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冬秀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外國語學院,福建 福州 350202)
作為第一位入住白宮的非洲裔“第一夫人”,在2018全球年度權勢女性排名第四的米歇爾·奧巴馬,在其自傳《成為》出版之前就備受關注。她從一個從小遭受種族歧視的黑人女孩,成長為擁有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法學院學位的社會精英。成為第一夫人后,她在各方面協(xié)助奧馬巴,同時也確立了自己在世界范圍內倡導女權的崇高地位,成為當代最具標志性和吸引力的女性之一。其自傳體小說《成為》自2018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成30幾種語言,在美國、英國、中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國家出版。這本書從預售期間開始,就登上了美國亞馬遜全榜第一名的寶座。在書中,米歇爾以幽默、坦率的口吻,生動地講述了她幼年的家庭環(huán)境、求學經(jīng)歷、與奧巴馬的婚姻歷程以及八年白宮生活的幕后故事等。
“女性意識”包含復雜而多層次的婦女人生的價值取向:對職業(yè)或性別角色的看法;對女性人生意義的認識;對女性人生態(tài)度和看法;對女人內在價值的認定以及對人生感受和體驗的弘揚和肯定等。[1]在《成為》的第一部分“成為自己”中,米歇爾對自己內在價值的認定、對人生的態(tài)度和看法、對職業(yè)及女性角色的認定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強化。
在“成為自己”的部分,米歇爾講述了在幼年時期的成長求學經(jīng)歷。 這一階段,是其女性意識萌芽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其中,家庭成長環(huán)境是米歇爾女性意識萌芽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雖然米歇爾出生于芝加哥的一個較貧困的家庭,但是家庭氛圍溫馨、充滿愛。父親是一個勤懇老實的藍領工人,母親是一個全職媽媽。父母對米歇爾和其哥哥都很信任,在他們成長道路上善于傾聽孩子的想法,善于引導孩子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而很少橫加干涉。也教育她要腳踏實地、不斷進取、學會獨立思考、敢于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這些對米歇爾的性格成長尤其是女性意識的萌芽和發(fā)展有很大影響。米歇爾十四歲左右的時候,她父母考慮到青春期的女孩子需要一些隱私和空間,于是把主臥室讓給了她,并把臥室裝修成女孩子的風格,而他們自己則睡客廳,她哥哥也只能住在廚房后面一個隔間。可見雖然家庭條件不好,但是父母卻尊重米歇爾,這對米歇爾的女性意識成長都有較大影響。在Whitney Young中學就讀時,學校組織去巴黎旅行,米歇爾因為怕給家里帶來負擔而沒有告訴父母。雖然巴黎之行費用很高,但父母還是讓她順利去了巴黎旅行,讓米歇爾又一次體會到父母對她深沉的愛。這些都對米歇爾女性意識的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得米歇爾更有不服輸?shù)膭蓬^。
由于歷史原因,整個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也對米歇爾的女性意識成長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高中畢業(yè)之前,米歇爾想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但是她卻遭到那位升學顧問的質疑,認為米歇爾不太可能進入這所大學,但米歇爾卻很清楚,“我不會讓別人的觀念左右自己,我了解我自己?!彼龖{著一股“我會證明給你看”的不認輸?shù)膭湃缭敢詢數(shù)剡M了普林斯頓大學。
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后,她發(fā)現(xiàn)這所大學中的男生人數(shù)遠超過女生,在課堂上白人男同學發(fā)言最多,但她發(fā)現(xiàn)“并不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聰明,而僅僅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睆亩姑仔獱柛右庾R到要不斷努力才能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在大學期間米歇爾在TWC(Third World Center)兼職 。兼職期間的經(jīng)歷也給她的女性意識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她所接觸到的女性多是獨立自強的女性,“她們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敢于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瑫r,她們都是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我知道將來我也將成為她們中的一員?!北热缢媛殨r的老板Czerny,是一個獨立能干的單身母親,她的處事風格以及對待孩子認真的態(tài)度都深深影響了米歇爾,無形之中對米歇爾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觀和家庭觀都有深刻影響。
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是女性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越發(fā)深刻,開始意識到自己具有不依附于其他任何人的、平等獨立的人格;開始對事物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和理解;能根據(jù)當時的環(huán)境, 在自我體驗過程中自覺有效地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行為。[2]米歇爾正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透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逐步開始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理解,形成了自己獨立、自主、不服輸?shù)膫€性,為后面的進一步自我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成為我們”的部分,米歇爾講述了她和奧巴馬相識、相戀、步入婚姻以及婚后的家庭生活。一方面她在家相夫教子,也遭遇夫妻爭吵和冷戰(zhàn);另一方面,她勇敢地辭去了令人羨慕的律師職業(yè),開始涉足自己喜歡的其他行業(yè)。在這一過程中,她通過不斷學習和調整,內心變得更加強大,她學會懂得關注自己的需求,也學會了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間的關系。在支持丈夫的事業(yè),堅持工作的同時,一個人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
“女性敢于選擇自己的生活伴侶并掌握自己的命運,她們以自己的方式審視和處理婚姻中的問題,并嘗試適合自己的道路,這是她們自我意識的標志。”[3]米歇爾在工作中認識了奧巴馬,兩人成為了男女朋友。在奧巴馬之前她交過兩任男朋友,但都因為米歇爾不滿意他們的某個方面而分手。她接受認可奧巴馬是因為奧巴馬有諸多的優(yōu)點,其中一點就是她看出奧巴馬對女性權利和女性自主的尊重,從中也可以看出她對自己生活伴侶的選擇是很有主見的。
隨著兩人關系的深入,奧巴馬的樂觀自信,尤其是他對目標的執(zhí)著追求和理想主義的處世哲學讓密歇爾突然感到有些失落,米歇爾不由自主把自己與奧巴馬進行比較。她在書中寫到自己當時的掙扎:“對于未來我感到很困惑。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能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我要更好地把握好我自己的人生?!彼庾R到無形之中奧巴馬對她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會吞沒她的志向。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理想和信念是很重要的,不能因為一方的理想而犧牲夫妻之間的感情,所以她要迅速調整好自己,回到自己的路上,這體現(xiàn)出她特有的女性獨立意識。也就在這個時候,米歇爾的一位大學好友去世,這讓她突然經(jīng)歷了完全不曾意料的挫折,她更加認識到生命中應該有更開心更有意義的東西,而不能滿足于現(xiàn)狀。因此,米歇爾決定離開律師事務所,通過別人的介紹,到市政府做了當時芝加哥市長的助理。
米歇爾在新工作中逐漸也開始接觸到政治,也接觸到更多的工作女性。這些工作女性的自信、不怕困難的堅韌品格、善于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等優(yōu)點都深深影響了米歇爾,無形之中也讓米歇爾的女性意識更加的自信。米歇爾暗自下定決心將來也要像她們一樣。因此,米歇爾和奧巴馬成婚后,她對妻子的角色有自己的看法。她在書中說到,“妻子這個字眼是個含義很豐富的詞……就像20世紀70、80年代里電視里看到的那樣……整天在家忙于應付孩子、準備三餐”??梢哉f,在這期間,傳統(tǒng)觀念與她的女性意識在作斗爭:“我從小就被教育要自信,不要限制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任何東西。我想要一切?!环矫嫖蚁M约耗芟瘳旣悺ぬ├铡つ?1970年上映的美國電視劇中的女主人公)那樣熱情地工作,同時我又想做個生活穩(wěn)定、自我犧牲、看似平淡無奇的妻子和母親。我想同時擁有工作和家庭,希望這兩方面不會失衡。我希望和我的母親一樣(居家),又希望一點都不像她。這是一個奇怪的、令人困惑的事情。我能擁有一切嗎?我不知道?!?/p>
但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米歇爾還是選擇了在工作方面磨煉自己。她又一次換了工作,在Public Allies找了一份非營利性、同時又能鍛煉領導能力的工作。米歇爾自認為這是她最滿意的一份工作。然而三年后,她還是離開了Public Allies,進入了芝加哥大學另謀出路。
從米歇爾頻繁更換的幾份工作來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特有的職業(yè)觀: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養(yǎng)家,而是能夠體現(xiàn)自己生命的意義,能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更是能更好地為他人謀福利。同時,也要做好妻子的角色,盡力使職業(yè)和家庭之間能平衡好。
在“成為更多”的部分,米歇爾展示了她在第一夫人期間所做的一切。她為了全世界的女人和孩子振臂高呼,倡導孩子的健康飲食和好的育兒觀,關懷勞動女性和軍人家屬,鼓勵年輕女性規(guī)劃好自己的人生等。
“‘女性意識’應該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超越了個人的、政治的關系,能看到……關于我們的命運及人類意義的各種問題。”[1]81米歇爾的女性意識的提升正是體現(xiàn)在她對待政治、對待奧巴馬競選總統(tǒng)的態(tài)度和表現(xiàn)方面。
米歇爾一開始對政治是排斥的,在奧巴馬準備涉足政治領域的時候,她有一些顧慮,但是還是給予了奧巴馬支持,因為她認為奧巴馬也一直都支持鼓勵她做出改變。但是到后期,米歇爾遭遇了流產(chǎn),而那時也正是奧巴馬忙于政務的時候。米歇爾對女性所要承擔的生育重擔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她意識到自己作為女性,付出的代價要比奧巴馬多,雖然自己想要公平,但這并不是奧巴馬的錯,而是自己迫切想要孩子。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米歇爾對女性這個角色的更深刻的認識。當她成功懷孕的時候,她更是說到:“這是我特有的權利,是給我作為女性的一份大禮?!?/p>
當她的兩個孩子出生后,奧巴馬卻越來越忙,甚至經(jīng)常錯過家庭聚會的時間。米歇爾在書中說到:“我知道我會說出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我感覺有一股力量要我大聲說出來。”到后期因為奧巴馬工作忙碌的緣故,兩人婚姻關系出現(xiàn)了問題,米歇爾積極地尋求婚姻顧問,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自己獨自承受婚姻中的孤單和難受,使得兩人的婚姻安然度過了這段危機。書中提到有一段時間奧巴馬因為工作太忙,晚上回家經(jīng)常不守時。米歇爾剛開始常常帶著打瞌睡的女兒一起等著奧巴馬回家吃飯,結果一等就是四五個小時。她由原先的生氣、不滿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重新定制了家庭的日程,讓奧巴馬來按照家庭的日程來做好父親、丈夫的角色。她說“我可不想讓我的女兒們覺得要男人回到家以后才開始生活。我們不等他了。跟上我們的節(jié)奏是他的責任?!彼@種獨立、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的態(tài)度,以及按照自己的原則不妥協(xié)的處理方法,更是讓我們看見米歇爾在女性意識的發(fā)展方面更加的成熟。
當越來越多的人都希望奧巴馬競選總統(tǒng)時,米歇爾剛開始有顧慮和不安,但最終米歇爾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丈夫能成為一個好總統(tǒng),能夠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為更多的人謀福利,能夠改變社會中的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在奧巴馬競選的過程中,米歇爾也積極地參與各種演說,為奧巴馬的競選做了很多輔助工作,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可。
然而,在這期間,米歇爾發(fā)現(xiàn)媒體在報道她時,往往忽略了她的工作和自身的努力,而往往把這些成功的因素歸功于奧巴馬。在一次演說時她也因為說的一句話而被競選對手斷章取義,把她描述成一個充滿負能量的“憤怒的黑人女性”,[4]使她從中看到整個社會對一個黑人女性身份的很深的成見。另外許多女權主義者也認為具有哈佛學歷背景和律師職業(yè)背景的米歇爾不應該回歸家庭,而放棄體現(xiàn)自己女性權利的機會。[5]米歇爾借著這個事件在書中也抨擊了整個社會對女性的固有偏見,因為“男性對女性的曲解誤讀是根深蒂固的,這種誤讀不僅體現(xiàn)在男人塑造女人的話語結構中,也根植于社會文化語境中。[6]”但是,米歇爾并沒有退縮被打倒,而是積極去尋求幫助,終于找到其中的問題所在,重新做回了自己,從而贏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鼓勵。
作為第一位入住白宮的非洲裔“第一夫人”,米歇爾面臨全新的挑戰(zhàn),就是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第一夫人。隨著時代的進步,美國“第一夫人”在美國社會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職能范圍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社交,而是已經(jīng)融入美國的政治中,是總統(tǒng)的得力助手。[7]美國“第一夫人“是“軟實力”的象征,也是美國女性的代表人物。[8]美國“第一夫人”的作用舉足輕重,那米歇爾是像希拉里一樣積極參政,還是像多數(shù)的其他第一夫人一樣只管享受安居的生活?米歇爾深知因為自己的黑人身份,美國人對其“第一夫人”的角色要求肯定是更高,自己只有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努力才能贏得大眾的認可。
在家中,她充當了一個好管家的角色,將兩個女兒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也會分派全家的家務。她也會毫無顧忌地在公開場合說奧巴馬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也會和大眾分享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解決方法,與之前那些似乎遙不可及、高高在上的第一夫人們呈現(xiàn)出完全不一樣的狀態(tài),使民眾們更親近白宮生活,親近了米歇爾。在著裝方面,米歇爾開創(chuàng)先河,時常自己親自挑選一些簡約、樸素的服飾,大膽地穿著一些平價的衣服出席活動。如此的平民化,更是令美國大眾刮目相看。
在米歇爾的努力下,白宮也變得前所未有的包容和開放。她在白宮開辟菜園種菜,倡導下一代孩子的健康飲食,提倡勤儉、健康、環(huán)保等理念。她在白宮組織了幾百場的活動,啟動在線白宮游,使白宮向更多的公眾開放。此外,在公益事業(yè)方面,她積極投身公共事務來幫助勞動女性、貧困家庭、軍人家庭等,讓自己的影響力對這個世界有更正面的影響。雖然對她的攻擊和指責不斷,但在書中可以看到密歇爾已經(jīng)能平靜地接受這一切,因為她堅信只要做好自己即可。由此可以看出米歇爾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已經(jīng)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素來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女性要打破社會的傳統(tǒng)成見,行出一條自己的路向來就不是一件易事。米歇爾也打破了傳統(tǒng)的黑人母親的刻板印象,重新塑造定義了一個優(yōu)秀的黑人母親。[9]英國的西德尼·詹尼特·卡普蘭曾指出,“女性意識注重于女作家表現(xiàn)女性人物在自我發(fā)展中的內心生活的方法”。[10]在《成為》一書中,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米歇爾女性意識的萌芽、發(fā)展、掙扎、成熟與提升是經(jīng)過了一個漫長、艱難的過程。米歇爾在這一過程中多次經(jīng)歷了自我價值的掙扎與彷徨,但她始終主動積極地去尋求出路,通過不斷地調整自己在每一個階段的狀態(tài)來活出最好的自我,最終靠著自己的信念,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美國第一個非裔第一夫人,“成為”了美國大眾甚至全世界都仰慕的一位新時代女性,引領了新一代女性的意識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