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和,葉 峰
(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省正邦水電建設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
錢塘江北岸石塘作為保護浙江北部與江蘇南部平原地區(qū)免受潮水災害的安全屏障,發(fā)揮著巨大作用。特別是清乾隆朝,在錢塘江北岸全面建成石塘工程,海塘安瀾,百姓安寧。錢塘江北岸海塘經歷土塘、柴塘(亦稱草塘)、石塘等發(fā)展歷程。在以錢塘江北岸海塘為主的海塘修建過程中,先后編撰海塘專著《全修海塘錄》《兩浙海塘通志》《海塘錄》《海塘新志》《捍海石塘志》《海塘攬要》《海塘新案》《江浙海塘建筑史》《中國海塘工程簡史》《海塘——中國海岸變遷和海塘工程》等,上述海塘專著多以地方志等記載的有關海塘內容作為海塘演變史料,其中有些史料并非第一手資料。
為了客觀如實反映清乾隆朝錢塘江海塘的歷史,經過研讀《清實錄》等史料,梳理乾隆帝數十年對錢塘江海塘的諭旨及有關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員的奏章等相關文獻,嘗試利用第一手資料厘清乾隆朝錢塘江北岸石塘決策修筑的脈絡,還原乾隆朝在浙江海塘創(chuàng)造的歷史輝煌。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六月初二、初三日,浙江錢塘江風潮大作,仁和縣、海寧縣、海鹽縣等地草塘、土塘、石塘,共報坍塘12 297丈。雍正帝聞報大為震驚,認為地方官員管理海塘不到位,平時疏于海塘修補,以致成災。七月十一日,諭旨:“前聞浙省海塘于本年六月初二日,風潮偶作,沖決之處甚多。朕心深為軫念,已降旨詢問情由,并令速行搶修,以防秋汛。今朕訪聞得今歲風潮不過風大水涌,并非昔年海嘯可比,且為時不久,未有連日震撼沖汕情形,若平日隨時補苴,防護謹密,自不致潰決如此之多??傄驍的陙?,經理官員將舊日工程視同膜外,并不隨時修補,且將原題準其在于歲修案內報銷之工,不許修筑,以致根腳空虛,處處危險,不能捍御風浪……目今秋汛正大,搶修保護最為急務。一切事宜俱交于隆昇、程元章、汪漋、張?zhí)棍氲认ば牧侠?,倘仍陷前轍,再有疏虞,致傷田廬民命,必將伊等從重治罪,不稍寬貸?!?乾隆·杭州府志·卷三十八·清乾隆四十三年。雍正帝意識到,地方官員疏于防微杜漸,未及時查漏補缺、修補海塘沖蝕缺損,才是海塘遭遇風潮大范圍坍損的主要原因。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十九日,再次諭旨內閣:“今年六月風浪潰堤之事,今雖勉力搶修,尚不知能捍御秋潮否?至于建筑石塘,工程浩大,若諸臣陋習不改,仍似從前,則大工何所倚賴。朕再四思維,大學士朱軾、廉慎持躬,昔曾巡撫浙江,諳練塘工。今雖年逾七旬,精神不逮,而董率指示,似尚能為。朕以此詢問朱軾,自稱情愿效力。著由水路乘船前往,令該部給與水程勘合,并令沿途撥兵護送,伊子朱必堦(階)著隨伊父去。朱軾到浙之日,稽察指受,總理大綱。至一切工程事務,仍著隆昇、程元章、汪漋、張?zhí)棍氲?,照前辦理,俱聽朱軾節(jié)制。若大臣中有懷私齟齬者,著朱軾據實參奏,朕必嚴加處分。若文武官員等,有營私作弊,或怠玩因循者,朱軾即行糾參,從重治罪?!盵1]因擔心浙江地方官員對海塘修建不夠盡心,經慎重考慮,雍正帝遂欽派深諳海塘修筑的大學士、前浙江巡撫朱軾親赴浙江督修海塘,并節(jié)制浙省官員,考慮到朱軾年事已高,特令其乘船走水路,命朱軾之子陪同隨行照顧,并安排沿程護送,雍正帝可謂用心良苦。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初八日,朱軾辭別雍正帝前往浙江。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8日)子時,雍正帝突然駕崩,是日倉促登基的乾隆帝,立即下旨:“命大學士朱軾回京辦事,其總理海塘工程,王大臣等另議一人,奏請前往,尋請以大學士現管江南總河事務嵇曾筠,即赴浙江總理海塘工程,暫令不必來京叩謁(注雍正帝)梓宮?!盵2]
初登帝位的乾隆帝,不甚了解海塘工程,基本上是謹遵雍正帝的思想,并全力支持嵇曾筠整治浙江海塘。乾隆元年(1736年)二月,為了排除整修浙江海塘的外在干擾,在嵇曾筠擔任浙江巡撫的同時,乾隆帝再任命其兼任浙江總督。嵇曾筠不負重托,立即組織海塘修復及局部新筑海塘,迅速穩(wěn)定浙江海塘形勢。據乾隆元年(1736年)八月嵇曾筠題報,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至乾隆元年(1736年)五六月報竣,計完成仁和縣、海寧縣沿塘土戧共長13 909丈,用工料銀87 360兩零;修坦水共長8 409.8丈,用工料銀70 533兩零;擇險搶筑石塘共長1 012.35丈,用工料銀58 246兩零。1海寧州志·海塘·卷五·清乾隆四十年。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嵇曾筠咨請將石塘、草塘照千字文編立字號;六月,嵇曾筠題奏浙省海塘自浦兒兜大石塘起,至尖山段塘頭止,應建魚鱗大石塘共5 930.2丈;閏九月,題稱海寧縣城南門外繞城險工505.2丈魚鱗大石塘建成等1。乾隆帝十分滿意,先后朱批:“以上數條,可謂措置咸宜,朕實慶海疆得人,從此永永寧謐,安瀾底績,卿功可垂諸竹帛矣。”[3]“卿料理自然妥協也”“得卿在浙,實免朕東南之顧慮矣,忻悅覽之。時時督率屬員,敬謹將事,俟秋汛安瀾。另有恩旨?!盵4]乾隆帝對嵇曾筠不吝贊美,溢于言表。
乾隆帝登基之初關注海塘事務的同時,深受其父對地方官員利用海塘修筑盤剝老百姓之事深惡痛絕的思想影響,斷然取消海塘捐納條款,首次規(guī)定用官帑修筑海塘,諭旨:“朕思捐納一事,原為一時權宜,無益于吏治,并無益于國帑,朕知之甚悉。浙省增捐之處,不必行。海塘工程,著動正項錢糧辦理。”[5]此乃皇帝諭旨官帑修筑錢塘江海塘之始。
乾隆帝登基后,即任命文華殿大學士、江南河道總督嵇曾筠全權總理浙江海塘,經過修損補缺,迅速取得海塘穩(wěn)定的局面。按照嵇曾筠制訂的修筑計劃,乾隆二年(1737年)四月初七日至八年六月初九日,建成海寧浦兒兜大石塘工尾至尖山段石塘頭魚鱗大石塘6 097丈6尺8寸。[6]由于錢塘江海塘涉及面廣線長,情況復雜,洪潮災害頻繁,花費巨大。當時朝廷大臣及地方官員對海塘修筑意見不一,大致有修筑石塘、修筑草塘、開浚中小亹(亹,音同“門”,峽中兩岸對峙如門的地方)導溜3種意見,三者官員各執(zhí)一詞,乾隆帝因不甚了解海塘,對此3種意見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采取靜觀其效的態(tài)度。
乾隆四年(1739年)正月,浙江巡撫盧焯奏罷草塘歲修,即建議取消草塘歲修,疏言:“仁和、海寧聯接草塘共四千二百一十八丈,經大學士嵇曾筠移駐通判一員,專司每歲歲搶修,約費(銀)一二萬兩。往者潮水逼塘而來,自應筑堤攔阻,今水勢日南趨塘外,漲沙綿亙數十里,刮鹵煎鹽,已成原野,猶自歲修,殊屬靡費,請暫罷草塘工?!盵7]
乾隆四年(1739年)五月,浙江巡撫盧焯又奏請草盤頭后身土塘一律改筑石塘,疏言:“海寧縣塘工,向來潮水激塘,藉草盤頭挑溜。今水勢南遷,漲沙日遠,似應改筑。除陳墳港,已筑石堤外,其普(浦)兒兜、馬牧港、戴家石橋、秧田廟、賣魚橋、小墳前、鄭九門前、白墻門、廿里亭九座,長一百六十丈余。應與后身土塘,一律改筑石塘,動帑興工?!盵8]乾隆四年正月,鑒于錢塘江潮溜南趨,北岸漲沙,浙江巡撫盧焯奏報建議停止草塘歲修;同年五月又奏報將草盤頭后土塘一律改筑石塘,前后奏報相互矛盾。
乾隆五年(1740年)十一月,針對浙江巡撫盧焯的前后意見相左的不同奏報,乾隆帝相當不滿,命軍機處對其進行訓導,諭旨軍機大臣:“盧焯自調任浙江以來,其所設施,未見有切要。至于浙江海塘,已漲沙數十里,草塘尚可不用,何況石塘?且請停草塘歲修,即系盧焯之奏,今又會奏改建石塘,則其胸無定見,惟事揣摩,又彰明較著矣,爾等可傳旨嚴行申飭。”[9]
為了摸清錢塘江海塘的實際情況,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乾隆帝派遣內閣學士劉統(tǒng)勛前往浙江跟隨大學士嵇曾筠學習海塘河道工程事務。乾隆二年四月,刑部左侍郎劉統(tǒng)勛奏報浙江海塘惟朱軾所修500丈石塘非常堅固等,奏言:“浙省海塘工程,惟朱軾所建五百丈,至今堅固。其余舊塘,俱難經久。至于堵筑尖山,開挖引河,費用浩繁,成功難必,此督臣嵇曾筠所以專主建筑魚鱗大石塘之議也。我皇上不惜百萬帑金,以衛(wèi)浙民田廬,今歲北岸海沙漸漲,南岸江溜漸通,可望成功?!盵10]針對左都御史劉統(tǒng)勛柴塘改建宜緩行之奏稱,乾隆六年(1741年)十二月,九卿議復:“左都御史劉統(tǒng)勛奏稱,前據閩浙總督宗室德沛奏請,海寧之老鹽倉迤西至仁和之章家庵一帶柴塘,改建石塘四千二百余丈,約估工料銀九十余萬兩,廷議準行。臣前在浙省學習工程,往來江北之仁和、錢塘、海寧、海鹽、以及江南岸之山陰、會稽、蕭山、上虞等縣。遍閱工程,于彼處地勢水形,漸為熟悉,誠見草塘之改建,不必過急,而南北兩岸之塘工,有不宜緩者。前撫臣盧焯,奏停歲修,堤岸平穩(wěn),待水勢北歸,再籌捍御,尚未為晚。”[11]錢塘江潮溜在江道中時有南北擺動,潮溜趨南則北岸海塘和緩,土塘或草塘受損亦較輕;南岸海塘吃緊,土塘或草塘難御潮流沖損,唯石塘可御潮流;趨北則南岸海塘和緩,土塘或草塘受損亦較輕;北岸海塘吃緊,土塘或草塘難御潮流沖損,唯石塘可御潮流。因此,防御錢塘江風潮有修石塘、修草塘、挖河導溜3種觀點,各執(zhí)一詞,無有定論。
面對大臣官員就浙江海塘的各種觀點,乾隆帝為進一步了解錢塘江海塘,于乾隆六年(1741年)十二月,再次派遣都察院左都御史劉統(tǒng)勛前往浙江,會同閩浙總督德沛、浙江巡撫常安,查勘海塘??吹阶鄨蠛螅撼紝π拗裉?、石塘仍各執(zhí)一詞,一時難以定論,建議度汛后再確勘籌辦。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乾隆帝諭旨:“浙江海塘改建石工一事,據德沛等奏稱,現在搶修柴塘,乃目前之急務。至改建石塘,朕思海塘捍御潮汐,保護田廬,攸系綦重,如果改建石工,可垂永久,即多費帑金,亦所不惜。但聞議請分年修筑,次第興工者,原為試驗,并非切實之舉。其改建石塘,有無利益,果否可垂久遠,并現今海塘實在情形,未能深悉……每歲搶修糜費,但在工人員,有稱應改石塘,有稱柴塘已足抵御,既無一定之議,且柴塘自觀音堂迤東一帶,春間沙坍無存,今塘外已有漲沙數丈及百丈不等,是情形隨時不同,應俟汛過后,再加確勘籌辦。惟柴塘險要處所亟宜豫防,現在相機鑲筑,大汛經臨,可期保固?!盵12]乾隆帝指出,筑塘工程人員有稱應改筑石塘,有稱修筑柴(草)塘足御風潮,莫衷一是。
群臣對修筑石塘、草塘、開浚河道各抒其見,乾隆帝一時難以決斷,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乾隆帝又命吏部尚書訥親再次赴浙詳加勘視海塘。訥親勘視浙江海塘后,是年九月奏報:“仁和、海寧二縣柴塘外護沙寬廣,實屬穩(wěn)固,石工不必改建,若慮護沙坍漲無常,第將中小亹故道開浚,俾潮水循軌出入,上、下塘俱可安堵?!?經部議覆,改建石塘之事遂作罷。是年,“浙江巡撫常安于蜀山南用切沙挑溝引溜以順水勢,于北岸竹簍石壩挑溜掛淤,至乾隆十一年,挑挖工竣河道共長1 247丈5尺,面寬三四五六丈,底寬二三四丈,深六七尺不等,實用工料銀1 177兩零?!?海寧州志·海塘·卷五·清乾隆四十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春二月,護理浙江巡撫事布政使唐綏祖咨報浚中小亹引河故道工竣,潮水漸流歸中小亹,錢塘江兩岸海塘相安,塘身穩(wěn)固,間資修補,不行大工,潮流出入中小亹約12 a。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后,潮流又趨北大亹,錢塘江北岸海塘再次進入潮損修復之中。
乾隆帝十分重視浙江海塘事務,在挑選安排一大批高級官員參與錢塘江海塘修筑管理決策事務時,先后出現在乾隆帝諭旨中有總督9人等(郝玉麟、嵇曾筠、德沛、那蘇圖、喀爾吉善、楊應琚、楊廷璋、富勒渾、陳輝祖);巡撫22人等(嵇曾筠、盧焯、常安、唐綏祖、顧琮、方觀承、永貴、雅爾哈善、楊廷璋、莊有恭、熊學鵬、永德、富勒渾、三寶、王亶望、李質穎、陳輝祖、福崧、伊齡阿、瑯玕、長麟、吉慶);朝廷特派欽差大臣8人等(劉統(tǒng)勛、訥親、高斌、高晉、阿桂、曹文埴、姜晟、伊齡阿)。
在錢塘江海塘事務管理過程中,乾隆帝最滿意的官員為浙江巡撫莊有恭。錢塘江潮流在進出中小亹12 a、錢塘江南北兩岸海塘相安無事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錢塘江潮流沖卸漲沙漸趨北岸,從此,潮流再入北大亹,錢塘江北岸海塘再次拉開屢損屢修的大幕。乾隆二十四年四月,乾隆帝調莊有恭任浙江巡撫,乾隆帝對莊有恭整治浙江海塘寄予厚望,諭旨軍機大臣等:“浙江巡撫,已降旨令莊有恭調補……楊應琚來京陛見,詢知浙省海塘漸又有改趨北大亹之勢,一切均須豫籌妥辦。莊有恭向在江南,曾究心水利,著即傳諭……速赴浙江新任,所有楊應琚奏現在海塘情形略節(jié),一并鈔寄閱看?!盵13]莊有恭到任后,即赴海寧勘視海塘,制訂防御措施。首先針對錢塘江北岸塘腳護沙沖卸的情形,應用竹簍,填貯塊石,兼用竹篾聯絡,以擋潮勢。購買柴薪,修復柴塘。陸續(xù)開展對石塘后附塘土堰進行加高,幫寬培厚。建筑條石坦水,加鑲護塘盤頭,修置尖山石壩填石竹簍。查漏補缺,改建魚鱗大石塘等。經過莊有恭精心整修,錢塘江北岸海塘日趨穩(wěn)固,沿塘居住的老百姓安居樂業(yè),深得乾隆帝嘉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春,乾隆帝第三次南巡,見到莊有恭非常高興,特賜詩一首。賜浙江巡撫莊有恭:“己未親為策士文,精掄蕊榜得超群。起行不負坐言學,率屬偏能先已勤。鶴市舊聲猶眷眷,龍山新政更殷殷。海塘正是投艱處,磐石維安免奏勛?!?欽定四庫全書·欽定南巡盛典·卷九·乾隆二十七年。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月,莊有恭調任江蘇巡撫。乾隆帝因擔心浙江海塘的安危,仍要求莊有恭繼續(xù)關心指導浙江海塘的修筑事務,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初二日,諭旨軍機大臣等:“莊有恭已有旨調補江蘇巡撫,其海塘工程,莊有恭籌辦甚屬盡心。且浙省現有查辦災賑事務,亦為緊要,莊有恭奉到調任之旨,可將巡撫印務暫交索琳護理,其日行事件照常接辦。惟塘工賑務,仍聽莊有恭專司其事。(江)蘇、杭(州)一水之地,案牘往還,本可無虞稽誤。至熊學鵬到浙(江),其賑務自可妥辦。若海塘工程,自不如莊有恭之輕車熟路。鄰封伊邇,應令兩撫彼此始終會辦。在莊有恭亦斷不因既經調任,稍分畛域也。將此一并詳諭知之。欽此?!盵14]考慮到繼任浙江巡撫熊學鵬自廣西巡撫任上調浙江,不諳熟海塘特性,還特別交代其向莊有恭學習海塘管理經驗,乾隆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諭旨熊學鵬:“今用汝為浙江巡撫,宜速赴新任。一切實心經理,毋為過當之事,模棱固不可也。至海塘一事,汝與莊有恭和衷共理,彼甚留心,汝應取濟,一切勉之。”[15]此后,凡涉及浙江海塘的相關事務,均由江蘇巡撫莊有恭和浙江巡撫熊學鵬聯銜上奏,妥善處置。中國歷史上出現難見的一幕,江蘇巡撫莊有恭由于管理浙江海塘頗有經驗,在管理江蘇(巡撫)事務的同時,繼續(xù)(參與)兼管(理)、指導浙江海塘事務逾3年。并因管理浙江海塘事務成效顯著,備受乾隆帝嘉許,擢升莊有恭任刑部尚書后,仍留任江蘇巡撫,繼續(xù)兼管浙江海塘事務。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九月十七日,乾隆帝諭旨:“刑部尚書員缺,著莊有恭補授。朕于明春南巡,莊有恭辦理一切事宜,及浙江海塘,關系緊要,屆期均需面為咨度,可暫留江蘇巡撫之任,俟回鑾后,候旨來京供職?,F在刑部尚書事務,仍著劉綸兼署?!盵16]直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莊有恭調京后,才結束了兼管浙江海塘事務的使命。
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年),乾隆帝六下江南,自北京出發(fā),基本上沿京杭大運河經水路,終點為杭州,沿途體察民風,了解民情,考察官員政績等。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747—1759年),因錢塘江潮汐流經中小亹,錢塘江南北兩岸海塘相對平穩(wěn),乾隆帝前兩次南巡,均未閱視海塘工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錢塘江潮頭北轉,潮流進出北大亹,錢塘江北岸受潮流沖激,海寧一帶海塘告急。自第三次南巡起,乾隆帝認識到“海塘為越中第一保障”[17],開始親臨錢塘江海塘一線視察,此后每次南巡均把閱視浙江海塘列為重要內容,連續(xù)4次南巡均蒞臨海寧,閱視海塘事務,安排現場辦公,指導海塘修筑。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終下決心,將錢塘江北岸可以建筑石塘之處,一律修筑為石塘,以資永久保障。
乾隆帝經過連續(xù)四次南巡親蒞海寧閱視海塘,加之反復琢磨,對錢塘江海塘的修筑思想日臻完善。
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747—1759年),錢塘江潮流進出中小亹,錢塘江南北兩岸海塘相對平安。錢塘江海塘基本上沒有大的修筑活動,只是對受到沖損的草塘、土塘、石塘進行局部修補、修復、修筑。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后,錢塘江潮流北趨進入北大亹,此后,潮流未再返回南大亹,不斷沖刷錢塘江北岸海塘。乾隆帝經過數十年對海塘的了解觀察,終于認識到錢塘江海塘的安瀾,唯有全線修筑石塘,方可保億萬生靈。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在第五次南巡杭州期間,連續(xù)下旨,開始大規(guī)模修筑錢塘江魚鱗大石塘,錢塘江北岸凡能修筑石塘的地方,一律修筑石塘。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三月初三日,乾隆帝下旨改筑錢塘江北岸柴塘為石塘,諭旨:“前經筑有柴塘四千二百余丈,現尚完整,究不如石塘之鞏固。雖老鹽倉有不可下樁為石塘之處,經朕親見。然不可下樁處,未必四千余丈皆然。朕于民瘼所系,從不惜帑省工,俾資保護。著該督撫即將該工內柴塘、可以改建石塘之處。一并派委誠妥大員,據實逐段勘估,奏聞辦理?!盵18]
隨著乾隆帝對浙江海塘認識不斷加深,他認為改建石塘時原有柴塘不可廢去,留作雙重保障。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初七日,乾隆帝諭旨:“業(yè)經降旨,將可以建筑石塘之處,一律改建石塘,以資永久保障。茲忽憶及該地方官及沿塘居民,見該處欲建石塘,或視柴塘為可廢之工,不但不加防護,甚或任聽居民折毀竊用,致有損壞。則石塘未蕆工之前,于該處城郭田廬,甚有關系。且改建石塘,原為保衛(wèi)地方之計,若留此柴塘,原為保塘,以為重關保障,俾石塘愈資鞏固,豈不更為有益,況當石工未竣以前,設使潮水大至,而柴塘損壞,無可抵御,不幾為開門揖盜乎?!盵19]乾隆帝降旨,柴(草)塘御潮終不如石塘,凡可修石塘之處一律改建石塘。
乾隆帝還強調,即使石塘建成后,保留原有柴塘對石塘仍有保護作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初六日,乾隆帝諭旨軍機大臣等:“前因浙江海塘,改建石工??衷撎幘用?,或視柴塘為可廢,任意拆毀竊用,致有損壞城郭田廬,甚有關系。曾明降諭旨,令該督撫嚴飭地方文武官將現有柴塘,照前加意防護以為重關保障,將來石工告竣之時,柴塘亦可留為外衛(wèi)?!盵20]
乾隆帝十分關注浙江塘工,因此他對錢塘江海塘及環(huán)境相當熟悉,對官員夸大其詞的奏報他深惡痛絕,譬如對閩浙總督富勒渾的奏報,他能指出其不實之處,并加以批評。乾隆四十八年六月初六日,乾隆帝諭旨軍機大臣等:“據富勒渾等奏,會勘海塘沙水工程情形一折……再富勒渾折內,有抵杭后,即會同福崧馳赴工所之語。自杭城抵海塘,不過十里,安用馳赴。此皆庸劣幕賓,不通文義所致。富勒渾于具奏事件。何不細心檢點若此耶。一并諭令知之。”[21]乾隆帝曾數次親蒞海塘,知悉杭州城至海塘距離約10里,閩浙總督富勒渾的奏報中,指出富勒渾抵杭州后,即會回浙江巡撫福崧“馳赴”海塘工地,行10里路程竟用“馳赴”,豈非庸劣幕賓所為?
總計乾隆朝(1736—1795年),在仁和縣烏龍廟至海寧州尖山間先后建成魚鱗大石塘13 826丈,占這一段海塘全長的71.1%,[22]其中,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后建成魚鱗大石塘6 746丈。
乾隆帝登基后,十分重視浙江海塘建設與管理,在祖輩康熙朝和雍正朝修建浙江海塘的基礎上,經過在位60 a的不懈努力,終于把浙江海塘建設推向歷史高峰。他不隨意聽信朝廷大臣及地方官員的意見,而是歷經數十年的深入了解、調查研究、塘型比選、筑塘試驗、選派官員、沙水變遷、深思熟慮等措施后,最終認識到,只有修建石塘,尤其是魚鱗大石塘,方能成為保護浙(江)北、(江)蘇南財賦重地的安全屏障。并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下定決心,將錢塘江北岸凡能修筑石塘的地方,一律修筑石塘,并且大規(guī)模修筑魚鱗大石塘。乾隆帝的正確決策,成就了浙江海塘的輝煌,使浙江海塘成為中國歷史上三大古工程之一[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