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墨
《國家地理》創(chuàng)始人亨利·甘尼特曾說過:“如果你已年老,應(yīng)該想盡辦法去一次阿拉斯加;如果你還年輕,請遠離阿拉斯加,因為阿拉斯加的美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宏大,過早經(jīng)歷最美的東西,將使今后的人生索然無味。”
阿拉斯加擁有10萬多個冰川,全世界超過一半的冰川都集中在這里,是一個大型的冰川“秀場”。在全球熱浪襲來的夏天,這里平均氣溫在20℃左右,部分地區(qū)甚至會有極晝現(xiàn)象。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阿拉斯加最著名的冰川當屬冰川灣國家公園,這是探索阿拉斯加的保留項目。因為是保護區(qū),冰川灣每天只允許一兩艘郵輪進入。進入冰川灣,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神奇和美妙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放眼遠眺,盡是一望無垠的藍綠色海水和變幻莫測的天空,低處的山坡郁郁蔥蔥,遠處的山峰白雪皚皚,在陽光照耀下,露出水面的冰山晶瑩剔透,終年不化的冰川猶如藍寶石熠熠生輝,爬上冰面的海獅懶洋洋地曬著太陽,捕魚的海鳥將頭埋進羽毛在冰面上打盹……不得不說這里似乎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為寧靜、安詳、神奇而美好的一片凈土了。正當你享受寧靜與祥和的時候,融化的雪水流到底部,咆哮、沖蝕出洞穴和溝渠,從內(nèi)部將冰川一點點消融。最終,當不斷融化的冰川無法再支撐自己龐大身軀的時候,便“轟”地一聲塌了下來,巨大的冰川落到海水中激起了巨大的海浪,像是一次小型的海嘯。
7月的冰河灣國家公園,僅僅1個小時就可以看到數(shù)十次的冰川崩塌,好像在彰顯大自然的力量。而近距離感受冰川崩塌,連同飛濺的水花、轟隆隆的巨響以及慢慢漂到船邊的冰塊殘骸,震撼難以言表,同時也讓人感到恐懼。這種恐懼并不是害怕被冰川和海浪吞噬,而是來自于對如此美好又壯麗的景觀的留戀。1794年,英國航海家溫哥華乘“發(fā)現(xiàn)”號來到這里時還沒有冰川灣,他所看到的只是一堵巨大的冰墻。1879年,探險家約翰·繆爾來到這里時,這里已經(jīng)是一個美麗的海灣了。如今,冰川的消退比我們想象中的更為嚴重。如果冰川凝結(jié)的速度趕不上崩塌的速度,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這種景象將不復(fù)存在。
2004年,一部名叫《極地特快》的動畫片上映了,它講述了一個堅信圣誕老人存在的小男孩,登上一輛開往極地的火車的奇幻故事。在阿拉斯加,便有這樣一趟在冰天雪地中疾馳的列車。
阿拉斯加最大城市安克雷奇是許多觀光列車的首發(fā)站,比如《極地特快》的原型“極光”號,它由安克雷奇出發(fā)一路北上開往最北端的城市費爾班德斯。這輛古樸的列車是唯一一輛可以在冬天穿越阿拉斯加的列車。古老的列車行駛在冰天雪地中,天地間一片白色,高山、樹木、地面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結(jié)冰的河流光溢彩,透過窗口,經(jīng)常可以看到高大的馴鹿群在林中穿梭,如果運氣好還可以看到狼群。由于臨近北極圈,終點站費爾班德斯也成為阿拉斯加賞極光的最佳地點,這里有美國“圣誕老人村”的稱號。
在夏日,從安克雷奇出發(fā)沿海岸行駛的“經(jīng)典海岸”號列車是旅行者的熱門之選,它也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北美十大最美列車之一。列車沿著軌道在陡峭的山野中行進,原生態(tài)的山體和樹林似乎在向人們講述著數(shù)萬年前的古老故事。這時候,一等座就發(fā)揮了優(yōu)勢:一等座的車廂中玻璃一直延展到列車的天花板上,人們就像坐在一個巨大的玻璃罩中,周圍的美景360度無死角地映入眼中。尤其是臨近西沃德的時候,鐵路分割了山與海,在車廂中欣賞,一側(cè)是崇山峻嶺的原始森林,一側(cè)是平靜廣闊的極地海洋,藍與綠被細長的鐵軌分割,在這條分界線上,人類與大自然進行著不斷的適應(yīng)與融合。
與我國的“大熊貓直播”相似,美國也有個“棕熊頻道”(BearCam),全天候直播阿拉斯加卡特邁國家公園的棕熊畫面。中國有句古話“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在阿拉斯加的卡特邁國家公園,魚與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前往卡特邁國家公園的路途可以說是異常曲折,這里沒有公路,要從安克雷奇出發(fā)坐飛機到卡特邁國家公園附近的一個小機場“帝王鮭”,換成小型的水上飛機飛進國家公園的核心區(qū),而前往棕熊的最佳觀測點布魯克斯瀑布,則需要下飛機后再經(jīng)過3個小時才能到達。想要進入公園,還要在公園管理處上半個小時的課,主要內(nèi)容就是“怎樣才能不被棕熊吃掉”。聽起來有些嚇人,但是實際課程很有意思,比如:人與熊最小的安全距離是50米左右,看到熊千萬不能逃跑,也不能看它的眼睛,不然它會認為你在挑戰(zhàn)它,只能慢慢地留出空間讓開路,然后鉆到草叢里。再如看到熊,一定要用平靜的語言和它對話。且不說那個時候怎么才能平靜,就說和熊對話,到底是用中文還是英文它才能聽懂呢?游客不能帶任何食物進入公園,以免熊聞到食物的味道會攻擊人類,同樣也不建議穿顏色鮮艷的衣服,最好是綠色、褐色、灰色等森林中的保護色。導(dǎo)游開玩笑地說:“很多穿著紅色沖鋒衣來的客人遠遠看去就像新鮮的鮭魚肉?!?/p>
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布魯克斯瀑布,很多紀錄片中棕熊捕魚的畫面都是在這里拍攝的。這個瀑布是鮭魚洄游的必經(jīng)之路,鮭魚數(shù)量很多。雖然水流湍急,但棕熊在這里一展捕魚能手的本色,抓起鮭魚來動作非常靈敏,經(jīng)??吹揭粋€影子從瀑布下方躍起,人的眼睛還沒反應(yīng)過來,棕熊已經(jīng)張開血盆大口閃電一樣地咬了過去,很難想象有著龐大身軀的棕熊如此靈活。第一次近距離看到棕熊,會覺得十分震撼——健碩的棕熊有著锃亮的皮毛和漂亮的脊背曲線,跑動起來每一塊運動著的肌肉都展現(xiàn)出力量之美。在食物充足的時候,它們慵懶地如電動玩具一般憨態(tài)可掬;在需要出擊的時候它們兇殘可怖,充滿了攻擊性。
其實觀看棕熊捕魚總是抱著一種糾結(jié)的心情:一方面為鮭魚不遠萬里回到出生地,逆流而上翻越瀑布的精神所感動,希望它們能夠成功逃脫棕熊的魔爪;另一方面又希望剛剛結(jié)束冬眠餓了一冬天的棕熊能夠填飽肚子,讓小熊再吃得胖一點……獵手與獵物在大自然中相互依存,生生不息,這也許就是大自然善良、殘忍卻又公平的法則。
小A//摘自《世界博覽》2022年第15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