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洪遠 作家 四十余年石油化工從業(yè)經(jīng)歷
對我們石化企業(yè)的員工來說,禍從違章來是感同身受。這是因為,在石油化工行業(yè)中,大多數(shù)介質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老石化人將石化企業(yè)比喻成玩火的企業(yè)是十分形象和逼真的。
我想起了當年檢修廠區(qū)5 萬立方米油罐的事情。像這種大型油罐的檢修,通常是由總廠下屬專業(yè)檢修單位承包的,因此廠長在總廠接下自行檢修“任務”的消息傳開后,車間里議論紛紛,從來沒有接受過如此艱巨的任務,我們“行嗎”?
可廠長鼓動說:“你們新班子,新氣象,有一支能打硬仗的檢修隊伍,任務完成后還有令人怦然心動的‘大檢修’獎?!避囬g里工人師傅聽后個個摩拳擦掌,都表示“堅決完成任務”。
油罐余油清除后,底部的四個孔蓋和頂部的出氣孔都順利打開,為了將罐內(nèi)原油氣排出,四臺大馬力鼓風機24 小時不停歇地猛吹。本以為兩天后,等油氣驅除,就可以提前進罐施工,想不到我和主任剛鉆進油罐,主管廠消防安全的廠長帶著測爆儀也來了,但馬上就被濃烈的油氣給熏了出來。記得主任調(diào)侃說:“你帶測爆儀還不如帶幾瓶牛奶來給我們解解毒實惠?!?/p>
彌漫在罐內(nèi)的油氣成了檢修的攔路虎。在車間的會議室里大伙的意見形成了兩派。一派是:只要不影響干活就開工,否則任務完不成誰負責;另一派的意見是,如果油氣不驅除干凈,在罐里動火屬于違章操作,引發(fā)閃爆人命關天。孫師傅是抗美援朝的鐵道兵,他提出在油罐頂部用白鐵皮敲成圓筒固定,可以形成拔風效果的建議受到設備科陳工程師的力挺,至今我還記得廠長一錘定音的意見是:“在油罐里動火,安全第一,對消防安全的‘規(guī)矩’要敬畏,一點不能逾越!”
兩天后,廠長和我們輕松鉆進油罐,難以相信,油罐內(nèi)基本聞不出味道,測爆儀檢測也是靜默。大伙每天在罐內(nèi)切割管道,燒焊拼裝,罐外幾輛駐廠消防車保駕護航,我們保質保量完成了檢修任務,廠部也兌現(xiàn)了“大檢修”獎,工友們笑逐顏開,皆大歡喜。
兩周后我們?nèi)タ倧S參加安全會議,會上介紹了外地某石化廠因習慣性違章操作進罐檢修,導致兩名焊工嚴重灼傷的人身事故,觸目驚心。禍從違章來,回想如果當時冒冒失失違章進罐檢修,導致人身和設備事故,我們還會笑逐顏開,皆大歡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