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偉榮,黃 頁
(杭州植物園/ 杭州西湖園林科學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類胡蘿卜素、類黃酮和其他色素為構(gòu)成植物花色的三大類色素,其他色素包括葉綠素和甜菜堿[1]。類胡蘿卜素,絕大部分呈現(xiàn)黃色、橙色以及紅色[2]。在類黃酮這個大家族中,除了花色素苷呈色為紅色外,絕大部分屬于黃色系?;ㄇ嗨厥且活愃苄蕴烊簧豙3],因為花青素分子中經(jīng)常含有極性基團,所以易溶解于水、乙醇等極性溶劑[4]。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反應的主要色素類別,分為葉綠素a 和葉綠素b。葉綠素呈深綠或墨綠色油狀,不溶于水,微溶于醇,易溶于丙酮和乙醚等有機溶劑和油脂類[5]。
黃山欒樹果苞上的色素能溶于蒸餾水和稀乙醇等極性溶劑,但不溶于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等有機溶劑。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該種色素的最佳浸提劑為pH 值為1 的50%乙醇水溶液[6]。因此推測影響黃山欒樹果苞呈色的色素是類黃酮類物質(zhì),呈色原理為類黃酮類物質(zhì)大量積累在果苞中,影響果實的顏色。
試驗所用黃山欒樹是栽種于杭州市天目山路的行道樹,生長環(huán)境相同。于2020 年10 月盛果期,選取44 株長勢一致的單株,每株隨機采集5 枚果苞片進行果色測定。
采集適量果實去除種子,用硅膠干燥,研成粉末后避光保存于-20 ℃冰箱中以待色素測定。
采集獲得新鮮的黃山欒樹果實后,立即帶回實驗室進行果色測定,采用皇家園藝學會比色卡同新鮮果苞中間部分果色進行對比[7]。
采用CR-10 型便攜式色差儀測定果苞的明度L*值、色相a*和b*值,并計算彩度C*和色相角h,計算公式如下。每次重復測定5 個果苞,最終結(jié)果為5 次重復測量的平均值。
將干燥后的黃山欒樹果實苞片研磨成粉末,分別取0.1 g 果苞干粉加入石油醚、10%鹽酸和氨水各5 mL,通過震蕩均勻后過濾,觀察顏色變化并進行記錄。
1.4.1 葉綠素的檢測
取果苞干粉各0.1 g,采用5 mL 丙酮∶乙醇(V∶V=9∶1)提取,定容至10 mL,用UV-3802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400~700 nm 范圍內(nèi)掃描。
1.4.2 類胡蘿卜素的檢測
取果苞干粉各0.1 g,采用5 mL 石油醚∶丙酮(V∶V=1∶1)提取,定容至10 mL,在200~700 nm 范圍內(nèi)掃描。
1.4.3 類黃酮化合物的檢測
取果苞干粉各0.1 g,采用5 mL 鹽酸∶甲醇(V∶V=1∶99)溶液在4 ℃中避光浸提24 h,然后定容至10 mL,在220~600 nm 范圍內(nèi)掃描。
1.5.1 葉綠素及類胡蘿卜素含量的測定
取對應編號的果苞樣品干粉0.05 g,加入5 mL 濃度為80%的丙酮溶液,于4 ℃條件下避光浸提24 h。對靜置后提取液上清液用UV-3802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測,其中丙酮法測定吸收度(A)值,檢測波長為470 nm(類胡蘿卜素吸收峰)、663 nm(葉綠素a 吸收峰)和647 nm(葉綠素b 吸收峰),然后根據(jù)下列公式分別計算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含量。
式中:Chla 為葉綠素a 成分含量,Chlb 為葉綠素b成分含量,Chl 為葉綠素總體含量,Car 為類胡蘿卜素成分含量,A470、A663、A647分別代表波長470 nm、663 nm和647 nm 下吸光度值。
1.5.2 總花青素含量的測定
取相對應編號的果苞樣品干粉0.05g,加入3mL(0.1%HCl)甲醇溶液,然后在4 ℃環(huán)境條件下靜置24 h。將樣品提取液用0.22 μm 濾膜過濾。取1 mL 濾液加入4 mL pH 值為4.5 的0.4 mol/L 醋酸鈉,稀釋4 倍;取1 mL 濾液加入4 mL pH 值為1.0 的0.25 mol/L 氯化鉀,稀釋4 倍,分別于波長520 nm、700 nm 下測定相同編號樣品的兩份濾液的吸光度值,并以每0.05 g 果苞干粉提取液的光密度變化值作為花青素含量,然后依據(jù)下列公式算法計算花青素成分的含量。
式中:A 為吸光度值;Mw 為花青素分子量,取值433.2 g/mol;DF 為稀釋倍數(shù),取值5;e 是消光系數(shù),取值29 600 L/(mol·cm);L 為路徑長度,取值1 cm;A520和A700分別代表波長520 nm 和700 nm 下的吸光度值。
2.1.1 R.H.S.C.C.值及色度指標的差異
通過皇家園藝學會比色卡的比對結(jié)果,除編號K3和K7 樣本的R.H.S.C.C.值分別為1C 和145B,其余R.H.S.C.C.值從47A 至50D。根據(jù)R.H.S.C.C.值比對結(jié)果,將44 株黃山欒樹的果苞顏色分為3 個類群,具體劃分為綠色系、粉色系和紅色系。其中編號K3、K4、K7、K9、K11、K22、K29、K33、K38、K39、K44 為綠色系,K5、K8、K13、K17、K19、K21、K23、K24、K25、K26、K32、K35、K37、K40、K43為粉色系,K1、K2、K6、K10、K12、K14、K15、K16、K18、K20、K27、K28、K30、K31、K34、K36、K41、K42為紅色系。
供試黃山欒樹果苞不同類群之間L*值存在一些差異。綠色系L*值范圍為60.02~68.92,粉色系L*值范圍為50.60~60.94,紅色系L* 值范圍為42.86~54.96。綠色系果苞明度最大,粉色系次之,而紅色系果苞則相對最小。
a*值代表紅色與青綠色對比的水平,a*值為正,表示果苞顏色偏紅,反之則表示果苞偏青綠色。其中綠色系果苞的a*值范圍為-4.08~11.44,粉色系果苞a*值范圍為10.60~19.30,紅色系果苞的a* 值范圍為21.96~35.88。
b*值代表黃色與藍色相比的程度,b*值為正,表明果苞越黃;b*值為負,則表明果苞偏藍色。其中綠色系果苞的b*值范圍為25.44~34.98,粉色系果苞b*值范圍為20.54~25.30,紅色系果苞的b* 值范圍為13.94~20.66。
根據(jù)色度指標總體比較,綠色系果苞的L*值和b* 值最大,紅色系果苞的a* 值最大,而粉色系果苞3 個指標的值均排中間,3 個類群的色度指標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和過渡性。
2.1.2 在L*a*b*三維象限中的分布
通過將黃山欒樹果色的色度指標在L*a*b*三維象限中標記出來,見圖1。
圖1 不同單株黃山欒樹果色在L*a*b*三維象限中的分布
由圖1 可知,44 個樣品的a*值在0~30,b*值在10~35,L*值在40~70。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黃山欒樹果色所代表的點在三維象限上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且各點相連可大致看作一條直線??梢缘贸鼋Y(jié)論:黃山欒樹果苞顏色的L*值與b*值呈正相關(guān),L*值與a*值呈負相關(guān),而a*值與b*值呈負相關(guān)。
2.1.3 色澤參數(shù)
根據(jù)a*值和b*值分別計算出黃山欒樹果苞的色澤參數(shù)C 值及h 值。綠色系果苞的C 值范圍為26.66~39.42,粉色系果苞C 值范圍為25.01~28.89,紅色系果苞的C 值范圍為29.09~38.96。通過觀察可知,3 個類群的C 值區(qū)別不是很大,其中粉色系果苞較為集中,綠色系和紅色系較為分散。綠色系果苞的h 值范圍為1.17°~1.55°,粉色系果苞h 值范圍為0.88°~1.17°,紅色系果苞的h 值范圍為0.38°~0.73°。
2.1.4 聚類分析
依據(jù)供試黃山欒樹果苞的兩項色澤參數(shù)(C 和h)進行聚類分析,44 份供試樣品在閾值為9.1 處可分為3 類,即綠色系、粉色系和紅色系。在閾值為3.0 處,綠色系又可分為Ⅰ-A、Ⅰ-B、Ⅰ-C3 個次類別,其中C 類為較深綠色果苞;粉色系可分為Ⅱ-A、Ⅱ-B 兩個次類別;紅色系可分為Ⅲ-A、Ⅲ-B 和Ⅲ-C 3 個次類別,其中A 類為淺紅色果苞,B 類為淡紅果苞,C 類為較深紅色果苞。
分析結(jié)果顯示,相近顏色的黃山欒樹果苞樣品在本試驗中被歸為一類,由此驗證了聚類分析的可行性和準確性[8]。
2.2.1 石油醚、鹽酸和氨水測試結(jié)果
石油醚測試中,3 種類群44 個樣本均表現(xiàn)出了不同水平的淡黃色,表明這些樣本都含有一定量的類胡蘿卜素成分。
鹽酸測試中,3 個種群44 個樣本均表現(xiàn)出不同水平的紅色,表明樣本都含有一定程度的花青素成分,其中紅色系果苞表現(xiàn)出較深的紅色,推斷其花青素含量可能較高;綠色系果苞在測試中表現(xiàn)淡紅色居多,推斷其中花青素含量可能較少。
氨水測試中,測試樣品均表現(xiàn)出黃色或鐵銹黃,說明含有黃酮醇類化合物或黃銅色素。
2.2.2 黃山欒樹果苞的紫外-可見光譜分析
本試驗所有樣本的丙酮乙醇溶液在波長662 nm和644 nm 處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峰,說明這些果苞中均含有葉綠素。全部樣本的石油醚丙酮提取液在類胡蘿卜素的特征吸收峰波長440 nm 和470 nm 處均有吸收,說明果苞中含有類胡蘿卜素。不同類群果苞色素的紫外光譜存在顯著差異,每個樣本均含有多個吸收峰,但在波長520 nm 附近均存在吸收峰,這是花青素的特征吸收峰。
2.3.1 3 個類群單獨分析
綠色系果苞中,葉綠素含量為0.57~0.92 mg/g;胡蘿卜素方面,樣品K3、K29 的含量最低,為0.32 mg/g,樣品K9 含量最高,為0.49 mg/g;花青素含量為0.18~0.48 mg/g。由此發(fā)現(xiàn),綠色系果苞中葉綠素含量較高的品種,其類胡蘿卜素含量也較高,相反亦然。前兩種色素含量與花青素含量沒有較明顯的關(guān)系。
粉色系果苞中,葉綠素含量為0.53~0.94 mg/g;胡蘿卜素方面,樣品K24 的含量最低,為0.26 mg/g,樣品K40 含量最高,為0.49 mg/g;花青素含量為0.22~0.76 mg/g。在粉色系果苞上也能發(fā)現(xiàn)相同的規(guī)律,葉綠素含量與類胡蘿卜素含量呈正相關(guān),且粉色系果苞的花青素含量略高于綠色系。
紅色系果苞中,葉綠素含量為0.43~0.93 mg/g;類胡蘿卜素方面,樣品K28 的含量最低,為0.20 mg/g,樣品K1 含量最高,為0.45 mg/g;花青素含量為0.36~2.13 mg/g。上述規(guī)律在紅色系果苞上仍然適用,且紅色系果苞的花青素含量遠高于前兩種色系,所以花青素可能是影響黃山欒樹紅色系果苞呈色的主要色素。
2.3.2 3 個類群總體分析
在葉綠素含量均值方面,綠色系和粉色系果苞數(shù)值較為相近,略高于紅色系果苞。類胡蘿卜素含量均值方面,綠色系和粉色系果苞數(shù)值也較為相近,略高于紅色系果苞。而在花青素含量均值方面,3 個類群的果苞呈現(xiàn)出較大差異。綠色系果苞的花青素含量均值為0.29 mg/g,粉色系為0.53 mg/g,紅色系則高達0.90 mg/g。所以,花青素含量是影響黃山欒樹果苞呈色的主要色素,而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不起決定性作用。
通過皇家園藝學會比色卡和CR-10 型便攜式色差儀的比色試驗,可將此次試驗采集的44 株黃山欒樹的果苞劃分為綠色系、粉色系和紅色系三大類群。通過聚類分析,還可細分為若干小的群體,其中綠色系果苞可分為Ⅰ-A、Ⅰ-B、Ⅰ-C 3 個次類別,粉色系果苞可分為Ⅱ-A、Ⅱ-B 兩個次類別,紅色系果苞可分為Ⅲ-A、Ⅲ-B 和Ⅲ-C 3 個次類別,每個次類別所包含果苞都是顏色相近的樣品。
本試驗主要提取并比較了黃山欒樹果苞上的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含量。在葉綠素含量方面,不同類群的黃山欒樹果苞基本相同。在類胡蘿卜素含量方面,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與葉綠素大致相同,三者含量近似。在花青素方面,三大類群的含量均值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其中綠色系果苞含量均值為0.29 mg/g,粉色系含量均值為0.53 mg/g,紅色系為0.90 mg/g。
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是黃山欒樹果苞顏色構(gòu)成的重要部分,但在三大類群的呈色差異上所起作用不如花青素顯著,因此花青素含量是決定黃山欒樹果苞呈色的主要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