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琪 編
網(wǎng)絡時代的老年人確實有許多無奈,不學著上網(wǎng)和使用APP很多事情辦不了,寸步難行??烧娴呐ι狭司W(wǎng),卻又成了壞人眼中的“肥肉”……
安徽淮南壽縣的七旬楊老太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某康復中心的“專家林主任”。在電話里,“林主任”對楊老太噓寒問暖,關心她的身體健康,給她宣傳保健知識,一來二往就取得了楊老太的信任。
不久“林主任”又打電話聯(lián)系楊老太,稱國家現(xiàn)在有個扶貧政策,可以免費獲得藥品及補貼。因為“關系好”,他特意給楊老太留了個名額。
楊老太聽聞此事十分高興,當即同意領取免費藥品,并給對方留下了家庭地址,藥品通過快遞陸續(xù)到達后,對方先后以開具困難證明、收取檔案費、改名費、審批費、稅費等手段從楊老太手里騙取了3萬余元。等楊老太發(fā)現(xiàn)被騙時,為時已晚。2021年底,楊老太患重病去世。
事情到此并沒有結束,在楊老太去世后,騙子竟然又打電話過來!楊老太的老伴接聽電話后,對方說有一大筆錢要還給楊老太,但需要先付清之前藥品的費用。
楊老太的老伴有點心動,但這時正值子女回家奔喪,聽說此事后,馬上意識到對方是個騙子,說服父親報案。偵查后民警發(fā)現(xiàn)此案幕后涉及多個犯罪團伙,他們分工密切,實施流水線詐騙。受害人員均系中老年群體,涉及全國20余省市。目前犯罪團伙成員已全被抓獲。
套路千千萬,中心就一條:騙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老年人最容易中招的幾大套路吧!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投資理財也越來越熱,社會上不少人開始將手中的錢用于投資,希望能夠賺到更多的錢,而有錢有閑的老年人也不例外。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借由投資賺錢的心理,又抓住老年人對投資理財并不了解的特點,以“高收益”“零風險”等作為誘餌,博取老人的信任后誘使其購買“產(chǎn)品”。一旦老年人購買了相關“產(chǎn)品”,不僅得不到所謂的“高收益”,且等來的只是人去樓空。
【警方提醒】風險和收益都是并存的,凡是號稱無風險、高收益的,都是騙局,無一例外!
騙子冒充“公檢法”等國家工作人員,稱受害人涉嫌犯罪,嚇唬老年人,為了證明清白,老人就根據(jù)騙子提示,將自己賬戶的錢轉到所謂的“安全賬戶”接受調(diào)查,結果被騙。
【警方提醒】當接到陌生的電話、短信務必做到“三不”:“不輕信”“不透露個人及家人信息”“不轉賬”,基本就不會上當受騙!
經(jīng)常有不法分子通過電話、視頻向老年人介紹藥品或醫(yī)療儀器。在電話中不法分子往往將所謂“藥品”說得天花亂墜、包治百病,更會打著免費的旗號請老年人進行試用。一旦老年人心動答應試用,不法分子就會以“郵費”“成本費”等各種借口騙取錢財。實際上這些所謂“神藥”可能只是一些沒有實際功效的保健品,更有甚者還可能是假藥。
【警方提醒】治病一定要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不可輕信那些所謂的“神醫(yī)”“神藥”。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神藥”,如果碰到有人宣稱所謂的神藥,那就基本可以斷定是騙子無疑了!
騙子冒充節(jié)目組、購物平臺打電話稱受害人“中獎了”,成為了幸運觀眾,會要求你先繳納“個人所得稅”“公證費”等,實際上就是騙錢!
【警方提醒】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萬萬不要貪圖意外之財,收到此類中獎信息切勿輕信,和子女商量或打110向警方咨詢。
小結一下,老年人做到這三點,詐騙遠離你:
1.多讀書、多看報,增強防騙意識,提高警惕。
2.不貪便宜、不輕信陌生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3.遇到無法辨別真?zhèn)蔚氖乱胰松塘浚灰つ孔孕拧?/p>
近期全國多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多座城市陸續(xù)開展數(shù)字人民幣消費補貼活動,騙子們緊扣“時代脈搏”,打出一記“防疫+數(shù)字人民幣”組合拳。
日前,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一位張姓女士報警求助,稱自己被假警察騙了,通過數(shù)字人民幣進行了十幾次轉賬,被騙12萬元。
原來,張女士遭遇了冒充“公檢法”詐騙升級版。在“疫情防控”的鋪墊下,騙子從冒充“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切換至“某地警方”,然后以核實身份為由,謊稱受害人“身份信息被冒用、資金異常、涉嫌犯罪”,進而套取其銀行卡信息實施詐騙。
事情的開端是張女士接到一個“00”開頭的電話。對方自稱是湖北省十堰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稱張女士在上海第一人民醫(yī)院核酸檢測結果異常,需要集中隔離。張女士表示近期沒有去過上海,對方說“需要立刻聯(lián)系上海市虹口公安局,讓警方核實”。
就在張女士感到疑惑之時,對方將電話轉接至“上海市虹口公安局”。電話里立馬傳來一名男子的聲音。他自稱是楊警官,讓張女士下載“Zoom”和“Jus Talk”兩個APP進行身份驗證。
對方身著警服,出示“經(jīng)濟犯罪偵查局”開具的法律文書,還振振有詞地說:“經(jīng)過核實,你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在上海辦理了招商銀行賬戶,該賬戶涉嫌一起268萬的境外洗錢案件?!币曨l通話過程中,“楊警官”身旁有大量銀行卡、身份證,上面放著“涉案銀行卡”的標牌。
張女士有些將信將疑,按照他的要求關閉了“國家反詐中心”APP。“楊警官”又曬出幾張照片,其中一張照片上是張女士認識的人。他說此人已涉嫌洗錢犯罪。在大量“確鑿證據(jù)”面前,張女士的心理防線徹底瓦解,表示一定配合“警方”調(diào)查。
第二天,為了洗清“罪名”,張女士按照“楊警官”要求下載了“數(shù)字人民幣”APP,注冊開通了5家不同銀行的數(shù)字錢包。隨后,對方通過視頻會議遠程“指導”其操作步驟綁定銀行卡,并約定明天上午9點繼續(xù)辦理。
第三天一早,張女士發(fā)現(xiàn)“楊警官”已經(jīng)聯(lián)系不上,自己手機里的所有信息提示被屏蔽,去銀行查詢發(fā)現(xiàn)卡里被轉走12萬元。她這才意識到被騙。接到報案,得知張女士卡里尚有9萬元,民警讓她馬上把錢取出,避免騙子殺“回馬槍”,并對被騙的資金作緊急止付處理。
經(jīng)民警核查,騙子通過遠程操控將張女士銀行卡內(nèi)1 2萬元陸續(xù)轉入“數(shù)字人民幣”APP,并通過5家銀行數(shù)字錢包分流至嫌疑人賬戶。
如今,詐騙手法加速迭代變化。不法分子緊跟社會熱點,隨時變化詐騙手法和話術,具有很強的迷惑性。詐騙集團利用區(qū)塊鏈、虛擬貨幣、AI、遠程操控、共享屏幕等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不斷更新升級犯罪工具。
在這起案件中,騙子利用疫情防控和推行不久的“數(shù)字人民幣”蹭熱度,利用群眾對于國家機關的信任和急于澄清事實的焦慮心理,一步步誘導受害人轉賬。
張女士表示,她從未使用過數(shù)字人民幣,以為在里面轉賬只是虛擬交易,資金不會真的轉出去。跟騙子通話的過程中,她的手機短信被屏蔽,導致其通過數(shù)字人民幣轉賬時收不到任何提醒,無法第一時間察覺錢款被轉出。
【套路解析】
第一步,冒充防疫、公檢法單位人員打電話。以核酸檢測結果異常、可能是密接人員等為由,將當事人的電話轉接至“公檢法”機關,再謊稱其銀行卡涉嫌洗錢等罪名,要求配合“警方”調(diào)查。
第二步,誘導受害人下載指定APP,實現(xiàn)遠程操控其手機的目的。不法分子要求下載各種APP進行交流,是為了實現(xiàn)屏幕共享,進而操控受害人的手機。此時,受害人手機上的銀行卡號、密碼和短信驗證碼等信息被騙子一覽無余。
第三步,實施轉賬。不法分子誘導受害人進行轉賬,若其有所遲疑或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便通過秘密截獲的賬戶信息,進行轉賬操作,在受害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將資金轉走。
帶有“00”或“+”的國際冠字號碼,是騙子利用境外改號平臺,偽造號碼對國內(nèi)用戶撥打的電話。接到此類號碼來電,建議大家直接掛斷,也可以通過設置進行攔截。
非官方應用市場下載APP存在很大風險,目前數(shù)字人民幣APP(試點版)在應用市場公開上架,請認準官方數(shù)幣APP。
打“流調(diào)”電話的工作人員不會給你發(fā)送二維碼和網(wǎng)址鏈接,也不會將電話轉接至公檢法單位,更不會索要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
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和網(wǎng)絡辦案,不會讓你進行轉賬操作,更不會要求關閉“國家反詐中心”APP(相反,總是反復提醒大家一定要下載安裝,并打開“來電預警”功能)。
AI詐騙,你知道嗎?“一鍵換臉,和你的明星小哥哥合影”“大叔秒變蘿莉御姐網(wǎng)紅音”……AI變聲換臉應用玩法多樣,你有沒有嘗試過?需要注意的是,騙子也盯上了AI技術,利用它玩起了“真假美猴王”。以下就是AI詐騙常用手法:
騙子通過騷擾電話錄音等來提取某人聲音,獲取素材后進行聲音合成,從而可以用偽造的聲音騙過對方。
某公司財務小王接到領導電話,要求立刻給供應商轉款2萬元,并將轉賬信息以郵件形式發(fā)送,轉款理由是避免繳納滯納金。由于老板的口音十分逼真,小王信以為真,在1小時內(nèi)轉款完成,后發(fā)現(xiàn)被騙。
騙子首先分析公眾發(fā)布在網(wǎng)上的各類信息,根據(jù)所要實施的騙術,通過AI技術篩選目標人群。在視頻通話中利用AI換臉,騙取信任。
小李的大學同學通過QQ跟她借錢。對方打過來一段四五秒的視頻電話,小李看到確實是本人,便放心轉賬3000元。然而,她在第二次轉賬時感覺異常,便再次撥通對方電話,這才得知同學的賬號被盜,遂報案。警方判斷,那段視頻很有可能是被人換了臉。
【警方提醒】面對利用AI人工智能等新型手段的詐騙,我們要牢記以下幾點:
1.多重驗證,確認身份
目前,AI換臉難以肉眼區(qū)分。因此,在涉及錢款時,盡量通過電話詢問具體信息,確認對方是否為本人。
2.保護信息,避免誘惑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對于不明平臺發(fā)來的廣告、中獎、交友等鏈接提高警惕,不隨意填寫個人信息,以免被騙子“精準圍獵”。
3.相互提示,共同預防
做好家人的宣傳防范工作。提醒家人在接到電話、短信時,要再次撥打家人電話確認,不要貿(mào)然轉賬。
日前,一款名為“羊了個羊”的微信小游戲火爆全網(wǎng)。由于太火,服務器2天崩了3次,很多玩家驚呼,“我只是睡前玩一玩,沒想到給我整失眠了!”簡單來說,“羊了個羊”是一款升級版消消樂,三個一消,有個排行榜(將玩家按照地域分省排名)。
但是,各位玩家,快樂游戲的同時,這份防騙秘籍請一定要牢記!為了追求“通關”,有的人費盡心思搜索“秘籍”,殊不知“騙局”也在悄悄降臨。
騙子在社交平臺發(fā)布有通關秘籍的廣告信息,誘導受害人在虛假游戲交易平臺、微信群或QQ群內(nèi)進行交易,讓受害人支付9.9元等小額金額來換取秘籍或以“注冊費、押金、解凍費”的名義支付各種費用。待收到錢后,將受害人聯(lián)系方式拉黑或者失聯(lián)。
通常騙子通過社交平臺與受害人互加好友后,聲稱索要秘籍的人較多,已經(jīng)將word文檔存在某網(wǎng)盤里,隨即發(fā)來鏈接要求受害人自取。接下來,騙子利用發(fā)送帶有病毒的木馬鏈接,誘騙游戲玩家進行點擊,通過遠程操縱對其電腦、手機等進行控制。
憑借誘導性的廣告,讓玩家在玩游戲時,領取游戲界面彈出的“100元手機話費券”。大量網(wǎng)友在社交媒體上反饋稱,領取了所謂的“100元手機話費券”,但在按網(wǎng)站指示支付了9.9元或19.9元后卻發(fā)現(xiàn)話費無法兌現(xiàn),也不能退款。
常州嚴女士在玩“羊了個羊”游戲時,為了獲取道具觀看廣告。有資金需求的她正好看到一個貸款廣告,便按指引下載并注冊了一款貸款APP。她見貸款APP顯示有余額,為了提現(xiàn)就按照客服指引累計轉賬9萬元,之后意識到被騙。
【警方提醒】快樂游戲的同時要謹防詐騙:未知鏈接不點擊,彈窗廣告需警惕,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遇到任何形式的詐騙,請第一時間撥打96110或向當?shù)毓矙C關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