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明(江西:贛州市章貢區(qū)教學研究中心)
小學教師在上科學課時,基于STEAM 教育理念設置項目式活動具有重要價值。教師要強化學科融合,引導學生共同探究數學、人文、工程、技術、科學的有效融合,對其課程框架進行合理優(yōu)化,強化學生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激勵,合理優(yōu)化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探究能力,確保學生能夠有效解答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使學生具有更高的科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首先,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素養(yǎng)。在現代教育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是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引導者,需要不斷強化自身創(chuàng)新精神與綜合實踐能力。STEAM 教育理念倡導學科融合,教師通過對其合理應用,可以實現自我突破,對原有教學模式有效突破。在以往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過于重視經驗指導,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缺乏正確認識,而通過引入STEAM 教育理念,可以為教師提供更為豐富的參考依據。因此,教師需要有效融合工作經驗和專業(yè)理論,對教學方法進行科學完善。
其次,可以提升學生能力。在現代科技發(fā)展中,應用單一技能已經很難滿足未來人才建設需求,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赟TEAM 教育理念實施項目式學習,可以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新知識,有效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同時,項目式學習可以引導學生更為有效地進行團隊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最后,可以使學生具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項目式學習的有效落實,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引導學生與教師進行有效交流互動。教師通過科學引進項目式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合作、交流共享。優(yōu)化師生關系,使教師、家長和學生產生更為緊密的聯(lián)系,強化家校聯(lián)合。通過相關知識的有效學習,可以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助于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在設計項目式活動時,首先,需要分析學生學習需求與學習能力,使項目式活動高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只有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起點,才能使課程設計具有更強的針對性,為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訪談、測試、觀察等多種方式,分析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探究能力、知識水平、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與學習態(tài)度。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問題開展教學工作,結合學生學習需求與起點能力,設置教學目標,以提升項目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確定活動內容之后,需要深入解讀學生在完成項目時需要掌握的科學知識,并對其進行全面整合,結合項目需求開展教學工作,使學科知識之間的界限得到有效突破,強化學科融合,對學生探究興趣和科學態(tài)度進行正確培養(yǎng)。教師在具體分析項目式活動時,需要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和起點能力,確定活動內容和主題,并針對教學目標設計項目式活動。學生在完成項目式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掌握更多科學知識,提升探究能力。如果項目式活動具有較多的課程內容,則教師需要合理細化項目式活動內容,實現多個活動單元的有效形成。
開發(fā)過程,具體是指針對項目式活動準備相關材料。教師需要基于編排難度對現有教學材料進行有效補充和科學改編,同時,還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開發(fā)。首先,教師需要結合科學課程的具體需求確定材料類型和具體活動,準備各種實驗教具、導學案、影視資料、示例圖片、課程評估材料與活動控制工具;其次,需要對活動進行科學改進,對各種材料進行合理應用;最后,需要進行其他附加材料的合理開發(fā)。
首先,教師在啟動項目時,不同項目主題具有不同的啟動方法。但是在該階段,教師具有相同的目標任務,就是引導學生了解項目式活動的內容和主題,明確在參與項目式活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講故事或播放視頻、短片等多種方式,設置生活情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有效激發(fā),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結合相關科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強化學生綜合應用能力,保證學生能夠有效解決相關問題,進而對科學知識進行有效延伸,使教學效果得到全面提升。與以往填鴨式死記硬背教學方式相比較而言,STEAM 教育對學生思考問題較為重視。學生通過分析問題、觀看視頻短片或圖片等多種方式,可以充分了解項目主題,對活動主題進行綜合分析,明確活動的具體內容。教師要組織學生集思廣益,強化教育引導,使學生發(fā)揮更大的想象力,可以主動提出個人設想,對影響問題的各項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不同方式的應用效果,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提出明確的解決方案。
其次,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時,要結合活動內容對各小組進行科學指導,設計活動方案。如果學生設想出現偏差,教師必須及時糾正,使各小組的活動方案具有更大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在各小組確定方案之后,教師還需要進行科學指導,要求各小組針對自身實際情況繪制簡單草圖。教師需要對各小組情況進行嚴格檢查,有效保障人員分工。同時,還需要結合各小組活動需求,發(fā)放必要的工具與零部件。學生在具體參與活動設計時,需要對其相關科學知識和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結合活動任務,共同探究活動方案,根據功能需求設計相關結構,進行工程草圖的合理繪制,同時,利用草圖分析活動所需材料。在完成材料領取之后,還需要填寫活動記錄單,對組內成員進行科學分工,明確劃分不同角色的工作職責。
最后,在具體實施活動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監(jiān)督,要求學生結合草圖與方案開展活動,有效解決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保證其操作安全。此時,學生需要基于小組分工有效配合,通過團隊協(xié)作參與活動過程,確保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及時解決問題。同時,學生還需要進行相關材料的科學選擇,針對項目需求制作實物模型,對各變量的影響程度進行綜合探究,并嚴格檢驗其模型功能。同時,還需要對裝置應用效果進行綜合評估,并結合具體功能要求進行科學改進,合理優(yōu)化模型性能與外形。教師需要對其活動記錄和時間控制加以重視。
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總結和科學評價。各小組推舉一名代表對本組活動成果和活動作品進行匯報展示,組內其他成員補充。在班級內進行交流互動,對活動中發(fā)現的問題全面匯總,對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進行深入挖掘,科學改進活動成果,使學生能夠更為充分地理解科學知識。教師還需要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和學生共同探究活動成果,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溝通協(xié)調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進行全面考查。通過活動合理搭建交流展示平臺,對學生積極發(fā)言進行有效激勵,強化學生的語言和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學習信心。
教師在開展科學教學時,合理設置項目式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確保學生可以在生活和學習中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對其進行深入思考,針對具體問題制訂解決方案,使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有效增強,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科學知識,實現思維能力的有效增強。同時,還可以對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與溝通協(xié)調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引導學生妥善處理各種關系,學習其他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強化學生凝聚力。教師在進行教學評估時,需要有效結合總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實現學生自評能力與互評能力的有效增強。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評價標準,和學生共同討論,使學生充分理解評價標準,并合理內化。教師要在項目式活動中全面評價教學活動,可以采取檢查實驗記錄單、檢查設計草圖、課堂提問等多種方式,分析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具體情況。教師通過綜合評價,能夠全面了解學生課堂表現,并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調整,對學生知識體系進行合理構建,保證學生可以更為高效地參與教學活動。在完成各階段活動之后,教師可以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等多種方式進行綜合評估。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STEAM 教育理念對教師的專業(yè)性要求更高。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科學設置項目式活動,強化學科融合;針對科學課程設計構建大致框架,對學生思維模式進行有效培養(yǎng),促進學生思維發(fā)散;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強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對其問題解決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使學生對知識具有更為充分的認知,并合理內化與科學應用;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合理應用各種科學知識,更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強化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