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暉
2021年秋天,一個平常的晚上,抱恙在家的石莉吃過藥,正準備回房休息時,收到了語文老師發(fā)的一條信息:石莉同學,你獲獎了!后面還附帶一條推文鏈接。石莉一時有些茫然:什么獎?她點進鏈接一看:“用青春擁抱時代”廣東省少年兒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征文活動。再往下看,赫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名字出現(xiàn)在高中組一等獎的名單里。她有點不敢相信,再三確認這是自己的名字后,顫抖著手,給語文老師回了一條信息:老師,我竟然是一等獎!隨后,老師回了個“大拇指”表情。
首次參加征文比賽的石莉,憑借文章《黨的光芒照耀我的成長》從全省39.7萬篇投稿中脫穎而出,成功斬獲高中組一等獎。她的文章立意高遠、主題深刻,充滿了正能量,展現(xiàn)了新時代學子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敬仰與向往,體現(xiàn)了她愛國愛黨的真摯情感和自強自信的少年風貌。
在信仰的光芒中成長
2004年1月,石莉出生于廣東省韶關(guān)市的一個小鄉(xiāng)村。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石莉是由外公一手帶大的。在石莉眼中,外公是個和藹愛笑、樂于助人的老人。
外公是村干部,每天都要處理諸多村里村外的雜務,經(jīng)常忙到深夜才回家。年幼的石莉看著外公每天如此辛勞,不禁眨巴著靈動的大眼睛問:“外公,為什么別人家的大人都那么早回家,但是你就經(jīng)常半夜才回家呢?”
“因為有很多事情等著外公去完成??!外公是村干部,又是黨員,哪里有困難,我就要去幫忙解決??!”外公慈愛地摸了摸她圓圓的小腦袋。
年幼的她似懂非懂,用力點了點頭,說:“原來這樣啊,那我也要幫助別人?!?/p>
外公爽朗地笑了笑,拉著她的小手說:“那咱們的石莉小公主可要好好學習,爭取以后加入黨組織,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边@次,她更用力地點了點頭。
在日復一日的耳濡目染中,石莉漸漸對這個偉大而光榮的政黨心生向往。她目睹了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外公和其他干部攜手,將家鄉(xiāng)建設得一年比一年好。在這十多年間,家鄉(xiāng)從黃泥路到瀝青大道,居所從泥瓦磚房到鄉(xiāng)村小別墅,村里環(huán)境也從原來的“臟、亂、差”到如今的清潔整齊、宜人宜居……家鄉(xiāng)的一切,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化著。外公感嘆:“共產(chǎn)黨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新中國!”石莉明白,中國共產(chǎn)黨蘊藏著無限的生機與希望,她堅定了要成為一名光榮共產(chǎn)黨員的決心。
巧手造信仰
2019年,石莉入讀韶關(guān)市張九齡紀念中學,在這里,她遇到了點燃她寫作熱情的語文老師——董老師。
董老師上課十分有趣,仿佛能讓枯燥的語言文字用另外一種生動的方式走出課本。她會讓同學們上臺進行作文分享。作為語文科代表的石莉,自然總能得到她的“優(yōu)先”照顧。在作文課上,董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交代:“我們寫作文,一定要先想好主題,再圍繞中心思想進行選材組材……”每次寫完作文后,她總是會耐心地給石莉指出問題,給予建議,并引導石莉去尋找解決的方法。就這樣,石莉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石莉平日有寫日記的習慣,她把從董老師那里學習到的寫作方法運用于日記中,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從中尋求創(chuàng)作的靈感。所以,無論是校園小道上的一草一木,還是教學樓下開得正盛的玉蘭花,都活靈活現(xiàn)地“住”進了她的日記本中。
這樣一個喜歡記錄生活的女孩,對手工制作也情有獨鐘。在她靈巧的雙手下,那些缺乏生氣的針線、彩紙、黏土等,都變成栩栩如生的藝術(shù)品。
2021年,恰逢建黨100周年,學校舉辦“建黨一百周年手工比賽”活動。當看到活動通知時,石莉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心想: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一定要參加。
她找到另一名和她玩得比較好的同學,對她說:“我準備參加學校舉辦的手工比賽活動,你有興趣和我一起嗎?”
起初,那名同學還有點猶豫,擔心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影響學習成績。石莉耐心勸說,引經(jīng)據(jù)典,從1921年建黨說到2021年盛世,將黨波瀾壯闊的一百年歷程娓娓道來,最后她慷慨激昂地說:“這難道不值得我們?yōu)樗鳇c事嗎?”同學被她真誠的講述所觸動,答應了她的邀請。她激動得抱著同學,認真地說:“你真是黨和國家的好兒女?!?/p>
于是,她們開始在課余時間策劃選題。冥思苦想好幾天后,石莉突然靈光一現(xiàn),決定制作一個黏土作品:兩個穿著學校校服的學生,站在飄揚的國旗下,沐浴著陽光,在國旗下宣誓入黨。她和同伴一拍即合,經(jīng)過好些天的努力,在她們的巧手下,泥塑作品《黨的光芒照耀我的成長》終于完成了。
經(jīng)過層層篩選,她們的黏土公仔從眾多手工作品中突出重圍,深得評委青睞,最終榮獲特等獎。石莉激動不已,當她把得獎消息告訴外公時,外公也很高興:“咱們家石莉真棒,不枉我平時的教導??!”
她調(diào)皮地說:“這可不!得虧有我有個光榮的黨員外公,以后我也是要向黨組織靠攏的!”一說到這個,她馬上嚴肅起來。
“好,外公等著你成為正式黨員的那一天。”外公慈祥地說。
這時,石莉仿佛覺得自己就是黏土制成的兩名學生公仔中的一員,跟著他們張合的嘴唇,鏗鏘有力地念出:“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lǐng),遵守黨的章程……”
“這一天總會到來的!”她暗想。
妙筆著文章
“石莉同學,你過來一下?!闭n間休息的時候,董老師突然來到課室門口,讓石莉到辦公室一趟。
來到辦公室后,只見董老師變戲法般從身后拿出一張A4紙,對她說:“石莉,這是‘2021年廣東省少年兒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征文活動的相關(guān)通知,你作為語文科代表,幫忙號召一下,讓同學們積極踴躍參與?!闭f完,董老師就把通知遞到了石莉面前。
“好!”她接過通知,在回課室的路上仔細閱讀了相關(guān)內(nèi)容,若有所思。
幾天后,董老師再次找到了石莉:“你平時寫作不錯,要不要也寫一篇參加本次活動?”
“老師,我……我覺得自己寫得不好?!笔蛘\惶誠恐。
“可是我覺得你寫作文每一次都在進步哦,而且聽說你還有寫日記的習慣。這不正好有一個機會去檢驗你的寫作水平嗎?”董老師慈祥地說道。
石莉此時低著頭,臉上火辣辣的。正當她抬頭準備拒絕時,無意間看到了董老師胸前佩戴的黨徽,在那一瞬間,她想起了外公。對啊,外公這么一個典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為什么她不去嘗試寫寫呢?而且前段時間自己還去小區(qū)做了疫情防控志愿者,這不正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xiàn)嗎?
石莉改變了主意,堅定地對老師說:“好,老師,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于是,從素材選擇,到文章的謀篇布局,再到語意表達,在董老師的指導下,石莉?qū)⑴c外公相處的生活點滴,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歷,一并撰寫成文。石莉還和參加手工比賽的同伴商量,借用了作品的名字——《黨的光芒照耀我的成長》。
將文章上交后,石莉心里有些忐忑,暗暗祈禱能有一個好結(jié)果。星光不負趕路人,她的文章最終在評比中勝人一籌,勇奪一等獎。當外公得知石莉的獲獎消息時,激動地說:“咱們石莉長大了。”
理想之光照亮奮進之路
轉(zhuǎn)眼高考結(jié)束了,到了緊張等待成績的時候。石莉表示,自己將來想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一方面我喜歡與文字打交道,另一方面我覺得新聞工作者真的很了不起,用娓娓道來的文字,將每一個故事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不是什么豪言壯語,但聽起來卻振奮人心?!彼缡钦f道,“未來如果有機會,我也想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用鏡頭記錄故事,用文字傳遞精神?!?/p>
石莉念念不忘的還有一件事——向黨組織靠攏?!跋M茉诖髮W期間加入這個先進的組織,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闭f這句話時,她的目光中充滿了堅定。中國共產(chǎn)黨歷經(jīng)百年風雨,由最初的南湖小紅船,發(fā)展成如今行穩(wěn)致遠的巍巍巨輪,當中蘊含著的生生不息的奮斗精神,正是石莉所追尋的。石莉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承載著億萬中國人民夢想的“中國號”巨輪,必將乘風破浪,勝利抵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
《山海經(jīng)》中記載:在招搖山上有一種名叫迷谷的樹木,木紋是黑色的,其花能發(fā)光,照耀四方,所以人們常常將其作為飾物佩戴在身上,防止迷路。對于這個高中女孩來說,黨員外公就猶如她人生路上的迷谷花,像一束光般照亮了她的成長旅途,引領(lǐng)她走在正確的人生大道上。人生路漫漫,當一個人努力踮起腳尖向夢想靠近時,哪怕是雨雪霏霾都阻擋不了她前進的腳步。如果把中國共產(chǎn)黨比作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石莉一定是一名信念堅定的星空追光者,她對黨的信仰與追尋,總有一天會迸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家人寄語
歲月匆匆,轉(zhuǎn)眼你已成年。18歲的你拼搏努力,為了夢想豐滿你的羽翼;18歲的你正值花期,每一步的成長我們都看在眼里。看到你獲得榮譽,打心底里為你自豪;看到你經(jīng)歷失敗,恨不能替你擋開前路的風雨。你的身后,有家人做強有力的后盾,相信以你的自信,開朗,樂觀,堅韌,一定能揚起信念的帆,找到自己的航向。成長路上,愿你擁有赤子之心,坦蕩不畏懼。在你出發(fā)的地方,我們永遠等你歸航。
——石莉姐姐
老師寄語
八月未央,我即將迎來新一屆學生,而你,又將鼓起風帆,逐夢遠航。記憶中的你開朗真誠,善良熱情,像是有魔力。無論女孩男孩,學生老師,見到你,提起你,都自然地面露微笑,心生歡喜。為學習,你會著急,你會困惑,而始終,你沒有說過放棄。高三的一年,追著我來問問題的,總有你。考好了,會談談自己的心得;考砸了,會分析自己的不足,和我探討對策。如此的你,讓我感到驕傲、放心。現(xiàn)在,打開新的地圖,你要開始新的旅程,老師愿你不忘初心,真誠依舊,懷抱夢想,勇敢前行!
——董遲秀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