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佳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 100875)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了黨的百年歷史,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提出:“治理好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和人口最多的國家,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堅持民主集中制,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只要我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充分發(fā)揮黨的領導政治優(yōu)勢,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yè)各領域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就一定能夠確保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向前進?!秉h的十八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全面領導,明確提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并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人民不斷奮進過程之中的經驗總結,對于牢記初心和踐行使命具有重要的價值意蘊。因此,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就必須深入理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就一直帶領人民奪取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之中,在實現(xiàn)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過程之中,在不斷的斗爭與奮進之中,完成著自己綱領所設立的一系列目標。而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與黨的全面領導相互連接。正是在黨的全面領導、科學決策、正確實踐的過程中,在不斷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強化執(zhí)政領導權的同時,中國共產黨才在歷經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及新時代四個歷史階段后,取得今天如此重大的成績。進入新時代,堅持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提出,較之于以往更顯價值與意義。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難以言喻的傷痛,戰(zhàn)爭的頻發(fā),經濟的窘迫,政黨的更迭等等問題,給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fā)展帶來了巨大傷害。1921年至今,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在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民族和偉大復興步入了近代以來發(fā)展的最好時期。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边@既是全體中國人民努力的必然結果,也是黨的領導和無數(shù)共產黨人的英勇奮斗歷史必然。同時,需要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然是進行時,尤其在“兩個變局”的影響下,這一夢想的實現(xiàn)仍存在著許多挑戰(zhàn)。而為不斷攻堅克難,聚集合力,共同致力于這一夢想的實現(xiàn),堅持與加強黨的領導自然十分必要。
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獲得雖是其長期奮斗的必然結果,但人民群眾對其的支持與擁護是黨掌權用權的基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借助于多次人民群眾革命運動的發(fā)動,實現(xiàn)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目標。可以講,黨同人民群眾血脈相連的關系必將長期不變,始終如一。而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出臺與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梢灾v,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理念的出發(fā)點來自于人民,同時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反饋視作其政策調整與更新的關鍵依仗。為此,堅持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勢必將為維護全國各族人民權益提供保障。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黨的全面領導,并將其視作黨的自身建設的首要內容,這無疑凸顯了黨的全面領導在黨的自身建設中的重要價值。改革開放后,在不斷撥亂反正的過程中,黨的領導地位的體制機制逐步建立與健全,黨群關系逐漸恢復與發(fā)展,黨的執(zhí)政基礎越發(fā)雄厚。1980年,鄧小平同志發(fā)表了《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改革》的講話,提出“加強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的命題。并指出,對于改善黨的領導,強調黨政分開,并非要制造黨政間的對立關系,而是希望通過加強與改進黨政關系,提升黨的領導能力。
縱覽新中國成立70余年的歷史可見,復雜的國際局勢一直以來給中國社會發(fā)展帶來巨大挑戰(zhàn)。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便對中國采取封鎖禁運等方式,企圖遏制新中國的成長。長期的冷戰(zhàn)格局以及60年代中蘇關系的破裂更是加劇了外部環(huán)境的復雜。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與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但在頻繁的國際交往過程中,各國間的斗爭亦十分激烈。西方國家企圖分化中國的目的始終未放棄。新時代,美國通過的“涉疆法案”以及其同臺灣地區(qū)的勾連等等事實,無疑加劇了外部關系的復雜。為科學應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形勢,堅持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十分重要。
堅持與加強黨的領導,提升黨的執(zhí)政公信力,發(fā)揮其在前進征程中的引領力,成為百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取得突出成績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延承歷史傳統(tǒng),針對黨的領導過程中的弱化、虛化等問題給予高度重視,通過理論上的正本清源、制度上的建立健全、實踐上的逐步推進等方式,提升了黨的領導力,為堅持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供了支撐。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對于大多數(shù)黨員同志,甚至是黨外普通群眾而言,均是其熟知或者了解與肯定的內容。也正是因為這一肯定,中國共產黨才在百年間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才逐漸帶領中國人民邁步走向民族復興偉大勝利的過程中。2012年,在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所以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fā)揮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015年,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習近平同志再次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地位?!笨梢钥吹剑袊伯a黨處于國家各項事業(yè)領導的核心位置,但是黨的這一領導并非事無巨細,凡事一肩挑,而是統(tǒng)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深刻闡釋了黨的全面領導的內涵,對于廣大黨員以及人民群眾從理論上理解黨的全面領導,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參照。
黨的全面領導是在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過程之中的經驗總結,科學合理歸納總結這段歷史,回顧與梳理有關實踐與理論,是理解新時代黨的全面領導提出的重要前提。為實現(xiàn)黨的全面領導,更好地帶領人民不斷奮進在新的征程上,克服實踐路程中的諸多阻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尤為重要。黨的全面領導并非一紙空談,亦非宣傳性標語,其有關落實有賴于制度的建立與健全。對黨的領導制度給予高度重視,將其視作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并強調只有通過維護黨中央權威,建立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將黨的領導制度真正落實。除宏觀制度構建外,針對基層組織,強調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通過一系列舉措,為黨的全面領導的落實提供了實踐助力。首先,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給予黨內政治生態(tài)以重要關注,黨中央通過對黨內政治生活準則、政治紀律與政治規(guī)矩的規(guī)定,為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提供了助力。其次,重視國家機構改革,通過機構的建立與健全,強化黨的全面領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等機構的建立,實現(xiàn)了黨對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最后,黨的全面領導的落實必須依賴于黨員干部的自身素質。為強化“四個意識”,維護“兩個權威”,黨中央重新制定了干部選拔細則,下發(fā)了干部考核的具體規(guī)定,并通過反腐工作的開展,清除黨內存在的“兩面人”,以此打造一批高質量的領導干部隊伍,為黨的全面領導的落實提供組織保障。
在充分把握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戰(zhàn)略價值與基本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究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路徑,為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的全面領導的落實,無疑助力于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xiàn)。對于執(zhí)政黨而言,長期執(zhí)政是其奮斗目標。作為一個百年大黨,如何實現(xiàn)長期執(zhí)政,實現(xiàn)黨的全面領導,對中國共產黨而言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而同時,需要看到,長期執(zhí)政以及全面領導的實現(xiàn)并非隨意可得。因而,為實現(xiàn)黨的全面領導,需進行科學的設計,并不斷將其落實到實踐之中,為黨的全面領導的實現(xiàn)提供強大助力。
黨組織的工作開展主要依靠干部,干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民大眾對于黨的認同。為此,應給與干部隊伍建設以重點關注,尤其重視干部選拔,嚴肅具體規(guī)則的落實,摒棄其中存在的“潛規(guī)則”。同時,需要強化干部素質的提升。當前中國社會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兩個變局”的存在給我們的發(fā)展以機遇與挑戰(zhàn)。為更好的適應時代要求,在風浪中不斷前行,在重視干部政治素養(yǎng)的同時,強化知識素養(yǎng)的提升,實現(xiàn)干部的內外兼修,以此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為民族復興的實現(xiàn)貢獻力量。在這一過程之中,黨群關系自然得到提升。黨的全面領導不僅成為可能,更能得到切實實現(xiàn)。重視干部考核系列規(guī)定的制定與落實,為干部隊伍建設和發(fā)展提供嚴格的制度保障。將干部考核的結果視作干部選拔的重要評斷標準,對其中合格、優(yōu)秀的人給予更多機會晉升,而其中不合格者,則應嚴肅處理。
中國共產黨人為不斷推進黨的全面領導,進行了一系列實踐,尤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黨的全面領導建立了系列規(guī)章制度,不論是宏觀制度,亦或是微觀制度,還是具體機構的建立,均為黨的全面領導的實現(xiàn)提供了助力。但需要看到,制度內涵創(chuàng)新性,伴隨實踐的演進,已經建立的制度往往會出現(xiàn)不合時宜性,需不斷推翻舊有制度,建立健全與時代發(fā)展相適宜的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