課堂教學內容具有密切的相關性。教師利用有效的導入,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確保導入內容具有趣味性。教師要確保導入內容具有趣味性,趣味性的內容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教學的樂趣。
教師的課堂教學導入,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確保課堂導入的有效性。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課堂導入要遵循的原則:
第一,課堂導入要符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歸宿。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設計導語,確保導語和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通過課堂導入,要讓學生了解學什么、怎么學,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
第二,課堂導入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設計新穎、新奇的導入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
第三,確保導入環(huán)節(jié)時間分配的合理性。導入是重要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的導入設計,要控制在3分鐘之內,以確保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充足。
第四,確保多樣化的導入形式。教師設計的導入形式要多樣化,確保導入措辭凝練、編排精妙,利用多媒體輔助導入,更容易達到良好的導入效果。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有些教師為了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采用直接導入,開門見山、直截了當?shù)剡M入教學主題。這樣的導入方式缺乏新鮮感,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長期使用。面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課堂導入設計,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導入設計,包括背景導入、故事導入、直觀感受法導入、懸疑導入、情境導入等方式,通過多樣化的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教師要合理處理導入環(huán)節(jié)與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確保導入環(huán)節(jié)在較短的時間內發(fā)揮作用,給其他環(huán)節(jié)充足的時間,使課堂流程更加完善,有利于學生接受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以下具體分析提升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利用背景故事導入。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具有較長的篇幅,并且有些課文是關于革命歷史時期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年代感,學生身處現(xiàn)代社會,有些學生無法理解課文描繪的社會場景。教師利用創(chuàng)作背景導入,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以及課文中所傳達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利用講故事的方式給學生普及魯迅的資料、這篇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根據(jù)背景資料,進入特定的歷史時期,有助于理解這篇課文的內容以及主旨。
第二,利用課文中包含的故事導入。初中生所處的年齡段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心智發(fā)展不成熟,教師對學生進行故事導入,符合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做好課文教學的鋪墊。
例如,在《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講述關于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利用故事進行導入,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有助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理清課文的脈絡、結構,從而能準確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利用神話故事導入。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有些課文來源于神話故事傳說,教師要給學生講述神話故事,通過神話故事導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例如,在《女媧造人》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生動地描繪這一神話故事,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第一,設置問題進行懸疑導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置問題進行懸疑導入,利用問題設置懸念、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找到問題的答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設置問題懸念:課文的標題是“再塑生命的人”,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么能再塑呢?通過設置這一懸念,有利于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為學生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第二,設置與課文相關的問題導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課文內容設置問題,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利用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中。
例如,在《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設置導入問題:大家讀過哪些童話故事呢?童話故事這一體裁有哪些特點呢?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這兩個問題引入這篇課文的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童話故事的體裁知識,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這篇課文涉及的知識點。
又如,在《說和做》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設置導入問題:你認為說和做哪個更重要?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勾畫出重點語句,學生閱讀完后,教師讓學生回答這一問題。通過這一導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從而理解課文的主旨。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灌輸性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教師要通過趣味性、直觀性的內容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更加有效。
第一,利用視頻導入。視頻是動態(tài)化的直觀演示,將抽象的導入內容變得形象,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獲得對事物的感性認知,從而過渡到對新課內容的探索,有助于學生掌握新課內容。
例如,在《鄧稼先》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視頻導入,給學生播放關于鄧稼先的人物視頻,讓學生了解人物的品質、精神,通過人物事跡,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第二,利于歌曲導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歌曲,學生在欣賞優(yōu)美音樂旋律的過程中,沉浸在音樂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有助于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情感,從而深入理解課文的主旨。
例如,在《春》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關于春天的歌曲進行導入,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沉浸在特定的情感基調中,有助于學生感受春天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景象,從而體會課文的情感。
第三,利用圖片導入。圖片是比文字更形象的呈現(xiàn)方式,能在視覺上讓學生感受導入內容,有助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
例如,在《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紫藤蘿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紫藤蘿的美,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紫藤蘿盛開時的狀態(tài),從而引出這篇課文的教學。
第四,利用多媒體輔助謎語導入。教師要采取趣味性的導入,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利用謎語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從而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并在課堂上主動思考、探索。
例如,在《蟬》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利用謎語導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謎面:有翼無毛肚里空,有頭無項響如鐘,今年八月回家去,明年端午再相逢。教師對學生進行提示,有助于學生猜出謎底,通過謎語導入,讓學生逐漸進入課堂學習內容中。
第五,利用多媒體輔助動手操作導入。初中生所處的年齡段思維活躍、好動,教師利用學生的動手操作導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有助于刺激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提前準備顏料、畫筆,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給學生播放各種各樣的石拱橋圖片,學生根據(jù)多媒體展示的石拱橋動手畫出石拱橋,在繪畫的過程中,有助于加深學生的體驗。通過這一導入,有利于課文教學的展開。
初中語文學科是一門和生活具有廣泛聯(lián)系的學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或生活實例導入,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科和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貓》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寵物,讓學生說出自己接觸過的寵物或養(yǎng)寵物的經歷,通過這一導入,將學生帶入貓的世界,讓學生對課文產生興趣,從而理解課文中的描寫,教學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又如,在《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物候現(xiàn)象:燕子低飛、候鳥去來、布谷唱歌等現(xiàn)象,讓學生了解這些現(xiàn)象反映的大自然氣候變化,從而引入這篇課文的教學。
第一,利用想象思維導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利用聯(lián)想或想象進行思維導入,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天馬行空的想象,有助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靈活。
例如,在《天上的街市》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天上街市的畫面,學生打破固定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課文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比想象的畫面和課文中描繪的畫面,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有助于學生理解這篇課文。
第二,采用對比、類比思維導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溫故知新的方式進行對比、類比思維導入。溫故知新是以舊引新的導入方式,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引出新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銜接。
例如,在《醉翁亭記》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回顧《岳陽樓記》這篇課文,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課文進行導入,將話題導入到新課的教學中,將兩篇課文進行簡單的對比、類比。這種導入方式使新舊知識建立了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利用舊知識理解新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思維、類比思維。
綜上所述,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關系到學生能否在課堂上專注學習。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導入,教師根據(jù)課文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設置問題導入,啟迪學生的思維,采用多媒體導入,沖擊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用生活化導入,讓學生明確語文學科和生活的聯(lián)系,利用思維導入法,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能力。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有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