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公主、王子在歷經波折后共結連理的童話故事,兒時的我總會想:原來歐洲不僅有很多國家,還有許多公主與王子。王子為什么總是這么容易愛上公主?一個國家的王子成天跑到其他國家閑逛,難道沒有其他事做嗎?
光是《睡美人》中,就有不少王子為了進入城堡不惜翻過火墻、越過荊棘,這些“王子”到底是從哪兒來的?《白雪公主》中騎著駿馬的王子,又是怎么恰巧遇上吃了毒蘋果而昏睡在水晶棺里的白雪公主,甚至吻了她的?王子們?yōu)楹尾粓允卦谧约旱膰遥┧笥谏种心兀?/p>
以前的歐洲與現在不同,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小國。舉例來說,“三十年戰(zhàn)爭”結束之后,1648年的德國,便有300多個小邦國。
而中世紀的歐洲并非只有“王”才能統(tǒng)治國家,貴族和騎士同樣可以成為地方領主,統(tǒng)治自己的領土。封建社會中,根據統(tǒng)治者的階層不同,其領地也各有不同的名稱,國王統(tǒng)治的就稱作“王國”,公爵統(tǒng)治的稱為“公國”,伯爵統(tǒng)治的則稱為“伯國”。統(tǒng)治者的兒女全都是王子和公主。
對小國來說,繼承者太多也是個問題。如果把領土劃分給每個繼承者,國力就會削弱,因此只有一位王子能夠繼承王位,其他王子則必須想辦法開拓自己的人生。
“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身為父母的國王與王后當然也會擔心其他王子的未來,有的國王還會替王子安排圣職工作。為什么會選擇圣職工作呢?這是由于擔任圣職工作可以擁有領土,收入通常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坦白說,就等同于貴族。
還有一部分厭倦宗教生活的王子,以其叱咤風云的武力,被其他的大國雇為雇傭兵隊長,靠實力占領瀕臨崩潰的國家,成為地方領主。
但其實還有更快、更安全的方法,就是和鄰國即將繼承王位的公主通婚。既然無法成為繼承王國的長子,那就靠著婚姻獲得屬于自己的王國。為了找到條件優(yōu)質的公主,王子們會前往鄰國的皇宮上演甜蜜求婚記,或是展現自己的英勇威武之姿。如果無法遇上待字閨中的公主,他們也會向富有的貴族寡婦求婚。
除此之外,中世紀騎士修煉的方法之一便是體驗“流浪騎士”的生活,這成為王子們在外漂泊的另一個原因。身為國王之子,到達一定年紀后,就會因修煉而離開父王的城堡,成為其他騎士手下的侍從。
等修煉到一定的程度,他們會開始冒險旅程。當然,他們不像小說中的騎士那樣需要與巨龍廝殺、與邪惡法師戰(zhàn)斗,現實中的他們是靠著參加騎馬比賽來獲取獎金,或是參與戰(zhàn)爭來獲得戰(zhàn)利品。概括來說,他們的目的就是——討生活。
在背井離鄉(xiāng)尋求婚姻的騎士候選人中,找不到合適對象的人不在少數,花了30年才找到合適人選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中世紀的騎士們直到中年才與年輕貌美的少女結婚,絕對事出有因。
童話故事中流浪的王子,其實就是身為次子或排行更靠后的王子,他們在流浪騎士的生涯中,尋找著自己的另一半。
相反,只有獨生公主的王國,情況又如何呢?
在工業(yè)革命以前,除了農業(yè),沒有太多產業(yè),因此確保農耕領土及農耕者,是保全國家最重要的事。此外,掠奪戰(zhàn)利品是另一項普遍的經濟活動。在戰(zhàn)爭頻仍的情況下,國王只能帶領騎士們參與實戰(zhàn),因此對只有獨生公主的王國而言,缺少了繼位的王子便代表軍隊無人領導,國家就會受到鄰國的威脅,所以擁有一位戰(zhàn)力強大的女婿非常重要。
正因為如此,他們通常會舉辦比武大會,選出報名者中最勇猛的騎士與公主結婚。像故事中那種充滿戲劇性的情況并不常見,現實情況大多是在周全的政治算計下,達成最完美的政治通婚。
不想失業(yè),就想辦法和公主結婚吧!
這些在外東轉西晃的王子,大多是因“相信命運”,被祖國驅趕而背井離鄉(xiāng)的年輕騎士,手邊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將來可能會面臨失業(yè)的他們,生存下去最佳的方法就是與鄰國的獨生公主結婚,繼承岳父的王國,與公主成為共同統(tǒng)治者。
王子們想要讓公主對他一見鐘情,就必須具備三寸不爛之舌、良好的紳士禮儀,甚至要將騎士精神修煉得渾然天成。就算躺在水晶棺里的白雪公主不是他們的菜,比他們老100歲的睡美人已經100年沒刷牙,他們還是會強忍著與她接吻。聽起來很可憐吧?不過,這就是少女們幻想中的“白馬王子”的真實處境。
經濟情況不好、公主又較多的國家,很難在公主出嫁前為她們準備好嫁妝。為了國家安全著想,國王通常只會把巨額的嫁妝投資在長女身上,讓她與同盟國的王子或國王進行政治聯姻。至于其他公主,大部分會被送去修道院度過余生。
公主們是不被允許有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的,她們無法與平民自由戀愛、共結連理。國王送其他公主至修道院的好處,除了國家不必為籌措嫁妝傷透腦筋,另一方面也能杜絕未來的女婿與外孫爭奪王位繼承權,進而危害國家安全。
在《美人魚》一書中,與王子結婚的鄰國公主,原本也逃不掉在修道院度過余生的宿命。然而幸運的她,剛好遇見被美人魚救上岸的王子,因而有機會離開修道院。
歐洲有許多關于修女墮落的故事,例如花花公子唐璜、卡薩諾瓦與修女間的丑聞。但嚴格說來,她們并不是墮落的修女,而是被強迫做出犧牲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