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潔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0120)
“比”字句教學是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一大難題,它分為幾種不同的句式,使用頻率高,錯誤率也高?!氨取弊志湓诒姸啾容^句里使用頻率最高,漢語的比較句是由A(主體)+比較點+比較詞+B(客體)+W(比較值)構成。陳丹玲(2020)《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比”字句偏誤分析》一文中認為馬建忠是最先開始研究比較句的,《馬氏文通》是記載中最先在語法方面討論“比”字句的書籍,他把“比”字句分為平比,差比,極比?!癤比Y+形容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是馬建忠筆下的差比。差比即兩者比較有差別。文言文里差比句中包含“于”字,例如:季氏富于周公。將季氏和周公作比較,比較的是“富”的高低。“于”是差比句的象征,季氏比周公富的部分就是差的部分。“X比 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屬于馬建忠《馬氏文通》中的差比句。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中的“比”是介詞,通常將X和Y的性狀與程度相比較。在比較X和Y時,X和Y可以是名詞、動詞、形容詞也可以是句子,詞類和結構大概率是相同的,兩者可以有部分省略,不必完全相同?!耙恍?一點兒/得多/多了”是表示程度的部分。通過對“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的教學研究,一方面可以為教師的教提供參考,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的學更有效率。在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中,“比”字句的教學研究很早就開始了。各學者根據(jù)不同文獻對“比”字句也已經(jīng)有了非常豐富的研究成果。
首先是語際偏誤,以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為例,我比你高,用英語表達是:“I am taller than you.”用形容詞的比較級加上“than”。英語中的句子結構和詞匯的順序與漢語的表達并不一樣。初級留學生還保留著母語思維,學生往往會傾向于母語翻譯法,用母語的表達順序把句子翻譯成中文。而且學生認為形容詞前面加“很”,“非?!笔呛茏匀坏氖虑?,而且英語中形容詞要發(fā)生形態(tài)變化,用比較級的形式,所以他們可能會把“很”,“非?!敝惖某潭仍~加在“比”字句中的形容詞前面。這是由于母語目的語語法結構不同導致的語際偏誤。其次是語內偏誤。王曉梅《“不如”類差比句及相關句式研究》指出“《實用漢語語法》將比字句分為兩個大類八個小類”。類別如此繁多會讓學生產生困惑。比較句也有其他不同形式的表達,比如“不如……”,學生可能會混淆什么時候用“比”字句,什么時候用“不如……”。
根據(jù)《實用漢語語法》,“比”字句的第一大類:A(主語)+比B(狀語)+謂語。第一大類包括謂語由形容詞充任。例如:“這座山比那座山高?!薄皠⒗^武激動地說:‘爺爺,你比我更懂得槍的用處,你比我更喜歡這支槍……’”。包括謂語是“有”+抽象名詞。例如“王老師比張老師有經(jīng)驗,而且獲得過很多獎項?!薄皻v史老師比生物老師有辦法管學生,讓他當班主任更合適?!卑ㄖ^語是表示心理狀態(tài)的動詞。其后可加“一些”“一點兒”“得多”等補語。例如“小張比小王緊張一些,他上次就沒有通過考核?!薄斑@兄弟兩個是本地人,對這里的情況比我了解得多?!卑ㄖ^語是動詞,前面為“晚”“先”“早”“后”“難”等狀語。動詞后還可以帶受事賓語。例如:“這些漢字比那些漢字難寫一些?!薄斑@條路比那條路好走多了?!卑ㄖ^語是一般動詞,動詞后加情態(tài)補語,情態(tài)補語為形容詞。形容詞后可以加“很多”“一點兒”“得多”“多了”等表程度的詞。例如:“小張年紀比我大得多?!薄靶±羁磿刃£P看得慢多了?!卑ㄖ^語是動詞前加能愿動詞結構的。能愿動詞“會”“能”等常在這類結構中出現(xiàn)。有時能加“一些”“多了”等補語。例如:“小王比小徐會說話?!薄案绺绫鹊艿苣芴羰聝??!卑ㄖ^語動詞表示增減或升降的結構。這種情況動詞后面的數(shù)量詞、名詞作賓語成分。例如:“今年這個村糧食畝產量比幾年前增加了二百多公斤。”“我的體重比上個月減輕了,而且減輕了很多?!钡诙箢愂侵髡Z+A+B(狀語)+謂語。例如“他現(xiàn)在比以前進步多了?!薄斑@孩子在幼兒園比在家表現(xiàn)好。”偏誤類型還有誘導性偏誤。“比”字句有簡單的形式如“X+Y+形容詞”,也有復雜一點的句式如:“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边@種復雜一點的句式。如果教師為了教學進度,在一節(jié)課或幾節(jié)課內就教授完所有的句式,很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可能知道了“比”字句有兩個比較項,一個“比”,一個形容詞,但卻無法用正確的形式表達,形成偏誤?!氨取弊志涞钠`有很多種。陳丹玲(2020)進行了分類,第一種誤用和誤代。例如“雖然鄉(xiāng)村的生活沒有比城市的生活那么方便?!边@里屬于誤代,可以將比刪去。還包括遺漏。例如“你以前更容易克服。”這里需要改為“你比以前更容易克服。”第三種,錯序。例如“跟您不能來比?!睉臑椤安荒芨鷣肀取钡谒姆N,否定式偏誤。例如“還不比在外受別人的氣嗎?”應改為“這不是在外受別人的氣嗎?”第五種,疑問代詞誤用。例如“但他每天比誰早點來學習”應改為“但他每天比大家早點來學習”。第六種,程度副詞誤用。例如“所以我比以前更想去學習更多的東西?!笨梢詣h去程度副詞。
根據(jù)各位學者搜集的偏誤語料可以發(fā)現(xiàn)“比”字句對于對外漢語學習者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難的語法點,各位學者提出了很多精準的建議,對比字句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關于“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相關教學方法研究較少,因此本文進行相關分析。
“比”字句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無論是“比”字句的偏誤分析,還是教材中對比字句的講解,或是教師總結的“比”字句的教學經(jīng)驗,都對“比”字句教學有重要意義。“比”字句偏誤研究意義在于搜集學生出現(xiàn)過的“比”字句偏誤,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避免偏誤在今后再次發(fā)生。教師可以教學前,通過對比母語目的語,歸納出母語和目的語語法規(guī)則的不同,并分析總結可能出現(xiàn)的偏誤;教學中,注意搜集學生的錯句,加以分析,歸納原因,針對性的采取方法;教學后,通過教學反思,思考為什么學生會出現(xiàn)這些偏誤,是教師自身教學方法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教材編寫的問題,找出原因后再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在教材層面,《HSK標準教程》一書中將“比”字句編排在兩課教學,并且安排在二級和三級;《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一書中將“比”字句編排在一課;《快樂漢語》一書中將“比”字句編排在兩課教學。具體編排如下:《HSK標準教程》一書中將“比”字句編排在兩課教學,并且安排在二級第十一課《他比我大三歲》和三級第十課《數(shù)學比歷史難多了》進行教學;《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一書中將“比”字句編排在一課進行教學,即下冊第二十六課《西安比北京還熱》;《快樂漢語》一書中將“比”字句編排在兩課教學,即《快樂漢語》第二冊第二課《她比我高》和第九課《這件衣服比那件貴一點兒》。根據(jù)以上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對外漢語教材將“比”字句分成幾課來教學,甚至分級,而有的教材僅在一課進行“比”字句教學?!氨取弊志溆泻唵蔚男问饺纭癤+Y+形容詞”,這種句式可以先學;“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這種復雜一點的句式可以后學??傊荒馨阉小氨取弊志涞木涫郊邪才旁谝徽n教學。如果安排在一課會讓學生產生混淆。建議分句式,按照難度由易到難的順序分課,分等級教學。在教師層面,上文提到有的教師在一課就教完所有“比”字句的結構。在“比”字句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所有“比”字句的句式羅列后分課安排教學。先教簡單句,后教復雜的句式。通過列舉例句讓學生總結歸納出語法規(guī)則,通過機械操練和交際性操練掌握使用方法。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會話情景,讓學生獨立進行交際。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為主體。教師首先要做到熟練掌握“比”字句的幾種句式,提前了解學生母語中“比”字句的表達方式,將其與漢語進行對比,歸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偏誤,在教學過程中提醒學生,以此避免偏誤的發(fā)生。
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為例,在教授“比”字句前,先將英語的比較級與漢語的比較句進行對比。英語中的比較句用形態(tài)變化和“than”表示比較。我比你胖一點兒在英語中的表達是“I am a little fatter than you.”學生如果使用母語翻譯法就會出現(xiàn)把“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放在形容詞前面的情況。教師需要提醒學生注意語序,“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需要放在句末,漢語中的形容詞也不需要有形態(tài)變化。英語中的表達順序是“X+Be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形容詞的比較級+比+Y”。漢語中的表達順序是“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教師可以將兩者的例句進行對比展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總結出兩種語言表達方式的結構,再進行對比。還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板書不同的句式內容,引起學生注意。如X用白色,Y用綠色,形容詞用黃色,程度詞用藍色,英語中多出來的Be動詞和形容詞的比較級部分用紅色標出,引起學生注意,讓學生意識到那是漢語中不需要的成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歸納句式,進行糾錯。不能采用滿堂灌的方式直接將句式告訴學生,需要加強理解性記憶。通過母語與目的語對比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清晰地認知母語與目的語在“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句式方面的異同點,幫助他們加強理解性記憶。
仿照《HSK標準教程》一書將“X比Y+形容詞”安排在和“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安排在了不同課時教學;不能像《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一書中將“比”字句編排在一課,該書為漢語口語速成,要想提高學習效率,需要螺旋式教學。本文建議在長期班的教學中,將“比”字句分別安排在不同等級或不同課時進行教學。對于“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這個句式用實物法、情景法等方式教學。分課教學的方式會讓學生更容易吸收理解“比”字句的不同句式,不會產生畏難情緒。“比”字句的教學絕不是在一節(jié)課就能完成的,由于它的句型的多樣性,需要教師在整過教學過程中注意復現(xiàn),注意復習。針對“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的教學,教師需要搜集學生用“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造出的錯句,并加以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找出偏誤原因,并及時糾正。另外,教師需要反思為什么學生會出現(xiàn)這些錯句。如果是教學方法的問題,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如果是教材的問題,教師需要靈活變通,不能照搬書本,需要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請教他人進行靈活變通。
課堂上引導學生歸納結構,機械性操練與交際性操練相結合。機械性操練如領讀、點讀、跟讀、選詞填空、連線、詞語錯序成句等。交際性操練如設置情景小組演練,角色扮演等。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獨立說出句子。教室可以多設置一些還原度高的日常生活情景,讓學生們演練。例如在商場買衣服時的尺碼大小,在超市買菜時的價格高低。設置的情境要盡量貼合真實的生活場景,可以建議學生們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用學的句式進行真實的交流。不僅需要螺旋式教學,也需要在反復地復現(xiàn)該句式,如在作業(yè)布置中增強句式訓練或在新課講授時運用該句式。
在筆者的親身教學實踐中,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句型的多樣性,部分學生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了如誤用,誤加,錯序之類的偏誤。教師需要反思為什么學生會出現(xiàn)這些錯句。如果是教學方法的問題,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如果是教材的問題,教師需要靈活變通,不能照搬書本,需要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請教他人進行靈活變通。學生往往傾向于用簡單的比較句“X比Y+形容詞/動詞”,這樣有時候會不能達到理想的句意表達效果,教師需要鼓勵學生使用“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增強表達效果。
“比”字句有幾種不同的句式,應分階段教學。本文僅針對“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這一句式進行教學探索,針對“比”字句中的“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這一句式的教學方法提出了建議。首先以英語為母語為例進行母語目的語對比;其次要分課分級教學;最后要注意在之后的課程中復習及收集錯誤語料,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本文僅對“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這個句式的教學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議,“X比Y+形容詞/動詞+一些/一點兒/得多/多了”的教學方法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