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伊琳 華 燦 李麗雯 鄭 暉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
由于當前社會人口老齡化快速發(fā)展,國內腦卒中病例有爆發(fā)式增加的趨勢,是目前國內成年人致殘、死亡的首要因素,呈高發(fā)生率、高殘缺率、高復發(fā)率和高死亡率的特征[1]。復視為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的常見后遺癥之一,臨床表現(xiàn)為多見視物重影、意識模糊伴眩暈、視物空間障礙等癥狀,對病人產生視覺影響,并嚴重降低生活質量。目前中風后復視的西醫(yī)療法臨床研究少,一般以積極處理原發(fā)病,改善循環(huán)系統(tǒng)、營養(yǎng)神經、抗血小板凝聚等藥物或手術治療為主,而臨床療效卻差強人意。針刺治療中風后復視以其簡、便、效、廉等優(yōu)點受到廣泛關注。以“針刺” “針灸” “中風后復視” “卒中后動眼神經麻痹”為檢索詞,對知網、萬方、維普、 CBM中國生物醫(yī)學數(shù)據(jù)庫2002年3月至2022年3月進行檢索總結分析,現(xiàn)綜述如下。
復視又稱“視一為二癥” “目偏視” “視歧”?!鹅`樞·大惑論》謂:“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睛?!薄鹅`樞經·臟腑病形》謂:“十二經脈……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氣上走于目而為之精?!薄鹅`樞·口問》謂:“目者,宗脈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贝私员砻魑迮K六腑之精氣輸注、濡養(yǎng)之處為“目”?!鹅`樞·大惑論》曰:“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薄夺t(yī)述》曰:“人有兩目,而視物唯一,竅分而所以注竅之精不分。若精不相合,則視一為二矣。故曰:精散則視歧?!本赋鰪鸵曇蚰恐珰夂纳⒍隆!秾徱暚幒吩疲骸耙曇粸槎Y,此癥為目視一物而為二也,乃光華耗衰,偏隔敗壞矣。病在膽腎,膽腎真精不足,而陽光失其主倚,故錯亂而緲視為二?!闭f明本病病機主要為本虛標實,而病位為肝、膽、腎。
中醫(yī)學主張復視因肝腎虧虛,精血不足,髓??仗撘允鼓繜o所養(yǎng)。腦為髓之海、又腎主骨生髓,目為肝竅,連絡于腦,故肝腎之精血充足使髓海充盛,才能使目之視物辨色的功能正常發(fā)揮。而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該病多由腦內出血、缺血性疾病致動眼、滑車、外展神經及其他神經系統(tǒng)受損后缺血、缺氧,使相對應眼肌運動功能障礙,外界物質不能正常的投射到視網膜對應的區(qū)域上,可見于腦干血管病變如基底動脈綜合征、延髓背外側綜合征、腦橋下部內側綜合征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等[2]。
2.1 局部辨證取穴為主 針刺眼周穴位,動眼、外展、滑車神經系統(tǒng)及其分支和肌肉的肌梭、肌腱等組織受到激動,神經肌肉興奮而收縮耦聯(lián),使得受損神經的功能恢復;此外還可使神經生長因子形成及釋放神經遞質,加強神經肌肉的聯(lián)系[3]。丁為國等[3]通過取主穴完骨、風池、百會,選麻痹肌肉局部為配穴,總有效率達91.67%。劉勇[4]根據(jù)麻痹肌局部選穴,痊愈占65.4%,好轉占34.6%,有效率為100%。徐豫狂[5]取主穴光明、風池、太溪、絲竹空、睛明,并依據(jù)伴隨癥狀配穴,有效率達95.5%。楊鎮(zhèn)瑛等[6]治療43例中風后復視患者,取主穴睛明,球后,風池,光明,枕上旁線排刺,太溪,三陰交,太沖;配合麻痹肌肉的不同配穴,顯效率達74.7%,有效率95.3%。韓雪燕等[7]通過局部辨證取穴結合項針,有效率100%。
2.2 循經取穴為主 目睛之正常運轉有賴于目周之經筋,而目周之經筋主要為足陽明、足太陽、足少陽三經,其中足太陽是目上綱,足陽明是目下綱,足少陽是目外綱[8],故臨床上治療中風后復視多選用此三條經絡的穴位。曾悅[9]在常規(guī)取穴基礎上加風池、天柱、完骨、頸夾脊穴,結果治療組在復視像距離、復視主證積分、臨床療效三個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100%。高友玲等[10]予西藥常規(guī)治療上加針刺眼周穴位結合“風池三針法”,總有效率95.2%。王長垠[11]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加針刺(選穴:天柱、水溝、翳明、風池、睛明、承泣、瞳子髎、太陽、魚腰、陽白),總有效率97.14%。于小潔[12]予常規(guī)西藥基礎治療加用針刺,以睛明為主穴,配伍陽白、攢竹、瞳子髎、絲竹空、太陽、外關、光明、四白,總有效率90%。劉曉新等[ 13]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維筋相交針刺法,取穴健側巨髎、頷厭,患側睛明、四白、陽白、攢竹、上明、絲竹空、曈子髎,風池、曲池、偏歷、外關、合谷,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82.6%。
2.3 體針辨證取穴為主 通過辨證論治取穴治療,氣致病所,調理臟腑氣血陰陽,能取得更好療效。龐瑩[14]主穴選用太陽、睛明、瞳子髎、球后、陽白、魚腰、風池,肝風內動者配合谷、太沖;氣虛血瘀者配血海、足三里,總有效率92.86%。李澎[15]經主穴取風池、光明、三陰交。陰虛陽亢配太沖透涌泉;陰陽俱損配氣海、關元。其總有效率達96.88%。
2.4 醒腦開竅針刺法 “醒腦開竅針刺法”是石學敏院士通過中風基本病機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即“風、火、痰、瘀”等病理因素致“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以醒腦開竅、滋養(yǎng)肝腎為主,再加以疏通經絡[16]。臨床上有人將此法用于治療中風后復視取得了良好療效。有學者[17-21]將此法與眼局部取穴相結合,均取得了較好療效。潘林森[22]予醒腦開竅針刺法配合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有效率達93.48%。
2.5 針刺結合皮膚針 皮膚針通過刺激局部可調整臟腑虛實,調和氣血陰陽,疏通經絡,使機體功能恢復,以防治疾病。賈運濱[23]在針刺基礎上再以梅花針叩刺足三陽經及眼周穴位治療中風后復視46例,總有效率97.8%,而治愈率47.8%。韓兵等[24]把中風后復視患者隨機分運動療法組、傳統(tǒng)針刺組和綜合針刺運動組(在運動及傳統(tǒng)針刺基礎上以皮膚針叩刺頭皮易化區(qū)及眼周。結果綜合針刺運動組總有效率93.10%,明顯高于另兩組。尚曉莉等[25]在普通針刺組基礎上在頭皮針視區(qū)(枕骨粗隆旁開1.5 cm,上下4 cm)加電梅花針行扣刺,有效率達92.5%。
2.6 頭針結合體針 頭皮針療法又稱頭針,是指針刺毛發(fā)覆蓋區(qū)內的某些部位來達到防治全身病變的目的的一種微刺系統(tǒng)療法[26]。楊國榮等[27]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加頭皮針(頭針:頂中線、頂旁線、頂斜1線、頂斜2線)結合體針,治療組痊愈率51.4%,總有效率達97.1%。張權等[28]治療組用調神復明針刺法(頭針:頂中線、頂旁線、頂斜1線、頂斜2線、頭皮針視區(qū)。體針:睛明、光明、瞳子髎、攢竹、四白、魚腰、風池、頸夾脊)對比普通針刺,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7%。趙立杰等[29]取穴風池、焦氏頭針視區(qū)、精明、球后、攢竹、太陽、中渚、三陰交、太溪、太沖,有效率達92.3%。張京峰[30]用頭針(頭針視區(qū)、上星、印堂、完骨、絲竹空、攢竹、養(yǎng)老、光明、翳明)配合翳明穴穴位注射,30例痊愈9例,有效18例。
2.7 眼針療法 眼針是一種新型微針療法,由彭靜山教授創(chuàng)立,其受華佗“可驗內之何臟腑受病”影響,參照“五輪八廓”理論,將眼睛周圍分8區(qū)13穴。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取穴,通過針刺眼區(qū)穴位,達成調整臟腑氣血陰陽、疏通經絡的目的,取得了較好臨床效果。張麗艷[31]予主動運動康復訓練加眼針,取雙側肝、膽、腎區(qū)穴;以調神復明針刺法刺之,取四白、魚腰、瞳子髎、攢竹、光明,總有效率達80.0%。
3.1 針刺結合中藥治療 馮毅等[32]通過辨證使用中藥配合針刺治療中風后復視患者,風痰阻絡者以化痰通絡湯加減,氣虛血瘀者以補陽還五湯加減,顯效率75%。魏孟玲等[33]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針刺以及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組有效率達94.4%。
3.2 針刺結合康復、推拿治療 劉立新[34]將試驗組予主動運動康復訓練加針刺,并以醒腦開竅針刺法刺之,配合取眼周穴位。試驗組總有效率達95.74%。賈湘蕓等[35]局部針刺加上雙側足三里用溫針灸并配合推拿也同樣取得良好療效。關紅麗等[36]用等分測量技術的康復評定指導針刺治療及康復訓練(上瞼下垂訓練、眼球活動障礙訓練、瞳孔擴大訓練),治療組療效優(yōu)對照組。
綜上,針刺治療中風后復視臨床療效確切,且操作簡便,易重復,無明顯不良反應。針刺結合中藥、電針、皮膚針、康復等治療,既豐富了中風后復視的治療手段,與單一治療方式相比又增強了療效。但目前臨床研究仍存在若干缺陷:一是針刺選穴參差不齊,受個人經驗影響較大;二是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價指標不規(guī)范;三是臨床研究的樣本量小,以個案報道居多,可信度有待考究;四是缺乏對患者的隨訪,針刺對患者的預后有待進一步考察;五是針刺治療中風后復視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故不可忽視基礎研究,應進一步明確針刺治療中風后復視的作用機制、優(yōu)化選穴方案;明確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價指標;同時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加強隨訪,適當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規(guī)范針刺治療中風后復視的診療方案,提高其臨床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