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不圓萬家圓”,每到春節(jié),軍人、軍嫂就更懂這句話背后的情懷。
我的先生蘇號然2010年從軍校畢業(yè)分配至新疆某部,直到2018年調到駐湖北武漢某部前,他每一個春節(jié)都是在軍營度過的。
2017年是我們新婚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我從武漢到他戍邊的邊陲小村過年,這段往事至今仍歷歷在目。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中國人對過年的執(zhí)著歷久不變。在家時,每到春節(jié),老媽提前好幾天就忙活開了,蒸煮烹炸、煎燒鹵燉,年的味道就在這熱氣騰騰里洋溢出來。想到先生常年離家在外,過年仍要獨飲邊疆風雪,以忙碌沖抵心中對家的思念,我就感到特別心疼。那天,我突然生出一個想法:“走!去找他!這一次一定陪他在軍營好好過個年。”
說走就走,一切準備就緒。1月20日,經過5個小時的飛行,再換乘3個小時的出租車,我終于在次日凌晨4點抵達他所在的連隊。
深夜的村莊闐寂無人,天上紛紛揚揚地飄著雪花,先生站在連隊大門口迎接我。見我下車,他打著手電筒跑過來一把抱住我,用厚厚的軍大衣裹著我往回走,那情景好像電視劇里的一幕,邊疆的漫天風雪都成了浪漫溫情的點綴。
先生時任連隊主官,逢年過節(jié)他都在戰(zhàn)備值班,我來后他依舊連軸轉,連陪我買年貨的時間也沒有。我便提出自己去附近市區(qū)內的超市“打年貨”。一開始,他嘟嘟噥噥地不同意:天氣太冷、冰天雪地道路難行、你從未在這里獨自外出、去趟超市要耽擱一整天……他舉出一堆理由,但沒有一條能夠說服我,我既然來了,就一定要讓他過一個儀式感滿滿的年!
超市里人頭攢動,我眼花繚亂:鮮花得來點兒,水果也得有,花花綠綠的糖果更不能少!還有窗花、福字、春聯(lián)……沒有這些,還叫過年嗎?我提著滿滿兩大包年貨從超市走出來,在零下二十幾度的嚴寒中等候唯一一趟回連隊的公交車,凍得臉生疼。
回到家屬房里緩了好半天,身體才暖和過來,我趕忙找了一個空塑料瓶把花插進去,放在暖氣邊。花慢慢昂起頭,一點一點散發(fā)出芬芳。
先生回來了,先是饒有興趣地看花,我指點著告訴他:這是康乃馨,這是白百合,這是滿天星……話音沒落,他卻像個孩子一樣去翻購物袋,剝了一顆彩蛋巧克力放進嘴里,腮幫子都鼓起來了。在我的指揮下,他一邊收拾東西,一邊感嘆:“哇,這才是過年啊!”
晚上,我挽著他的胳膊在連隊的院子里散步,看到連隊家屬區(qū)里幾乎所有的窗戶都亮著燈。這是我從未見過的風景——軍嫂們從天南地北不同地方趕來,聚集在這里,陪著自己的愛人過年。雖然只是一個臨時的住所,但此刻每一扇窗戶里都充滿著家的溫暖、年的味道。
那個春節(jié),我們就在連隊里安然度過。連隊依然忙碌,警備鈴一響,官兵馬上回歸戰(zhàn)位。忙碌之余,來檢查工作的上級領導挨家挨戶慰問探親軍屬,軍嫂們帶著孩子和戰(zhàn)士一起包餃子,參加新春聯(lián)歡……滿滿的難忘回憶。
如今,我和先生結束了兩地分居,但我總難忘那次在軍營過年的情景,細細回味:雖然簡簡單單,但只要有愛,日子在哪里都一樣有滋有味。
(作者丈夫單位:空軍某學院)
編輯/貢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