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冬
(棕櫚生態(tài)城鎮(zhèn)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0000)
嶺南園林建設經歷了多個歷史時期,但是每個階段大規(guī)模的園林新建都促進了嶺南園林未來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造園藝術在吸收傳統(tǒng)藝術的同時,借鑒了西方的特色文化,經歷了這些造園活動,嶺南園林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及風格。
嶺南園林善于利用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具有多元化、兼容性的特征,具有務實的造園理念,顯示了文人造園的意境以及造園者得天獨厚的藝術創(chuàng)造水平,利用規(guī)整聚合的理水技巧,充分借鑒了傳統(tǒng)以及西方的意識特征。不同于傳統(tǒng)的造園方式,嶺南現(xiàn)代造園在布局和形式上充分彰顯著濃厚的時代特色,更能夠滿足現(xiàn)代都市景觀的需要,充分利用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令人享受視覺盛宴。
嶺南園林產生的特點和形成是因其造園環(huán)境不同,所展示的嶺南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內容,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一脈相承,但是受到五嶺的阻隔以及地理環(huán)境較為封閉原因的影響,使得嶺南文化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較少。這也使得嶺南某些原生文化元素未能被強勢的中原文化所消除,保留了嶺南特色[1]。除此之外,嶺南具有臨海的便利條件,擁有悠久的海外通商歷史,因此嶺南接觸各路各方的海外文化,商業(yè)也隨之發(fā)展。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形成了鮮明的嶺南建筑風格。鴉片戰(zhàn)爭以后、明清時代之前,嶺南園林根據(jù)自身的特色以及環(huán)境因素汲取了江南園林的建筑特色,沒有過多的融入西方園林建筑的形式,但是自明清時期以來,嶺南地區(qū)和西方交流變得更加密切,使得嶺南地區(qū)經濟變得更加繁榮,此時的造園活動也變得更加頻繁。這一時期,嶺南園林在借鑒江南文化的同時,也融入了西方的建筑特色,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嶺南園林選擇了將兩個不同的建筑風格緊密結合,在以中國園林為基礎的條件上,引進吸收了許多西方文化元素,受到西方文化因素影響,嶺南私家園林的布局各有特色,結合了許多西方園林的創(chuàng)作手法以及創(chuàng)作思想,其中番禺的余蔭山房,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以及佛山的梁園都大量借鑒了西方園林的創(chuàng)造特色,雖不像江南園林那樣清麗婉轉,也不像北方園林那樣雍容華貴,但是結合了北方以及南園林的特色集了西方園林建筑的巨大特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了為我所取,為我所用的建筑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嶺南園林特色。
嶺南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嶺南園林經歷了追求規(guī)模宏大的皇家園林到講究經世致用的私家園林。伴隨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以及思想方式的變革,人們逐漸圍繞庭園空間為主進行造園,由皇宮園林轉變而來的庭園。主要集中在廣州粵中以及粵東地區(qū)。初級的庭園園林一般為州府經營,后來逐漸擴展到民間富商庶民之中[2]?,F(xiàn)階段現(xiàn)存較為完整的嶺南園林建筑在明清時期所建立,這一時期也是嶺南園林發(fā)展的繁榮時期,也結合了大量的西方建筑特色,主要追求實用性,在平淡的同時提升嶺南園林的美感。其中有許多以果樹,藥材栽植為主的庭院,也有為了居住而建設的小型庭院,嶺南園林雖然發(fā)展時間較晚,不似北方園林以及江南園林那樣廣為流傳,但是憑借其獨有的特色也可以與二者比擬。
嶺南園林逐漸向著平民化的方向發(fā)展,明清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了一些私家宅院,現(xiàn)階段保存較完整的嶺南風格園林一般是晚清時期所建立的。著名的嶺南四大名園,主要有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東莞可園以及佛山梁園[3]。清暉園是廣東的四大名園之一,在佛山市順德區(qū)大良鎮(zhèn),園內環(huán)境較為清幽且布置巧妙,園內設置多種草堂,清暉園憑借其地理優(yōu)勢以及簡樸古訴的特征而聞名于世。清暉園的布局疏朗井然,層次分明,集聚了明清的造園風格以及建筑風格,給人完美的視覺享受。這一園林是清朝時期所建立,園內布局精巧,錯落有致,展示了造園者的智慧,其中包含著許多別具特色的建筑材料。梁園是清代嶺南造園時期的文化結晶園內布置巧妙且玲瓏有致,梁園主要以山石建筑為主,別具一格、獨具特色。庭園面積雖小,但是布局緊湊,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環(huán)境,形成了錯落有致、多姿多彩的建筑景觀,充分彰顯了了建筑者的智慧,給人別樣的享受。
嶺南園林建造中最重要的工作是選址,選址對建園者審美取向以及生活意趣的表現(xiàn)是十分豐富的。蘇州園林的選址主要原則是建立在小巷深處,園林混雜在民居之中,在鬧市中尋找僻靜之處進行建立,然后利用人工手段以及藝術構思去營造城市園林的景象[4]。嶺南園林建園原則主要是脫離鬧市,將園林建設在真正山水自然環(huán)境之中,將園林融入在自然環(huán)境,建園者對平淡質樸的態(tài)度較為追求,想要在自然環(huán)境中尋求更好的園林條件。嶺南庭院的建設表現(xiàn)了園主想對私人天地的擁有以及向外擴展的想象,對外部世界思想感情予以了解。嶺南庭院的空間特征具有內收型以及擴散型的結合特點,嶺南宅院的園內空間屬于圍合封閉的內收型,但是從景觀組織況上來看,園內外空間結合的十分巧妙,實現(xiàn)了空間擴散感的需要。嶺南宅園面積較小,園林空間組織相對簡單,因此可以將園外景色融入園內之中,增加了園內空間的豐富感,對外部景色手法描繪的形式主要包括臨界面交融法以及景觀視點抬高法兩種。
嶺南園林一般建筑在自然環(huán)境較為良好的區(qū)域,因此在造園時,宅園和外界交界處的景觀主要是根據(jù)開場的方式進行布局,嶺南園林一般常見的手法就是利用水面進行表現(xiàn),視野較為開闊。廳堂是嶺南園林的界面,園內能夠對園外風光進行觀賞,園外可以觀看到園林的建筑,利用造型的特點凸顯出園林的魅力。
嶺南園林建設主要利用樓閣和假山的辦法對視線進行抬高,登上樓閣或者假山之后,令園內的景色一覽無余,并且能夠看到園外的自然環(huán)境之景色,對藝術情操陶冶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云南園林一般使用庭院或者庭園式布局,這是因為受南方氣候條件影響,嶺南地區(qū)炎熱多雨,臺風較為嚴重,使用建筑圍合形成的庭園,能夠減少風雨對園林的侵害,一般來說,林庭院的面積陰影區(qū)能夠減少光照輻射,可以起到良好的降溫效果,地域性材料的應用以及地域性植物的栽培,形成了鮮明的園林風格。
園林選址對審美取向以及生活意趣的體現(xiàn)是十分強烈的[5]。在景觀組織上,嶺南庭園在視線上結合了園內以及園外的空間,產生了空間的擴散感,并且通過園外的景色增加了園林空間的層次。余蔭山房就是因其藏而不露以及縮龍成穴的手法,將畫館、樓臺、水榭、石橋等,都融入在嶺南建筑之中,形成了圓中有園,景中有景的錯落美景。在進入余蔭山房正門后,穿過廳堂、路過竹徑,就可以到達山房的花園門,這是非常美妙的情感體驗。
嶺南園林在布局手法上還是遵照中國傳統(tǒng)的園林作為基礎,并且引進了西方獨有的幾何層次園林設計,無論是在建筑空間,持水造景還是建筑裝飾以及庭園路徑和綠地形式上來看,都使用了幾何形的特征。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余蔭山房就有四座主體建筑。建筑主要以有老式拱橋把全園空間一分為二,這座拱橋結合了橋、廊、亭三者,表現(xiàn)了設計師獨特的思想以及造園者特有的技藝[6]。這一美景也被稱為虹橋映月,在月朗風清的夜晚,月影、橋影、人影在荷花池中相應成趣,構建了一副美妙的畫卷。中國傳統(tǒng)造園主要是以自然美景取勝,利用疊山理水、植物配置的方式,將自然山水美景結合在一起,嶺南園林在結合中國傳統(tǒng)造園的形式上,將建筑裝飾、小品植被的藝術的綜合效果進行了展示,對人工藝術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
嶺南園林大多是以生活區(qū)和園林區(qū)域結合的方式進行構建的,將建筑空間作為主體的嶺南庭園,主要包括建筑繞庭前庭、后院、書宅、側庭、前后庭的布局方式。一般使用連房廣廈的形式,通過連廊將船廳水謝以及樓閣進行相互連接,塑造了分離和連接的庭園空間,是一種絕妙的審美體驗。園林建筑體型明朗,輕快、通透,開場對裝修藝術的風格十分注重,會使用小木作為裝修,與木雕、磚、石雕、灰塑等進行結合,通過塑形、圖案、色彩,陳設等裝飾藝術的手段,對園林建筑的藝術美感進行強調[7]。余蔭山房的建筑藝術較為精美,其中包括花壇、墻壁、臺階、地面等都有雕刻圖案,精細素雅,觀賞起來十分美觀。余蔭山房屋梁上就有花鳥人物的木雕作為裝飾,在經歷多年的歲月洗禮之后,仍然保存完整。
山石是嶺南園林中建筑的重要特色,因其地理位置原因,形成了嶺南人喜愛山石的特色,豐富多樣的石頭元素作為嶺南園林中的重要景色,幾乎遍布了嶺南園林的各處地點。嶺南園林疊石的手法也具有強烈的人工意味,嶺南園林規(guī)模較小,因此布置土山的數(shù)量較少,多數(shù)是以石頭作為山設計的重要元素[8]。明代造園家對實景做法的描述如下,“巨石壘圍墻,居山可擬,墻中嵌壁石或頂,似有深境?!币簿褪钦f將石頭累積在山上的園林,是十分具有審美情趣以及欣賞價值的,但是在我國這樣的園林景色并不多見,嶺南園林卻使用實景的手法進行建造,給人一種別樣的美的享受,對實景、對空間進行了合理利用,讓假山石狀像山巖峭壁一樣美觀,如余音山房的玲瓏水榭就圍繞著山石設置了假山,其形狀俏麗,但里邊卻別有一番風味,讓人看了不禁流連忘返。
受到西方造園思想的影響,嶺南園林的理水手法與江南園林存在一定的差距,用自然的執(zhí)行水面進行理水,理水的主要方式是聚水岸,和水池的規(guī)格也相對規(guī)整,其中嶺南名園番禺余蔭山房,主要由兩個規(guī)整形狀的水池組合在一起形成水屏,面積大約有兩百多平方米左右。水池的規(guī)整幾何形狀是受到西方園林設計的影響,環(huán)繞八角亭的水屏兩旁,以及遠近荷花池分別使用幾何形狀進行劃分。設置花圃,花圃中種植有白蘭、荔枝、大樹,菠蘿等花果,樹木和盆栽花木、扶蘇。透過橋廊可以看見其相互掩映,錯落有致。深柳堂前廊伸出的西式鐵柱,通過花巖堂前悅臺左右種植的迎春花樹,經過多年風雨洗禮,仍然經久不衰,蒼穹有勁。在春節(jié)時期,整個園子內開滿紅色的花朵,猶如天空下了一片紅雨,對余蔭山房景色的點綴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是整個嶺南園林的點睛之筆。
嶺南園林中的建筑造型和裝飾紋樣也是按照西式園林設計組成的,建筑布局的西洋古典裝飾主要利用拱型門窗、歐式柱頭、西洋式護欄構建,創(chuàng)造豐富多樣的花式樣等進行構建,這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嶺南園林很好的結合了中式傳統(tǒng)以及西方文化特色,塑造了良好的園林景觀,除此之外,四大名園的隔山都鑲嵌有套色玻璃這一外來產品,并發(fā)展成為四大名園中亮麗的風景線,這也是嶺南私家園林吸收外來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余蔭山房的深柳堂、小姐樓都引用了西式進口的套色玻璃以及古色古香的滿洲床,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融,給人們帶來了別樣的視覺享受。
總而言之,作為我國三大園林體系之一的嶺南園林,是結合了嶺南優(yōu)秀的文化基礎,并且結合了西方的精華內容,促進了中西文化結合,在地域特色的角度上出發(fā),具有一定的兼容性。時至今日,正處于新世紀的嶺南園林也需要遵從開放兼容,多元發(fā)展的文化特色,在鮮明的時代特色以及獨特地域風格下,結合世界的優(yōu)秀文化,促進嶺南園林建設發(fā)展。嶺南園林結合了鮮明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以及西方文化特征,構建了個性鮮明,特色豐富的嶺南文化園林建筑,給人一種別樣的審美體驗。