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蚌埠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介入風濕科,安徽 蚌埠 233000
深靜脈血栓是深靜脈血管管腔內血液異常凝結的表現(xiàn),多由血液高凝狀態(tài)、靜脈血管損傷、血流能力減弱等造成,常見腫脹、疼痛、皮溫升高、皮膚變色等癥狀,嚴重者誘發(fā)肺栓塞,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咯血等問題,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2]。介入治療在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中具有確切療效,加之該療法操作簡便、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已被廣泛應用到臨床實踐中[3]。但介入治療需要多學科共同參與,且治療后患者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出現(xiàn)感染、血腫等問題,故需要加強護理干預,保證護理的連續(xù)性、全面性、有效性、科學性[4]。本研究以60例患者為例,就深靜脈血栓介入治療護理干預措施進行了探究,旨在探尋科學、高效護理方案,不斷促進臨床護理質量提升。
從2019年1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深靜脈血栓患者中選取60例進行研究,根據不同護理模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女17例,男13例;年齡49~89歲,平均(68.17±12.65)歲。觀察組女15例,男15例;年齡23~85歲,平均(68.16±12.87)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后開展。
納入標準:①深靜脈血栓確診;②病歷資料完整;③符合介入治療指征;④知情并簽署相關文書。
排除標準:①無法正常溝通、交流;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③既有精神病史;④未完成治療方案。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服務,即按照醫(yī)院護理要求與科室常規(guī)護理規(guī)程完成各項基礎護理任務,如術前要按照制度進行“三查七對一驗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療前后注意事項;遵醫(yī)囑開通靜脈通路、輸注治療相關藥物、觀察并記錄患者呼吸、心率等體征變化;調整室內溫濕度等。
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行綜合程序化護理干預,即成立綜合程序化護理小組,明確護理職責,強化護理能力,完善護理制度;按臨床路徑,結合患者護理評估結果,制定護理方案;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檔案,密切觀察與掌握患者健康變化;運用有科學研究證據的護理措施,針對性進行心理指導、行為指導、認知指導、肢體康復指導、飲食指導、并發(fā)癥預防指導、營養(yǎng)指導等。例如,術后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患肢皮溫、顏色、腫脹、末梢循環(huán)情況,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滲液,針對滲血滲液患者生理鹽水沖洗滲液,及時更換穿刺點敷料,彈性繃帶加壓包扎,定期更換敷料,保證穿刺點周圍皮膚清潔干燥;如患者需要在護理期間妥善固定管道,保證標識清楚;全面掌握患者術后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胸痛、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等問題,如存在異常及時上報醫(yī)師處理;遵醫(yī)囑給予對癥治療,期間嚴格遵循對癥治療操作要求規(guī)范自身行為,防止用錯藥、反復穿刺等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適當抬高患者患肢,一般用軟墊墊高30°,溶栓期間減少患肢運動,防止栓子脫落;協(xié)助患者床上的翻身,預防形成壓力性損傷;保持床單元清潔,保持皮膚清潔,通過呋喃西林濕敷處理皮膚損傷;遵醫(yī)囑患肢制動時間,溶栓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踝泵運動、早期下床運動等,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加快肢體運動能力康復;給予患者清淡易消化富營養(yǎng)飲食,禁食辛辣刺激飲食,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感冒;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護理活動,讓患者在家屬照顧、關懷、支持、包容中樹立信心,增加勇氣;根據患者理解與接受能力,靈活利用語言溝通技巧、健康宣教方法提高患者認知水平,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消除患者恐懼、抑郁、煩躁、失落等情緒;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教,囑咐其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做好出院指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微信隨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并耐心解答患者疑問,指導其規(guī)范用藥、科學運動、健康飲食、規(guī)律作息等。
(1)治療效果評價。優(yōu)秀:癥狀消失,血管管腔通暢。良好:癥狀改善,輕度脹痛,血管管腔復通,瓣膜模糊。尚可:癥狀減輕,血管管腔不通。較差:無明顯變化或病情加重。[5]治療優(yōu)良率=(優(yōu)秀+良好)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恢復時間:統(tǒng)計兩組患者腫脹消減、疼痛緩解以及下床活動時間。
(3)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SAS)與抑郁(SDS)自評量表評價,得分0~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差[6]。
(4)不良事件:統(tǒng)計治療期間2組患者術后出血、血腫、感染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5)生存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評價,包含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生活狀態(tài)、社會功能、健康狀況等事項,各事項得分0~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高[7]。
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93.33%,對照組治療優(yōu)良率66.67%,前者較后者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觀察組恢復時間更短,兩組差異較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恢復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恢復時間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與SDS評分差異較?。≒>0.05);干預后兩組SAS與SDS評分降低,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
表3 兩組心理狀態(tài)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觀察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6.67%,較對照組26.67%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n(%)]
觀察組生存質量各事項評分更高(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
表5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
介入治療是治療深靜脈血栓的重要手段,雖然臨床應用優(yōu)勢顯著,但治療過程中需要臨床診斷與臨床治療有機結合,需要病房與介入室緊密連接,故對臨床護理具有較高要求[8]。與此同時,患者治療期間易受自身認知、疾病表現(xiàn)、治療要求等因素影響,出現(xiàn)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嚴重影響治療效果[9-10]。故需要做好相關護理工作,有效解決患者身心問題,改善患者預后。
彭雙林等[11]研究表示,根據深靜脈血栓介入治療患者特征,結合患者護理意愿,科學、謹慎、合理運用科研證據制定護理方案,落實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溶栓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孟雅[12]研究表示,給予患者無縫隙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不足,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系統(tǒng)性、全面性護理服務,切實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促進患者健康恢復;徐超、林君等[13]為患者行優(yōu)質護理服務,發(fā)現(xiàn)患者遵醫(yī)行為有所改善,負面情緒有所降低,生存質量有所提高,臨床治療整體效果增強。
縱觀既有研究成果,雖然護理模式不同,但護理目標、護理理念等存在一定相同點,即以患者為中心,從多層面給予患者系統(tǒng)、規(guī)范、專業(yè)、科學、個性護理服務,最大程度滿足患者護理需求,提高患者生存質量[14]。鑒于此,本研究提出綜合程序化護理方案,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達到93.330%,恢復時間大幅度縮短,SAS、SDS評分明顯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由常規(guī)護理26.67%降至6.67%,生存質量各維度評分顯著提高,與李松梅[15]研究成果大致相符。說明本研究護理干預模式對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有效性、安全性提升存在積極影響,可有效促進患者健康恢復。
綜上所述,深靜脈血栓介入治療中護理干預的作用是積極且顯著的,臨床應積極探尋護理干預措施,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最大程度保證護理作用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