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民娣
[摘? 要] 出錯是學生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允許學生犯錯,珍視、善待學生的錯誤,充分挖掘錯誤背后的根源,并巧妙地加以利用,可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打造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文章以課堂教學中學生常見的錯誤為例,闡述了挖掘錯誤資源背后的價值,以及追根溯源助力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關鍵詞] 錯誤;追根溯源;反思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比巳硕加蟹稿e的可能,錯誤伴隨著人們的成長。對數(shù)學課堂教學而言,錯誤的價值往往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錯誤的反響。對教師而言,應允許學生犯錯,珍視、善待學生的錯誤,充分挖掘錯誤背后的根源,并巧妙地加以利用,可以促進有效教學。對學生而言,積極尋找錯因、充分糾錯,從錯誤中感悟方法和形成認識,可以促進高效學習,發(fā)展能力。
小學生存在思維水平和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會產(chǎn)生各式各樣的錯誤。在這些錯誤中,有一些錯誤具有很好的價值,教師需要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價值,帶領學生順利走出錯誤的“泥潭”,為課堂創(chuàng)造別樣精彩,助力學生發(fā)展。
[?]一、寬松氛圍,善待錯誤
教學中,教師應營造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賦予他們足夠的展示權,以此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欲,唯有這樣才能讓思考和表達更真實、更深入。同時,課堂是允許犯錯的地方,在真實展示的過程中,錯誤是無法避免的。當錯誤出現(xiàn)時,教師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大聲斥責學生,切不可因為不恰當?shù)难哉Z和表現(xiàn)而抹滅學生的自信心,而應基于呵護自信心的層面,善待學生的錯誤,維持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究,充分汲取錯誤帶來的教訓。
[?]二、研究錯誤,生成方案
學生在學習中犯錯并非無緣無故,教師只有深入探究錯誤根源,并制定好糾錯方案,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案例1? 分數(shù)應用題“審題不清”下的錯誤研究
例1? 芳芳有36本藏書,華華的藏書比芳芳多,華華比芳芳多收集藏書多少本?
錯解:部分學生錯誤列式36×
1+
。
剖析:學生倘若不能厘清關鍵詞句“華華的藏書比芳芳多”的本質(zhì)意思,那么在解題中就只能機械套用例題的解題模式完成解題,從而導致錯誤的發(fā)生。學生形成這種錯誤認識,是由于沒有將題目意思理解透徹而貿(mào)然解題。
糾正:一道應用題,關鍵詞句是萬萬不可忽視的,應深入分析并理解透徹。本題中的“華華的藏書比芳芳多”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他們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此時,畫線段圖自然是解決問題的首選方法。通過直觀分析的方式,讓學生在多感官參與的情況下,自主理出“芳芳藏書的就是華華比芳芳多收集的藏書數(shù)量”和“華華的藏書數(shù)量由兩部分組成,即與芳芳相同的一部分和比芳芳多的一部分”這兩個關鍵要義。此時,有了這樣的理解和認識,學生解決本題也就易如反掌了。
例2? 發(fā)發(fā)水果店昨天賣出榴梿20千克,今天比昨天多賣了千克,今天賣了多少千克?
錯解:部分學生錯誤列式20×
1+
。
剖析:本題也是一道分數(shù)應用題,不少學生缺乏審題耐心,直接利用慣性解題而犯錯。學生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是因為平時都是機械地訓練解題能力,沒有思維的參與。
糾正:解決這樣的錯誤,教師應加強變式題組的訓練,以強化思維,同時促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學生的錯誤往往源于審題不清、認知缺陷或原理理解不透徹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錯誤根源的剖析,多問幾個“為什么”,以尋求錯誤的根源。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新的思路,變教會學生“解法”為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強化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追根溯源,激起碰撞
數(shù)學概念、定理等抽象難懂,小學生還無法深入、全面、具體地去理解,這樣一來,往往避免不了錯誤的產(chǎn)生。而在學生犯錯之后,不少教師習慣性地通過點撥和糾錯予以解決,隨之帶來的問題是易養(yǎng)成學生依賴他人的習慣,顯然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十分不利。因此,在面對學生錯誤時,教師應及時捕捉,并剖析錯誤產(chǎn)生的緣由,引導學生探究、辨析和討論,激起學生思維的碰撞,以實現(xiàn)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悟”,完善認知結構。
案例2? 以“化簡比∶”的問題為例
師:請在本子上完成這道習題。(學生完成,教師巡視)
師:下面,請生1說一說結果。
生1:∶=8∶11。
師:能說一說你的思路嗎?
生1:本題中,因為前項與后項分子都是3,所以比肯定是兩項的分母之比,由此得出上述結果。
師:生1所說的對嗎?下面,給大家一點時間,我們分小組討論“當前項與后項分子相同時,兩個分數(shù)的最簡整數(shù)比有何規(guī)律”。(學生興致盎然地投入討論,課堂探討氣氛火熱。學生很快得出了其中的規(guī)律,同時生成了“分子相同時兩個分數(shù)的最簡整數(shù)比”的規(guī)律)
師:很好,大家已經(jīng)有想法了,也已經(jīng)明晰了其中的規(guī)律。請想一想,∶=?
生2:∶=17∶9。
師:∶呢?
生3:∶=6∶7。
師:∶呢?
生4:∶=∶=7∶26。
……
在教學中,學生難免會產(chǎn)生錯誤,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思考、探究、交流等方式弄清原理和規(guī)律,并優(yōu)化比的化簡方法,由此教給學生的知識方法結構才是完整的。正是因為探究活動的開展,學生的思維也在悄無聲息地發(fā)生著變化,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錯誤才是有價值的。以上案例中,學生的合作交流是從錯誤開始的,知識生成也是從錯誤開始的。有了錯誤的指引,原本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容易理解。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并未立刻指出,而是以錯定“措”,通過開展合作交流的活動,激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從而讓有深度的探究指引學生思維的深化和知識的生成。
[?]四、反思錯誤,啟迪智慧
建構主義認為,錯誤得以糾正的真正方法并非僅僅是正面示范和反復練習,更需要學習者經(jīng)歷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1]??梢姡此际菙?shù)學學習的必經(jīng)階段。教師應留給學生反思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再認識,對學習過程進行再思考,以形成深刻的認識,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而只有學生經(jīng)歷過這樣一種反思性學習的過程,才能真正啟迪自身的智慧。
案例3? 計算÷
+
生1:÷
+=÷+÷=×+×=。
師:其他同學也是這樣做的嗎?(大部分學生點頭)
師:請大家試著用估算或按順序計算來驗證一下,這樣的解答真的正確嗎?(學生經(jīng)過驗證,很快發(fā)現(xiàn)錯誤)
師:大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能發(fā)現(xiàn)錯誤,真的很棒,那他(生1)為什么出錯呢?在解決這類題目時需要注意什么?下面,我給大家一點時間找一找錯因,小組合作討論解決方法。
……
以上案例中,教師并沒有直接讓學生說出錯誤,而是鄭重其事地讓學生親歷找錯、糾錯、改錯等一系列反思過程,讓學生對錯誤解題過程進行重新認識和重新思考。學生在深入研究和自我調(diào)整中進行反思性學習,獲得正確而深刻的認識,以使自身的認知更完善[2]。
“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睂W習從本質(zhì)上來說就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犯錯、不斷修正的過程,而學生正是在這樣周而復始地犯錯和糾錯過程中,才能習得豐富的知識,獲得有效的經(jīng)驗,增加情感體驗,提升學習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錯誤”這一寶貴資源,用自身的耐心和寬容去換取學生的自信和成功,為錯誤孕育新的生命種子,為學生思維輸送新鮮養(yǎng)分,讓錯誤更具生命活力,讓數(shù)學課堂更精彩。
參考文獻:
[1]? 丁紅梅. 利用錯題資源培養(yǎng)反思意識[J]. 中小學教育,2011(05):34-35.
[2]? 陳杰. 提高初中學生數(shù)學錯題資源管理效率的研究[D]. 浙江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