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娟,熊 楓,靳 越,石樹正
(1.河北建筑工程學院 紀檢監(jiān)察室,河北 張家口 075000;2.山西工程職業(yè)學院 建筑與測繪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6;3.張家口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河北 張家口075000;4.河北建筑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5.張家口市裝配式建筑構件智能制造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高等學校擔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應該成為各大高校關注的重要課題。在當前辦學條件下,學科競賽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平臺。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到1989年前后,伴隨著高等教育的恢復和校園文化的繁榮,校園科技活動逐步豐富,學科競賽開始萌芽。直到1989年第一屆“挑戰(zhàn)杯”的舉辦,帶動了全國學科競賽的發(fā)展[1-3]。目前,學科競賽已經進入了蓬勃發(fā)展階段,全國各級各類學科競賽達數十個,每年的參賽學生高達數百萬[4-6]。但是很多地方高校學科競賽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綜合素質,體現綜合性。它是由多種素質要素構成,各種素質要素之間是互聯(lián)貫通的,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統(tǒng)一體[7]。新時代大學生綜合素質應該突出合作交流能力、改革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隨著時代的進步,合作交流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合作交流能力是一種為達到既定目標所顯現出來的資源共享和協(xié)同合作的精神,它可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與才智,并且會自動地祛除所有不和諧、不公正的現象,從而使團隊合作產生一股強大而持久的力量[8]。面對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改革創(chuàng)新思維是新時代大學生必備的綜合素質,它能夠以超常規(guī)甚至反常規(guī)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有效地推動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9]。從古至今實踐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實踐能夠驗證理論,通過實踐能夠糾正錯誤,通過實踐能夠減少誤差。所以實踐應用能力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極其重要,新時代大學生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備實踐應用能力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學科競賽相對于其他考試和競賽來說是比較特殊的。它的考察范圍較為廣泛,要求知識拓展、融合創(chuàng)新。它的目的應該是鍛煉人的智力和情商,讓學生在比賽的前、中、后各個階段都能有所收獲,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為未來更長遠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創(chuàng)新實踐的平臺。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合作交流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學會在團隊中協(xié)調處理各種關系,進行通暢、有效的信息交流,無論對個人還是集體都大有裨益。參加學科競賽就能很好地鍛煉大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首先,大部分學科競賽都需要團隊合作報名,而且競賽任務需要跨學院、跨專業(yè)來協(xié)同完成。其次,從學科競賽的前期準備、過程制作到最后的順利完成,期間需要各個成員之間無數次地溝通協(xié)調與密切配合,參賽學生與指導老師之間同樣需要無數次合作交流,共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在競賽過程中,針對某一個問題,會產生個人意見的分歧與不同專業(yè)知識的碰撞,遇到這種情況如何求同存異取得最佳方案,這對大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是一種考驗。可見在完成學科競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都在潛移默化地提升。所以說,學科競賽是大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助推劑。
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是時代精神的核心。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動力源泉,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生力軍,應當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大膽探索,迎接挑戰(zhàn)。學科競賽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改革創(chuàng)新思維。學科競賽的項目內容基本是近幾年高校教研和科研項目的前沿研究,有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競賽中面對的新事物,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學生對于自己提出的想法和方案,更愿意付諸實踐,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改進自己的思維。在完成學科競賽的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經歷前期提出問題,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和改進方法,到最后做出更加完善的方案,其創(chuàng)新能力會得到極大提高,創(chuàng)新責任感也會極大增強。所以說,學科競賽是大學生改革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皿。
新時代的人才應該是有干事創(chuàng)業(yè)真本領的人才,要能夠腳踏實地,做實干家,而不是眼高手低,只會紙上談兵。學科競賽是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有效平臺,在學科競賽中,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完成立項,根據立項內容采用調研或者實驗等方式完成立項要求。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學生全身心投入、親身參與和實際操作,為了獲得最佳實驗效果,學生會不斷地嘗試、探索、突破,在鍛煉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得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所以說,學科競賽是大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速器。
學科競賽能夠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地方高校需營造學科競賽的氛圍,制定合理可行的學科競賽方案,搭建參與學科競賽的實踐平臺。
目前,一些高校大學生對于學科競賽的認識不足,高等院校應該結合本校的辦學特點努力營造學科競賽的氛圍,讓學生了解學科競賽對于新時代大學生的重要作用。首先,網絡信息化是新時代背景下不可或缺的教育和宣傳手段,學校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對不同學科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宣講等新穎的手段,讓學生了解學科競賽知識,提高參加學科競賽的積極性。其次,學生會或其他社團也要積極開展學科競賽的相關活動,以辯論、比賽、展覽等互動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認同感。另外,學校、學院、科任老師要積極組織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合作申請報名學科競賽,給學生提供參與學科競賽的機會??傊叩葘W校要通過宣傳、組織、開展活動等不同的手段在學校營造學科競賽的氛圍,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了解學科競賽,參與學科競賽。
目前國內高等院校學科競賽的方案制定還不夠完善,高等院校應該結合本校的辦學特點制定合理的競賽方案,完善競賽制度和體系。
高校應認識到學科競賽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相關組織部門以學科門類為標準對競賽項目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學科背景的支持下更愿意參與到競賽中來。高校應制定合理的參與學科競賽獎勵機制,對于積極組織和參與學科競賽的學生和老師,要進行相關優(yōu)惠和獎勵政策。參與競賽成果得到認可,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才會提高。學校對于一些常規(guī)的學科競賽要制定多層面的管理制度,充分保證競賽質量。
目前國內地方高校缺乏學科競賽的實踐平臺,使得學科競賽的發(fā)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地方高校應結合自身條件,盡量搭建不同類型的學科競賽實踐平臺。
高校應開放各級學院的基礎實驗室平臺,為學科競賽提供實踐平臺。比如數學建模實驗室、電子信息實驗室、化學化工實驗室、力學性能實驗室等,實驗室平臺的開放能夠讓參與學科競賽的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研習和實驗。對于新建立的創(chuàng)新科技實驗室平臺,也應合理地吸納參與學科競賽的學生,讓他們了解前沿科技,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同時高校要盡量地根據所辦學科特色搭建完善成體系的實踐基地,在學校發(fā)展的同時也為學科競賽提供實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