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霞,石文麗,朱秋霞,金芳草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皮膚科,河南 鄭州450052)
蕁麻疹是皮膚科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是由于各種過敏因素導致的皮膚黏膜暫時性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發(fā)生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1-2],主要分為自發(fā)性蕁麻疹、誘導性蕁麻疹[3]。慢性蕁麻疹是反復發(fā)作超過6周的蕁麻疹,患者常伴有皮膚瘙癢、水腫性紅斑或風團。治療除了口服抗組胺藥外,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也十分重要[4]。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基于微信平臺的居家護理對慢性蕁麻疹患者負性情緒和依從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間收治的86例慢性蕁麻疹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等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19例;年齡區(qū)間為24~60歲,平均年齡(35.76±5.18)歲;BMI為21~32 kg/m2,平 均 (27.82±1.76)kg/m2;病程為6個月~5年,平均病程 (2.97±0.72)年。研究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齡區(qū)間為17~78歲,平均年齡(35.63±2.74)歲;BMI為20~32 kg/m2,平均(28.51±1.79)kg/m2;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3.02±0.6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方法、注意事項、心理安撫、飲食管理等。
1.2.2 研究組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基于微信平臺的居家護理,措施如下:①建立微信群: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本人或家屬使用微信群聊功能。②持續(xù)健康教育:由護理人員每日工作時間在線值班,并發(fā)布健康教育知識,內容包括健康知識、疾病預防、用藥指導、飲食管理等的短視頻、文章。③科學的疾病護理:叮囑患者保持清潔,不可搔抓患處;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防止吸入灰塵、花粉等易引發(fā)疾病的過敏物質。
①記錄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5]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6]對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越嚴重。②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量表[7]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分數越低,表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越好。依從性=(依從例數+一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③觀察兩組患者的頭暈、頭痛、腹痛、呼吸急促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AMA、HAMD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HAMA、HAMD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s,分)
項目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HAMA評分 研究組43 23.39±3.11 6.35±1.93 24.820<0.05對照組43 23.83±3.61 7.37±2.64 22.418<0.05 t值 0.606 2.045 P值 >0.05 <0.05 HAMD評分 研究組43 27.46±3.39 6.62±2.86 19.639<0.05對照組43 27.71±3.92 8.15±3.63 20.833<0.05 t值 0.316 2.171 P值 >0.05 <0.05
研究組患者的依從性為90.70%,高于對照組的69.7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依從性比較[n(%)]
對照組出現頭暈、腹痛、呼吸急促的患者各有1例、2例和5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60%(8/43);研究組出現頭痛、呼吸急促的患者各有1例、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65%(2/43)。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4.074,P=0.034)。
慢性蕁麻疹是指由各種因素導致皮膚、黏膜血管發(fā)生組織充血水腫,且病程持續(xù)時間超過6周的過敏性疾病[8]。慢性蕁麻疹為臨床常見皮膚病,病因可能與食物、花粉、藥物過敏有關?;颊叱3霈F水腫性紅斑、瘙癢、大皰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頭暈、食欲不振、關節(jié)疼痛、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全身性癥狀[9]。治療以藥物治療輔以護理為主[10]?;谖⑿牌脚_的居家護理以網絡平臺為基礎,臨床護理措施的實施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進一步提升護理的時效性[11]。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AMA、HAMD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均顯著下降,且研究組患者的HAMA、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6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基于微信平臺的居家護理相比常規(guī)護理具有更好的護理效果,經該護理模式干預后,患者的負性情緒有顯著改善,治療依從性也較常規(guī)護理更高,同時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
綜上所述,基于微信平臺的居家護理對慢性蕁麻疹患者的負性情緒和依從性具有積極影響,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