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祥
(臨夏回民中學 甘肅 臨夏 731100)
體育特長生又稱為高水平運動員招生,主要是指經過教育部門批準的招生高效結合該校高水平運動隊項目的建設需求,推進素質教育,從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的學生中特招有體育項目特長,且又符合高等學校年度招生工作規(guī)定的學生。體育特長生的招生辦法包括單考及統(tǒng)考兩種形式。體育特長生在高考中需要通過文化考試及專業(yè)項目考試兩種,招生學校組織單獨考試的考試科目不得少于三門,語文、數(shù)學、外語為必考科目。考核標準不得低于高級中等教育畢業(yè)考試的要求。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有效地強化體育特長生訓練效果的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高中體育特長生是普通高中一個特殊的集體。絕大多數(shù)學生有身體素質好、活潑好動、對文化課的學習缺乏熱情、學習成績不理想等等特點。這類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往往表現(xiàn)為過于自信或缺乏自信,具體表現(xiàn)為拼命訓練,不太注重文化課的學習。與傳統(tǒng)文化課相比,專業(yè)課的教學和管理是一件新的事情,是一項新的挑戰(zhàn),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要想更好地應對這一挑戰(zhàn)且順利完成體育特長班的文化教學和班級管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現(xiàn)階段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特長生訓練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著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成果和考試成績。具體的問題表達為以下幾個方面:(1)體育特長生訓練中的不當認知:體育學科看似是一門輕松的課程,多數(shù)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往往表現(xiàn)為較為輕松的玩耍,加上學校管理層面設置課程較為隨意,部分學校甚至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霸占”體育課程的方式進行調課換課,縮短了體育課程。高中體育特長生屬于普通高中中特殊的存在,這類學生在訓練中未能很好地認識到體育訓練的重要性及意義,對于體育教學的認識停留在較為淺層的階段,影響了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質量,使得體育特長生的訓練積極性不斷下降。應試教育下,素質教育教學理念未有實質性的突破,學生的升學壓力較大,文化課占用了學生大多數(shù)的時間,學生未能以足夠的精力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甚至家長認為走體育特長生這條路并不十分穩(wěn)妥,認為沒有必要進行過度的體育鍛煉,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觀意識和興趣,不利于體育訓練效果的提高;(2)體育訓練中缺乏系統(tǒng)和科學的訓練計劃:當前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體育特長生訓練中,教師需要對時間進行系統(tǒng)性的調和及優(yōu)化,但結合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教師未能科學合理的安排及分配時間,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未能重視給予學生更多休息的時間,也缺乏相應的精力和耐心重視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以至于教師在安排體育特長生訓練時時間存在不科學、不合理的問題。實際上這也是訓練欠缺科學性的表現(xiàn),使得訓練教學的過程中訓練與休息時間失衡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未能科學合理的安排體育訓練計劃,嚴重影響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效果;(3)高中體育教學的特長生教學中訓練執(zhí)行力不高:普通高校的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多數(shù)體育特長生認為文化課已然不重要,只要每天積極進行運動訓練即可獲得預期的考試結果,使得多數(shù)體育特長生對文化課的學習產生了排斥及厭惡的心理,繼而影響了學生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和興趣。這種現(xiàn)象導致教師在布置體育運動訓練任務之后體育特長生敷衍了事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完全未能按照教師布置的訓練計劃進行學習和訓練,執(zhí)行力較差,缺乏準確和科學化的價值理念,久而久之導致學生體育訓練的態(tài)度較為散漫,影響和限制了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特長生訓練效果的提升與發(fā)展;(4)體育特長生訓練計劃缺乏針對性:在高中體育課堂的體育特長生訓練學習過程中,教師未能結合體育特長生的實際情況、身體素質、體育基礎等等制定個性化的訓練目標及設計針對性的訓練計劃,使得高中體育特長生訓練學習中多數(shù)學生無法適應統(tǒng)一的訓練計劃,導致部分體育特長生在訓練中的突破較小,難以很好地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強化自身的體育訓練效果,影響和限制了體育特長生全面素質的發(fā)展及體育成績。
當前,在高中體育教學的體育特長生訓練教學中影響訓練效果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學校層面、家庭層面及學生層面等方面。首先,學校層面:由于體育訓練與文化課學習都需要依靠教師的引導和帶領得以完成。因此,學校制定訓練計劃的科學性會嚴重影響體育特長生的高考成績及終身發(fā)展,但學校由于教育教育體制的限制和影響,學校未能重視引導學生構建科學正確的價值理念,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提供給體育特長生適合及合理的教學訓練計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體育訓練學習,使得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及專業(yè)水平處于較低的水平中。另外,學校在訓練體育特長生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強化相應的監(jiān)督管理力度,無法很好地通過監(jiān)督引導幫助體育特長生構建科學合理、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訓練意識,促使高中體育特長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及體育技能難以得到顯著提升與發(fā)展;其次是家庭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shù)的體育特長生都不是因為自己喜歡體育而選擇做一名體育特長生的,他們往往是由于自身擁有某項特殊的體育技能、高考無望等轉而無可奈何的選擇體育學習。實際上,大多數(shù)體育特長生的家境較為殷實,其學習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和精力未能全身心的投入,而是將時間和精力過度放在游戲、交朋友及網絡上,影響了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發(fā)展,影響了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效果,很難提高體育特長生的專業(yè)水平;最后,是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中無法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目的,大多數(shù)學生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這種學習狀態(tài)在認知程度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特別是對于體育特長生來說,其選擇體育特長的學習途徑是為了考上更好的大學,但這條道路較為特殊且難以達成。多數(shù)體育特長生未能清晰全面地對自身未來進行規(guī)劃和明確,大部分是為了上大學而不得不進行體育運動訓練,這種現(xiàn)象極易導致學生體育運動訓練積極性較低、急功近利等問題的出現(xiàn),均不利于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訓練效果的提高。因此,在高中體育特長生訓練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以上影響因素及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和創(chuàng)新體育訓練的教學措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及進步。
在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體育特長生由于長時間開展體育訓練,文化課的學習水平較為欠缺,使得體育特長生的文化考試成績較低。長時間以來,體育特長生大多數(shù)都不喜歡學習文化課程,且文化基礎較差,甚至部分學生對文化課程產生厭惡及反抗的心理。為了更好地改善這一教學現(xiàn)狀,教師應在安排體育教學中的體育特長生訓練時,應始終把握好文化課程與運動訓練之間的和諧和平衡發(fā)展,確保學生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探究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對于文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在高考中獲得顯著的高考成績,為學生的體育訓練學習效果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學校在選出體育特長生之后應定期對學生實施文化教育,始終向體育特長生強調文化課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價值,在安排體育特長生的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應將體育訓練的設計達到標準和要求即可,無需整日的通過額外的訓練強化學生的運動能力,最大程度上保障學生的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促使學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化課及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去。最后,學校還應結合體育特長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促使體育特長生能夠充分地認識到自身與統(tǒng)考生之間的區(qū)別。設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更好地促使體育特長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文化課程的學習探究中去,強化體育特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心,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績。
在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樹立適合體育特長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更好地提升體育特長生訓練的效果,發(fā)展和培養(yǎng)體育特長生的綜合學習及體育核心素養(yǎng)。在實際的體育特長生訓練教學中,教師應多給予體育特長生鼓勵和支持,創(chuàng)新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為學生主動參與到一些國家級別的體育競賽項目中去,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xiàn)狀,促使體育特長生在實際的體育運動訓練中能全面整體的認知到自身的發(fā)展,使得體育特長生能全面了解和掌握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方便學生能在后續(xù)的體育訓練中能針對性的自我強化和改善,提升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特長生的學習效果及有效性。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結合體育特長生的學習需求開展科學合理的適合體育特長生訓練的課程與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運動訓練中能積極主動地溝通互動,強化體育特長生科學合理的體育意識,給予體育特長生豐富及不同的學習體驗及感受,促進體育特長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與進步,強化學校對于體育特長生的培養(yǎng)重視程度。
在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中,教師為了更好地提高體育特長生的運動訓練教學效果,教師應對教學訓練模式進行豐富和創(chuàng)新,以便更好的強化體育特長生的學習能力及運動技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轉變以往機械性訓練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出發(fā)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下能激發(fā)起自身的運動訓練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促使體育特長生在體育運動訓練中得到相應的訓練成果及提升。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游戲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實踐對練教學法、針對性教學情境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不同的體育學習體驗和感受,促使學生在體育訓練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激發(fā)自身的運動潛能及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運動知識點及實踐體育訓練能力,以此達到預期的體育運動訓練目的和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和發(fā)展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及體育運動積極性,全面強化體育特長生的進步與發(fā)展。
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體育素養(yǎng)各異、體育基礎不一、體育學習興趣不一的體育特長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及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能差異、運動特點等為體育特長生制定科學合理、個性化及階段性的體育運動計劃。最大程度上激發(fā)體育特長生的運動積極性,促使體育特長生在特定的階段中能強化自身的運動意識及學習興趣,通過分層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體育技能得到顯著發(fā)展。如在進行“短跑”的體育運動教學中,教師應轉變以往短跑教學中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應始終遵循體育特長生的差異及需求設計分層次及階段性的競賽策略。針對天賦型的專業(yè)學習的體育特長生應設置難度較高的短跑競賽,要求其在短跑競賽中能最大程度上發(fā)揮自己的運動優(yōu)勢及積極性,更好地促使體育特長生得到運動技能方面的提升與發(fā)展。針對運動技能中等的體育特長生應設置難度適中的短跑競賽,要求其在短跑競賽中能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更好地以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強化自己的運動技能。對于運動技能較差的體育特長生應設置難度較小的短跑訓練計劃,要求其在階段性的短跑訓練中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發(fā)展與提升,更好地為短跑競賽的實踐運動強化自身技能。
在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中要想更好地提升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效果,教師應科學合理地對體育運動項目進行設置和布局,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確保體育運動訓練適應體育特長生的承受能力,避免過度訓練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體育特長生的興趣愛好,科學合理地設計訓練項目及內容,促使學生提高對運動訓練的興趣和積極性,最大程度上調動體育特長生的訓練積極性。此外,教師應定期考核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情況,重點重視體育特長生體育能力的發(fā)展情況,結合體育特長生訓練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優(yōu)化對策。適量地增加體育訓練強度,保證體育運動訓練的強化能更好的符合體育特長生的發(fā)展及需求,給予體育特長生足夠的重視和尊重,結合體育特長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體育訓練優(yōu)化方案,強化體育特長生的體育運動水平,優(yōu)化體育特長生高考時的體育成績。
在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實施強化體育特長生的文化水平,創(chuàng)新高中體育教學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積極開展體育特長生的運動訓練教學,因材施教。更好地結合體育特長生的學習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及科學合理地對體育運動訓練進行布局等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提高體育特長生的運動技能及體育運動水平,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整體上提高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水平,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