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娟
她是“走進56個民族家庭教育全國公益巡講”項目發(fā)起人,她是為留守兒童點亮“心燈”的“博士媽媽”,她的名字叫王建平。
陪伴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多年來,王建平堅持在全國各地進行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去過很多偏遠地區(qū),“因為那里有更多的留守兒童”,王建平希望通過自己的講座,“讓更多留守兒童家庭體會到,陪伴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不少父母選擇外出打工,也因此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凹词故菫榱撕⒆?,但孩子感受不到愛,又有什么意義?”
“一定要想辦法把孩子帶在身邊?!焙⒆有枰牟皇谴蠓孔印⒋笃?,而是有父母陪伴的、溫暖的家。王建平在一次公益講座中做過問卷調(diào)查,91%的孩子認為,最幸福的事情是“有一個溫暖的家”。
次旦和吳敏是王建平在家庭教育全國公益巡講中遇到的兩個孩子,父母沒有舍得“丟”下他們外出打工,而是選擇了陪在他們身邊。王建平經(jīng)常在講座中分享他們的故事,希望借此幫助更多已經(jīng)打工在外或準備外出打工的父母,更加深刻地理解陪伴的意義和重要性,也為他們做出不同的選擇提供更多參考和借鑒。
次旦家在西藏,他們一家四口每天晚上都擠在一間傳達室里,那是次旦爸爸工作的地方,也是他們的“家”。白天傳達室接待客人的沙發(fā),晚上就成了一家人的床。雖然生活條件很艱苦,但次旦的父母為了陪在孩子身邊,沒有選擇去遠方打工,而是在離家、離孩子學校很近的地方找了一份工作。
次旦的“家”里有一個很大的箱子,里面珍藏著兩個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所有的書本、作業(yè)、試卷、獎狀……爸爸媽媽珍惜孩子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更珍惜守候和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機會。更讓王建平動容的是她和次旦的一段對話:
“如果考了不好的分數(shù),敢不敢告訴爸爸媽媽?”
“敢,因為我愛他們?!?/p>
“你是因為什么愛著爸爸媽媽?”
“因為他們一直都在陪著我!”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中村瑤族鄉(xiāng)是長株潭地區(qū)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那里的村莊就像一幅水墨畫,可就是這樣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卻由于地處偏遠、生存條件差,曾是全市最貧窮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村里大部分青壯年都選擇外出打工,留下很多孩子在家里留守。
吳敏的父母卻是個例外。他們也曾羨慕過那些外出打工、在家里蓋新房和別墅的人,但想想年幼的孩子,最終還是選擇留在家里陪伴孩子,靠種枇杷、黃桃等維持生計。
如今,姐弟倆慢慢長大,有父母陪伴的吳敏學習成績很優(yōu)秀,性格也開朗大方,她常常覺得自己比很多同學都幸福,“因為我不是留守兒童”。
那次家訪,吳敏指著家門口不遠處跟王建平說:“老師,你看,有的同學家建了漂亮的別墅,但他們的爸爸媽媽常年不在家,他們跟爺爺奶奶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卻一點兒也不開心。他們特別喜歡來我家,吃我媽媽做的飯,還愿意在我們家住?!?/p>
“是啊,豪華漂亮的別墅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他們想要的是有爸爸媽媽的、溫暖的家……”王建平看著不遠處的一幢幢別墅,生出許多感慨。
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有人像次旦、吳敏的父母一樣選擇犧牲眼前利益,堅持留在孩子身邊,也有人選擇拼盡全力把孩子帶在身邊。王建平曾提到一對上了新聞的雙胞胎姐妹,姐妹倆分別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曾經(jīng),為了不讓她們成為留守兒童,在外打工的父母把她們帶到了打工的城市。五年級時,姐妹倆回到老家,媽媽毫不猶豫地跟著回去了,而爸爸則繼續(xù)在外面打工。媽媽一陪就是8年,直到姐妹倆高考結束。“每天放學回家,媽媽都在家里等著她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和心事,也可以向媽媽傾訴……姐妹倆就會有安全感,感覺每一天內(nèi)心都是踏實的。”
父母的關愛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孩子身體健康、內(nèi)心安定才會向外探索?!叭绻职謰寢審男【桶呀忝脗z扔在家里讓老人照顧,或者姐妹倆回老家時,媽媽沒有一起回去,也許她們就不會有今天這么好的成績。”
不管是放棄外出打工的高收入陪孩子還是選擇帶孩子外出打工,對父母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但從孩子的成長來看,這一切無疑是值得的,整個家庭也必將苦盡甘來。
除了盡量把孩子帶在身邊,王建平還想給留守兒童的父母一點建議:“夫妻間也要有很好的情感鏈接,營造溫暖的家庭氛圍,才會讓孩子更安心?!彪p胞胎姐妹的爸爸在接受采訪時說,學習上幫不到孩子,但他和妻子愿意盡力讓孩子感受家的溫馨,很少在她們面前爭執(zhí)或發(fā)火。
這位“博士媽媽”很用心
很多孩子把王建平稱作“博士媽媽”,她也很樂意做孩子們的“媽媽”。她常常想,如果自己的一次探訪、一句關愛、一次牽手,能夠成為照亮孩子們?nèi)松返囊皇⒐狻⒁稽c燈火,一切都是值得的。
蒙蒙是一個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爸爸身體不好,這么多年在外辛苦打工照顧著蒙蒙和哥哥。
家訪那天,王建平給蒙蒙帶去了很多書還有愛心款,當問起她準備拿這些錢買什么的時候,蒙蒙說,要給打工的爸爸買一件好的棉衣。
“剩下的錢你可以給自己買些好吃的零食呀?!蓖踅ㄆ秸f??稍捯魟偮?,蒙蒙就哭了。長這么大,沒有一個人跟她說過,她手里的錢可以去買零食,她只知道那些錢是用來買文具的……王建平心疼地摟住了蒙蒙,輕輕拍著她的肩膀。
那天,蒙蒙問王建平:“我可以叫您一聲媽媽嗎?”
王建平說:“當然可以,有你這么優(yōu)秀、懂事的孩子,是‘媽媽的福氣?!?/p>
蒙蒙從小就沒有了媽媽,她沒有喊過媽媽,王建平是她第一次開口叫“媽媽”。
在那之后,蒙蒙就一直叫王建平媽媽,到現(xiàn)在兩個人還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王建平說,蒙蒙的信息,她看到必定秒回,絕不會讓孩子等很久,她希望呵護好孩子原本就敏感脆弱的心,希望能給予她更多溫暖和關愛。對蒙蒙來說,能被這樣一位細心又懂孩子的“博士媽媽”關心著,何嘗不是一種福氣?
2019年,婚姻與家庭雜志社與中原農(nóng)民出版社共同策劃面向留守兒童的成長勵志圖書—《孩子,做你人生的主角—34道特別家書》時,邀請王建平作為專家給留守兒童回信。她被孩子的來信深深觸動。
孩子在信里說:
媽媽,您知不知道我非常想念您?您回家的次數(shù)不多,在家待的時間也很少。我曾遇到過很多艱難挫折,我收獲了最美好的時光,我懂得了現(xiàn)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找一份好的工作讓您安心待在我的身邊,讓您過上更好的生活。
“母親,倘若你在夢中看見一只很小很小的白船,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來?!边@是冰心奶奶寫的詩,我從中摘錄了一段,我想媽媽您看得懂這是什么意思。
王建平在回信中告訴孩子:
媽媽為了生活,為了支撐這個家,為了讓你和全家人過得更好,除了要承受工作的壓力,還要承受對你、對家人的思念之苦。每天,當媽媽結束一天的工作,當夜幕降臨,當媽媽一個人靜靜地待在宿舍的時候,媽媽對你的思念,又怎能用言語來表達呢!
你是個特別孝順的孩子,你在信中寫到,要好好學習,將來找份好的工作,讓媽媽能夠待在你的身邊,過上更好的生活。你的懂事、上進,和對媽媽的這份依戀與孝心,深深地觸動了我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每個父母都希望兒女成才,在你努力成長的過程中,你所有吃過的苦,都會成為你人生堅強的盔甲。
……
王建平說,《孩子,做你人生的主角—34道特別家書》出版后,她買了很多本送給朋友,去留守兒童家庭家訪時也會拿給孩子的父母看。她告訴那些父母,這是孩子們寫給在外打工父母的信,是他們最想對父母說的話,“你的孩子也許沒有向你表達過,沒有說出過自己想說的話,但孩子們內(nèi)心的想法和感受也許是一樣的”。王建平說,有些父母看著看著就哭了……
今后,王建平還會繼續(xù)家庭教育公益巡講之路,還要持續(xù)關注留守兒童,帶上那束光,照亮和溫暖更多的家長和孩子。
(文中留守兒童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