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軍戶農場農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新疆昌吉 831111
玉米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雜草作為玉米田最主要的有害生物,一直是制約玉米產業(yè)安全生產的重要原因之一[1,2]。苗期玉米田雜草爭奪光、水、肥、營養(yǎng)和空間的能力玉米,是造成玉米產量損失最嚴重的階段,中后期隨著玉米植株長高、空間郁閉,雜草生長受到嚴重抑制,很難對玉米造成危害。因此,控制玉米田苗期雜草危害顯得尤為重要[3]。本文通過對昌吉州玉米田雜草進行調查,初步明確了昌吉州玉米田雜草的種類、危害程度,有針對性的提出雜草防治技術,保障了玉米產業(yè)的安全生產。
開展田間調查時用到的材料有卷尺、標本夾、記錄本等。2021 年7 月對昌吉州軍戶農場各連隊玉米田雜草進行系統(tǒng)調查,每個連隊選取1 塊玉米田,面積在0.2 hm2以上,玉米為當?shù)刂髟云贩N新玉24。
采用5 點取樣法對各玉米田雜草進行調查,每個樣方面積為0.25 m2,分別記錄雜草種類和株數(shù)。對不確定的雜草進行取樣、編號,帶回實驗室鑒定。
采用Excel 進行數(shù)據整理和分析,計算雜草群落特征指標,具體如下:
相對多度(AR)=(UR+MR+FR)/3,其中為UR相對均度,即某一種雜草的田間均度占所有雜草田間均度的比例;MR為相對密度,即某一種雜草的田間密度占所有雜草田間密度的比例;FR為相對頻度,即某一種雜草的田間頻度占所有雜草田間頻度的比例。田間均度(U)指某一種雜草在調查田塊中出現(xiàn)的樣方數(shù)占總調查樣方數(shù)的百分比;田間密度(D)指某一種雜草在調查田塊的平均密度之和占總調查田塊的百分比;田間頻度(F)指某一種雜草出現(xiàn)的田塊數(shù)占總調查田塊數(shù)的百分比。
調查結果表明(表1),昌吉州玉米田雜草主要有稗草、灰綠藜、反枝莧、苘麻、野西瓜苗、牛筋草、萹蓄曼陀羅、龍葵、田旋花、狗尾草、大刺兒菜、地膚等。稗草田間密度最大,為27.68 株/m2,其次是狗尾草、野西瓜苗和灰綠藜,田間密度分別為9.68 株/m2、8.72 株/m2和8.32 株/m2;灰綠藜、稗草和野西瓜苗田間均度最大,分別為86.00%、84.00%和78.00%,其次是反枝莧、田旋花和扁蓄,田間均度分別為64.00%、54.00%和50.00%;稗草、灰綠藜、野西瓜苗和反枝莧的田間頻度最大,均為100.00%,其次是狗尾草和田旋花,田間頻度均為90.00%;稗草田間相對密度最大,為34.43,其次是狗尾草、野西瓜苗和灰綠藜,相對密度分別為12.04、10.85 和10.35;灰綠藜、稗草和野西瓜苗相對均度最大,分別為14.63、14.29 和13.27,其次是反枝莧、田旋花、扁蓄、苘麻和龍葵,相對均度分別為10.88、9.18、8.50、7.82 和7.14;稗草、灰綠藜、野西瓜苗和反枝莧相對頻度最大,均為9.80,其次是狗尾草、田旋花、苘麻、扁蓄和龍葵,相對頻度分別為8.82、8.82、7.84、7.84 和7.84;稗草、灰綠藜和野西瓜苗相對多度最大,分別為19.51、11.59 和11.30,其次是狗尾草、反枝莧、田旋花和扁蓄,相對多度分別為8.77、8.75、8.09 和7.14。
表1 昌吉州玉米田雜草種類及危害程度
針對玉米田雜草發(fā)生危害,可選用38%莠去津懸浮劑1500 mL/hm2或38.5%硝·精·莠去津微膠囊懸浮劑6000 mL/hm2進行播前土壤封閉處理。或可選用20%煙嘧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300 mL/hm2或28%硝·煙·莠去津油懸浮劑2700 mL/hm2或25%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懸浮劑750 mL/hm2進行苗期莖葉噴霧處理。
昌吉州玉米田危害最嚴重的雜草是稗草、灰綠藜和野西瓜苗,其次是狗尾草、反枝莧和田旋花,應根據不同地塊雜草的種類,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及施藥方式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