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麗萍
今天,我來教孩子們畫一幅漂浮的畫。
畫畫比較簡單,關鍵是如何讓畫能夠漂起來。
我端來一杯水,再拿出彩筆和一個白色的瓷勺,問學生:“猜一猜,老師現(xiàn)在準備干什么?”
學生頓時興奮起來,“畫畫!”“水上漂!”
于是,我拿出一只紅色的筆,在勺子上畫了一個蘋果,然后在投影儀前給學生展示,“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勺子上面的畫有沒有漂起來?!?/p>
所有的眼睛都望向碗的水面,我輕輕地斜著放入,然后抖一下,一整個蘋果就被“抖”進了水里。清澈的水面上,蘋果自由自在地游弋。
然后,我讓孩子們自由繪畫,他們有的畫出了綠色的大樹,有的畫出了藍色的星星,有的畫出了紅色的櫻桃、綠色的嫩葉、金黃的太陽……
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但對于“漂浮的畫”的原理,他們只是接受,而沒有深刻的認識。
于是,第二節(jié)課,我讓他們自己來試著操作,這次,我沒有演示。
學生有的把畫畫在了勺子的正面,有的畫在了勺子的反面,但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他們一放進水里,畫還是嚴嚴實實地貼著勺子,一點動靜都沒有。
這時,我來嘗試。
我簡單地在勺子的背面畫了一個太陽,然后把勺子斜著放入水里,只見勺子上的畫一點一點地脫離勺子,最后,一整幅畫都浮在了水面上,教室里響起了陣陣掌聲。
于是,我來問他們:“誰知道勺子上的畫為什么能夠浮在水面上?”
“因為彩筆是油性筆,油比水輕,所以浮在水面上?!庇幸粋€同學回答。
“那老師是如何放的呢?”我繼續(xù)問他們。
“郭老師是斜著放進去的?!绷硪粋€學生說。
“為什么要斜著放呢?”我追問。
“因為斜著放,可以讓畫一點一點地接觸水面,從而一點一點地剝離?!碧袅?!
我沒講任何道理,孩子們自己從這其中明白過來了。
同樣的,我讓他們自己嘗試,他們發(fā)現(xiàn),所畫的物品最好是實心的,不要畫空心的,否則放入水中,畫會變得東零西碎,不成形了。畫畫時也不能太用力畫,否則容易掉色……
我送給他們每人一套彩筆、一個勺子,他們回家后,趕緊在家里操作起來,那個興奮勁,讓家長都開心不已。
教育的時機非常重要,先示范了,學生只是照著來做,缺乏了探究的欲望與過程;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發(fā)現(xiàn)困難了,老師再來示范,會事半功倍,學生既進行了有效的探究,明白了道理,也會對此項事物更感興趣,學習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