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王忠山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101團農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新疆 五家渠 831300;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畜牧獸醫(yī)工作站,新疆 五家渠 831300)
2020年10月中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某團養(yǎng)羊戶張某報告,其羊群發(fā)生了一種傳播速度快,以皮膚長痘、高燒不食、母羊流產為特征的疾病,要求出診為其診斷治療。主述:發(fā)病5 d前早上喂羊時發(fā)現(xiàn)一只育肥羊臥地不起,不食不飲,隨即使用柴胡10 ml+頭孢噻呋鈉1支注射治療,情況有所好轉,飲食欲有所恢復;以后5 d內每日均有相同癥狀病羊出現(xiàn),且日發(fā)病數(shù)呈增加趨勢。出現(xiàn)第一只病羊至就診時已有6 d,6 d內每日新增發(fā)病數(shù)分別為1、2、3、3、5、8只,至就診時已有臨床精神、飲食欲不佳病羊22只,其中3只母羊發(fā)生流產,1只死亡。部分病羊在頭臉部、乳房等部位可見明顯痘疹,隨病程延長,痘疹增多且出現(xiàn)融合破潰等現(xiàn)象;部分臨床精神、飲食尚可的羊,也可見頭臉部及乳房少量痘疹,這部分羊一般在1~2 d后隨痘疹不斷增多,精神及飲食狀況逐漸惡化,成為臨床病羊。使用柴胡等退燒藥加頭孢噻呋鈉等抗菌素治療的病羊,多在用藥當日即能較好地恢復飲食欲,但第二日不用藥又會呈現(xiàn)病狀,多數(shù)病羊須連續(xù)用藥治療3~4 d才能保持停藥后不反復。至就診時,已有5只羊停藥,未出現(xiàn)病情反彈,其余臨床病羊仍在治療中。
該羊場地理位置相對獨立,周邊5 km范圍內無其他連隊居民區(qū)、市場、屠宰場、工廠、養(yǎng)羊戶等。該羊場共有兩棟相連的磚木結構圈舍,一棟為生產羊所用,一棟為育肥羊所用;兩棟圈舍運動場相連,中間用木柵欄相隔。羊場自打壓水井,供畜主家庭生活用水及羊群飲水,生產羊與育肥羊共用一個貫通的飲水槽,飲水槽橫跨整個運動場,位于運動場中部。
該羊群總計存欄羊173只,其中母羊125只(均為懷孕羊)、公羊1只、用于育肥的淘汰羊和當年羔羊47只。羊群品種較雜,主要為阿勒泰大尾羊、小尾寒羊、湖羊的雜交羊。羊場飼養(yǎng)模式主要為自繁自養(yǎng),有時從市場購入少量羊只飼養(yǎng)育肥。飼養(yǎng)方式為放牧加舍飼,放牧區(qū)域為連隊周邊地域,不存在與其他羊群放牧地域交叉情況;育肥羊舍飼不放牧;羊群飲水為自家羊場內的壓井水,放牧區(qū)域無其他可飲用水源。
該羊群主要免疫口蹄疫、三聯(lián)四防(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腸毒血癥)、羊痘等疫苗。2020年10月前由連隊動物防疫員免疫口蹄疫O型、A型二價滅活疫苗2次,分別為3月份和9月份;9月初畜主自行免疫接種三聯(lián)四防苗1次;2020年前該羊群每年于9月份左右由畜主自行免疫接種1次羊痘疫苗,由于周邊地域多年未發(fā)生過羊痘疫情,2020年畜主未對自家羊群進行羊痘疫苗免疫。2016年羊群曾免疫過1次布魯氏菌活疫苗(S2株),口服。
畜主日常很少進行圈舍和羊群消毒,外購種羊或育肥羊很少向片區(qū)動物防疫員報備。有時配合動物防疫部門開展采樣檢測,主要檢測評價口蹄疫免疫抗體及布魯氏菌病感染情況。根據(jù)近3年的2次檢測,總計檢測樣品28份,2次檢測結果分別為:2018年,口蹄疫O型免疫抗體合格率80%(8/10)、A型免疫抗體合格率80%(8/10),布魯氏菌?。ɑ⒓t平板凝集試驗)陽性率0(0/10);2020年,口蹄疫O型免疫抗體合格率77.8%(14/18)、A型免疫抗體合格率83.3%(15/18),布魯氏菌?。ɑ⒓t平板凝集試驗)陽性率0(0/18)。
在發(fā)病的近3個月內,羊場無飼料調入。羊場收集干飼草約3 t,均來源于連隊周邊耕地,主要為玉米秸稈、瓜藤等。在發(fā)病的近1個月內,無其他羊群進入該羊群放牧領地。發(fā)病前6 d畜主有從市場購羊史。情況為2020年10月7日,張某從附近某牛羊交易市場購買19只臨床健康的淘汰母羊,購入后即與自家的28只育肥羊混圈飼養(yǎng)。13日育肥羊群出現(xiàn)第1只病羊,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及不飲不食,以后兩棟圈舍陸續(xù)都有相同癥狀病例出現(xiàn),病羊可見無毛少毛部位的痘疹。前3 d發(fā)病主要集中在育肥圈舍,3 d后生產羊開始發(fā)病。據(jù)畜主辨認,發(fā)病羊均為自家飼養(yǎng)羊,新購入羊未見發(fā)病。
病羊體溫40.5~41.5 ℃,個別羊可達42 ℃以上。多數(shù)病羊起初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喜臥不愿走動,飲食欲下降或廢絕,發(fā)病1~2 d后痘疹逐漸明顯。眼觀可見的痘疹主要分布在頭臉部、前后肢內側、乳房等部位,用手觸摸可感到背部等多毛部位的痘疹,掀尾可見尾內側部位痘疹。尾內側是較易發(fā)現(xiàn)痘疹的部位,一些外觀無痘疹的病羊和臨床精神、飲食欲尚好的羊,往往掀尾后在尾內側皮膚、肛門、陰門部位可觀察到痘疹。除痘疹外,部分病羊伴有眼結膜潮紅、流淚、分泌眼眵等眼結膜炎癥狀及咳嗽、氣喘、呼吸困難、流漿液性、膿性鼻液等呼吸系統(tǒng)癥狀。流產主要發(fā)生于病程3 d以上病情較為嚴重的羊。少部分病羊有口唇部(4/22)及肢蹄(2/22)癥狀,表現(xiàn)口唇部的皰疹、齒齦及舌面的潰瘍等,肢蹄部變化主要為皮膚痘疹、跛行等。
如今,速凍食品成為食品工業(yè)中發(fā)展迅速的新興行業(yè),速凍水餃、速凍生煎包、速凍肉夾饃的身影在超市中隨處可見,由于其具有簡單易操作、便于攜帶、加熱后味道鮮美等特點,尤其受年輕群體的喜愛。灣仔碼頭牌水餃、龍鳳牌奶饅頭等速凍食品品牌受到市場歡迎。
痘疹一般隨病程持續(xù)而不斷增多,繼而連片融合、破潰化膿,最后結痂直至痊愈。多數(shù)病羊在實施治療過程中有1~2 d的痘疹增多期,至丘疹期即開始消退,多不表現(xiàn)破潰化膿等過程,隨療程持續(xù),痘疹逐漸消失,體溫、精神及飲食欲恢復正常,停藥后病狀不再反彈。
剖檢3只病死羊,主要見皮膚外側面紅斑、丘疹及內側面痘印,淋巴結可見腫脹、充血,消化道、呼吸道有輕微炎性充血變化,胃腸道、肺等其他組織器官未見明顯病變。
選取5只有明顯口蹄病變的病羊及1只臨床癥狀較重的病羊,分別采集O-P液及全血;對3只流產母羊采集全血。每份全血樣品6 ml以上,一半注入抗凝管,一半留于采血器內用于分離血清。樣品采集完成后,立即冷藏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動物疫病監(jiān)測中心實驗室,分離血清及開展相關實驗檢測。
4.2.1 口蹄疫病原檢測 使用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口蹄疫通用型實時熒光RT-PCR試劑對6份O-P液進行口蹄疫病原檢測,6份樣品口蹄疫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0/6)。
4.2.2 布魯氏菌病檢測 使用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魯氏菌病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試劑對9份血清樣品(其中流產羊3份)進行布魯氏菌凝集試驗檢測,9份樣品凝集試驗均為陰性(0/9)。
4.2.3 口蹄疫抗體檢測 使用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口蹄疫O型抗體液相阻斷ELISA試劑及A型抗體液相阻斷ELISA試劑對9份血清樣品進行口蹄疫O型及A型抗體檢測,抗體滴度效價≥27的樣品判為免疫合格樣品(農業(yè)農村部標準),樣品合格率≥70%判為群體免疫合格(農業(yè)農村部標準)。結果:O型抗體滴度效價≥27樣品7份,合格率77.8%(7/9);A型抗體滴度效價≥27樣品8份,合格率88.9%(8/9)。
4.2.4 羊痘病原檢測 使用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綿羊痘/山羊痘實時熒光RT-PCR試劑對9份(其中流產羊3份)全血樣品進行羊痘病毒檢測,9份樣品中4份羊痘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3/6、1/3)。
該羊群2020年2次免疫接種口蹄疫疫苗,往年及此次免疫抗體檢測,O型及A型群體抗體合格率均在70%以上,表明羊群對口蹄疫病毒有有效的抵抗力;對有臨床口蹄病變羊的口蹄疫病原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表明病羊口蹄病變非感染口蹄疫病毒所致。
往年布魯氏菌病檢測結果及此次9份(其中流產羊3份)血清樣品布魯氏菌凝集試驗均呈陰性,表明此次羊群中出現(xiàn)的母羊流產非羊群感染布魯氏菌所致。
根據(jù)此次疫情傳播速度快,臨床病羊呈高體溫、痘疹、流產等羊痘典型癥狀,實驗室病羊全血羊痘病毒核酸的高檢出率及該羊群年內未開展羊痘疫苗免疫接種等,判斷此次疫情為羊群感染羊痘病毒所致。
羊場所處地理位置相對獨立,周邊畜牧業(yè)生產及社會活動不活躍,5 km范圍內無養(yǎng)羊戶,與其他羊群不存在放牧區(qū)域及飲水水源交叉等情況,提示此次疫情非通過人畜活動及其他羊群傳入。
羊群在新購入羊混入育肥群6 d后發(fā)病,且先在育肥群發(fā)病之后蔓延至生產羊群;羊場育肥羊群與生產羊群圈舍相連、運動場只有木柵欄相隔、飲水槽相互貫通等情況,提示疫病在兩群間傳播有極其便利的條件。以上指示,此次疫情與引入外部羊源有關。
對精神、飲食欲尚好、外觀無明顯痘疹的羊只,逐只掀尾觀察,尾內側及陰門、肛門周圍無痘者暫定為臨床健康羊,標記并立即接種4個劑量的羊痘疫苗,并與病羊分離單獨分群飼養(yǎng),不與病羊共用食槽和飲水槽。
一是加強圈舍通風和做好羊群夜間保暖工作;二是給予羊群優(yōu)質飼草料;三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黃芪多糖等藥物。
對所有病羊每日注射1次柴胡+頭孢噻呋鈉,劑量為50 kg體重,柴胡10 ml、頭孢噻呋鈉1支,4 d為1個療程;呼吸道癥狀嚴重者另選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林可霉素等其中之一注射,劑量為50 kg體重,20%氟苯尼考10 ml、30%替米考星10 ml、30%林可霉素10 ml;腹瀉羊可另選恩諾沙星(10 ml/只)、乙酰甲喹(10 ml/只)等其中之一注射,同時可口服楊樹花口服液等藥物。皮膚破潰化膿的使用碘酒、碘甘油等涂抹。
在治療期間不放牧,圈舍及運動場地面鋪撒一層生石灰,每日對羊舍、運動場和羊群體表噴霧消毒2次,消毒液可用聚維酮碘、戊二醛、苯扎溴銨等。病羊全部康復后60 d內不出售和購入羊只。
實施以上防治措施5 d后,羊群再未出現(xiàn)新發(fā)病例,病羊逐漸康復。
多數(shù)病羊經(jīng)1個療程治愈,少數(shù)病羊在連續(xù)治療6~7 d后康復。通過掀尾檢查新發(fā)現(xiàn)的44只病羊,在治療過程中有1只發(fā)生流產,2只出現(xiàn)痘疹連片融合及破潰化膿;診治前的22只病羊,在治療過程中有1只發(fā)生流產,4只出現(xiàn)痘疹連片融合及破潰化膿,其中2只死亡(2/4)。
此次總計緊急免疫接種假定健康羊107只,接種后2~3 d內出現(xiàn)臨床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飲食欲下降病羊5只,其中流產1只,病羊經(jīng)治療很快康復。5只病羊病期痘疹不明顯,僅見頭面部、乳房及尾內側少量痘疹。
羊痘的高傳染性及痘疹中后期導致的部分病羊口唇部的皰疹、潰爛等病理變化及肢蹄跛行,在臨床往往難以與口蹄疫感染相區(qū)別,因此在臨床應注意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與口蹄疫相鑒別;布魯氏菌病是導致羊流產的一種主要疫病,羊群發(fā)生較多流產時,應注意檢測布魯氏菌,以進一步明確病原。
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此次疫情的發(fā)生與從市場購入羊有關。相關資料顯示[1],病愈帶毒羊是羊痘的一個重要傳染源。從購入羊在此次疫情中無感染發(fā)病的事實推測,購入羊可能為康復不久的羊,雖無臨床癥狀但依然可排毒。此次疫情提醒,新購入牲畜時要嚴格落實檢疫、隔離、消毒等工作。
從此次羊痘疫情防治情況看,使用4個劑量的羊痘疫苗對臨床健康羊實施緊急免疫接種,對控制疫情進一步蔓延作用顯著,也十分安全。相關資料顯示[2-3],使用10個以上劑量羊痘疫苗接種對羊痘發(fā)病羊有顯著治療作用,但未顯示其對懷孕母羊是否會增加流產風險。因此,羊群發(fā)生羊痘疫情時超大劑量使用疫苗免疫接種有無必要和是否對懷孕母羊增加流產風險還需進一步探討。
從此次疫情的診斷結果來看,多數(shù)羊痘病羊在發(fā)病早期外觀痘疹不明顯,精神及飲食欲狀況幾近正常,但在掀尾觀察時往往可看到尾內側的痘疹病變。從該疫情防治過程看,及早區(qū)別羊只是否臨床發(fā)病,對實施緊急免疫接種和治療均有重要意義。對臨床健康羊實施緊急免疫接種可有效阻斷疫情繼續(xù)蔓延,對病羊及早治療,療效更好,損失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