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對千夫指,回眸一笑百媚生”“江州司馬青衫濕,宣城太守知不知”“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網絡上流行把一些“前言不搭后語”的詩句湊到一起增加喜感,這種形式在文學上是有大名的,叫“集句”,是古人的雅好。不過,古人集句可不是為了搞笑,更不是抄襲,而是一種嚴肅的創(chuàng)作。不信?請看——
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王安石是集句詩的首創(chuàng)人,非常擅長用前人現成的詩句集合成詩,最長可以達到一百聯(lián)。他創(chuàng)作了一首《梅花》集句詩,是詩中佳作——“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边@四句詩全部來自唐人,湊到一起卻渾然天成,仿佛出自一人之手。由此可見王安石不僅博聞強記,而且有極高的文學修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
除了集句詩《梅花》,王安石的一個巧對也非常有名。南朝謝貞曾有一句著名的詩“風定花猶落”,被認為無人能對,然而王安石卻巧妙地對之以“鳥鳴山更幽”,被沈括認為動靜相宜,對得非常好,這句詩就出自南朝王籍的著名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從王安石之后,很多詩人都做過集句詩。如宋代大文豪蘇軾貶謫黃州時,曾作過一首著名的《南鄉(xiāng)子·集句》:“悵望送春杯(杜牧)。漸老逢春能幾回(杜甫)。花滿楚城愁遠別(許渾),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劉禹錫)。吟斷望鄉(xiāng)臺(李商隱)。萬里歸心獨上來(許渾)。景物登臨閑始見(杜牧),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边@首詞集杜牧、杜甫、劉禹錫、李商隱等唐代詩人的名句為一身,“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心中塊壘”,雖是個大雜燴,卻如同己出,毫無違和感,可以說是集句界的名作。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不僅是集句愛好者,還是杜甫的粉絲,單單是來自杜甫的集句詩,他就創(chuàng)作了200多首。比如《襄陽第五》:“十年殺氣盛,百萬攻一城。賊臣表逆節(jié),胡騎亦縱橫?!边@首詩全部由杜詩集成,抒發(fā)的卻是文天祥自己的憂國之情,雖不是原創(chuàng),卻與原創(chuàng)有相似的情懷。
◆ 小王跟小李打架,小李不敵后撂下狠話:“今天放學讓你找不著回家的路!”放學后,小王惶恐不安地看到小李迎面奔來。只見小李迅速伸手,奪下小王的眼鏡就跑了!
◆ “爸爸,我今天還想喝昨天你做的黑芝麻糊,里面有面皮的那種?!卑?!為了不破壞在兒子心中的美好形象,我決定今天還把湯圓煮破。
◆ 在游樂場玩了一天,發(fā)現人類的游樂形式只有三種:原地打轉、大起大落、原地打轉并大起大落。
◆ 唐僧師徒路過一個村子,村子里有個妖怪,悟空問是什么妖精,村民說:“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他每次都把村莊洗劫一空?!卑私湫Φ溃骸霸瓉硎窍唇倬 ?/p>
◆ 上數學課實在聽不下去了,趁老師轉過身寫板書的時候,我把課本卷成望遠鏡去觀察班里的同學。結果在望遠鏡里,和老師對視了。
◆ 老媽說話雖然言簡意賅,卻總能一語驚醒夢中人。比如,今天早上她對我說:“快起床!”
◆ 學校食堂一個個子很高的男生端著一碗湯從我面前經過,人很多很擠,我離碗很近,我怕湯灑我身上,所以我就喝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