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乾權 程 財 王 波 楊 春
1.重慶醫(yī)藥高等??茖W校附屬第一醫(yī)院普外科 (重慶, 400000) 2.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yī)院肝膽乳甲外科
原發(fā)性肝癌是起源于肝臟上皮或間葉組織的腫瘤,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肝癌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隨著疾病進展,患者可出現(xiàn)肝區(qū)疼痛、腹脹、消瘦乏力等癥狀,若疾病發(fā)展到晚期,患者可出現(xiàn)腹水、黃疸和惡病質等表現(xiàn),甚至危及生命[1]。據(jù)報道稱,肝癌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每年大約有38萬人死亡[2]。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Kazal1(SPINK1)是一類具有 Kazal 結構域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其可通過MAPK信號通路,磷酸化 EGF 受體蛋白來刺激細胞的生長,并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自分泌生長因子的作用[3]。王宗艷等[4]發(fā)現(xiàn)胃癌組織中SPINK1高水平表達可促進患者的病程進展,也是預測患者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信號素-3B(SEMA-3B)屬于信號素家族成員之一,在多種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5]。目前,關于聯(lián)合檢測SPINK1、SEMA-3B評估與肝癌患者預后狀況的報告較少。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肝癌患者血清SPINK1、SEMA-3B表達水平,分析其與肝癌患者預后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慶醫(yī)藥學等??茖W校附屬第一醫(yī)院普外科收治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120例(觀察組),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齡40~78歲,平均(56.89±7.21)歲。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10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齡40~75歲,平均(55.13±9.42)歲。兩組受試者的年齡、性別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標準[6],均行肝癌根治性切除術,并經病理確診為肝細胞癌;②均未行放療、化療等抗腫瘤治療;③均為首次治療;④臨床病理資料完整;⑤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轉移性肝癌者;②合并其他器官惡性腫瘤者;③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④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⑤嚴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
1.3 臨床資料收集 收集肝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包括腫瘤直徑、病灶數(shù)目、TNM分期、組織分化程度、門靜脈癌栓、淋巴結轉移等。
1.4 血清SPINK1、SEMA-3B檢測 患者入院24 h內及術后1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外周靜脈血5 ml,3 500 r/min 離心10 min,分離上層血清,置于-70℃冰箱保存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SPINK1、SEMA-3B水平。血清SPINK1試劑盒購自美國R&D公司,血清SEMA-3B試劑盒購自上海恒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嚴格進行。
1.5 隨訪 通過電話或門診等方式對肝癌術后患者急性為期3年隨訪,術后第1年每2個月隨訪1 次,術后第2~3年每3個月隨訪1次,記錄患者術后生存情況,隨訪期間患者出現(xiàn)死亡即隨訪終止。根據(jù)患者隨訪期間預后狀況,分為預后良好組(n=78)和預后不良組(n=42)。
2.1 受試人群血清SPINK1、SEMA-3B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受試人群血清SPINK1、SEMA-3B水平比較
2.2 不同預后的肝癌患者臨床臨床資料比較 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的肝癌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2.4 影響肝癌患者不良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結轉移、血清SPINK1升高和SEMA-3B降低是影響肝癌患者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肝癌患者不良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2.5 血清SPINK1、SEMA-3B對肝癌患者不良預后的評估價值 ROC曲線結果顯示,血清SPINK1預測肝癌患者不良預后的AUC為0.830(95%CI=0.760~0.917,P<0.001),截斷值為53.89 mg/L,敏感度和特異度為0.785、0.764;血清SEMA-3B預測肝癌患者不良預后的AUC為0.842(95%CI=0.762~0.922,P<0.001),截斷值為141.26 ng/ml,敏感度和特異度為0.800、0.706;二者聯(lián)合檢測預測肝癌患者不良預后的AUC為0.901(95%CI=0.831~0.967,P<0.001),敏感度和特異度為0.692、0.912。見圖1。
圖1 血清SPINK1、SEMA-3B預測肝癌患者不良預后的ROC曲線
肝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健康安全的惡性腫瘤之一[7]。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肝癌的治療也較為成熟,但患者仍存在高復發(fā)率和高死亡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預后。因此,準確地評估肝癌患者預后狀況,并對患者盡早采取合理干預措施,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SPINK1也稱為腫瘤相關胰蛋白酶抑制劑(TATI)或胰分泌胰蛋白酶抑制劑(PSTI),位于5q32染色體上,約7.5 kb長,包含四個外顯子,是由56個氨基酸組成的分泌肽,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多種胰腺絲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與炎癥、細胞增殖以及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SPINK1與EGF結構相似,可與EGF受體相結合,激活EGFR/PI3K/Akt 信號轉導通路來參與EMT的發(fā)生[8]。同時,SPINK1與EGFR協(xié)同通過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促進大鼠正常肝細胞株的增殖或癌細胞株的增殖、遷移和侵襲,并調控甘氨酸、絲氨酸等代謝通路;也可通過MEK-ERK通路下調上皮鈣黏蛋白,導致EMT,進而促進惡性腫瘤轉移[9]。既往研究證實,敲除SPINK1蛋白可降低惡性腫瘤浸潤及轉移[10]。研究發(fā)現(xiàn),SPINK1可促進人肺腺癌細胞的增殖,且SPINK1表達升高與患者預后不良有關[11]。本次研究顯示,肝癌患者血清SPINK1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肝癌治療后血清SPINK1水平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SPINK1與肝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與Zhu等[12]報道相一致。SEMA-3B是一種分泌型蛋白質及腫瘤抑制基因,是在氨基末端含有高度保守的Sema結構域的分泌分子,其可與多種細胞表面受體如神經纖毛蛋白、叢狀蛋白相結合,參與神經元軸突導向的負向調控,并促進細胞遷移、腫瘤生長,也可競爭性地抑制VEGF促進腫瘤血管生成的功能。同時,SEMA3B作為一種腫瘤生長抑制劑,在致癌過程中,SEMA3B功能喪失可導致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微環(huán)境細胞以及腫瘤細胞本身中SEMA-3B表達的降低可能會增加惡性腫瘤的侵襲性[13]。研究表明,SEMA-3B作為抑癌基因,可通過抑制細胞增殖和誘導細胞凋亡等方式抑制胃癌、乳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生長[14]。Dziobek等[15]報道稱,SEMA-3B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呈現(xiàn)低表達,與子宮內膜癌變密切相關。Li等[16]報道稱,肝癌患者血清SEMA-3B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與本次研究相一致。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肝癌患者預后不良組血清SPINK1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血清SEMA-3B水平低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血清SPINK1、SEMA-3B水平變化與肝癌患者的預后不良密切相關。嚴榮榮等[17]報道稱,肝癌患者血清SPINK1水平明顯升高,并對肝癌患者的短期不良預后有較高預測價值。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示,血清SPINK1升高和SEMA-3B降低是肝癌患者不良預后的重要危險因素,說明入院時患者血清SPINK1值越高、SEMA-3B值越低,患者死亡風險越大。淋巴結轉移及TNM分期較高的患者通常腫瘤惡性程度較高、侵襲性強、容易發(fā)生轉移,患者預后越差[18]。本研究發(fā)現(xiàn),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結轉移是肝癌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ROC曲線示聯(lián)合檢測血清SPINK1、SEMA-3B預測肝癌患者不良預后的AUC為0.901,均高于單獨檢測,提示聯(lián)合檢測血清SPINK1、SEMA-3B對評估肝癌患者的預后狀態(tài)有較高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肝癌患者的血清SPINK1水平升高和血清SEMA-3B水平降低,血清SPINK1升高、 SEMA-3B降低是肝癌患者預后不良的重要危險因素,而二者聯(lián)合檢測對預測患者的不良預后有較高臨床價值,可以作為肝癌患者術前評估的參考指標。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樣本量較少,且為單中心研究,隨訪時間也較短,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后續(xù)還需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前瞻性的數(shù)據(jù)加以研究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