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安琪
(安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現代奧運之父”皮埃爾·顧拜旦在開創(chuàng)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之初,就選擇了以競技運動作為核心載體。[1]奧林匹克運動不同于一般的體育運動,它蘊含著豐富的奧林匹克精神,運動員在競技的過程中充分展現了偉大的愛國精神、偉大的奮斗精神、偉大的團結精神以及偉大的夢想精神。奧林匹克運動員頑強拼搏、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永不言敗,讓觀眾在奧林匹克運動的競技比賽觀賞中受到和平、友誼、進步,以及真、善、美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發(fā)揮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增強我國體育文化軟實力、建設體育強國、提升體育文化自信的要求,更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需要[2]。深層次探討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進步,培育時代新人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奧林匹克運動在競技比賽中彰顯著團結合作、頑強拼搏、追求和平、永不言敗、積極進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其作為“育化人”的實踐方式之一,包含豐富的教育資源,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發(fā)揮著推動人們進取意識的培育、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引領公平正義的風尚、發(fā)展團結合作的關系、培育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涵育美學素養(yǎng)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奧林匹克運動充分體現了“更快、更高、更強”“參與比取勝更重要”的理念,對于引導人們培養(yǎng)拼搏進取、艱苦奮斗、追求卓越、團結友愛的優(yōu)秀品質,并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具有促進作用。顧拜旦指出:“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凱旋而是奮斗,其精髓不是為了獲勝而是使人類變得更勇敢、更健壯、更謹慎和更落落大方。”[3]。奧林匹克運動在競技比賽中教育人們要敢于拼搏并同各種艱難險阻做斗爭,也正是在比賽過程中,觀眾領略到競技者不斷超越自我的拼搏進取精神,進而培養(yǎng)人們的勝不驕、敗不餒、永不言敗的進取精神。競技比賽時,運動者需要時刻從容應對可知和不可預知的風險,不斷超越極限、打破紀錄;競技者突破無數次體能、技藝、心理、意志上的挑戰(zhàn)與極限,直至追求卓越。也正是這種奧林匹克運動中敢于挑戰(zhàn)自我與他人、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奮斗精神以及敢于競爭、不斷超越的進取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使競技比賽觀賞者在不斷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競賽中受到鼓舞、教育和激勵,涵育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進而在實際生活及學習中去實現新的超越,這也符合激烈競爭、高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追求不斷進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需要[4]。
奧林匹克運動是人們借助競技比賽來實現自我價值的獨特方式,競技者以自身高超技藝、高尚品質、進取精神以及對友誼、和平、公正的追求,展示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真、善、美,深深地滲透著超越競技體育比賽本身的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思想理念。在奧林匹克運動的競技比賽中,競技者不僅要和他人挑戰(zhàn),還要和自我斗爭;在自我斗爭中,競技優(yōu)勝者要追求卓越、技藝超群,還要道德高尚,具備刻苦頑強、堅定勇敢等意志品質、競爭拼搏的進取意識、愛國主義精神、公正誠實等優(yōu)良作風,這些也是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這種對他人、對自己、對自然的挑戰(zhàn),不僅能夠提高競技水平,更能體現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有助于引導觀眾積極追求夢想,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同時,奧林匹克運動始終傳達給觀眾集體主義的原則,展現了追求群體榮譽以及個體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的和諧統(tǒng)一,在奧林匹克運動的競技比賽中既能表現出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又可以凸顯出自我的價值,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高級表達,能夠引導人們追求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原則上人人都可以參與,超越了國別、宗教、語言、意識形態(tài)、種族、性別的限制,并照顧到殘疾人的需要而舉辦殘奧會,不存在任何歧視;同時反腐敗、反興奮劑、反非人道,是全世界的一桿“公平之秤”,引領公平正義的風尚。公平公正的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追求的優(yōu)秀品質。它有利于培養(yǎng)個體克制并戰(zhàn)勝欲念、非理性的情緒及觀念,促進人們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和建立[5],從而將現代法律意識內化為自身的道德意識。人們觀賞競技體育比賽時,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奧林匹克精神的影響,涵育符合社會要求的公正、寬容、正直、自尊、慷慨、誠信、遵守規(guī)則等思想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以使人們在超越自身,挑戰(zhàn)極限以創(chuàng)造更大的人生價值的同時反對一切與公平競爭相違背的丑惡行為。這對實現我國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建設公平正義、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重要的作用。
奧林匹克運動自誕生起就把和平、友誼、團結合作精神灑向人間,古代的神圣休戰(zhàn)制度是最明確的體現。其象征是五連環(huán),代表五大洲,是全球性的、持續(xù)的,并借此活動與世界各國進行友好交流。《奧林匹克憲章》指出“以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比賽精神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6]。這也恰恰反映了奧林匹克運動開展的目標是促進人們團結合作、互相尊重,進而建立友誼、和平的美好的世界。我國冬奧會的舉辦就基本實現了這一目標,在奧林匹克運動的競技體育比賽過程中,主辦方對每個國家(民族)的文化都秉持尊重、包容、互學、互鑒的態(tài)度。同時,從競賽過程來說,奧林匹克運動比賽項目有單人項目,也有集體項目。集體項目自不必說,需要團隊的協(xié)作一致;單人項目也不僅是個體行為,它需要教練的指導、隊友的支持乃至與對手的公平競爭。因此,競技場上更凸顯出團結與協(xié)作的重要性,不斷發(fā)揮著團結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愛國主義精神是每位競技運動員為國爭光而不斷進取、永不言敗的精神動力,奧林匹克運動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具活力的載體,發(fā)揮著培育愛國主義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正如顧拜旦所說:“在這個世俗化的世紀,有一種信仰可能用來實現世俗化目標—這就是國旗,現代愛國主義的象征?!盵7]當國旗在國歌聲中升起,運動員的愛國之情自然被喚起。運動員與觀眾為了國家和民族榮譽在奧運賽場上的拼搏與歡呼,志愿者為奧林匹克競賽服務的過程體驗,都潛移默化地互相傳遞著團結協(xié)作、樂于奉獻的精神教育,使人們體悟生動鮮活的民族精神,發(fā)揮著培育愛國主義、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雖然奧林匹克運動無國界之分,但競技者是有國籍的,競技賽事的結果往往會體現國家以及民族的榮譽。奧林匹克運動舉辦中涌現出優(yōu)秀競技員和志愿者,他們以為國爭光為最大光榮,展現出極大責任心和愛國熱情,振奮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了民族凝聚力,豐富了愛國主義價值意蘊。
無可否認,奧林匹克運動的萌芽中就有美學思想在閃光,原始的奧林匹克運動與舞蹈、音樂、繪畫、雕刻等藝術活動相互聯(lián)系,與最早的藝術門類是同源之流。并且,奧林匹克運動員在“競”與展示“技”的同時,所表現出的良好的社會道德,為國爭光的頑強拼搏精神和勝不驕、敗不餒、機智勇敢、沉著果斷等競技素質,展現了時代精神美、人類道德美、社會理想美以及奧林匹克運動競技主體的性格情操,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美,對廣大觀眾也是一種感染和熏陶。對大多數觀眾來說,他們從直接觀看奧林匹克運動競技比賽的過程中欣賞動作美、軀體美、藝術美、意志美等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以及精神調節(jié)。同時,奧林匹克運動又是展示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櫥窗,其競技之美是社會群體所共有和共享的財富,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在體育界的表現。
奧林匹克運動也是國家間的競爭方式之一,是顯示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和綜合實力的平臺。但是,在過度競爭下奧林匹克運動的競技價值觀出現了錯位,體育行業(yè)出現了異化—畸形的金牌觀、非人道訓練方式、食用違禁藥物、黑哨等功利主義現象,使得實現自我的初衷發(fā)生偏離與扭曲,奧林匹克運動公平公正的秩序遭到嚴重破壞,嚴重影響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
奧林匹克運動以競技主體的身體和心理的直接對抗為表現方式,在全面發(fā)展身體,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fā)揮人(個人或群體)在體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潛力的基礎上,以達到逐漸超越身體極限和心理負荷、攀登運動技術高峰和創(chuàng)造優(yōu)異運動成績等目標,這個過程很可能會造成競技主體對自己或對手產生身體或心理損傷。和其他領域充滿大量的發(fā)展機會不同,奧林匹克運動中競技的機會十分有限,社會分工的很多領域是梯形的,但奧林匹克運動是金字塔形的。這樣一來,為了取得成績,體育訓練中容易出現高強度訓練、非人性化的培養(yǎng)、封閉式的管理等情況,競技運動員逐漸變?yōu)椤芭e國體制”下奪取金牌的工具,有些奧林匹克運動員的競技價值觀逐漸出現了錯位,被競技所奴役,競技運動員淪為了金牌生產線上的機器。奧林匹克運動的目的是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而不是破壞人的生理機能、摧殘人的心理健康,這與運動員實現自我的初衷發(fā)生了偏離。
奧林匹克競賽在運作與發(fā)展中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宗旨,正面激勵人們面對困難的勇氣,促使人們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維護公平公正的社會秩序發(fā)揮了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追求個人或某團體私利的興奮劑、假球、黑哨等現象,嚴重偏離奧林匹克運動公平公正的宗旨。興奮劑、黑哨等之所以遭到反對和批判,是因為其作為一種達到某種利益的方式和手段破壞了奧林匹克競賽結果的嚴肅性和純潔性,違背了奧林匹克運動公平公正的精神實質。同時,從奧林匹克運動的原則來看,興奮劑、黑哨從根本上來說,破壞各個國家公平競爭的意義,直接造成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競技者與競技者間的懷疑與沖突。
部分體育項目中使用興奮劑、黑哨以及假球等惡性的競爭手段,使奧林匹克運動追求的“體力與精神融為一體”的理想遭到破壞。即便因此獲得“更快、更高、更強”的優(yōu)異成績,也不僅不會獲得大眾的欣賞和尊崇,相反還會受到國際奧委會的嚴厲處罰和大眾的批判。因為這違背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極大地破壞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激勵機制和社會聲望價值。在《奧林匹克憲章》中就明確規(guī)定,“遵守道德條例,決不接受任何政治或商業(yè)的影響,不受任何種族或宗教考慮的左右,同一切形式的歧視作斗爭”。[6]很多國家想借助奧林匹克運動證明國家、民族身份,目的是擴大其政治影響力,通過霸權獲得利益。這種行為違背了奧林匹克運動一直努力建立全球人民彼此尊重、團結友好的和諧關系,破壞發(fā)揮建立團結合作關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奧林匹克運動蘊涵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賽場上弘揚著公平競爭、愛國主義、積極進取、團結協(xié)作等精神,發(fā)揮著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為一種促進世界和平和推動社會發(fā)展與進步的力量。對此,針對影響奧林匹克運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因素,必須引導競技主體對正確實現自我價值的認識,優(yōu)化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是建設體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推動力;他強調要分類指導,從娃娃抓起,扎扎實實地提高競技體育的水平[8]。對此,相關教育部門應本著以全面提高競技主體綜合素質為出發(fā)點,加強對競技主體進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主要內容的教育,進而在源頭上優(yōu)化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國際上提倡個性的發(fā)展,追求自身價值,這不代表我們可以放棄集體主義,而是要在集體、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發(fā)展個人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拿道德的金牌、風格的金牌、干凈的金牌意識,堅決做到興奮劑問題‘零出現’‘零容忍’?!盵9]因此,在奧林匹克運動中,要加強對運動員比賽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牢牢樹立運動員誠信意識,注重其體育道德修養(yǎng)意識的培養(yǎng)。所以,對奧林匹克運動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主體的自覺道德活動,逐漸地形成其責任意識,這種意識轉化為道德活動的內在動力,最后轉化為自覺的道德活動,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提供現實保證。同時,要引導運動員化解商業(yè)化、職業(yè)化所帶來的奧林匹克運動危機,自覺抵制功利主義和個人主義,要教育奧林匹克運動者摒棄狹隘的民族主義,以平等、健康的博大胸懷客觀對待和評價世界各民族的運動員,樹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心態(tài)。
奧林匹克運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要從“大思政”的格局促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xié)同引導?!八颊n程”重在以主渠道的質量提升來達到課程育人的啟發(fā)性,“課程思政”重在拓展創(chuàng)新,以各門綜合素質課程和專業(yè)課程為載體,挖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實現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功能。對此,既要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主陣地的引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各門綜合素質課程和專業(yè)課程的協(xié)同作用??沙吮本W運東風,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滲入系統(tǒng)的奧林匹克精神教育:通過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通過集體主義與合作精神的教育,提升學生的社會認同感;通過意志品質與進取精神的教育,激發(fā)學生的精神動力;通過法制觀念與規(guī)則意識的教育,約束規(guī)范學生行為;通過高尚品德與健全人格的教育,塑造個體人格。另外,各級學校應積極地將奧林匹克運動融入“課程思政”體系中,將奧林匹克精神教育與各門綜合素質課程或專業(yè)課程學科教育相融合,搭建出“課程思政”建設和發(fā)揮奧林匹克運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雙贏載體,達到全方面育人的效果。同時,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更好地發(fā)揮奧林匹克運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將為國爭光、積極進取、團結協(xié)作、公平公正、頑強拼搏等奧林匹克精神融入各類學科以提高課程的有效性,以涵育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奮斗觀,終身體育的健康觀,促成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最終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進而逐步探索出發(fā)揮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守正創(chuàng)新之路。
優(yōu)化奧林匹克運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最根本方法是使奧林匹克運動回歸于它自身,而不是被外部力量或貨幣操縱,成為金錢指示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的手段。對此,我們要著眼于改善奧林匹克運動大環(huán)境,改革創(chuàng)新與經濟政治發(fā)展相適應的奧林匹克運動管理體制、健全奧林匹克運動法律規(guī)范、完善奧林匹克運動傳媒監(jiān)管體系。對此,首先可以靈活運用“非政治化”原則。應嚴格遵守各項規(guī)定以改善政治環(huán)境,嚴厲懲治奧林匹克運動畸形政績觀、金牌第一的錦標主義觀、經濟至上的商業(yè)主義觀等不良現象,努力構建對運動員誠信建設的奧運懲罰機制,健全責任追究機制,以實現奧林匹克運動與政治的雙贏。其次,可以強化自身改革,完善管理職能。嚴厲監(jiān)督和懲治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失職、瀆職、越權、濫用職權等現象,必須做到齊抓共管,并且要綜合性地治理發(fā)生在奧林匹克運動的問題,加大運用法律執(zhí)法的力度,從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民事責任方面追責,以減少奧林匹克運動主體的權益所受到的侵害,樹立奧林匹克運動政策的嚴肅性與權威性。最后,建立多方位的社會監(jiān)督體系。在政府依法監(jiān)督時,積極發(fā)揮社會大眾輿論監(jiān)督與傳播的作用,及時制約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不良思潮及輿論,并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促進奧林匹克運動愛國情感和精神力量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