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佳宇
幼兒處于身心發(fā)育的初級階段,在這一時期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對其未來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幼兒園要重視勞動教育,以開展勞動活動的形式,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種植活動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活動形式,幼兒園將其引入幼兒的教育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習慣,還可以讓幼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通過親身體驗去感受勞動的魅力。與此同時,種植活動還可以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其探究能力、觀察能力等。因此,在現代幼兒教育中,教師可以將勞動教育和種植活動有機融合在一起,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習慣,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勞動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基礎。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種植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讓其認識到勞動的意義。教師要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和身心發(fā)展特征,組織開展多樣化的種植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勞動的意義。在現代社會,雖然科學技術發(fā)展快速,但是體力勞動并不會被完全取代,因此,在幼兒教育中開展種植活動,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意識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種植活動中,幼兒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幼兒會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通過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進而掌握勞動的方法和技巧,當其在生活中遇到類似問題時,就有能力自主處理。種植活動涉及的材料相對較多,包括各種勞動工具、植物種子等,幼兒在參與種植活動的時候,能掌握不同勞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各類不同植物的種植技巧,這對于拓寬幼兒的視野、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能力有著重要意義,能夠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勞動教育同時也是品德教育。在現階段,很多家長忽略了家務勞動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所有的家務都由家長包攬,沒有給幼兒提供參與勞動的機會,導致其缺乏實踐操作能力,這不利于幼兒性格的發(fā)展,部分幼兒會在幼兒園的集體環(huán)境中表現出自我、驕縱、任性等不良特征。而在種植活動中,幼兒需要交流配合才能完成任務。在良好的勞動環(huán)境下,幼兒會理解自身與伙伴之間的依存關系,產生歸屬感,融入集體并在種植活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幼兒園在幼兒教育中引入種植活動,不僅能為幼兒的勞動實踐提供機會,還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
幼兒園開展種植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在種植的過程中增長見聞、提高素養(yǎng)。良好的種植環(huán)境能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其熱愛自然、熱愛勞動的情感。為了滿足幼兒的種植需求,教師要積極組織開展種植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和魅力。幼兒園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建設種植區(qū)域,還可以對幼兒的活動區(qū)域進行合理改造,例如教室一角、圍墻周邊、天臺空間等,將其打造成專門的種植區(qū)域。幼兒園可以將這些專門的種植區(qū)域劃分給各個班級,再由教師帶領幼兒開展種植活動。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使用瓶子、小桶等器具收集雨水,引導幼兒了解大自然的奧秘。在種植植物的種類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季節(jié)的變化,引導幼兒選擇一些瓜果蔬菜的種子進行種植。在種植區(qū)域,教師要準備好各類工具,包括鋤頭、花籃等。教師要在種植園準備好觀察、記錄的工具,包括本子、尺子、鉛筆、放大鏡等,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并積極開展研究。在種植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自己動手感受勞動的快樂,讓其在玩耍中學習,這可以為幼兒營造更為輕松的種植氛圍,能有效調動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師要在組織種植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種植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技能。例如,在幼兒種植豌豆的時候,教師要先準備好種植需要的各類材料,包括豌豆種子、鋤頭、噴壺等,并規(guī)劃好種植區(qū)域。在種植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先帶領幼兒了解豌豆,觀察豌豆的外形,并了解豌豆的種植季節(jié)。然后,教師要指導和幫助幼兒挑選出顆粒飽滿的豌豆種子,并帶領幼兒整理種植區(qū)域。在整理完畢后,教師要示范種植方法,讓幼兒通過觀看和提問的方式掌握種植方法以后,再自行播種。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幼兒正確使用鏟子,注意安全。在豌豆種植完畢以后,教師還要叮囑幼兒定時來種植區(qū)域觀察自己種植的豌豆的生長情況,告知其日常的打理方法,讓幼兒觀察豌豆的發(fā)芽、生長過程并進行記錄。在這樣的種植過程中,幼兒不僅了解了種植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了豌豆的種植方法、生長特性,還在動手實踐中提高了勞動能力。
幼兒園的種植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勞動品質、提高其勞動技能的重要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班級的種植計劃,每個星期帶領幼兒到種植區(qū)域開展勞動。具體的勞動內容可以是澆水、除草、除蟲、施肥等,這可以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種植的過程,積累相關的經驗和知識。在這樣的定期勞動中,幼兒可以認識各種類型植物的種子,并了解各類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和生長過程。在種植活動過程中,幼兒可以互相幫助,嘗試討論、交流并解決相關問題。
通過良好的勞動教育,教師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能力,還能促進其智力增長。在智力培養(yǎng)體系中,觀察力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在開展種植活動時,教師要通過合理引導和教育,讓幼兒學會觀察,以此來實現促進幼兒智力發(fā)展的目標。
幼兒年齡較小,認知世界的方式多以具象思維為主。因此,在生活中,幼兒會更加喜歡觀察色彩艷麗的物體。教師要把握幼兒的這一特征,在種植活動中以幼兒興趣為基礎,引導幼兒主動對事物進行觀察。例如,在挑選植物種子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備顯著特征、容易區(qū)分的種子,并帶領幼兒觀察種子的大小、顏色等特征,讓幼兒通過觸摸、對比等,理解不同種子之間的區(qū)別。在植物開花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觀察植物的花朵,了解各種花朵的特征,讓幼兒感受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美,以此對幼兒開展美育教育。在收獲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觀察植物的果實,分析對比各種植物果實的特征,并且讓幼兒自己采摘、品嘗果實,讓其體驗勞動的樂趣。
在整個種植活動中,教師還要指導幼兒對植物不同階段的生長情況進行記錄,以詳細了解植物從發(fā)芽到結果的整個生長過程,并詳細觀察其中的每一個細微環(huán)節(jié),讓其體會勞動的意義。例如,在種植青瓜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詳細觀察青瓜的生長過程并進行記錄,當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討論,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勞動經驗得以豐富,其團隊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也得到了提高。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到田地中開展觀察活動,通過示范,讓幼兒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幼兒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詳細講解各類工具的使用技巧。例如,教師要告知幼兒在使用鐵鍬翻地時,要用腳把鐵鍬踩進土里,這樣才能翻出更多的泥土。在講解完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后,教師還要讓幼兒動手實踐,在觀察、比較中掌握勞動工具的使用方法。種植過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不少技巧,教師通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能豐富他們的勞動知識,讓他們感悟勞動中蘊含的智慧。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征,將游戲活動融入種植活動中,進而提高幼兒的種植興趣,這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一些植物的生長需要較長的周期,幼兒會在剛種下植物時經常去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長時間感受不到植物的變化時,部分幼兒會失去繼續(xù)觀察的耐心。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趣味種植活動,將游戲活動融入進來,防止幼兒因為缺乏耐心而失去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在開展種植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活動的綜合性、趣味性。教師可以根據季節(jié)變換和種植區(qū)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不同的種植活動主題方案,例如“愛笑的向日葵”“冬瓜王子的冒險”等。豐富的種植主題不僅能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還可以拓展幼兒的勞動經驗,讓其在不同的種植活動中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動手實踐、積累經驗。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帶著感情去關注自己所種植的各類植物,愛惜自己和同伴的勞動成果。在主題豐富的種植活動中,幼兒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開展種植比賽活動,在幼兒之間和班級之間開展種植比賽,看誰種的植物生長得更好,激發(fā)幼兒的好勝心,讓其更關注自己所種植的植物。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會更加認真地投入種植活動,其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會得到充分的調動。
家庭教育對于幼兒的成長十分重要。幼兒園要積極和家長合作,開展家校共育。例如,教師可以讓家長在家中整理一些與種植有關的資料,對幼兒進行家庭教育。幼兒園要和家長配合,為幼兒營造和諧的勞動教育氛圍,讓幼兒在家庭中也保持參與勞動的熱情。在與家長配合開展幼兒種植活動的過程中,家長也會對幼兒的勞動教育有進一步的認識,能明白勞動教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組織的種植活動,開展親子種植。在種植過程中,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進行翻土、挖坑、種苗、填土、澆水等工作。在與家人一同開展種植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感受到勞動的樂趣,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種植興趣,幫助其樹立勞動意識,還能有效增進親子關系。
勞動是人生存發(fā)展的基礎,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幼兒園在勞動教育中引入種植活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幼兒的勞動能力,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還可以幫助其開闊眼界,豐富其生活經驗,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在豐富多彩的種植活動中,幼兒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勞動的魅力、體會勞動的樂趣,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因此,幼兒園要重視勞動教育,積極引入種植活動,為幼兒勞動實踐提供機會,為其健康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