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灣東水電站
9月21日,被困后失聯(lián)了17天的28歲小伙子甘宇,在崇山峻嶺中奇跡般生還!
“9·5”瀘定地震發(fā)生后,山體崩塌、道路阻隔,瀘定灣東水電站員工甘宇和羅永的命運牽動億萬人心。9月6日,甘宇和羅永一起從水電站逃生,一天后,體力不支的甘宇不愿拖累羅永,兩人自此分開。次日,羅永點火升煙獲直升機救援,人們才知道震后羅永冒險打開兩道泄洪閘,避免了水位漫壩沖毀下游村莊;也才知道,他和甘宇及時切斷廠房發(fā)電機電閘,進一步避免了巨大風(fēng)險。堅守崗位做完這些,他們錯失了第一時間逃生的機會。
被困17天,甘宇心懷希望、戰(zhàn)勝絕望、孤勇求生的驚心動魄的故事,令人欽佩。
甘宇學(xué)的是土木工程專業(yè),在電站施工隊工作。地震的時候,他的眼鏡被打飛,有工友被石頭打倒在地。他連忙跑去救工友,這時碰到了水工羅永。他們在電站忙完,過了一夜,撤離的時候帶了一捆逃生繩、一瓶礦泉水、一頂安全帽。水,甘宇一直讓羅永喝,羅永卻一直說不渴。直到3 0 多個小時后, 他們遇到一條小溪,羅永才喝到逃生后的第一口水。在路上找到兩個八月瓜,羅永都讓甘宇吃。
甘宇近視500度,白天只能看10多米遠, 羅永找了根繩子牽著他。手機收到信號的時候,他們趕緊給公司打電話求救。但是后面就沒信號了,手機第二天也沒電了。他們能聽到直升機的聲音,但山太大了、樹林太茂盛了,根本看不到直升機在哪兒。他們身上沒有打火機,沒法點火生煙。
兩天后,沒有野外運動經(jīng)歷的甘宇,體力趕不上羅永,決定讓羅永先走,“我們約好,等獲救了,一塊兒到磨西鎮(zhèn)或者哪里下館子撮一頓?!备视畹攘藘扇?,沒等到人,想著羅永怕是在途中遭遇余震不幸遇難了。“我不能再等下去了,就按他指的那個方向接著往外走。”
灣東河是甘孜州瀘定縣與雅安市石棉縣的分界河,救援人員沒有料到,與羅永分開后,甘宇在莽莽山林中輾轉(zhuǎn)來到了石棉縣猛虎崗。盡管過了黃金救援7 2小時,但對甘宇的搜救并沒有結(jié)束,一支支社會專業(yè)救援隊伍接過了搜救接力棒。茫茫大山里的甘宇,靠著溪水和野果充饑,被落石砸骨折后,一度比較難熬?!?不過我想得開, 那么大的災(zāi)難,我能活下來就很幸運?!彼肫鹱x大學(xué)的時候跟同學(xué)出去玩, 想火鍋、烤肉, 還會想可樂、氣泡水?!拔疫€有很多東西沒吃過,有家人還沒看到,我一定要活下來。”
17天里,山上能見度不高,甘宇每天十一二點開始走,下午三四點會找個“ 窩” 休息, 有時候在樹下, 有時候在巖石下面?!巴砩媳劝滋祀y熬。我都是側(cè)躺,蜷縮身體,鋪些樹葉,有時是雜草墊在頭下面,臉不用直接接觸到泥,但耳朵總是不可避免,貼向大地。有時聽到動物的叫聲,我猜測可能是熊,聽上去聲音很遙遠,所以也不害怕?!彼催^貝爾《荒野求生》的視頻,學(xué)著里面的樣子喝苔蘚水。后來,就沒有時間概念了。“有時候我走累了休息一會兒,醒來以為一天過去了,所以,我一直感覺在里面過了30多天。”
村民倪太高在進山找羊時遇到搜救人員,決定也一起找找。出發(fā)之前他穿上了一塊“ 氈挎挎”,想著萬一碰到那個失聯(lián)的人,“墊著坐,軟和”。第一天無果,第二天繼續(xù)上山,他聽到一點動靜。老倪摸索著前進,最終看到一個腦殼——林子茂密,有個人埋低腦袋,伏低身體,幾乎是爬著在走。老倪看清楚對方的臉的時候,兩人都忍不住掉下眼淚。
找到甘宇的消息,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在全網(wǎng)傳開了。普通人的普通舉動,尋常的善意不斷接力, 最后爆發(fā)出一個非常不尋常的奇跡。所以這個故事關(guān)于甘宇,也不全是甘宇,這是原本毫不相關(guān)的一些個人,如何因為善良和信念凝聚在一起的故事。
(輯/小艾,資料來源:央視新聞、三聯(lián)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等)
如果你看過中國首部海上救援題材電影《緊急救援》的話,相信一定被英姿颯爽的女機長方宇凌圈粉, 而她的現(xiàn)實原型就是中國第一代直升機搜救女機長——宋寅。
一頭清爽利落的短發(fā),一雙如星辰般明亮的眼睛,一臉干凈陽光的笑容。從小就喜歡跑步、打籃球的她是個地道的“ 假小子”,最喜歡的動畫片是《舒克與貝塔》,也許是在動畫片的啟蒙下,她喜歡上了飛行員這個職業(yè)。為了實現(xiàn)飛行夢想,她憑借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過硬的身體素質(zhì)通過了海上搜救飛行員的選拔,成為一名海上搜救空中救援隊成員。
海上救援,巨浪狂風(fēng)都是尋常, 每一次救援都是危險的挑戰(zhàn)。有一次,宋寅和隊友們接到一艘起火漁船的求救,10名船員已被困11小時,情況萬分緊急。宋寅立即出發(fā)抵達出事海域,并迅速拋下安全繩索進行救援。但那時,天下起了小雨,再加上風(fēng)浪大,漁船甲板一片濕滑,漁民根本無法抓住繩索,救援頓時陷入僵局:海上燃燒的漁船隨時可能爆炸,上空直升機又面臨結(jié)冰危險。幾番商量之下,機組決定讓救生員冒險下降救人。宋寅緊盯著儀表盤上的各種數(shù)據(jù),屏息凝神操縱飛機懸停在漁船上空,將救生員放下去。最后,當(dāng)從耳機聽到傷員已進倉時,宋寅懸著的心才放下。
經(jīng)過多年磨礪,宋寅先后多次為武漢緊急運輸醫(yī)療物資、在長江口救助遇困船員……無論救援多危險,任務(wù)多艱巨,她始終義無反顧,用青春的力量托起重擔(dān),堅持為身處危難的人們帶去光亮。“我看過最美的風(fēng)景,是在救援之后,陽光穿破烏云,點亮廣闊的海面,仿佛那是沖破一切艱難險阻的堅韌力量?!彼我f。
山東聊城沙鎮(zhèn)有一位會在墻上畫畫的燒火棍畫家——梅姐。她畫畫不用畫筆,而是撿起一根燒火棍就在墻上畫起來。隨著線條游走,一幅古風(fēng)美女圖就在墻上呈現(xiàn)出來。
梅姐原名丁春梅,她用燒火棍畫了40年。小時候,梅姐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鎮(zhèn)上的電影放映隊來村里放電影。黃梅戲《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越劇《追魚》《紅樓夢》,歌劇《劉三姐》……她看了一遍又一遍,從來不覺得煩。
梅姐太喜歡電影里的古裝美女了。每次看完電影后,她就憑著自己的記憶拿起筆在作業(yè)本的背面畫畫,她希望畫著畫著,突然有一天她就成了仙女的樣子。
有次梅姐在家?guī)湍棠虩饡r,發(fā)現(xiàn)用那些沒有燃盡的燒火棍在墻上畫起來很絲滑,并且還省錢。后來,燒火棍就被她裝在書包里。她在自己家的墻上畫,也會在別人家的墻上畫,村里人都知道她是一個喜歡“ 亂涂亂畫”的人。
兒子從小到大看著母親在墻上畫了又擦、擦了又畫, 看著母親用一根燒火棍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地把一幅仙氣飄飄的古風(fēng)美女畫完時,他覺得母親真的很了不起。梅姐用燒火棍畫劉三姐時,兒子錄下了整個過程發(fā)到社交平臺上。這個視頻的播放量達到3600多萬,點贊量超過150萬。
網(wǎng)友們讓梅姐開直播教畫畫, 她就開了直播, 在院子里的墻上畫。網(wǎng)友們不時能聽到院子里的雞和羊發(fā)出的叫聲,有時還有過路人的咳嗽和說話聲。大家一邊看梅姐畫畫,一邊調(diào)侃說這是最淳樸而又自然的“藝術(shù)直播”。
今年3月,梅姐在央視參加完節(jié)目,去了趟天安門,在城樓前照了相,算是完成了一個愿望。能帶著自己的畫走出村子,是她以前從沒想到過的。梅姐希望自己能有機會去專業(yè)的美術(shù)學(xué)校學(xué)習(xí)畫畫,也希望能出一本關(guān)于畫畫的書,給人生留下一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