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駿燕,李玲,黃歡
(江西省南城縣人民醫(yī)院 婦產科,江西 撫州344700)
剖宮產為臨床常見的一種分娩方式,但與自然分娩相比,此方式屬于侵入式操作,可為產婦帶來一定的創(chuàng)傷,加之手術存在較大的風險,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上給產婦帶來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問題,如術前術后焦慮不安、術后并發(fā)癥等[1]。同時,與自然分娩相比,剖宮產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產婦的恢復時間,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普遍較高??焖倏祻屯饪疲‵TS)理念自提出以來,在臨床廣泛應用,以減少產婦手術應激,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縮短住院時間,加快產婦康復進程為主要目的[2]。本研究將FTS理念護理應用于剖宮產產婦中,旨在探討其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于江西省南城縣人民醫(yī)院行剖宮產手術的60例產婦。入選標準:入選產婦均擇期進行剖宮產分娩,均為單胎,麻醉方式為腰硬聯(lián)合阻滯麻醉或連續(xù)硬膜外麻醉,生命體征穩(wěn)定;排除肝腎功能存在嚴重器質性疾病者,臨床診斷為高危妊娠者,如合并糖尿病、貧血、妊娠高血壓。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入選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30例。對照組:年齡范圍在22~40歲,平均(35.6±3.2)歲;孕周38~40周,平均 (39.5±3.2)周;其中經產婦19例,初產婦11例。觀察組:年齡范圍在23~39歲,平 均 (35.2±3.3)歲;孕周37~40周,平均 (39.2±3.4)周;其中經產婦17例,初產婦13例。兩組產婦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完善術前各項檢查事項,囑咐產婦手術相關注意事項,如術前禁飲、禁食,排空膀胱,術中配合醫(yī)生進行各項操作,密切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術后對產婦宣講母嬰相關知識。觀察組給予FTS理念護理,方法如下:(A)術前護理。術前主動與產婦及其家屬交談,了解產婦術前心理狀態(tài),給予相關心理護理,減輕產婦焦慮情緒;同時主動向產婦及其家屬講解手術方案、術后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及相關預防措施,鼓勵產婦以平和心態(tài)對待手術;術前12 h禁食、6 h禁飲,術前2 h予以產婦250 mL葡萄糖溶液。 (B)術中護理。根據產婦情況選擇最佳麻醉方案,術中密切監(jiān)測產婦生命體征,新生兒處理完成后使其與產婦進行面部皮膚接觸。 (C)術后護理。①術后疼痛護理。術后留置鎮(zhèn)痛泵24 h,并對產婦疼痛情況進行評估,采取合理有效的鎮(zhèn)痛干預。評分≤3分者,采用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分散產婦注意力等;評分≥4分者,遵醫(yī)囑采用適量止痛藥,密切觀察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處理。②早期康復鍛煉。被動式下肢運動:指導產婦家屬對產婦小腿進行按摩,將腓腸肌輕輕捏住,自前向后進行環(huán)狀按摩,自上而下直至踝關節(jié)部位,雙腳輕搖;待產婦生命體征穩(wěn)定,且產后出血量低于500 mL后,鼓勵產婦盡早離床活動;指導產婦進行康復體操訓練,包括踝關節(jié)背伸、內翻、外翻等環(huán)繞運動以及頸部活動、擴胸運動;對產婦腹部進行順時針按摩,以促進子宮收縮,指導其順時針按摩乳房。③病情觀察。術后返回病房,每半小時監(jiān)測生命體征,聽腸音,如有腸鳴音可少量進食(不必等到術后腸道通氣恢復或排便后才進食)。如果產婦的胃腸道耐受性好,沒有惡心、嘔吐等現(xiàn)象,可以適當增加食物攝入量。術后加強病房巡查,注意觀察導管是否彎曲、受壓,確保導管固定正確、通暢。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產后6 h、24 h子宮底高度,初始乳汁分泌時間及72 h乳汁分泌量。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3]對產婦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價,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觀察兩組護理前及護理后的疼痛評分情況。統(tǒng)計兩組的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子宮底高度及乳汁分泌情況 觀察組的產后24 h子宮底高度小于對照組,初始乳汁分泌時間短于對照組,72 h乳汁分泌量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子宮底高度及乳汁分泌情況比較
表1 兩組的子宮底高度及乳汁分泌情況比較
乳汁分泌情況72h乳汁分泌量(mL)觀察組30 25.65±2.43 11.52±2.41 18.65±9.55 267.21±35.21對照組30 25.63±2.47 17.65±2.95 24.65±8.95 176.35±37.51 t 0.0316 8.8141 2.5109 9.6734 P 0.9749 0.0000 0.0149 0.0000分組 n子宮底高度(cm)產后6h 產后24h 初始乳汁分泌時間(h)
2.2 疼痛評分 觀察組護理后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VAS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VAS評分比較分)
分組 n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0 6.85±1.45 2.35±1.02對照組 30 6.89±1.35 4.02±1.12 t 0.1106 6.0382 P 0.9123 0.0000
2.3 術后康復情況 觀察組的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表3 兩組的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住院時間(d)觀察組30 37.51±4.58 16.25±3.25 6.25±3.11 7.51±1.15對照組30 46.57±5.21 22.65±4.25 8.94±3.15 9.57±1.17 t 7.1536 6.5519 3.3285 6.8776 P 0.0000 0.0000 0.0015 0.0000分組 n 下床活動時間 (h)肛門排氣時間 (h)切口愈合時間 (d)
剖宮產屬于臨床較為特殊的一種分娩方式,合理進行剖宮產手術有助于保障母嬰安全,提高分娩成功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剖宮產手術屬于有創(chuàng)性操作,可對產婦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且與自然分娩相比,產婦機體恢復較為緩慢,存在較多的并發(fā)癥[4]。因此,尋找一種合理有效的方式應用于剖宮產護理中,促進產婦產后盡快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FTS理念護理是將產婦作為護理工作的中心,以人為本,所有護理措施均圍繞產婦實施,是對傳統(tǒng)外科學的一種補充和完善,由最佳鎮(zhèn)痛技術、有效護理配合、微創(chuàng)技術等組成[5]。目前已有研究[6]將科學有效的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臨床疾病護理中。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產后24 h子宮底高度小于對照組,初始乳汁分泌時間短于對照組,72 h乳汁分泌量大于對照組,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將FTS理念護理應用于剖宮產護理中有助于促進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促進子宮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FTS理念護理有助于減輕產婦疼痛,促進身體康復。在剖宮產產婦中采取FTS理念護理,術前加強對產婦的心理干預,能夠減輕產婦消極情緒,促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手術,有助于手術順利進行;術中密切配合手術醫(yī)生做好各項手術工作,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或潛在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并及時給予預防或處理,可大大改善產婦的預后情況;術后加強鎮(zhèn)痛干預,能夠提高產婦疼痛閾值,減輕產婦疼痛;盡早開展康復鍛煉、盡早開展母乳喂養(yǎng)等,可使產婦預后得到明顯改善,從而加快其康復進程,提升產婦滿意度。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能夠減輕剖宮產產婦的術后疼痛,促進產婦盡快恢復,對改善產婦預后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