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苗
東莞長安醫(yī)院婦產科,廣東東莞 523843
孕婦與嬰幼兒均是缺鐵高發(fā)人群,已有的研究報道稱,孕婦若缺鐵會對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1]。關于缺鐵對嬰幼兒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有文獻認為母體中的鐵指標,比如血清鐵、血清鐵蛋白同新生兒血清鐵蛋白呈正相關,若孕婦缺鐵,嬰幼兒在出生后比較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這樣不利于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因此在很多的孕期保健指南中,均建議給予孕婦孕期不同鐵元素的指導[2]。但是也有部分研究顯示,孕婦缺鐵不會對胎兒鐵營養(yǎng)及鐵代謝產生影響,所以關于孕婦補充鐵元素的結論需做進一步的研究探討[3]。本研究選取2020年3月—2021年1月東莞長安醫(yī)院收治的70名孕婦,以分組對照的方式,分別給予孕婦補充鐵元素以及同等量的安慰劑,旨在探討孕期補充鐵元素對嬰幼兒生長發(fā)育及鐵代謝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在本院建檔的70名孕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35名,年齡20~36歲,平均(30.11±1.26)歲;孕周9~35周,平均(22.02±1.42)周。對照組35名,年齡21~36歲,平均(29.89±1.24)歲;孕周9~35周,平均(21.13±1.41)周。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納入標準:①初產婦,單胎;②肝功能正常且精神認知正常;③無出血、溶血及炎癥性疾??;④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同意書,依從性好。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或者依從性差者;③非本人意愿參加者。
兩組均采取常規(guī)孕期保健指導策略,主要指導孕婦定期孕檢,輔助其健康飲食及運動鍛煉,并且建議補充相關營養(yǎng)元素。
同時,觀察組孕期針對性地補充鐵元素,服用藥物為乳酸亞鐵膠囊(國藥準字H20000448;規(guī)格:0.15 g×24粒),1~2粒/次,3次/d,持續(xù)補充到嬰兒分娩時刻。與此同時,對照組給予同等量的安慰劑。對兩組孕婦隨訪到其分娩后6個月。
①生長發(fā)育。在胎兒出生時、出生后3個月與出生后6個月,記錄兩組嬰幼兒頭圍、身長與體質量指標。
②鐵代謝。嬰幼兒出生時,測定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轉鐵蛋白受體(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水平,具體測定方法抽取新生兒臍靜脈血液>1.5 mL,加入到肝素抗凝試管中,之后將試管置入離心機中,以3 000 r/min的速度持續(xù)離心5 min,分離血清待檢,采取酶聯(lián)免疫定量檢測法測定SF水平;采取微粒子增強透射免疫法測定sTfR。此外計算TFR-F指數(shù),TFR-F指數(shù)為sTfR與SF濃度的對數(shù)比值,即sTfR/logSF。
③母乳鐵濃度。測定兩組孕婦在分娩后不同時間的母乳鐵濃度。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嬰幼兒出生時、3個月與6個月的頭圍、身長以及體質量指標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嬰幼兒生長發(fā)育情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fa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嬰幼兒生長發(fā)育情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fa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值P值頭圍(cm)出生時34.78±0.62 32.81±0.57 13.838<0.001 3個月38.56±0.67 35.12±0.61 22.460<0.001 6個月42.12±0.71 38.86±0.69 19.480<0.001身長(cm)出生時51.25±2.15 48.26±2.23 5.710<0.001 3個月61.23±2.21 54.21±2.45 12.587<0.001 6個月69.36±2.36 61.02±2.31 14.940<0.001體質量(kg)出生時3.41±0.42 3.06±0.34 3.831<0.001 3個月5.78±0.26 5.31±0.24 7.858<0.001 6個月7.81±0.33 7.03±0.29 10.503<0.001
出生時,觀察組嬰幼兒的SF、TFR-F指數(shù)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sTfR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嬰幼兒出生時鐵代謝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iron metabolism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infants at birth
表2 兩組嬰幼兒出生時鐵代謝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iron metabolism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infants at birth
組別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值P值SF(μg/L)18.12±2.41 10.15±1.75 15.831<0.001 sTfR(mg/L)0.56±0.11 0.57±0.11 0.380>0.05 TFR-F指數(shù)0.82±0.12 0.42±0.08 16.408<0.001
在分娩后24 h、7 d、3個月、6個月,兩組母乳鐵濃度均逐漸下降,且觀察組母乳鐵濃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孕婦各時間段母乳鐵濃度比較[(s),μmol/L]Table 3 Comparison of breast milk iron concentration between thetwo groups of pregnant women at each stage[(s),μmol/L]
表3 兩組孕婦各時間段母乳鐵濃度比較[(s),μmol/L]Table 3 Comparison of breast milk iron concentration between thetwo groups of pregnant women at each stage[(s),μmol/L]
組別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值P值分娩后24 h 53.12±12.25 34.25±10.51 6.916<0.001分娩后7 d 51.02±10.51 22.41±9.13 12.157<0.001分娩后3個月47.15±10.21 15.03±8.54 14.276<0.001分娩后6個月43.22±9.75 11.42±6.89 15.757<0.001
在妊娠早期,因孕婦飲食可充分滿足自身與胎兒需求,因此基本無需補充營養(yǎng)元素[4-6]。但是隨著孕周的增加,胎兒在不斷變大,漸漸地孕婦從平常飲食中無法補充適量的營養(yǎng)元素,若是不及時補充外源性的營養(yǎng)元素,就容易引起營養(yǎng)元素缺乏情況[7-8]。對于孕婦而言,鐵是特別重要的一種營養(yǎng)元素,在妊娠時,因母體營養(yǎng)成分均是基于胎兒優(yōu)先原則被選擇性吸收,此時胎兒會優(yōu)先吸收掉多數(shù)鐵元素,因此多數(shù)孕婦會出現(xiàn)輕微貧血癥狀。
已有的研究表明,孕婦若鐵元素的攝入量不足,不但不利于自己的身體健康,同時也不利于胎兒的生長發(fā)育,孕婦以及嬰幼兒出現(xiàn)缺鐵性貧血的可能性也增加[9]。而還有一些研究認為,妊娠期的女性出現(xiàn)鐵元素缺乏僅對孕婦有影響,而對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無不利影響,因此關于孕期給予鐵元素補充也存在一些爭議。本次研究中,通過分組對照方式,探討可給予孕期鐵元素補充對嬰幼兒生長發(fā)育以及鐵代謝的影響,結果顯示在嬰幼兒出生時、3個月及6個月,觀察組嬰幼兒的體質量(3.41±0.42)、(5.78±0.26)、(7.81±0.33)kg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孕期給予鐵元素的補充有助于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陳科等[10]的研究結果顯示,相較對照組的嬰兒,強化組在給予含乳鐵蛋白配方奶粉補充后,強化組6個月體質量(2 213±82)g增高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鐵元素補充對于嬰幼兒生長發(fā)育有積極作用。分析原因主要是鐵元素作為產血的重要物質,進行孕期積極地補鐵或者在分娩后補充鐵元素,可以保持嬰幼兒體內鐵元素的正常水平,避免嬰幼兒發(fā)生貧血,提高血紅蛋白水平,這樣可為嬰幼兒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提供良好幫助。
嬰幼兒鐵代謝是反映嬰幼兒體內鐵轉運、分布、儲存、利用及轉化排泄的過程,良好的鐵代謝功能可保證鐵的吸收與排泄在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避免因為鐵代謝異常引起的諸多疾病發(fā)生,使嬰幼兒可正常生長發(fā)育[11-12]。SF屬于去鐵蛋白以及鐵核心Fe3+形成的一種復合物,是鐵在體內的重要貯存形式,常用于反映機體是否缺鐵,后者是診斷鐵缺乏的關鍵指標,SF若是降低幾乎可診斷為鐵缺乏,而SF升高常提示存在炎性疾病,或者惡性病變,對肝臟損傷的早期檢出也有重要作用[13-14]。而將SF同sTfR結合在一起的TFR-F指數(shù)則是反映機體總鐵蛋白的營養(yǎng)代謝情況,同機體總鐵含量非常接近,能夠間接反映鐵劑在腸道的吸收情況[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嬰幼兒出生時的鐵代謝情況,觀察組在SF、TFR-F指數(shù)上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sTfR水平相近(P>0.05),提示孕期給予鐵元素的補充,能夠明顯提高鐵劑在腸道內吸收以及轉化過程。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通過補充專門的鐵劑給予鐵元素的補充,事實上在平常中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補充,如在開始懷孕時可注意多吃瘦肉、家禽、動物肝、蛋類等富含鐵的食物,且豆制品含鐵量也較多;多用鐵炊具烹飪飯菜,傳統(tǒng)炊具在烹制食物的時候可出現(xiàn)一些細小的碎鐵屑,這些碎屑可溶解到食物中形成可溶性的鐵鹽,容易被腸道所吸收,繼而補充孕婦所需鐵元素[15]。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孕婦在孕期積極的補充鐵元素,有助于嬰幼兒頭圍、身長及體質量的生長發(fā)育,并且有助于嬰幼兒的鐵代謝,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然而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選擇的病例較少并且屬于單中心研究,可行性有待提升,因此后續(xù)應通過更進一步的研究以獲得更有價值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