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玲 江蘇省南通市通師二附紫東南苑幼兒園
幼兒生命教育是指以 3—6 歲幼兒為教育對象,從對生命本質(zhì)的探求開始,讓幼兒認識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價值,培養(yǎng)一顆感恩的心,勇敢面對挑戰(zhàn),努力關(guān)注并照顧自己、他人和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渺小與脆弱。習近平總書記親赴武漢視察疫情時提出了“要把人的生命和安全擺在至高無上位置”的重要思想?!?—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也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笨梢姡瑢τ仔〉膬和_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生命不僅僅是人類所獨有的,還應該要融入自然、社會、人文的思考,要用更為立體的視角去理解生命,敬畏生命。我所在的幼兒園在“幼兒生命教育”研究領(lǐng)域,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為幼兒生命教育注入了新的思考,努力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綻放。
幼兒一日生活中,觀察是最常見的活動之一。幼兒園,更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廣博與頑強,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一切有生命的物體或現(xiàn)象都會成為幼兒的觀察對象。觀察活動既可以幫助幼兒獲得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更是幼兒了解生命的方法之一。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戶外活動時,孩子們被一陣陣清香吸引。循著香氣尋找,孩子們來到桂花樹下?!肮鸹ㄊ屈S色的。”“桂花是小小的。”“桂花很香?!薄肮鸹浜酶撸ь^才看得見?!薄@是孩子們觀察后得到的直接經(jīng)驗。
“桂花樹幾歲了?”“桂花樹有多高呀?”“幼兒園里有多少棵桂花樹?”……孩子們提出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和生命有關(guān)。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查閱資料,嘗試測量,環(huán)繞幼兒園逐一點數(shù)并記錄,獲得了答案。
小朋友們在桂花樹下鉆來鉆去,一不小心碰到了桂花樹干,“哇!下桂花雨啦!”“桂花雨”落在孩子們的頭上、手上、腳上,落在衣服上,鉆進領(lǐng)口里……他們有的蹲下來,小心翼翼地拾起地上的桂花,生怕捏壞了;有的踮起腳尖,伸長胳膊想要將小花朵送到樹媽媽身邊……“小花朵掉落了,是不是就死了呢?樹媽媽一定舍不得吧!”他們幼小而善良的心里滿是不舍與愛惜。是啊,花開花落,都是生命的色彩。孩子們就在這樣的觀察活動中,初步了解生命。為了讓桂花樹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存在,教師和孩子們還一起給桂花樹制作了二維碼名片,讓桂花樹的美麗與精彩一直綻放!
朝花夕拾,春種秋收,種植活動為幼兒打開了探索自然的大門。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種植活動這一課程資源來引導幼兒在大自然中游戲和學習,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
有這樣一段優(yōu)美的散文詩:“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撒下一粒種子,便種下一份希望。夏天是耕耘的時節(jié),流下一道汗水,便灌溉一份守望。秋天是收獲的光陰,捧起一籃果實,便舉起一份歡喜。冬天是孕育的季節(jié),飄下一片白雪,便帶來一個春季?!币荒晁募?,春夏秋冬,教師和幼兒從播種到收獲,經(jīng)歷了一個又一個四季,這個過程承載著希望、守望、歡喜和重生。
不久前,孩子們讀到了繪本故事《小種子》,一粒種子發(fā)芽、長大、凋謝、繼續(xù)生長的一系列過程吸引著孩子們,那是生命歷程的展現(xiàn)。春天悄然而至,由“種子”引發(fā)的向日葵種植活動,在孩子們心中都“種下”了期待和生機。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天照料,悉心呵護,伴隨著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孩子們也在自己的實踐中逐一找到答案。如:“曬干的向日葵種子會發(fā)芽嗎?”“如何保護向日葵苗?”……當向日葵逐漸長大、開花、結(jié)果,我們也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向日葵對我微微笑”“我和向日葵比身高”“收瓜子”“剝瓜子”……在感受與見證向日葵生命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也獲得了自己的成長。孩子們不懼驕陽、學習照料,在田間勞作中親近自然,強健身心;在合作探索中觀察實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欣賞自然中感受生命、探尋生命,靜待生命綻放。
飼養(yǎng)活動是幼兒園的重要課程之一。飼養(yǎng)活動既能讓幼兒直觀地感受生命的存在、生長與變化,體驗生命的多樣性,更能喚醒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更好地認識世界,還能引發(fā)幼兒對生命的關(guān)愛之情。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隨著情境主題活動“小雞出殼”的逐步展開,班級中迎來了可愛的新成員——4只毛茸茸的小雞。這幾個小家伙初到班級,是那么小、那么弱。孩子們每天圍在小雞旁邊仔細地觀察著,積極地討論著,他們的小腦袋里產(chǎn)生了很多疑問:“小雞喜歡吃什么呀?”“它們冷不冷???”“它們要睡覺嗎?怎么睡的呀?”……
孩子們不僅討論,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關(guān)愛這4只可愛的小雞。
1.關(guān)心小雞的“吃”。
從一開始的一點點小米和水,到后來嘗試著給小雞喂不同的食物,漸漸地,小雞們一天天長大。孩子們發(fā)現(xiàn)小雞的食量增大了,菜葉、小蟲、米飯、小蝦、肉末……食物的品種日漸豐富。有一天,孩子們發(fā)現(xiàn)一只小雞有點萎靡不振,而且也不愿意吃東西了,向保健醫(yī)生請教了之后知道這只小雞可能是受涼感冒了。怎么辦呢?孩子們想了各種辦法,最后在保健醫(yī)生的指導下摘了些韭菜葉子撕碎了喂給小雞吃,并且多帶小雞曬太陽。第二天,小雞就恢復了精神。孩子們知道了,原來韭菜對小雞還有治療感冒的作用呢。
2.關(guān)心小雞的“住”。
小雞剛剛來到班級時,住在一只小小的箱子里。孩子們發(fā)現(xiàn),小雞每天要大便會污染箱子。于是,就在箱子底部墊上了報紙,每天更換。隨著小雞漸漸長大,原來那個小小的紙箱子顯得很擁擠了,于是,孩子們在家長的支持和幫助下,給小雞換了新的雞窩。紙箱越來越大,到最后,變成了一個大大的雞籠。為了方便小雞隨時喝水,孩子們還在雞籠里裝上了盛水的容器和專門放食物的容器,這樣避免和小雞的糞便混在一起,更加衛(wèi)生,保證了小雞的健康。
3.關(guān)心小雞的“行”。
孩子們不放心將小雞夜晚留在幼兒園,于是,大家輪流帶小雞回家。小雞有時是跟隨小朋友步行的,有時是乘坐家長的電動車的,還有時會坐著私家汽車回去呢。孩子們陪伴著小雞的每一天,日出來園,日落回家,成了幼兒園一道生動有趣的風景線。
4.建構(gòu)小雞運動場。
除了生活上關(guān)愛小雞,孩子們還希望小雞更健康、更快樂!他們自發(fā)生成了新的游戲:建構(gòu)小雞運動場。孩子們希望能給小雞一個更大更廣闊的運動場地,但是又不敢讓小雞到處亂跑。于是,經(jīng)過討論,孩子們用紙板、牛奶罐、奶粉桶、紙盒等多種材料給小雞搭建了一個帶圍欄的運動場??粗‰u自由自在地在運動場上游戲,孩子們別提多快樂了。是啊,當我們帶著善與愛去對待每一個生命時,生命一定會回報給我們同樣的善與愛!
節(jié)日活動是一種很特殊的文化資源,既是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又是重要的社會生活,有效利用節(jié)日活動是進行文化傳承的重要教育途徑,也是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的特殊課程資源。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是對幼兒開展生命教育的良好時機。清明節(jié)帶幼兒制作菊花,參加祭祀掃墓,了解祭奠儀式;端午節(jié)組織小朋友包粽子、掛香包、賽龍舟;國慶節(jié)舉行一場盛大而莊嚴的升旗儀式,緬懷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春節(jié)和幼兒一起剪窗花、貼春聯(lián)、包餃子……節(jié)日來臨時,教師和幼兒一起講傳統(tǒng)文化故事,欣賞傳統(tǒng)文化短片,唱童謠、做手工,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幼兒的健康與安全一直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幼兒生命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我園設(shè)置了每周一為“安全健康教育日”。每周一上午,各班教師會擬定主題,組織開展“安全健康教育活動”,例如:“不跟陌生人走”“不擠不搶好朋友”“上下樓梯要注意”“危險的小圓珠”“咬人的電”“吃人的縫隙”“迷路了怎么辦”“安全使用小剪刀”……
除此以外,幼兒園還定期開展各種安全演練活動,如:“消防零距離,安全伴童行——11.9消防安全撤離演練活動”“校車安全應急疏塞演練活動”“反恐防暴突發(fā)事件處置演練活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9.18防空襲疏塞演練活動”“新冠病毒我不怕”“地震避險演練活動”等。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提升了安全保護意識,掌握了自我保護的方法,懂得了珍惜生命、保護生命的重要性。
我園園本課程中結(jié)合三八婦女節(jié)開展了“媽媽,我愛您”主題教育活動;結(jié)合“九九重陽節(jié)”開展“爺爺奶奶,我愛你們”主題教育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教師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幫助幼兒理解生命的傳承,激發(fā)幼兒愛家人的情感。
教師根據(jù)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開展了主題活動,幫助幼兒認識病毒,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正視和理解因感染病毒而死亡的現(xiàn)象,知道要保護自己的生命,更要感恩那些為救治患者付出辛勤勞動的醫(yī)護人員。
我園有兩位準媽媽老師,她們抓住自己懷孕的契機,在班級中開展了“媽咪寶貝”主題活動,和幼兒一起探索生命的“奧秘”。幼兒從觀察老師肚子的變化到“新生命的誕生”,直觀而又驚喜地走過了一段充滿愛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幼兒感受著母親的偉大和無私,懂得了體諒和照顧他人。他們將愛充盈在幼小的心田,懷揣著感恩之心讓生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