筅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第一初級中學校 王珍
作為初中教育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積極響應新課改政策,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層教育方式的應用,促進教學質量及學生學習效率的進一步提升.本文中將探究分層教學模式在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其在初中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隨著中學生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分層教學逐漸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廣泛應用起來,同時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得到了積極落實.但是,在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部分不足及問題,對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負面影響.
第一,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結合分層教學理念及學生學習能力、狀況開展分類工作,并進行針對性教學方案的設計.學生對這一分層教學方式提出了不滿,這是由于一部分學習基礎及能力較差的學生被貼上了低能力群體的標簽,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導致其形成了自卑心理.在此基礎上,相同情況的學生之間相互感染,使其厭學心理進一步加重,增加了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難度.
第二,培養(yǎng)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要求學生能夠參與發(fā)現、分析、探究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此方能有效實現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在實際培養(yǎng)過程中,由于中學生的社會經驗及社會閱歷不多,在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及實際生活經驗時,學生往往難以快速地在實際生活環(huán)境中思考數學問題,這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另外,在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往往難以做到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自主權,最終影響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效果.
第三,分層教學理念下,更為注重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教學活動,而在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要求教師合理進行教學形式、目標的改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引領學生夯實數學學習基礎,注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不斷學習、進步.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既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要保證學習效率,還應合理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及方法,這為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教學壓力,也影響了教學改革的開展速度.
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進行微課教學與分層教學模式的結合,圍繞教學內容開展分層設計,學生根據自我學習能力及學習狀況進行相應學習模塊的選擇.利用分層設計教學內容的方式,可進一步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也有助于數學課堂時效性的提升,幫助知識基礎較差的學生夯實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可實現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如此,既可幫助學生培養(yǎng)數學學習興趣,也可不斷強化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實現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進一步優(yōu)化.此外,對微課教學與分層教學的有機結合、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積極落實也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設計教學內容時,結合學生數學成績的不同層次,于微課視頻中進行基礎模塊、提升模塊的安排,需注意保證二者配置的針對性及層次性,從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安排.如此開展教學內容設計,既有助于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查漏補缺,使其數學基礎進一步加強,也方便后續(xù)開展提升模塊的學習.例如,在整式乘法(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這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于基礎模塊內進行整式乘法特點、類型等基礎內容的設計,并應用列舉案例的方式進行例證,要求學生開展簡單運算練習.完成基礎模塊的學習后,學生便可學習提升模塊內的教學內容,如此可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更好地夯實基礎.在提升模塊內,要求學生進行復雜的計算練習,從而在促進學生計算速度提高的同時,保證準確率.
實踐教學經驗證實,科學、有效的課堂預習環(huán)節(jié)可顯著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題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故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進行教育理念的轉變,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為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提供幫助.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可有效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增進學生相互之間的學習溝通,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現與思考問題能力的提升均具有積極影響.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基礎知識可進一步強化;對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數學技能可進一步提高.
例如,在有理數加法運算(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這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首先應進行有理數概念、數軸等基礎知識內容的學習,隨后進行有理數加法相關內容的學習.事實上,小學數學教學中便已學習了正數與正數之和、零與正數之和的計算,初中數學教學時,可以此作為導學案的引導,逐步引領學生區(qū)別有理數與小學所學內容之間的差異,并利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列舉實際案例,引導學生綜合利用生活經驗與實際相反量進行計算.比如,贏1個球記1分,輸1個球記-1分,要求學生計算小明贏5個球、輸2個球后的得分,帶領學生將代數和運算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在計算過程中,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運算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具有生活常理性的問題,往往無法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新概念的理解,也無法形成法則建立想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合理進行教學案例的設置,幫助學生突破障礙,幫助其自然接受法則.列舉分數與分數的代數和計算案例,使學生無法利用生活實際經驗進行問題的解決,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的探索及思考,繼而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激發(fā)作用,同時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
隨著學生學習經驗的不斷豐富,學生的認知水平也逐步提升,同時學生對數學概念也可形成系統化掌握.在實際解決新的概念問題時,初中數學教師應注重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抽象學習及類比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自身知識結構體系內同化新的概念.在初中數學學習內容中,對于部分概念,可利用學生已掌握的概念知識開展同化式教學,如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平行四邊形與正方形等,可在原有的概念知識基礎上,對概念開展同化及掌握,從而實現更為深入的探究學習及應用.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定義(人教版教材九年級上冊)這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列舉實際案例的方式,要求學生根據題意進行方程的列舉,如4x-32=0,5x2=125,n2-2n=0,x2+5x-6=0,對上述等式展開整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上述等式之間差異性的觀察,學生在對比學習過程中,可發(fā)現其中4x-32=0屬于一元一次方程,其他三個等式也均具有一個未知數,同時未知數的次數為二次.至此,教師便可進行新概念的引出,并提出定義,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也有助于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記憶概念.利用概念同化的教學模式,可發(fā)現學生對新概念的掌握速度更快,對知識的理解也更為充分,還有助于舊知識的鞏固記憶.總結概念同化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可知,這種教學模式可在一定的時間內使學生系統地進行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利用層層類比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科學地應用分層教學,可有效促進各個層級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效率的提升,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更具針對性,對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幫助作用.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