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月
“所謂美的東西,我希望它可以不間斷地充盈在自己周身?!?/p>
這份追求讓唐七從一個資深媒體人轉(zhuǎn)變?yōu)橐晃徊妥涝煨蛶?、生活美學家。她醉心于花藝、美食、品酒、賞器等這些日常樂事,恰如diptyque的三位創(chuàng)始人室內(nèi)設計師ChristianeGautrot、畫家Desmond Knox-Leet以及劇場總監(jiān)兼布景設計師Yves Coueslant對美好事物永無止境的探索,他們用一件件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居小物給生活帶來了新意。60年后,diptyque推出藝術家居系列,是品牌精神的回響,也意在啟發(fā)每一個平常與不平常的小日子?!禘LLEDECORATION家居廊》與diptyque共同合作了《藝術入室》欄目,邀請藝術家探索和分享藝術融入生活中的點滴。這些點滴給平常的小日子注入了最真摯的美感,那是如歌的行板,那些美麗如詩歌般的時光。
妙人妙意妙事,無論遠觀還是近感,唐七散發(fā)出來的美之感染力始終一致。那是“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的講究,也是“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愜意與詩意,讓人瞧了便也不知不覺留意起了春花秋月,草木枯榮,四時流轉(zhuǎn)。
以花為媒
每隔幾年,唐七就會從一個房子輾轉(zhuǎn)至另一個房子,但無論空間原貌如何,她都會進行裝修改造。在這個新家,唐七將景觀和光線最好的兩個空間改造成了“生活的工作場景”:一個是以廚房為中心的開放式餐廚客廳,一個是太陽從南轉(zhuǎn)到西日曬不間斷的書房榻榻米工作間。整個家居空間以灰色調(diào)為背景,充盈著豐富的花草植物、來自世界各地的器皿、長久陪伴她的家具擺件,連她十七歲的貓在每次搬到新家后都能找到熟悉的位置繼續(xù)酣然入睡。
生活跟工作緊密相連,唐七甘之如飴,“畢竟,我是做跟美學相關的事情。”作為一名專業(yè)的花藝造型師,每時每刻,目之所及,都是她靈感的源泉。一個建筑作品的空間結(jié)構,一個圖案的局部細節(jié),或是一首曲子的和弦,都可能成為滋養(yǎng)唐七的養(yǎng)分,她會思考并且轉(zhuǎn)化,最終成為她花藝作品中的一個元素,為她所用。
如果把她的家看成一個完全的個人作品,那么猶如玄關處那個用和紙以及藍丁膠手作而成的墻面裝置,或是位于客廳三米餐桌后背景墻上的板巖作品,看似信手偶得,實為唐七的美學集大成者。她的確有一種天賦,能將來源不同、出處迥異的物件,恰如其分地融入到一個體系內(nèi),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調(diào)性,令人看了還想再看。
以花為媒,是唐七美學的源點。她會跳脫出常規(guī)思維,善用非花材,諸如各種各樣的葉材、食材甚至石頭等材料作為配角,而花之容器也不局限于通常意義上的花器,“一切可以盛水的容器都可以用作花器,我以前在花藝課堂還會用鍋子來插花,或者是用盤子,用碗,用杯子?!睆U舊的搪瓷杯、燒壞的鑄鐵鍋、或是別人不要的陶罐等,這些器皿身上的斑斑舊跡在唐七眼里別有風情。在一個求快求鮮被工業(yè)化制品統(tǒng)治的時代環(huán)境里,溫度感并不易尋,但妙就妙在它不會輕易被風格所局限,好似diptyque的藝術家居系列,“可以很好地跟多種家居風格自然地融進去,不會覺得很突兀,也不會覺得它們很搶戲?!?p>
美得有趣,不簡單
旅行是走出去體驗另外一種生活,同時這種別處的生活也會反哺你。唐七幾乎走遍了世界,現(xiàn)如今家里收集的器皿中百分之八十來自于旅途。她最喜歡逛的是中古店,搬過那么多次家,至今仍保留有十幾年前旅行途中在小城市某不知名的中古店淘到的小物件,至于剛工作不久購買的一個斗柜或者一個矮凳依舊伴其左右,同時也在唐七精心澆灌的美學滋養(yǎng)中,被布置陳列得愈發(fā)雋永。
唐七家里幾乎見不到一件新光锃亮的新物件。當中最有來頭的是唐七幼兒園時期的一個鋁制小水杯,上面還印有幼兒園的名字?!澳呐乱袁F(xiàn)在的眼光來看,對小朋友來說,它的器形、把手和耐用性都是一流的?!碧破咧两襁€在使用這個小小的水杯,有時用來插花,有時用來點綴,這里包含了唐七個人的情感部分,但在她看來更多的是傳承:“美學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只不過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節(jié)奏很快,人們逐漸忘卻了這種美的東西曾經(jīng)帶來的感動?!?/p>
diptyque從巴黎第五區(qū)圣日爾曼大道34號出發(fā),始終在傳承中探索新的美學,創(chuàng)始人們從旅行中獲得靈感,在裝飾藝術中汲取養(yǎng)分,希望突破單一美學的邊界?!皟赡昵癲iptyque有一個大型展覽,他們的展覽海報用很多和蠟燭沒有關系的物件來做視覺呈現(xiàn),比如石頭、洗臉用的海綿,一兩棵菜……大家都覺得好有趣。”唐七在當時與之合作了一個花藝課堂,她便也運用了很多非花材類的東西來做課堂的美學內(nèi)容,她用石頭像搭積木一樣把花藝做造型組合,獲得了熱烈的反饋和好評。
“美其實很簡單,但是要美得有趣是很難的?!?/p>
家宴,一門生活藝術
唐七在微博和小紅書上有一個標簽叫家宴,每次更新都會收獲很多贊美和討論。哪怕是在忙碌期,唐七仍保持著平均一周一次或者兩周一次的家宴頻率。
“布置餐桌是家宴的樂趣之一,我覺得這個過程可以把整個宴請中歡樂的部分延長,把散席后收拾和洗碗這種麻煩的事情暫時忘卻掉?!?p>
提前一兩天準備食材這類事情對唐七而言毫無負擔,就她主持的家宴而言,食物很重要但僅僅是家宴的一部分而已,重要的是確定家宴的形式。通常她會以顏色系統(tǒng)作為家宴創(chuàng)作的源點,在此色調(diào)基礎上選配盤子、杯子、碟子,乃至穿什么樣的衣服、戴什么樣的飾品和用什么樣的燭臺、點什么香調(diào)的蠟燭。慢慢的,整裝參加唐七的家宴已成了朋友們心照不宣的一個赴宴儀式。
針對一些團聚性比較強的節(jié)日,唐七還會花更多的心思在餐桌藝術上,她會將桌面裝飾做得富有儀式感,或者把花藝設計成最后可以拆分帶走的形式。唐七關注細節(jié),她認為整體由多個局部組成,如一個diptyque的旋轉(zhuǎn)燭罩所營造的氛圍和普通燭罩就是不一樣,光影、氣味所表達的氣氛遠大于物件本身的體積大小;同時她還會在意節(jié)日餐桌上餐具的圖案,除了圖案本身傳達出來的內(nèi)容外,不能喧賓奪主,與食物要有一定的結(jié)合度,最好能夠襯托食物,diptyque的星空畫卷冬日限量系列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象,是她的節(jié)日家宴會去選用的單品之一。
非必需品帶來的安全感
植物歐包圖鑒是唐七在春夏之際開始嘗試的一個小項目,“天然酵母要花很多的時間來養(yǎng)酵種,然后還要發(fā)酵揉面,花了那么多時間如果只是做出一個口感很好但長相平淡的歐包,我就會覺得很無聊?!彼_始在歐包上創(chuàng)作與花藝相關的植物花卉肌理,這種創(chuàng)作也給她的花藝作品帶來新的視角和嘗試,兩者相輔相成。
唐七家里隨處可見各種燭臺和造型各異的蠟燭,陰天不開燈的時候、一個人吃外賣的時候、平常日子里兩個人在家的時候,她都會點上一個特定香味的蠟燭。
唐七不喜歡用“儀式感”來稱呼這種行為,“如果是要強迫自己去做一件事,那這件事就沒有意義。比如點外賣,如果有人覺得拆外賣盒再裝到餐盤里是一件麻煩的事情,甚至洗碗是一個痛苦的事情,那就不要去做?!蓖瑯拥模膊徽J同主流概念里的“斷舍離”,確切來說,她并不希望“斷舍離”變成一種方法論。何必都要空無一物?該扔的東西確實需要扔掉,譬如積累了很多的外賣餐具、外賣包裝袋,超過三年沒有穿的衣物等等?!皩τ谖叶?,無用是非常重要的有用。買一些非必需品,如蠟燭、風鈴、小擺件、小雕塑,是確保我能在這個不安的時代獲得寧靜的方式?!?/p>
“每一件物品、每一個形式單一所看對人的影響似乎微不足道,但當這些微不足道不停地匯聚到一起,它便有了海洋一般的力量。”這是來自于日常的美感,這是生活的藝術,這是數(shù)紅記白,感時惜物,不枉一歲榮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