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謝云霓 圖:本刊資料
《藝術對象和利他主義》
《藝術對象和歧義》
《藝術和推定的對象》
《藝術與沉思的對象》
《藝術與欲望的對象》
《藝術和毅力的對象》
這個藝術系列的每幅作品都帶有自己的故事。其靈感大致來自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及歐洲的神話故事、寓言和傳說,并將東方和西方以及其它地區(qū)有著差異性的文化元素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幅幅虛擬與真實相結合的作品。藝術家Trynidada呈現(xiàn)的藝術對象觸及了與美的概念一樣廣泛和復雜的表面。在這些藝術作品中,Trynidada向自己提出問題:什么是“美”?我們如何理解、感知它?我們是否認為我們擁有或獲得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或者,也許我們所看到的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一個虛幻的個人想象。表面的光鮮在社交媒體和信息過載中重要嗎?如果是,我們是否還能區(qū)分什么是真實的,什么不是呢?數字化、過濾器、人工智能和圖形設計應用程序的普遍可訪問性會使這些問題難以被回答,也許下一代甚至不會問這些問題而適應了軟件制作的效果,因為在未來我們將生活在充斥著永不老化的復制品、變形或數字化全息圖包圍的世界里。
《藝術與欺騙的對象》
《在藝術和遺產的對象之后》
藝術家Kaveh Najafian著迷于“不可能”結構概念中的預兆和奇跡,他采用AI設計工具來跨越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限。Louhi休閑椅系列將平常生活中不可能的形式和材料進行融合——在無意識的組合中,這些組合既熟悉又古怪,并伴隨著實用功能的失調。該系列以芬蘭神話中的“變形女王”命名,囊括人工智能生成設計的新興浪潮及其創(chuàng)意概念化的創(chuàng)新方式。因此,Kaveh Najafian的概念椅以“不可能”和不切實際的結構出現(xiàn),藝術形式超越實際功能。這個項目啟示人們,人工智能在其當前發(fā)展階段產生的每幅圖像都像是超級天才兒童的繪畫作品,甚而讓人思考兒童畫中的奇思妙想是否可能實現(xiàn),許多設計無法實現(xiàn)不是因為技術不佳或缺乏可操作性,而是因為大多數時候它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事物,導致了個體理解的狹隘,從而阻斷了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
當我們泡一杯茶時,我們通常會把茶包扔掉,但對于藝術家Ruby Silvious而言,這個不起眼的小茶包為她獨特的藝術實踐提供了靈感。Ruby Silvious以使用茶包作為畫布的微型畫而聞名,她受到印刷、染色和將解構部分組裝在一起的各種創(chuàng)作方法的影響,將茶包用作作品的基礎材料,并將來自Ruby Silvious的家族歷史和她對時尚的興趣作為靈感賦予其中?!拔曳e累了成箱的用過的茶包,不僅來自我自己的消費,還來自朋友和家人,他們慷慨地為我不斷增長的收藏做出了貢獻。”Ruby Silvious將每個茶包倒空、壓扁和熨燙,然后黏在一起制作全尺寸和服,每件和服都需要多達800個用過的茶包才能制作完成,同時也制作襯衫、襯裙或兒童尺寸的連衣裙。茶包上的單色印花,簡單的設計與普通或輕微染色的茶包被組合在一起,使它們看起來精致和富有歷史感。
英國科技公司戴森推出首款可穿戴產品:一副未來派的降噪耳機,并在其中增加了內置空氣凈化器。此產品的研發(fā)目的是解決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問題,讓人類在城市地區(qū)的生活更加舒適。
瑞典藝術家兼建筑師Ulf Mejergren與當地農民進行了“農場藝術”的項目合作。這個作品是在茂密的松樹林中用廢棄的松樹樹皮打造的一個樹屋,農場主打算將它用作狩獵點。
Yuval Harel通過探索黏土和金屬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小瓷磚作品,該項目揭示出材料所具有的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和價值。
一個動力玻璃溫室裝置如花朵般“綻放”在原野中。此溫室位于西薩塞克斯莊園的邊緣,內部養(yǎng)育著來自中國西南部的亞熱帶植物群。液壓機構在溫度升高時打開鋁鋼結構的10塊面板,141平方米的溫室得以通風換氣,將建筑功能與藝術表現(xiàn)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剛剛出版的《開箱即用》一書是一本集萬花筒般的拼貼畫、組合和微型藝術作品的綱要,展示了來自21個不同國家的100多位當代創(chuàng)意人士的作品。從本質上講,它構成了一個便攜式珍品柜,體現(xiàn)了在數字化的世界中日益失傳的收藏藝術。
兒時的記憶中,家里都會放上一本老日歷。365張薄薄的紙,記下了年月。而在網絡時代,這些老日歷逐漸消失,但是“儀式感”成為潮流,越來越多精美的日歷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當中。設計師們收集了多套絕美的2023年日歷。從彩色便簽到天體圖,這些日歷將伴隨人們度過新的一年。
當人們打開設計師蔡偉群編寫的手工藝書籍時,可以看到一本關于歷史、技術和技巧的寶庫,以及藏在封面之間的整臺“織機”。
在安娜·庫赫爾斯卡的紙雕藝術中,表現(xiàn)出她對形式、對稱性和空間持久的興趣。作品光影和色調的對比變化給人以起伏運動的錯覺。
Ulric Collette通過他的Genetic Portraits照片系列,將具有血緣關系的兩個人的面孔圖像拼接在一起,展現(xiàn)出他們的表面特征與遺傳特征。在Ulric Collette致力于該系列的十年中,該項目引起了科學家和研究相關領域的工作者的極大興趣。
藝術家Ed Fairburn一直對紙質地圖情有獨鐘。他通過在地圖上填涂、描畫,將城市景觀與人物融為一體,塑造出一幅幅生動的人物肖像。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這些作品表達出我們被周圍的風景所塑造,而我們也在塑造著周圍的風景。
Ehsan Baharlou和他的團隊將種子混合到土質建筑材料中,再由3D打印技術打印塑造出來,制成由盤繞粘土和環(huán)狀可堆疊磚塊構造而成的房屋。這些材料一旦鋪入墻壁,就會長出茂盛的植物,并喚起所建之物的自然美感。
設計師洛奇·伯根用硬紙板制作出一系列仿真電腦和收音機,這些精巧的手工制作仿佛將我們帶回從前那個聽著老舊收音機的年代。
藝術家Scott Fife借助膠水和螺絲,用不起眼的材料制作大型生物作品,探索人類與動物伙伴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那些與神話和民間傳說相關的動物。
在達靈頓的紀念性“磚頭火車”中,大衛(wèi) · 馬赫通過使用紅磚來搭建與實物蒸汽機車相同大小的藝術作品來挖掘當地的文化遺產。在英國,紅磚作為最受歡迎的建筑材料,建造了眾多房屋,成為城市景觀的特色。
藝術家Eloisa Ramos和Moreno Castellano用彩色桶蓋翻新老建筑。這個項目的目的是使用那些桶蓋,創(chuàng)造一個覆蓋整個博物館的獨立表層,向這種在明德盧人民生活中司空見怪的簡日常物體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