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澤瑜
(渤海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人工智能主播(或稱AI合成主播)通過提取真人主播新聞播報視頻中的聲音、唇形、表情動作等特征,運用語音、唇形、表情合成以及深度學習等技術聯(lián)合建模訓練而成。在播報新聞時,人工智能主播將人工預先輸入的文本轉化成相應內容的視頻,視頻中虛擬主播的聲音、外觀以及表情動作等都與真人主播相似[1]。
2018年11月,新華社聯(lián)合互聯(lián)網公司搜狗推出世界上首位以真人形象為原型的人工合成主播“新小浩”。2019年3月,搜狗推出另外一位站立式人工合成主播“新小萌”。據統(tǒng)計,新華社“AI合成主播”在2019年兩會期間累計發(fā)稿236條,瀏覽量達到1.3億[2]。
2019年1月25日,國家指出要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的采集、生產、分發(fā)、接收、反饋中,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3]。由此,我國一些媒體機構都在人工智能主播這方面做出了嘗試。澎湃新聞于2019年上線了“AI播報”這一欄目,每天固定播出“早安湃AI播報”和“晚安湃AI播報”兩條視頻,但是其AI播報欄目從2022年1月19日就停止了播出。作為揚子晚報采用全新技術傾力打造的新一代智媒體平臺產品,紫牛新聞于2019年9月12日推出第一條AI播報,直至今日,紫牛新聞一共推出“阿紫”、兩代“阿牛”三款人工智能主播,打造了“AI播報”“AI早播報”以及“紫牛AI生活”三個主題新聞。
本文以紫牛新聞的“AI播報”欄目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人工智能主播播報的新聞內容特點,以及人工智能主播播報新聞的優(yōu)勢和劣勢,并且依據其優(yōu)劣勢,提出相關優(yōu)化策略。
紫牛新聞“AI播報”欄目目前保持著工作日每日更新一條新聞視頻的狀態(tài),每條新聞視頻大致有4~6條新聞。本文選取該欄目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共6個月的視頻為樣本。在此期間,平臺共發(fā)布120條新聞視頻,一共包含612條新聞。
在這612條新聞里,根據其具體內容對這些新聞樣本進行分類,一共將其分成十類,分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經濟數(shù)據、社會生活、教育、交通、工程、天氣、政策、醫(yī)療和其他。
(1)新冠肺炎疫情。該類包含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新聞,包括新冠肺炎檢測、疫情防控等相關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若新聞樣本涉及學生返校、醫(yī)院就診或者景區(qū)封閉,那么這類新聞并不歸屬于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大類,而將它們歸于另外的類目里。
(2)經濟數(shù)據。在新聞樣本里,涉及油價、房價以及居民消費指數(shù)等與經濟數(shù)據掛鉤的新聞,將其歸屬于經濟數(shù)據這一類。
(3)社會生活。社會生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關,包含婚姻、殯葬、旅游、駕照、國家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教師資格證考試以及公務員考試、事業(yè)單位考試和選調考試以及招聘信息等。由于該樣本中涉及交通的新聞樣本較多,因此將交通單獨構成一個類目。
(4)教育。教育這一類是指與學校以及學生相關的新聞,包括學校復工、學生的各種考試或者其他與教育相關的新聞。
(5)交通。這里的交通主要是指提醒居民出行路線及路線變化之類的新聞。
(6)工程。工程是指新聞里涉及的道路建設、高鐵建設等工程項目。
(7)天氣。顧名思義,天氣類是指包含天氣預報的新聞。
(8)政策。政策主要是指政府部門發(fā)布的政策、規(guī)定、規(guī)劃、公告及規(guī)章制度等。
(9)醫(yī)療。包括涉及醫(yī)院和患者的新聞,與醫(yī)保相關的新聞也包含在內。
(10)其他。該類是指不存在于以上所劃分的類別中的新聞,例如與風景相關的新聞。
根據上述分類,對樣本進行整理,可以得出統(tǒng)計結果,如表1、圖1所示。
表1 新聞樣本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圖1 樣本占比統(tǒng)計圖
從表1、圖1可以看出,紫牛新聞“AI播報”的天氣類新聞播報數(shù)量最多,所占比例也最大,達到19.61%;其次是社會生活類新聞,占比14.71%;教育類、交通類和醫(yī)療類新聞分別占比13.40%,10.95%和10.78%;新冠肺炎疫情類、經濟數(shù)據類和工程類新聞所占比例相差無幾;醫(yī)療類新聞占比為2.94%,其他類占比最少,為1.96%。
1.3.1 深植本地,服務本地受眾
紫牛新聞“AI播報”的新聞,基本是本省的新聞,極少有提及省外和國外的新聞。另外,在其播報的內容中,社會生活類、教育類、交通類、天氣類以及醫(yī)療類新聞等都能給當?shù)厥鼙娞峁┬畔⒑头眨⑶移淙崭念l率能夠讓廣大受眾及時了解到相關信息,讓當?shù)厥鼙娔軌蚋玫匾罁@些新聞信息做出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決策,獲得更佳的生活體驗。
1.3.2 議程設置,展示重要新聞
紫牛新聞“AI播報”發(fā)布的視頻新聞,標題通常都以“紫牛AI生活|+重要新聞內容”命名,這樣受眾就能在短時間內了解當日的重要新聞內容。在視頻里,紫牛新聞會按照重要性給新聞排好播放順序,一般以“最重要+其次重要+…+天氣”這種順序播放新聞內容,讓受眾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到當日的重要新聞信息,滿足碎片化時代人們的新聞需求。
據相關統(tǒng)計,我國漢字大約有3萬個[4],其中多音字有928個[5]。由于漢字數(shù)量龐大及個人掌握的局限性,播報新聞時,真人主播可能遇上生疏拗口的詞句,發(fā)生口誤現(xiàn)象。此外,我國方言眾多,真人主播口語難免摻雜方言,導致新聞播報出現(xiàn)瑕疵。但是,利用AI主播播報新聞,它們的口音不受地域限制,并且所有字詞的讀音已經預設到運行程序中,不管遇到多生疏拗口的詞句,都不會發(fā)生口誤,從而保證整場播報的規(guī)范化。
真人主播受人本身的生理因素影響,需要休息時間,不能全天候為觀眾播報新聞。然而,AI主播是虛擬產品,不需要和真人一樣休息,它們可以無時無刻、全天候地投入使用。并且,AI主播在使用過程中,可以“一身多用”,同時進行多個報道,大幅度提高了媒體的新聞報道效率。
真人新聞主播從新手到“臺柱子”,需要各方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AI主播的出現(xiàn),可以讓媒體直接跳過培養(yǎng)的過程,從而節(jié)約出足夠成本另作他用。AI主播雖然前期投入比較大,但是其運行之后將承擔起所有真人新聞主播的工作量,能夠降低新聞生產成本[6]。另外,AI主播在播報新聞時,不像真人播報那樣需要在新聞演播廳里播報,也不需要攝像機等設備,無需相關人員在場,從這個角度來說,AI播報還可以避免支出設備折舊費用和相關人員費用,進一步降低新聞生產成本。
“恐怖谷效應”一詞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他認為,當機器人外型與人類相似到特定程度時,人們心理上會出現(xiàn)非常微妙的不適感[7]。紫牛新聞里的AI主播“阿紫”和兩代“阿?!倍际且罁嫒巳四樈6?,與真人相似度較高。但是在播報視頻里,“阿紫”和“阿?!痹趧幼鞅砬樯媳憩F(xiàn)得較為僵硬,觀眾們可以輕易看出主播為AI合成。這種差異感會讓人心理上產生不適感,從而難以接受該類視頻新聞,會阻礙AI播報未來的發(fā)展。
AI播報的新聞里,每條視頻長度大約在1~4 min,每條新聞所占時長基本上維持在30 s左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AI主播只能對新聞內容進行基本闡述,無法傳遞出更多的信息。同時,從上述數(shù)據統(tǒng)計可知,AI播報的新聞基本上屬于通知類、提醒類的新聞,缺乏對一些具有深度的新聞的報道。
真人主播在播報新聞時的動作和語氣會引導人們更好地投入到新聞里去,更好地了解新聞內容,然而AI主播卻無法做到這么感性。AI主播“阿牛”在播報新聞時,其語言一板一眼,缺乏抑揚頓挫,不夠生動,無法傳達出新聞文字所體現(xiàn)出的情緒和感情。
雖然AI播報是由AI主播對新聞內容進行播報,但是其背后的記者編輯和開發(fā)人員對AI播報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此處的優(yōu)化建議主要是針對其背后的工作人員提出的。
目前,紫牛新聞AI播報欄目只是對事件進行基本的闡述,缺乏深度內容。因此,記者編輯應該做好欄目的策劃,在新聞內容方面一定要發(fā)揮好“把關人”的作用。在選材方面,應該選擇受眾感興趣的內容,具備一定深度,能夠引起受眾注意、引發(fā)受眾討論和使受眾得到啟發(fā)的內容。在寫稿方面,記者編輯應該深挖新聞內容,突顯出新聞或者新聞人物本身的價值。
一篇新聞報道中,好的標題能吸引受眾繼續(xù)瀏覽下去,例如,澎湃新聞的“長在菜市場里的‘幼兒園’”“‘代’來的女兒”等標題,能夠引起讀者的好奇和興趣。紫牛新聞AI播報里的標題雖然能夠凸顯出重要新聞,但是標題整體還是呈現(xiàn)出刻板的特點。因此,在標題上,記者編輯應該在尊重新聞客觀性的前提下著重加強標題語言的刻畫,將新興詞匯和修辭手法等加入到標題中去。
在內容方面,記者編輯首先要對新聞事件本身了如指掌;其次,為了使新聞內容更加生動,記者編輯可以對新聞本身進行故事化改寫;最后,記者編輯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能夠以“時髦”的話講出“有趣”的新聞。
紫牛新聞AI主播的情感表達是由算法程序設定的。因此,為了加強AI主播的情感表達,媒體必須加強技術學習,改進AI主播的算法程序。在技術方面,媒體可以尋求與虛擬人物公司的技術協(xié)作,增強AI主播表情的真實感,豐富AI主播的情感表達,緩解人們的“恐怖谷效應”,更好地傳達出新聞內容的信息。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會越來越融入人們的生活。在新聞傳播領域,人工智能會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F(xiàn)如今,日益多元化的新聞節(jié)目形態(tài)出現(xiàn)在人們視線當中,新聞節(jié)目受眾分流也越來越普遍。因此,未來人工智能主播的發(fā)展可以運用更多的新聞視聽節(jié)目形態(tài)。另外,當代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強烈,每個人的需求都有所不同。為了滿足更個性化的需求,人工智能主播可以像“小度”“Siri”等一樣,充當起“私人助理”的身份,為其私人定制符合他們個性化需求的新聞節(jié)目形態(tài)和新聞節(jié)目內容,為受眾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