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仙
(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點評10月12日,意大利宇航員薩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她從太空拍到的中國大地的照片,同時用漢語、意大利語、英語寫下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在網(wǎng)上引起轟動,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隨后為其點贊。
在茫茫太空中俯瞰大地萬物,人自然而生遼闊空曠之感,意大利宇航員的感慨大概就源自于此。而在1600多年前的永和九年,王羲之寫下曠世奇作《蘭亭集序》的時候,他并不能飛上太空,親自一探宇宙的浩渺。因而,他筆下的宇宙、萬物皆出自藝術(shù)家的想象和直覺,這種想象和直覺雖不如親眼所見明確,卻自有藝術(shù)的通透、真實。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農(nóng)歷三月初三,會稽山陰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水畔,王羲之與名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了一場風雅的集會。大家舉行完洗濯、祭祀、消除不祥的祓禊(fúxì)儀式后,坐在曲折的流水邊,在上游放置酒杯,任酒杯蜿蜒流下,停在誰面前,誰就取杯飲酒,賦詩一篇。這場聚會非??鞓?,會后,大家把所作詩篇抄錄成集,由王羲之作序并親手書寫,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不僅是書法名作,還是詩文名篇。這篇序只有短短324個字,卻飄逸縱橫、波瀾起伏,由眼前場景流宕至天地、宇宙,由當下瞬間思接千載,仿佛坐上了時光機,在時間和空間中任意漫游。
這篇序還包含深刻的人生感慨,對永恒和短暫做了辯證思考,卻不顯沉重。清代吳楚材、吳調(diào)侯由此評論說:“逸少(王羲之字)曠達人,故雖蒼涼感嘆之中,自有無窮逸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