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鴻
ACI 是臨床常見急重癥之一,起病迅速,病癥危害顯著,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可損傷神經功能,引發(fā)機體功能障礙,導致殘障,甚至死亡。而現階段醫(yī)學技術下尚無該病癥特效治療藥物,故無法根治病癥,只能通過活血化瘀、營養(yǎng)治療、抗血小板聚集等方式控制病癥進展,以保護患者神經功能。神經節(jié)苷脂、依達拉奉均為ACI 常用藥,但單一用藥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有學者提出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方案,引發(fā)廣泛關注[1-3]。因此,本研究選取138 例ACI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ACI 患者應用神經節(jié)苷脂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7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38 例ACI 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9 例。觀察組中,男36 例,女33 例;年齡53~83 歲,平均年齡(66.44±4.64)歲。對照組中,男35 例,女34 例;年 齡52~82 歲,平均年齡(66.42±4.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納入患者均確診病癥,符合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無資料不全者;患者及家屬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②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患者;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降壓、脫水、給氧等基礎治療。對照組采用依達拉奉治療,予以患者依達拉奉(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056,規(guī)格:20 ml∶30 mg)靜脈滴注,30 mg/次,2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予以患者100 mg 神經節(jié)苷脂(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213,規(guī)格:2 ml∶20 mg)+100 ml 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 次/d,連續(xù)用藥2 周后,改為40 mg 神經節(jié)苷脂靜脈滴注,1 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 周。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依據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判定[4]。顯效:患者NIHSS 評分降低>90.00%;有效:患者NIHSS 評分降低46%~90%;一般:患者NIHSS 評分降低<46%或NIHSS 評分增長??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肝功能異常、皮疹、頭痛等。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包括TNF-α、CRP、IL-6。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3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TNF-α、CRP、IL-6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TNF-α、CRP、IL-6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ACI 是指人腦部血液供應突然減少或者中斷,部分腦組織因缺血、缺氧而出現軟化、壞死,從而出現偏癱、言語功能障礙等一系列臨床癥狀的總稱?,F階段,臨床已經明確ACI 發(fā)生病因,主要由人體腦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血栓,從而閉塞或者縮窄腦動脈管腔而引發(fā),起病迅速,診治難度大,患者殘疾率、死亡率均較高,且ACI 患病率高,據臨床調查顯示,ACI 患病率約為人類全部急性腦血管疾病的70%。因此,需重視ACI 的診治工作[5,6]。
神經節(jié)苷脂、依達拉奉均為ACI 患者常用藥,但部分患者單一用藥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這可能是因為患者神經損傷程度存在差異而藥效有限的緣故。本文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聯(lián)合應用神經節(jié)苷脂、依達拉奉治療ACI 效果顯著,相較于單一用藥,其神經損傷改善效果更優(yōu)。神經節(jié)苷脂是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主要存在于神經系統(tǒng)尤其是神經末梢之中,在神經沖動傳遞中作用顯著,并且能夠促進人體神經的再生,為ACI 患者補充神經節(jié)苷脂,便能夠保護腦部神經,提高神經細胞存活能力,促進壞死神經細胞再生[7]。而依達拉奉屬于新型自由基清除劑,在人體血腦屏障中具有高通透性,可有效清除ACI 患者腦組織中的氧自由基以及含有細胞毒性的羥基基團,從而降低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保護患者腦部神經[8]。二者聯(lián)用,優(yōu)勢互補,治療效果顯著提升。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lián)合用藥對患者機體不適感影響較小,相較于單一用藥,聯(lián)合用藥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并未明顯提升。這可能由于神經節(jié)苷脂本就屬于人體中存在的特殊物質,故而為ACI 患者補充神經節(jié)苷脂并不會引起患者機體太多的不適[9,10]。治療后,觀察組TNF-α、CRP、IL-6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凸顯聯(lián)合用藥對患者機體炎癥的改善效果。TNF-α 是一類由單核巨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可直接參與腦缺血的病理過程,損傷血管內皮細胞;IL-6 是一類由活化T 細胞、成纖維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可增強人體自然殺傷細胞的裂解功能;CRP 則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當人體發(fā)生組織損傷時CRP 含量便可急劇上升。而神經節(jié)苷脂能夠抑制脂質過氧化物以及血管內皮細胞的激活,從而減輕缺血腦組織、神經細胞的損傷,降低炎癥因子水平[11,12]。
綜上所述,ACI 患者采用神經節(jié)苷脂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臨床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神經損傷,降低機體炎癥水平,且用藥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