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儒帥 ,呼群 ,張影花 ,郭家毓 ,領兄 ,王悅
(1.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2.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EZH2基因定位于7q35染色體,是包括20個編碼746個氨基酸殘基的外顯子,是PRC2的核心酶亞基。在多種癌癥中可觀察到 EZH2 的失調(diào)會改變許多抑癌基因的表達從而促進腫瘤的發(fā)生。此外,EZH2還可啟動癌癥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多種分子過程,例如 NF-κB激活、microRNA 沉默以及其他非經(jīng)典轉錄途徑調(diào)控。EZH2 通過甲基化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trimethylation on histone 3 lysine 27,H3K27me3)來抑制基因表達,因此被認為是組織發(fā)育和干細胞生長方向的關鍵表觀遺傳物質。同時EZH2可以調(diào)節(jié)細胞周期進程,控制細胞自噬和細胞凋亡,促進DNA損傷修復并抑制細胞衰老,影響抗原呈遞。當EZH2發(fā)生突變(包括過表達,表達下調(diào)和表達缺失)時可能會導致癌癥的發(fā)生、進展和轉移[6-8]。
表觀遺傳調(diào)控是指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通過大規(guī)模更改基因表達實現(xiàn)細胞變化。最近的研究表明[9],表觀遺傳修飾不僅可以改變癌細胞表型,還可以改變免疫細胞表型。通過修飾表觀遺傳物質調(diào)控免疫細胞的功能和表型,從而殺死細胞并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此外,表觀遺傳修飾因子可以激活許多沉默基因,其中一些是觸發(fā)免疫反應的免疫檢查點調(diào)節(jié)劑,而另一些則會抑制免疫反應,導致腫瘤細胞逃避免疫。EZH2作為細胞表觀遺傳狀態(tài)的關鍵調(diào)節(jié)劑,即EED,SUZ12和RbAp46/48的PRC2的核心酶亞基,EZH2通過甲基化H3K27me3會影響染色質螺旋化,從而促進靶基因轉錄沉默。在正常人體組織中,EZH2通過控制組織特異性干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程序來維持各種組織的體內(nèi)平衡。
CD8+T細胞,也稱為CTLs,是免疫應答中抗原特異性細胞毒性的主要介質,依賴于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1(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1, MHC-1)。在腫瘤中,癌細胞產(chǎn)生的抗原中的短肽會促進CD8+T細胞增殖并分化為足夠數(shù)量的短壽命CD8+T效應細胞,以減少表達抗原的腫瘤細胞的數(shù)量,同時會減少T細胞分化為長壽命記憶性CD8+T(Tm)細胞,以免當抗原重復遞呈時快速對抗原作出反應[10-11]。EZH2與非血液細胞的組蛋白修飾功能一致,它也修飾CD8+T細胞的組蛋白甲基化。研究證明,與外周血和非腫瘤組織相比,各種腫瘤組織中EZH2陽性表達的CD8+T細胞數(shù)量百分比均下降[12]。
向免疫細胞呈遞抗原是細胞免疫第一步,CD8+T細胞會識別并殺死與MHC-1結合的外源抗原的細胞,所以在抗腫瘤過程中腫瘤相關抗原作為特定靶點是免疫療法最重要的目標之一。而癌細胞則通過破壞CD8+T細胞主導的抗原呈遞使免疫系統(tǒng)無法激活 并建立有效的抗腫瘤反應。研究表明[13]大多數(shù)癌細胞抗原呈遞水平極低,甚至難以引發(fā)免疫反應。EZH2調(diào)節(jié)異常引起的表觀遺傳變化已被確定為通過控制基因轉錄來抑制腫瘤細胞免疫原性呈遞的主要機制,即通過EZH2抑制基因轉錄達到阻斷癌細胞抗原呈遞途徑的作用。由于EZH2調(diào)節(jié)細胞周期進程,所以EZH2失調(diào)會加速細胞增殖,并延長細胞存活時間,這也可能導致癌變和癌癥發(fā)展。研究表明[14-15],在乳腺上皮細胞中EZH2的過表達可以誘導定植的癌細胞生長及侵襲。在K562白血病細胞中EZH2通過抑制H3K27me3起到了維持腫瘤細胞MHC-1沉默的作用。同樣在小細胞肺癌和神經(jīng)母細胞瘤等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腫瘤中,EZH2也通過減少MHC-1從而降低抗原呈遞獲得免疫特權,這些證據(jù)均證明了EZH2的促癌作用。鑒于對PD-L1 /PD-1抗體具有原發(fā)性耐藥的患者部分缺乏活化的免疫細胞,這激發(fā)了我們通過表觀遺傳藥物的治療來增強對免疫細胞的識別和激活,從而進一步增加免疫細胞的浸潤和PD-L1 /PD-L1的活性。
CD8+T細胞的增殖發(fā)生在T細胞的免疫應答過程中。EZH2通過抑制細胞周期調(diào)節(jié)因子(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DKN)中CDKN2A和CDKN2C的表達促進CD8+T細胞的細胞周期進程。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缺失EZH2的活化CD8+T細胞中CDKN2A和CDKN2C的表達水平會上升,同時H3K27me3水平降低[16]。
EZH2獨立控制CD8+T細胞的分裂周期和凋亡。探討EZH2對CD8+T細胞分裂和凋亡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時,動物實驗結果顯示[16],在EZH2低表達的小鼠身上原始的CD8+T細胞表現(xiàn)出增殖減少,G0/G1期細胞數(shù)增加,S期細胞數(shù)減少,但凋亡沒有增加,但被細菌感染后T細胞凋亡反應增強。以上均強調(diào)了在細胞免疫應答過程中維持CD8+T細胞EZH2的正常表達的重要性。
CD4+T細胞又稱Th細胞,分為2種主要亞型:1型(Th1)和2型(Th2)。它們對抗腫瘤的免疫作用依賴于細胞因子如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5和白介素-6。盡管CD4+T細胞與抗腫瘤功能之間僅有間接關系,但仍可以間接預測腫瘤患者生存狀態(tài)。最近的研究表明,患者體內(nèi)CD4+T細胞的基本狀態(tài)是臨床PD-L1/PD-1阻斷治療的一個重要因素。
EZH2的染色質調(diào)節(jié)功能對于CD4+輔助性T細胞規(guī)范化為效應細胞系(包括Th1,Th2和Th17)十分重要。EZH2通過H3K27ME3直接靶向作用并沉默部分基因來抑制Th細胞分化。Tumes等[17]通過染色質免疫沉淀測序(ChIP-seq)圖譜發(fā)現(xiàn)EZH2可以通過控制TFS-T-Box TF(T-Bet),GATA3和eomes這3個關鍵點表達抑制效果,從而證明在原始的CD4+T細胞中敲除EZH2基因與調(diào)節(jié)Th1和Th2細胞的分化偏移有關。T-Bet促進Th1細胞分化,GATA3與Th2細胞分化有關,eomes會編碼與T-Bet密切相關的T-Box TF,同時還會誘導Th細胞產(chǎn)生干擾素。
EZH2作為CD4+T細胞中譜系特異性基因的轉錄抑制物發(fā)揮作用,并負向調(diào)節(jié)Th細胞亞型的分化。與EZH2在Th1和Th2細胞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不同,EZH2在Th17和Th9等其他Th細胞分化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仍存在爭議,值得進一步研究。
腫瘤可大致分為熱(T細胞浸潤)和冷(非T細胞浸潤的)腫瘤兩種類型。熱腫瘤中會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并且免疫反應十分活躍。但在冷腫瘤中缺乏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從而導致其不易被免疫系統(tǒng)識別,免疫反應較差。免疫治療抗腫瘤的重要步驟就是使T細胞融入腫瘤微環(huán)境中,而EZH2會參與T細胞遷移入腫瘤微環(huán)境的過程。通過對免疫系統(tǒng)的研究[18],總結出T細胞無法浸潤腫瘤的原因可能由腫瘤細胞,趨化因子和抑制性免疫細胞共同誘導血管通透性改變所致。同時也有證據(jù)表明[19]表觀遺傳改變可以影響T細胞向腫瘤微環(huán)境遷移及浸潤,EZH2介導的DNA甲基轉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 DNMT1)和H3K27me3會通過DNA甲基化作用下調(diào)趨化因子配體9和10的表達來抑制效應T細胞的表達,并抑制T細胞轉運至腫瘤微環(huán)境中。在 研究和卵巢癌結腸癌的抗腫瘤免疫過程時發(fā)現(xiàn),該過程中CXCR 3優(yōu)先通過活化的Teff細胞表達,Th1細胞分泌趨化因子配體(CXCL10)從而響應干擾素的分泌,并誘導Teff細胞遷入到腫瘤微環(huán)境中[20,21]。研究發(fā)現(xiàn),CXCL10-CXCR3軸可以調(diào)節(jié)白細胞運輸并促進T細胞遷移,從而實驗抗腫瘤免疫。EZH2通過抑制Th1細胞分泌CXCL10來抑制CXCL10-CXCR3軸的活性,從而抑制Teff細胞向TME的遷移。因此,EZH2對T細胞遷移起抑制作用,從而可以抑制免疫系統(tǒng)抗腫瘤。
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Tregs cell)是由FOXP3轉錄表達的CD4+T細胞的重要免疫抑制亞群,是維持機體免疫動態(tài)平衡的關鍵,在免疫應答過程中對Tregs細胞具有抑制功能。幾乎在所有類型的癌癥中,Tregs細胞出現(xiàn)的頻率都很高,在大多數(shù)實體腫瘤中,這些Tregs細胞會促進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監(jiān)視[22-24]。研究表明[25-27],與來自正常組織的Teff細胞和Tregs細胞相比,浸潤腫瘤中的Tregs細胞,其EZH2 的表達水平增高。使用ChIP-seq分析H3K27me3 全基因組顯示[34],與來自外周血的初始 T 細胞相比,活化的Treg和Teff細胞中的 H3K27me3 水平增加。
EZH2對Treg細胞的穩(wěn)定性起關鍵作用。無論是藥物或遺傳性EZH2缺乏不僅導致FoxP3表達減少,而且其他關鍵基因,如Neuropilin-1和BACH2表達減少,這都會使得Treg細胞保持良好的穩(wěn)定性。在小鼠模型中表明[28-30],EZH2抑制劑CPI-1205會引起Tregs的表型和功能改變,所以使用抑制EZH2表達的藥物會損害Treg細胞的功能,但不影響其增殖。Goswami等人[31]將誘導的Treg細胞與Teff細胞共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CPI-1205不影響Treg細胞增殖,但會抑制其功能,并使Treg細胞的表型偏向于促炎細胞因子產(chǎn)生的效應T細胞的表型。
EZH2基因缺失與EZH2藥物抑制會導致不同的特定表型。與Treg.EZH2Δ/+小鼠中的Tregs相比,Treg.EZH2Δ/Δ小鼠中的EZH2缺陷型Tregs細胞在淋巴結和胸腺中的比率會增加,而在血液和脾臟中沒有增加。此外,老年Treg.EZH2Δ/Δ小鼠的表面蛋白CTLA-4、PD-1、CD103和GITR的表達水平高于老年Treg.EZH2Δ/+小鼠。同時,在所有非淋巴組織中的Treg細胞比例都顯著降低,這些樹突狀細胞的抑制腫瘤的能力受到損害,不能維持免疫穩(wěn)態(tài)[22,33]。
Tregs細胞中 EZH2 的功能障礙也會改變腫瘤微環(huán)境,導致炎癥和活化的 T 細胞富集。在Treg.EZH2Δ/Δ小鼠中 EZH2 的穩(wěn)定或瞬時缺失均會導致 TIL 中激活的 CD4+和CD8+T細胞的比例增加,類似于用 EZH2 抑制劑CPI1205 治療的結果。然而,腫瘤往淋巴結轉移的結果存在爭議,Wang 等人發(fā)現(xiàn)[32,34],與對照小鼠相比,EZH2表達缺失的小鼠腫瘤生長速度顯著降低。EZH2缺失的小鼠表現(xiàn)出增強的TIL功能,其特征是 IFNγ、TNF-α和IL-2 的產(chǎn)生增加,但CD4+和CD8+T細胞產(chǎn)生的IL-10 減少。
因此,單獨使用特異性靶向Tregs的EZH2抑制劑,或聯(lián)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CTLA-4、PD-1和GITR)阻斷腫瘤生長,將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抗腫瘤免疫治療方法。
小鼠實驗中所有Tregs細胞的EZH2位點被抑制或缺失的小鼠均未能維持免疫耐受,導致與大量T細胞活化,同時細胞因子產(chǎn)生系統(tǒng)性自身免疫毒性,這與EZH2缺乏的Tregs細胞表現(xiàn)出促炎癥表型的發(fā)現(xiàn)一致,并發(fā)展為多器官自身免疫[22,32,33]。相比之下,雌性 Foxp3YFP-cre/Foxp3WT;攜帶野生型和EZH2缺陷型Treg細胞的EZH2fl/fl小鼠沒有表現(xiàn)出自身免疫癥狀。Wang 等人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結果[33],相比于耗竭體內(nèi)Treg細胞, EZH2 缺陷型Treg細胞在小鼠模型中賦予腫瘤的保護作用更強,這表明破壞EZH2 的功能比單純減少Treg細胞更有效。Goswami等人報道[31],在接受易普利姆瑪(一種抗CTLA-4 抗體)治療后,所有人類CD4+Teff細胞、CD8+T細胞和Tregs細胞中的EZH2表達均增加。這一發(fā)現(xiàn)再次引發(fā)了這樣一個假設,即靶向抑制Tregs細胞中的EZH2與免疫抑制治療藥物易普利姆瑪組合可能會增加抗CTLA-4治療的有效性,并且這一假設在鼠模型中得到證實。
在抗原呈遞期間,一些活化的CD4+T細胞分化為Tfh細胞[35]。Tfh細胞是一種依賴于B細胞淋巴瘤(BCL)6的細胞,主要作用為促進細胞成熟、細胞類別轉換以及漿細胞分化來啟動和維持生發(fā)中心反應[36-38]。Tfr細胞和Tfh細胞的起源相似。Tfr細胞是一種調(diào)節(jié)性效應T細胞的亞群,大部分與nTreg前體無關。在細胞微環(huán)境中,Tfr細胞的功能與Tfh細胞相反,Tfr細胞會抑制B細胞效應,所以Tfh和Tfr細胞是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平衡不可缺少的細胞。不受控制的Tfh或Tfr活性可導致免疫耐受的喪失和高水平的自身抗體,從而導致自身免疫。據(jù)報道,在非淋巴樣腫瘤中Tfh細胞浸潤與免疫抑制減少有關,數(shù)據(jù)表明Tfh細胞浸潤程度與患者生存率呈正相關,這意味著Tfh細胞存在一定的保護作用[39]。
EZH2在Tfh細胞中的表達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Chen等人[40]觀察到,在急性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中,早期病毒特異性Tfh細胞與Th1細胞相比,Tfh細胞中EZH2會高度表達且存在相關的H3K27me3修飾。然而,EZH2的表達會在Tfh細胞分化過程中下降到平均水平。
據(jù)報道,EZH2可抑制CDKN2A以促進Tfh細胞存活和分化,抑制EZH2表達可損害Tfh細胞分化和Tfh轉錄程序的激活。在病毒特異性CD4+T細胞中通過基因沉默抑制EZH2表達,從而破壞了Tfh特異性染色質狀態(tài),顯著減少了早期定性的Tfh細胞群。然而,EZH2對晚期已分化的Tfh細胞和記憶性Tfh細胞沒有這種作用。所以,在早期Tfh細胞定型期間是否沉默EZH2 與Tfh譜系分化相關基因的表達有關。EZH2 位于Tfh譜系分化相關基因簇的啟動子處,如 BCL6、誘導性T細胞共刺激物(ICOS)、Maf和 IL-21,或位于CXCR5的上游區(qū)域和內(nèi)含子區(qū)域的ICOS。Tfh細胞的產(chǎn)生依賴BCL6,EZH2作用于BCL6上游以促進Tfh細胞分化。有趣的是,所有這些EZH2占據(jù)的基因位點都顯示出強烈的H3K27乙?;盘?,對應于較少基因位點中EZH2介導的H3K27me3修飾。因此,在通過EZH2靶向免疫療時,應考慮額外補充Tfh細胞[40-41]。
FoxP3能促進Tfh細胞向Tfr樣功能狀態(tài)轉化。喪失FoxP3表達的Tfr細胞會變?yōu)門fr細胞前體,并表現(xiàn)出抑制B細胞功能能力受損。Tfr細胞中EZH2 缺陷的基因子集與 FoxP3 下調(diào)或缺失的基因子集重疊,因此EZH2和FoxP3在調(diào)節(jié)Tfr細胞的分化和抑制功能方面存在部分功能重疊。[42]EZH2缺失促進Tfr細胞的增殖,但削弱了Tfr細胞對B細胞的抑制功能。EZH2fl/flFoxp3Cre小鼠表現(xiàn)出Tfr細胞比例增加,但Tfr細胞向B細胞濾泡的遷移能力增強,增強了向IgG1的類別轉換重組和抗體分泌,結論表明通過靶向Tfr細胞中的EZH2可以進行免疫治療的假設。
造血干細胞(HSCs)可以分化成各種血細胞亞型并維持自我更新的能力。在胚胎和成體HSC中,PcG蛋白,包括PRC1和PRC2,通過3種機制調(diào)節(jié)HSC的靜止、自我更新和分化:(Ⅰ)抑制細胞周期抑制劑P16INK4A防止細胞周期異常和p53介導的細胞死亡,(Ⅱ)維持對發(fā)育調(diào)節(jié)基因的抑制以阻止分化,以及(Ⅲ)當細胞分化時抑制替代細胞譜系。
EZH2是HSCs的重要組成部分。PRC2被認為是轉錄基因沉默的標志物,PRC2是胚胎發(fā)育和胚胎體存活所必需的。在胚胎發(fā)生過程中,任何成分的丟失都是致命的,特別是在原腸胚形成階段。[43-45]PRC2復合體包括EZH1或EZH2,兩者都含有相似的SET結構域。EZH2和EZH1是HSC的關鍵表觀遺傳調(diào)節(jié)因子,但表現(xiàn)出不同的抑制作用。[46-47]HSC中EZH2的表達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而其同源物EZH1的表達水平則隨年齡增加。EZH2表達的降低可以通過其同源物 EZH1得到部分補償,這對于防止成人HSC的衰老至關重要。由于EZH1補償,成人BM中的EZH2特異性缺失對 HSC 的影響很小[46,48-50]。在早期B細胞和T細胞發(fā)育的分化過程中對EZH2 的需求很大,當EZH2表達不足且EZH1代償不足時,可能會導致B細胞和T細胞分化不足,造成免疫異常。
NK 細胞對于不依賴主要免疫復合物的先天免疫系統(tǒng)至關重要,它可加速免疫反應,包括先天抗腫瘤反應[51-52]。NK細胞識別并清除目標細胞的機制不同于T細胞,NK細胞通過選擇性殺傷和裂解靶細胞實現(xiàn)免疫清除作用,例如通過分泌穿孔素和顆粒酶直接殺死靶腫瘤細胞從而抑制腫瘤發(fā)生和腫瘤進展,并通過產(chǎn)生大量不同的細胞因子間接抑制腫瘤發(fā)生和進展。有腫瘤研究表明使用活化的NK細胞或帶有CAR結構的NK細胞來增強機體抗腫瘤活性的過繼免疫療法有一定效果[53]。然而,NK細胞也在免疫系統(tǒng)中起調(diào)節(jié)細胞的作用。
EZH2是NK細胞表型變化、增殖、活化和細胞毒性活性的關鍵因素。與CD8+T細胞相反,EZH2負性調(diào)節(jié)NK細胞的增殖和活化。Yin等人[54]報道,造血細胞中缺失EZH2的EZH2f/fl小鼠均表現(xiàn)出脾臟、肝臟中NK細胞數(shù)量的增加。Nagel等人的早期研究描述PRC2會通過調(diào)節(jié)HOXA9和HOXA10在NK細胞分化過程中產(chǎn)生影響。隨后的研究表明,EZH2失活或EZH2缺失都會通過促進NK細胞前體的存活而增強NK細胞表達。進一步的機理研究表明,EZH2增加NK細胞的增殖活化和細胞毒性的同時IL-15受體CD12和NK細胞活化受體NKG2D均會上調(diào)。
此外,EZH2 阻斷劑通過誘導NK組2D(NKG2D)、IL-2受體β(也稱為CD122)、TLRs和根除腫瘤細胞所需的顆粒酶的表達增加從而增加成熟 NK 細胞的活性。Bugide等人[55]證明在肝細胞癌的小鼠模型中,EZH2通過阻止NKG2D配體的轉錄會使腫瘤細胞逃脫NK細胞的免疫識別,從而使腫瘤細胞具有對NK細胞的抗性,這被認為是逃避NK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的可能機制。EZH2是NKG2D配體的轉錄抑制因子。與這些觀察結果一致,EZH2抑制劑治療和EZH2基因缺失均以 NKG2D 配體(如ULBP1,MICA和MICB)依賴性表達增多的方式增強了NK細胞介導的殺腫瘤效果,而NKG2D缺陷降低了測試的小分子 EZH2抑制劑的抗腫瘤作用。同樣,在肌肉浸潤性膀胱癌模型中抑制EZH2不僅在KDM6A和SWI /SNF突變的情況下限制了腫瘤細胞的增殖,而且還促進了NK細胞活性,上調(diào)包括MIP-1α,ICAM1,ICAM2和CD86在內(nèi)多種靶點,以及增加IFN-γ的表達。此外EZH2還參與了淋巴瘤細胞CD58的表觀遺傳沉默,該靶點丟失是淋巴惡性腫瘤中腫瘤免疫逃逸的常見機制。這意味著NK細胞中EZH2的破壞代表了一種潛在有效的免疫療法。
B細胞是體液免疫的主要效應細胞。它們可以通過與Tfh細胞的相互作用,滲入腫瘤組織并影響腫瘤的生長和進展。體內(nèi)產(chǎn)生大量的T細胞和B細胞被認為是良好臨床治療結果的標志物[56]。B細胞通過以下幾種機制調(diào)控腫瘤:(i)與Tfh細胞相互作用,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分泌免疫球蛋白并通過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或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抑制腫瘤進展[57];(ii)B細胞作為抗原呈遞細胞發(fā)揮作用,促進腫瘤微環(huán)境中的T細胞應答[58];(iii)與CD8+T細胞類似,活化的B細胞可直接殺死腫瘤細胞,同時增強B細胞中GZMB和TNF相關凋亡誘導配體的表達。[59]然而,與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一樣,調(diào)節(jié)性B細胞也被報道通過免疫抑制細胞因子(如IL-10和TGF-β)促進腫瘤形成和進展[60]。
在B細胞分化的不同階段會發(fā)生動態(tài)的表觀遺傳修飾。EZH2參與淋巴細胞生成,在增殖的B細胞(如B細胞前體、生發(fā)中心B細胞和循環(huán)B淋巴細胞)中高表達,而在靜止的原始B細胞中表達水平較低。[61-63]在B細胞前體中,EZH2參與VDJ重組(T 細胞和 B 細胞隨機組裝不同基因片段的過程,稱為可變 (V)、多樣性 (D) 和連接 (J) 基因)并抑制Igβ轉錄[64]。EZH2通過抑制細胞周期CDKN1A和CDKN1B促進生發(fā)中心B細胞的增殖,但會抑制生發(fā)中心B細胞終末分化為抗體分泌細胞(ASC)的過程[63,65-67]。B 細胞對免疫刺激的反應需要充足的EZH2表達。Herviou等人[68]報告,EZH2抑制劑EPZ-6438減少了B細胞的增殖,加速了B細胞到漿細胞的轉化,并誘導漿細胞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分泌。據(jù)報道,抑制B細胞中EZH2表達不僅會減少B淋巴細胞的發(fā)育和生發(fā)中心的形成,還會導致抗體分泌細胞的功能障礙。在炎癥的刺激下,EZH2缺陷的抗體分泌細胞增殖受損,免疫細胞的組織因子和炎癥因子持續(xù)表達,導致抗體分泌細胞的數(shù)量減少,這被認為是由于線粒體呼吸減少,糖代謝受損,未折疊蛋白低表達所致。[63]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于EZH2在特定B細胞亞群中的功能的報道。
隨著對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69]T細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PD-1)與腫瘤細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配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結合后可使下游T細胞信號通路的多個關鍵分子發(fā)生去磷酸化,從而傳遞抑制性信號,阻礙T細胞的增殖和活化,促進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且PD-L1在5%-40%的肺癌細胞中呈陽性表達,因此基于阻斷PD-1/PD-L1信號通路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 ICI)成為治療癌癥最熱門的研究方向,同時有研究表明[70]PD-L1在包括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腎細胞瘤及前列腺癌等惡性腫瘤中高表達的同時,浸潤入腫瘤的樹突狀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Treg細胞中PD-1表達水平也會提高,這類免疫細胞會因為免疫識別障礙抑制免疫細胞分裂,從而導致腫瘤微環(huán)境中T細胞功能異常,甚至造成晚期癌癥患者對ICI療法無效,有實驗在肺癌組織中證實[71],EZH2的表達與PD-1/PD-L1的表達水平呈正相關。抑制EZH2表達可以減少腫瘤細胞逃逸免疫檢測,還可以降低ICI藥物的耐藥性。有體外實驗證實[72,73],表觀遺傳調(diào)控聯(lián)合ICI治療較單獨使用ICI治療有更明顯療效。在治療方案上,雙重抑制EZH1 / EZH2可能具有更大的抗腫瘤功效,因為當抑制EZH2時EZH1可以補償。因此,高選擇性靶向EZH1 / EZH2雙重抑制劑或將高選擇性EZH1抑制劑與高選擇性EZH2抑制劑聯(lián)合使用均值得探討。
上述內(nèi)容對EZH2在機體免疫過程的逐個步驟進行了分析,表明在獲得性免疫過程中EZH2幾乎參與了整個過程,這也表明控制EZH2的表達可以有效影響機體的免疫環(huán)境。此外,EZH2還有調(diào)節(jié)脂質代謝、增強化療藥物耐藥性等優(yōu)點。所以進一步開發(fā)高效,低毒,高選擇性的EZH2抑制劑是未來的方向之一。同時,免疫療法已證明免疫系統(tǒng)有抵抗惡性腫瘤的重要能力,多項實驗成功使用PD-L1/ PD-1通過阻斷抗體識別來對抗腫瘤。盡管在臨床試驗中已證明PD- L1 / PD-1阻斷療法具有顯著的效果,但許多晚期癌癥患者對抗PD-L1/抗PD-1單一療法仍無反應。表觀遺傳藥物通過與ICI療法的組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抗腫瘤效果,并為癌癥免疫療法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些表觀遺傳學組合療法可以進行最佳整合,以提高PD-L1 / PD-1阻斷抗體的反應率,這可以在不久的將來EZH2聯(lián)合ICI治療必然會造福于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