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培
(中國石化華東油氣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江蘇南京 210011)
溱潼凹陷西斜坡勘探程度較高,已進入隱蔽油藏勘探階段,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油藏均以巖性及巖性-構造復合型為主。溱潼凹陷西斜坡阜三段為主力儲層,發(fā)育三角洲前緣沉積,巖相以薄層砂泥巖互層為主,鉆井及油氣成藏分析表明,阜三段在西斜坡高部位剝蝕區(qū)發(fā)育由剝蝕線控制的地層型油藏,但由于剝蝕區(qū)阜三段地震反射強度弱,地震數(shù)據(jù)很難準確追蹤剝蝕點位置,剝蝕線刻畫精度差[1-5]。為準確刻畫剝蝕線和研究區(qū)阜三段地層不整合圈閉,本文嘗試通過定性確定剝蝕點與波組關系,利用定量回歸法確定剝蝕量與地層傾角的擬合關系,從而確定剝蝕線位置,刻畫地層不整合圈閉。
蘇北盆地是蘇北-南黃海盆地的陸上部分,位于江蘇省長江以北地區(qū),面積32 800 km2。盆地西鄰郯廬斷裂,北接揚子地塊與華北地塊縫合帶,南靠揚子褶皺系,其形成和演化直接受郯廬斷裂的控制,發(fā)育于白堊紀-古近紀,斷裂的發(fā)育程度控制著沉降中心[6](圖1)。
圖1 蘇北盆地溱潼凹陷位置
溱潼凹陷位于蘇北盆地東臺坳陷東部,東南毗鄰海安凹陷,西北與吳堡低凸起相接。溱潼凹陷為典型的南斷北超箕狀凹陷,近北東向走滑邊界斷裂持續(xù)活動,產(chǎn)生了儲家樓、時堰、俞垛、大凡莊、港口等一系列生油次凹,同時發(fā)育有臺興-殷莊、邊城-北漢莊等繼承性隆起,形成了隆凹相間的構造格局。
溱潼凹陷西斜坡阜三段物源主要來自于北東方向,儲層自北東向南西逐漸減薄,順物源方向,相帶呈現(xiàn)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遠砂壩逐漸過渡的特點,在北部近源區(qū)主要發(fā)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部地區(qū)主要為河口壩-遠砂壩微相,而研究區(qū)西南部處于三角洲前緣末端,由于在阜三段沉積時期,該地區(qū)具有一定的古隆起背景,受古地貌及湖浪改造的雙重影響,該區(qū)發(fā)育灘壩砂沉積。
溱潼凹陷西斜坡主力儲層為阜寧組三段,阜寧組三段橫向對比性較好,總體厚度180~200 m,縱向分為四個砂組,I砂組為一套砂泥巖互層,砂巖以粉-細砂巖為主(局部含灰質);Ⅱ砂組為一套黑色泥巖夾薄層粉砂巖;III、IV砂組巖性以細、粉砂巖為主[7],單層砂巖厚度一般為1.5~4.5 m。下伏阜寧組二段的暗色泥巖是良好的生油巖(圖2)。
圖2 溱潼凹陷阜三段井柱狀圖
溱潼凹陷斜坡區(qū)鉆井揭示,內斜坡探井地層厚度普遍大于斜坡外部探井,也證實了原始沉積時期繼承性高帶對沉積的影響。而在剝蝕帶內阜三段地層逐漸被剝蝕,至構造高部位全部剝蝕殆盡。溱潼凹陷西斜坡成藏模式發(fā)現(xiàn),油氣由深凹帶經(jīng)輸導斷層運移至西斜坡,繼續(xù)沿阜三段砂體向高部位運移,在外斜坡阜三段剝蝕區(qū),形成由剝蝕線控制的地層型油藏。由于該類油藏受剝蝕線控制,油氣高度低且面積一般較小,準確刻畫剝蝕線范圍是該類油藏描述的關鍵。
溱潼凹陷西部斜坡帶阜三段地層與上覆三垛組地層不整合接觸,地層沿上傾方向逐漸被剝蝕。斜坡帶地層整體變化較快,由于地震反射不清晰以及調諧效應,剝蝕點的追蹤難度大導致剝蝕線刻畫不準確(圖3)。
通過本地區(qū)地震屬性及頻段分析發(fā)現(xiàn),瞬時相位對追蹤連續(xù)性差的弱反射波及極性變化的反射波獨具優(yōu)勢[8-10]。瞬時技術建立在希爾伯特變換的基礎上,瞬時相位只是時間的函數(shù),與能量無關,通過對比來看,瞬時相位剖面與原始剖面相比,超覆點、剝蝕點的位置要準確和清晰得多(圖4)。
圖4 溱潼凹陷西斜坡蔡西地區(qū)瞬時相位地震波形剖面
地震響應特征分析顯示,溱潼凹陷西斜坡阜三段地震波組受三垛組砂巖屏蔽,反射信號弱、多次波影響嚴重。簡單的砂泥巖模型正演結果并不能反映真實的地質情況。本次采用西部斜坡沉積特征建立正演模型:按照阜三段砂泥巖互層特征,上覆三垛組塊狀砂巖,頻譜分析確定溱潼西斜坡地震主頻為25 Hz。
采用本區(qū)域主頻(25 Hz)正演顯示:阜三段Ⅰ砂組地層地震波組受上覆三垛組厚層砂巖影響較大,波組反射較弱,剝蝕點在地震波阻消失處外延;薄層砂地震響應不明確,尤其是砂體較薄及砂體間斷的沉積體,正演結果與模型符合率低、存在穿層等現(xiàn)象。正演頻率提高至40 Hz,對薄層砂體地震響應改善并不顯著,砂層地震波組對應性仍較差(圖5)。正演結果揭示了地震波阻消失點并不代表地層剝蝕點,需要一定量的外延。
圖5 溱潼西斜坡地層正演模型剖面
地層實際剝蝕點與地震反射之間的誤差與地層傾角關系密切,西斜坡25個位置的地層傾角為9.3°~19.7°(圖6)。本次研究通過統(tǒng)計斜坡帶實際鉆井剝蝕量,尋找單位距離剝蝕量與地層傾角的關系。
圖6 溱潼凹陷西斜阜寧組剝蝕線及圈閉分布
西斜坡斷層發(fā)育,不同斷塊內沉積特征差異較大,選取5組同一構造帶鉆井,統(tǒng)計同一構造單元下阜三段剝蝕帶鉆井相對沉積穩(wěn)定帶鉆井的剝蝕量。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相對剝蝕量與地層傾角以及兩井距離相關,剝蝕量和地層傾角以及距離存在正相關(圖7)。通過線性擬合方式,擬合單位距離剝蝕量與地層傾角關系,利用已知井地層厚度,可反推確定剝蝕點位置(表1)。
通過正演結果確定剝蝕點地震響應特征,再通過已知井外推剝蝕線位置,綜合前期地震瞬時相位剝蝕點識別技術,兩者結合追蹤解釋主要反射層,與前期剝蝕線追蹤結果對比表明,剝蝕線整體外延30~80 m,結合油氣成藏分析刻畫一批地層型圈閉,可為油田提供有利的鉆探目標(圖6)。
溱潼凹陷西斜坡阜三段地層向外斜坡逐漸剝蝕,剝蝕區(qū)發(fā)育剝蝕線遮擋型地層油藏。通過正演模擬明確了剝蝕點地震響應關系;利用地震瞬時相位追蹤技術與已知井剝蝕量擬合方法的運用,多手段追蹤刻畫了研究區(qū)阜三段剝蝕點,有效解決了西斜坡阜三段剝蝕點刻畫不準確的問題,刻畫了一批由剝蝕線控制的地層圈閉,為油田提供了有利的鉆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