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喀納斯湖位于阿爾泰深山密林中,湖面海拔1374m,面積44.78km2,湖水最深處達180m左右。湖面碧波萬頃,群峰倒影,湖面還會隨著季候和天氣的變化而時時變換顏色,是有名的“變色湖”,每至秋季層林盡染,景色如畫。
喀納斯湖有幾大奇觀,一是千米枯木長堤,這是喀納斯湖中的浮木被強勁谷風(fēng)吹著逆水上漂,在湖上游聚堆而成;二是雨過天晴時才有的“峨眉絕景”——喀納斯云海佛光;三是湖中有巨型“湖怪”(近年有人認為是當(dāng)?shù)靥禺a(chǎn)的一種大紅魚),常常將在湖邊飲水的馬匹拖入水中,給喀納斯湖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此外還有圖瓦族風(fēng)情、阿勒泰巖畫等都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資源。
喀納斯湖正處于阿爾泰山森林帶,原始森林環(huán)四周密布,是由新疆落葉松、新疆冷杉、新疆五針松為主的南泰加亞山林構(gòu)成的森林。高大的五針松、落葉松形態(tài)婆娑,婀娜多姿,像一把把張開的巨傘;通直的云杉、冷杉,酷似一座座尖塔,氣勢雄偉,蒼勁挺拔,遮天蔽日。景觀原始獨特,別具風(fēng)格。也許正是它們干枯的枝干在湖上游堆積成了千米枯木長堤。
在湖西岸有座海拔2030m的云遮霧繞的駱駝峰,峰頂有座觀魚亭。在其上俯瞰喀納斯湖光山色時,在藍天白云下,偌大的湖面宛若碩大的調(diào)色盤,湖水的顏色一片深、一片淺,一片藍、一片綠;一片恰似羊脂玉,一片又似祖母綠,真是變幻萬千,美不勝收。環(huán)顧四野,遠處皚皚冰峰,姿態(tài)萬千,近處云霧又似潔白的飄帶,纏繞山間;周圍是蒼翠的針闊混交林,與遼闊的山間草原連成一片,草原上繁花盛開,芳草萋萋。在遠處的湖面上,還不時顯現(xiàn)出明亮的光采。雨后初晴,山間湖面就會有彩虹出現(xiàn)。如果有幸,還能看到“佛光”,即看到自己巨大的身影映入天空,騰云駕霧,仿佛置身于“仙境”。
關(guān)于喀納斯“湖怪”的傳說,從古至今,綿延不絕,亦曾一度被炒得沸沸揚揚。居住在喀納斯湖畔的蒙古族牧民,祖祖輩輩都流傳著“湖怪”的故事。放牧在湖邊的牛羊常莫名其妙地失蹤,過湖的馬鹿牛羊會突然消失在湖里,捕魚的大網(wǎng)在湖中會不翼而飛。近些年來,也不斷有游人、學(xué)者在湖里發(fā)現(xiàn)長達數(shù)米至十幾米的大紅魚,后來由生物學(xué)家考察證實為哲羅鮭,系淡水冷水性肉食性魚類,體側(cè)銀白,背面棕褐色,生殖期腹面和鰭呈橙紅色,故稱大紅魚。它在喀納斯這樣一個與世隔絕、人跡罕至的水域生存完全有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