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彩鳳
(重慶市長壽區(qū)中醫(yī)院兒科,重慶 401220)
鼻竇炎是指在鼻竇黏膜發(fā)生的急、慢性炎癥反應,因兒童鼻竇黏膜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鼻腔狹窄且黏膜較為脆弱,加之自身免疫功能差,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能力較低,易引發(fā)上呼吸道感染,此類病變可能會誘發(fā)鼻竇感染。鼻竇炎發(fā)病后易造成患兒鼻腔竇口通氣不暢和鼻道堵塞,延長疾病病程。西醫(yī)治療多采用抗生素聯(lián)合藥物霧化吸入治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黏多肽的生物合成,發(fā)揮抑菌作用,控制病情發(fā)展[1];糠酸莫米松為一種局部糖皮質激素,可以緩解鼻竇炎患兒臨床癥狀,但停藥后易復發(fā),預后較差[2]。中醫(yī)認為,鼻竇炎屬于“腦漏”“鼻淵”等范疇,病因、病機主要包括肺經(jīng)風熱,脾胃積熱,肝膽濕熱,性質屬實、屬熱,應以疏風散熱,宣肺通竅為治療原則。自擬滌淵湯中含有薏苡仁、黃芩、金銀花等多味中藥,具有通竅排膿、清熱利濕的功效;刮痧通過運用一定的手法來刺激經(jīng)絡,使局部皮膚發(fā)紅充血,從而起到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的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擬滌淵湯聯(lián)合局部刮痧治療兒童鼻竇炎,對其血清白細胞介素-17(IL-17)、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5(IL-5)、白細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重慶市長壽區(qū)中醫(yī)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鼻竇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齡3~12歲,平均(6.35±0.25)歲;病程13~28周,平均(21.32±1.35)周;體質量指數(shù)(BMI)15.00~18.12 kg/m2,平均(17.00±1.00) kg/m2; 鼻腔鼻竇結局測試量表-22(SNOT-22)[4]評分15~25分,平均(20.21±1.02)分。觀察組: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齡3~12歲,平均(6.38±0.21)歲;病程13~29周,平均(21.65±1.32)周;BMI 15.20~18.22 kg/m2,平均(17.00±1.00) kg/m2;SNOT-22評分16~25分,平均(20.23±1.11)分。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慢性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5]《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第2版)》[6]中關于鼻竇炎和鼻淵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CT、X線片等綜合檢查確診的患兒;伴有頭痛、鼻塞、鼻腔黏膜合并充血反應或腫脹者等。排除標準:鼻腔結構畸形患兒;合并鼻腔鼻竇腫瘤、鼻息肉等病變的患兒;有哮喘發(fā)作史的患兒等。本研究經(jīng)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珠海聯(lián)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73,規(guī)格:0.228 5 g/包)治療,3~6歲患兒0.228 5 g/次,1次/12 h;7~12歲患兒0.342 75 g/次,1次/12 h。對照組患兒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再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Schering-Plough Labo N.V.,注冊證號H20140100,規(guī)格:50 μg/撳)治療,每側鼻孔1撳/次, 1次/d,持續(xù)治療10 d。觀察組在對照組患兒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自擬滌淵湯+局部刮痧治療,自擬滌淵湯包含薏苡仁、黃芩各12 g,金銀花、連翹、防風、白芷、辛夷、桔梗、蘆根各10 g,郁金、陳皮各8 g,將上述中藥成分加水煎熬后,取藥汁400 mL,3~6歲患兒100 mL/次, 4次/d;7~12歲患兒200 mL/次,早晚各1次,1劑/d。局部刮痧部位為患兒鼻兩側(鼻通穴與迎香穴連線),患兒正坐位,反復刮拭至皮膚潮紅,毛孔張開,每5 d進行1次,共治療10 d。兩組患兒治療后均定期隨訪3 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治療后臨床療效,顯效:鼻塞、流涕、鼻甲腫脹等癥狀完全消退,竇口開放良好,鼻道無膿性分泌物;有效:鼻塞、流涕、鼻甲腫脹等癥狀明顯改善,竇腔黏膜部分水腫,有少量膿性分泌物;無效:鼻塞、流涕、鼻甲腫脹等癥狀無改善甚至出現(xiàn)加重,竇口狹窄,有鼻息肉生成,有大量膿性分泌物[5]??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癥狀消失時間,記錄兩組患兒鼻黏膜水腫消退時間、嗅覺恢復正常時間、鼻塞通氣恢復正常時間。③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每一癥狀程度進行無、輕、中、重分級量化評分,分值分別為0、2、4、6分,包括鼻塞、流涕、鼻后滴漏、嗅覺障礙等[6]。④炎癥指標,于治療前后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迪瑞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CS-1200)檢測血清IL-17、IL-6、IL-5、IL-1β水平。⑤不良反應與復發(fā)情況,記錄兩組患兒治療期間頭痛、鼻出血、皮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及隨訪期間復發(fā)(患兒出現(xiàn)流黃色的濃鼻涕、鼻塞、頭痛及嗅覺減退等癥狀判定為復發(fā))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經(jīng)K-S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患兒鼻黏膜水腫消退時間、嗅覺恢復正常時間、鼻塞通氣恢復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s )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s )
鼻塞通氣 恢復對照組 40 6.68±1.36 5.21±0.35 4.98±1.06觀察組 40 4.02±1.02 3.25±0.22 3.02±1.02 t值 9.896 29.986 8.427 P值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鼻黏膜水腫消退時間嗅覺恢復 正常時間
2.3 兩組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鼻塞、流涕、鼻后滴漏、嗅覺障礙等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s )
表3 兩組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s )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鼻塞 流涕 鼻后滴漏 嗅覺障礙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4.05±0.16 2.68±0.32* 3.99±0.31 2.68±0.32* 4.05±0.13 2.65±0.35* 3.95±0.35 2.35±0.51*觀察組 40 4.02±0.21 1.32±0.21* 3.98±0.32 1.25±0.21* 4.02±0.15 1.20±0.12* 3.99±0.31 1.23±0.14*t值 0.719 22.472 0.142 23.629 0.956 24.785 0.541 13.39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兒炎癥指標水平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IL-17、IL-6、IL-5、IL-1β水平均顯著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炎癥指標水平比較(pg/mL, ±s )
表4 兩組患兒炎癥指標水平比較(pg/mL, ±s )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17:白細胞介素-17;IL-6:白細胞介素-6;IL-5:白細胞介素-5;IL-1β:白細胞介素-1β。
組別 例數(shù) IL-17 IL-6 IL-5 IL-1β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69.85±1.23 45.65±4.02*71.59±1.26 42.35±1.02*13.29±4.23 8.65±1.02* 47.25±1.06 20.36±1.36*觀察組 40 69.82±1.25 26.65±4.21*71.54±1.25 36.21±1.35*13.25±4.21 5.21±1.02* 47.21±1.02 13.25±1.20*t值 0.108 20.643 0.178 22.951 0.042 15.082 0.172 24.79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和復發(fā)情況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和復發(fā)情況比較[ 例(%)]
西醫(yī)治療鼻竇炎主要采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噴鼻、口服抗生素及內鏡鼻竇手術等方式,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為克拉維酸鉀與阿莫西林的復方制劑,主要通過作用于細菌繁殖時期,抑制細胞壁黏多肽生物合成而發(fā)揮抗菌效果,對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均有效,但長時間使用,患兒易發(fā)生胃腸道功能紊亂、皮疹等癥狀,直接影響到患兒的治療配合度[7];糠酸莫米松為激素藥物,有抗過敏、抑制免疫、抗炎等效果,可降低機體炎癥介質的生成,抑制機體炎癥反應,控制病情發(fā)展,但激素藥物長時間應用則容易形成依賴性,降低患兒免疫力,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8]。
祖國醫(yī)學認為,鼻竇炎病位在鼻,與肺、脾胃、肝膽等臟腑關系密切,病機關鍵為臟腑失調,濕濁內生。《外科正宗》中記載,鼻竇炎因“風寒凝入腦戶,與太陽濕熱交蒸而成”,久病體弱導致肺脾氣虛,往往會出現(xiàn)外感風寒、風熱,外邪入里化熱,內蘊濕熱,肺失清肅,邪毒上犯,肺竅受阻遏,熏灼黏膜,進而成涕,誘發(fā)鼻淵,表現(xiàn)為嗅覺減退、頭痛、頭昏等,故應以通竅排膿、清熱祛濕、補肺健脾為主要治療原則。自擬鼻淵湯中金銀花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連翹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防風可祛風解表、除濕止痛;白芷可除濕排膿、生肌、活血止痛;辛夷可發(fā)散風寒、通鼻竅;桔??尚?、利咽、祛痰、排膿;蘆根可清熱生津、除煩止嘔;郁金可保肝利膽、祛瘀止血;陳皮可健脾開胃、燥濕化痰,諸藥合用達到清利鼻竅、清熱疏風的功效。迎香穴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通過刮痧手法刺激,具有疏風清熱、通利鼻竅的效果;鼻通穴為人體腧穴,通過刮痧手法刺激,具有清利鼻竅、通絡止痛的效果。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鼻黏膜水腫消退時間、嗅覺恢復正常時間、鼻塞通氣恢復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自擬滌淵湯聯(lián)合局部刮痧治療兒童鼻竇炎,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提升療效,利于患兒病情恢復。
IL-1β對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有促進效果,加重浸潤中性粒細胞,使鼻黏膜的形態(tài)和功能受到損傷;IL-5對嗜酸性粒細胞功能有激活、趨化效果,可加重鼻黏膜局部炎癥反應;IL-6、IL-17均是致炎細胞因子,能夠分泌、合成多種炎癥細胞因子,影響鼻黏膜的免疫、炎癥狀態(tài),進而導致鼻竇炎的發(fā)生?,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金銀花中的總黃酮、綠原酸等均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9];連翹中的連翹酯苷A具有抗炎解熱作用[10];防風揮發(fā)油也具有抗炎效果,能夠抑制炎癥反應,緩解患兒臨床癥狀[11]。刮痧能夠及時地將體內代謝的“垃圾”排出,通過刺激,讓機體血流更為暢通,恢復機體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進而減輕炎癥反應[12]。自擬滌淵湯聯(lián)合局部刮痧通過抑制機體炎癥反應,促進病情恢復,從而降低鼻竇炎復發(fā)風險;同時相比于西藥,聯(lián)合中藥治療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并未顯著增加,因此安全性可靠。因此,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血清IL-17、IL-6、IL-5、IL-1β水平及復發(fā)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自擬滌淵湯聯(lián)合局部刮痧治療兒童鼻竇炎,可有效調節(jié)鼻黏膜炎癥紊亂情況,降低復發(fā)率,且安全性良好。
綜上,自擬滌淵湯聯(lián)合局部刮痧治療兒童鼻竇炎,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機體內炎癥紊亂情況,提升療效,降低復發(fā)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